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184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是对既设电梯进行改造而构成的电梯。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梯具有具备有齿轮曳引机且绕绳比为1:1的结构。这种结构的以往的电梯中,曳引机为有齿轮型,需要设置减速器,因此存在整体结构复杂、负荷较重的问题。此外,有齿轮型相比于无齿轮型,存在曳引机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此外,绕绳比为1:1,因此,曳引机的曳引能力低下。而且,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提高,这样的以往的电梯有些不再满足标准。基于上述情况,产生了对以往的电梯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作为对以往的电梯进行改造的例子,例如按照绿色环保系统(GREEN系统),对申请人所具有的CV55或CV60型电梯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电梯的曳引机采用无齿轮式,具体结构如图5-7所示,在轿厢顶的上方增设有对轿厢进行支撑的2个轿厢绳轮而将绕绳比变更为2:1,并且,增设有对该2个轿厢绳轮进行支撑的轿厢绳轮梁,如图5所示,在水平面内该轿厢绳轮梁相对于轿厢框的上梁倾斜地配置。

如上述那样按照GREEN系统进行结构改造的情况下,需要增设轿厢绳轮梁等部件,因此,结构负荷相应地增加。对于CV55、CV60型电梯,由于其他部品拆除及更换而负荷有所降低,因此负荷降低的部分与增加的部分相抵消,能够将改造后的轿厢的基本总负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对于CV100、CV150、CV 160、CV180、CV 190型等电梯,由于结构不同,其他部品拆除及更换后负荷降低小,因此改造后的轿厢的基本总负荷的增大量较多,超出了既设安全钳对负荷的要求,不得不更换安全钳。

若要更换安全钳,则需要更换轿厢框的下梁,工法上实现困难,改造时间延长。而且,更换后的安全钳与导轨之间的匹配性难以确认。因此,应当尽量避免更换安全钳,为此,需要将改造后的轿厢的基本总负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既设电梯进行改造而构成的电梯,能够将轿厢的基本总负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梯,是对具备有齿轮曳引机且绕绳比为1:1的既设电梯进行改造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电梯在机房内配置有:承重梁,架设于机房内;曳引机,代替既设电梯的有齿轮曳引机而构成为无齿轮式,载置于所述承重梁,具有卷绕有绳索的曳引轮;以及导向轮,安装于所述承重梁,将来自所述曳引轮的绳索的一端向对重侧进行引导;该电梯在井道内配置有:轿厢架,用于承载轿厢,形成为将轿厢包围的框状,具备位于轿厢的上方且沿着轿厢门的开关方向水平地延伸的上梁;轿厢绳轮,卷绕有来自所述曳引轮的绳索的另一端;以及轿厢绳轮梁,对所述轿厢绳轮进行支撑,配置于所述轿厢架的所述上梁;所述轿厢绳轮梁沿着所述上梁的延伸方向而配置,俯视时整体与所述上梁重叠,所述导向轮和所述轿厢绳轮分别仅具有1个,所述绳索以使所述曳引机的绕绳比为2:1的方式卷挂于所述轿厢绳轮、所述曳引轮及所述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其中,所述轿厢绳轮以旋转轴与所述轿厢绳轮梁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安装于该轿厢绳轮梁。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其中,所述曳引机经由机座固定台安装于所述承重梁。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三方面,其中,所述机座固定台具有:下机座固定台,沿着所述承重梁延伸地设置于该承重梁的上表面;中间机座固定台,设置于所述下机座固定台的上表面;以及上机座固定台,设置于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的上表面,所述曳引机经由基座配置于所述上机座固定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四方面,其中,所述下机座固定台、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及所述下机座固定台分别为水平地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加强肋,所述下机座固定台的加强肋与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的加强肋交叉地配置,并且,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的加强肋与所述下机座固定台的加强肋交叉地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四方面,其中,在所述下机座固定台与所述承重梁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防振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四方面,其中,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下机座固定台。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其中,所述曳引轮的包角小于180°。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电梯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其中,包括所述轿厢架、所述轿厢绳轮、所述轿厢绳轮梁在内的轿厢总负荷满足所述既设电梯所具备的安全钳的要求。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能够包括轿厢架、轿厢绳轮及轿厢绳轮梁在内的轿厢总负荷(自重及载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满足既设电梯所具备的安全钳的要求,因此,不需要更换安全钳。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2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示意图,是井道布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示意图,是机房布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机房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6是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示意图,是机房布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示意图,是机房布置的俯视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1、轿厢;10、轿厢绳轮;11、上梁;12、轿厢绳轮梁;2、对重;20、对重绳轮;3、曳引机;30、曳引轮;40、导向轮;4、承重梁;5、机座固定台;51、下机座固定台;52、中间机座固定台;53、上机座固定台;6、防振构件;8、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首先,对电梯的一般结构进行说明。电梯的结构从空间上来分,大体具备:机房部分,配置有电源开关、控制柜、曳引机、导向轮、限速器等;井道部分;配置有导轨、对重等;层站部分;轿厢部分,在井道内升降,具备轿厢框、轿厢、安全钳装置等。

具体而言,曳引轮是安装于曳引机上的绳轮,是电梯传递曳引动力的装置,在无齿轮曳引机的情况下,安装在限速器的旁侧,与电动机轴、限速器轴在同一轴线上;导向轮是用于调整曳引绳索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和轿厢与对重的相对位置而设置的滑轮;安全钳与限速器一起成对使用,在轿厢或对重因超载、打滑、断绳、控制失控等故障而下落超速时,限速器先动作,断开安全钳电气安全开关,切断曳引机电源,之后将轿厢卡在导轨上,使轿厢不致下坠,起超速时的安全保护作用;轿厢架是对轿厢进行承载的结构,将轿厢的负荷(自重和载重)向绳索传递,包括位于轿厢上方的上梁、位于轿厢两侧的立柱和位于轿厢下方的下梁而形成为将轿厢包围的框状。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是对具备有齿轮曳引机且绕绳比为1:1的既设电梯进行改造而构成的,其具备上述的电梯的一般结构。

图1-图3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电梯具备:轿厢(CAR)1,供乘客搭乘,在井道内进行升降运动;对重(C/W)2,在井道内进行升降运动;曳引机3,在机房内代替既设电梯的有齿轮曳引机而构成为无齿轮式,具备卷绕有绳索8的曳引轮30,将曳引动力经由绳索8向轿厢1和对重2传递,使轿厢1与对重2在井道内相对地升降。

此外,电梯在机房内架设有承重梁4,在该承重梁4上载置有所述曳引机及后述的导向轮。

另外,该电梯在井道内设置有轿厢架(省略了整体的图示),该轿厢架对上述轿厢1进行承载,包括位于轿厢上方且沿着轿厢门的开关方向(图2中的X方向)水平地延伸的上梁11、位于轿厢两侧的立柱和位于轿厢下方的下梁,形成为将轿厢包围的框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中,作为绳轮而设置有:所述曳引轮30;导向轮40,仅设有1个,安装于所述承重梁4,将来自所述曳引轮30的绳索的一端向对重侧进行引导;对重绳轮20,配置于所述对重的上方,接受来自所述曳引轮30的绳索的一端并进行卷绕;轿厢绳轮10,仅设有1个,配置于所述轿厢架的上梁,接受来自所述曳引轮的绳索的另一端并进行卷绕,绳索卷挂于所述曳引轮30、所述轿厢绳轮10、所述导向轮40及所述对重绳轮20,将绕绳比设为2:1。所谓绕绳比也称作曳引比,是指曳引轮的圆周速度或绳索运动速度与轿厢速度之比。

所述轿厢绳轮10经由轿厢绳轮梁12设置于轿厢架的上梁,该轿厢绳轮梁构成为,对所述轿厢绳轮梁12进行支撑,在轿厢架的上梁11的上方或者下方,沿着所述上梁的延伸方向而配置,俯视时整体与所述上梁11重叠。也就是说,所述轿厢绳轮梁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梁11的延伸方向相同,轿厢绳轮梁12的全部重叠于上梁11上,不存在相对于上梁11向与延伸方向正交(Y方向)伸出的部分。

所述轿厢绳轮10具备未图示的旋转轴,该旋转轴的轴向与轿厢绳轮梁的延伸方向(X方向)正交。

此外,电梯在机房内,如图4所示,曳引机经由机座固定台5安装于所述承重梁4。此外,所述机座固定台具有:下机座固定台51,沿着所述承重梁4延伸地设置于该承重梁的上表面;中间机座固定台52,设置于所述下机座固定台51的上表面;以及上机座固定台53,设置于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52的上表面。在所述机座固定台中,所述曳引机3经由基座31配置于所述上机座固定台53,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下机座固定台。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所述下机座固定台51、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52及所述下机座固定台53分别为水平地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加强肋,所述下机座固定台51的加强肋与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52的加强肋交叉地配置,并且,所述中间机座固定台52的加强肋与所述下机座固定台53的加强肋交叉地配置。优选以正交的方式交叉。

而且,还可以是,在所述下机座固定台51与所述承重梁4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振构件6,例如橡胶垫。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轮40配置在使曳引轮30的包角小于180°的位置。其中,包角是指绳索绕过曳引轮的弧度。

在上述结构的电梯中,包括所述轿厢架、所述轿厢绳轮、所述轿厢绳轮梁在内的轿厢总负荷满足所述既设电梯所具备的安全钳的要求。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电梯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中,作为无齿轮式的电梯,设置了一个轿厢绳轮10和一个导向轮40,将绕绳比设为2:1,与设置有2个轿厢绳轮的以往的电梯相比,减少了1个轿厢绳轮,因此,能够减少与该1个轿厢绳轮对应的结构要素,并且能够较短地形成用于配置轿厢绳轮的轿厢绳轮梁,结果,轿厢的负荷相应地减少。另外,虽然与以往的电梯相比增加了一个导向轮,但是如上所述,导向轮是设置于机房内的承重梁上的而不是设置于轿厢,因此,导向轮的设置并未对轿厢增加需要承载的负荷。因此,作为轿厢整体,负荷减少,因此,能够继续使用既设的安全钳。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中,对轿厢绳轮进行支撑的轿厢绳轮梁在上下方向上整体与轿厢架的上梁重叠,不具备相对于上梁向外侧伸出的部分。由此,与图6所示的以往的电梯那样的、轿厢绳轮梁12’相对于轿厢架的上梁11’倾斜配置而相对于上梁从向外侧伸出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轿厢顶部的上梁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的空间不被轿厢绳轮梁占用,能够在轿厢顶部确保更多的作业空间。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中,曳引机经由具备重叠配置的3个机座固定台的机座固定台5安装于所述承重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中,机座固定台从下向上而依次重叠地配置有下机座固定台51、中间机座固定台52及上机座固定台53,由此,能够使机座固定台具有规定的高度,以确保配置曳引机等构件的空间。并且,通过使下机座固定台51、中间机座固定台52及上机座固定台53相互交叉地配置,特别是通过以正交的方式交叉,能够使各个机座固定台之间的配置更加稳固。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中,在下机座固定台与承重梁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防振构件,由此能够减轻曳引力传递时产生的振动。

在上述结构的电梯中,包括轿厢架、轿厢绳轮及轿厢绳轮梁在内的轿厢总负荷(自重及载重)能够满足既设电梯所具备的安全钳的要求,因此,不需要更换安全钳。

以上,举出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梯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示举出的,并非意图限制实用新型的范围。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也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