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机装置的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056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用于输送机装置的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材料加工装置的输送机装置,其具有基部部分和运输部分,其中基部部分实现为用于联接到材料加工装置,并且通过接头部分以如此的方式连接到运输部分以至于运输部分可通过第一和第二旋转接头沿着运输部分的调节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在操作位置和输送位置之间围绕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并且可被折入。



背景技术:

文献ep1628896b1公开一种可折叠的传送带,其附接到可运动底盘的侧面上。其包括三个部件区域。基部区域牢固地连接到底盘。中部区域可枢转地连接到基部区域,而端部区域安装成可在中部区域上枢转。两部件式的支撑装置将底盘连接到端部部分。支撑装置的两部件式的部分可以伸缩的方式嵌套在一起并且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下。形成三个可运动的连接。第一可运动的连接在支撑装置的第一部件部分和底盘之间实现,第二可运动的连接在两个部件部分之间实现,以及第三可运动的连接在第二部件部分和传送带的端部区域之间实现。第一和第三可运动的连接分别使得能够进行两种或者三种自由度的运动,而第二可运动的连接使得能够进行纵向调节和旋转。由于支撑装置,传送带可被保持处于其操作位置下。由于可运动的连接,当传送带被折叠时,支撑装置能跟随传送带的运动。传送带的两个外侧部件区域因此可被折叠抵靠底盘,例如用于运输目的。由于重叠的折叠运动,在底盘侧面上的传送带对准指向前方或后放,使得其不向上突出超过底盘。在这种情况下,传送带以其表面在底盘方向上指向,其结果是实现更小的空间需求。布置需要多个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必须关于它们的长度和自由度方面精确地匹配于彼此。如果一个组件相对于其它运动组件稍不对准,例如在预期的使用期间由于外部影响导致的苛刻操作条件下,防止进行运动。那么如果由驱动元件引入的力未被立即中断,这可导致对传送带及对相关联的支撑元件的严重损坏。

文献us8,113,332b2描述了用于移动的筛网单元的输送机系统。三个部件的传送带可在操作和运输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在操作位置下,三个部件相对于彼此对准成一排。为了进行运输,输送机系统的外侧端部部件围绕横向于传送带延伸的第一轴线折入,从而其与输送机系统的中央部件平行。中央部件然后围绕第二轴线相对于基部部件折入。第一和第二轴线相对于彼此成一定角度。因此,当围绕第二轴线折叠时,输送机系统另外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从而传送带纵向邻接抵靠筛网单元的稍微水平对准的侧面。在这种情况下,传送带与其朝向筛网单元的运输表面对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可运动安装的连接元件在基部部件和中央部件之间也是必要的,所述连接元件设计成用于在操作位置的足够承载能力以及中央部件相对于基部部件的必要运动性。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下述缺陷,即组件在长的操作时间段之后以及在重的机械应力之后必须精确地相对于彼此对准以确保复杂的运动顺序。

ep2137090b1公开了具有输送机的材料加工设备。在折出状态下,输送机从该设备横向突出并且可以抵靠输送机的方式折入,同时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以便使其前侧或者后侧面对装置。输送机通过相应的接头连接而连接到所述设备,所述接头连接使得能够进行垂直于彼此的两个旋转运动。刚性连接元件布置在输送机的上方或下方,并且紧固成可在输送机的一侧上和在设备上运动。线性致动元件布置在输送机和连接元件之间。当延伸时,线性致动元件实现输送机的一侧,而连接元件实现三角形。当线性致动元件缩回时,输送机的侧面大致与连接元件平行地被拉动。在这种情况下,输送机围绕接头连接的两个旋转轴线旋转,使得其横向承靠材料加工装置。

wo2013/057300描述了具有传送带的材料加工装置,所述传送带布置成在操作位置内横向突出。为了运输,传送带可围绕第一接头连接而折叠到材料加工装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传送带的旋转运动以如此的方式受到影响以至于它通过其前侧或后测邻接抵靠材料加工装置的第一侧面。现在突出超过材料加工装置的第一侧面的传送带的端部可通过第二接头连接折叠,从而邻接抵靠材料加工装置的第二侧面。第一接头连接由以一定角度布置的旋转轴线形成,传送带的中央部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到材料加工装置。

上述公开的折叠式机构的缺陷另外在于接头以如此的方式布置以至于总是存在传送带关于其纵向轴线的旋转运动以及同时传送带相对于材料加工装置的折叠运动的组合。不可能单独地致动和执行两种运动。因此,当传送带将被提供成用于不同的材料加工装置或者当相同的传送带将在材料加工装置上在不同位置处使用时,接头连接必须在结构上进行修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输送机装置的结实的折叠机构,其能独立地适应于输送机装置的相应安装地点。

发明目的通过下述实现,其中接头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以及接头中央部件,第一连接元件提供成用于间接或者直接联接到材料加工装置,以及第二连接元件提供成用于间接或者直接联接到运输部分,并且其中连接元件和接头中央部件通过两个旋转接头联接。由于旋转接头布置成排,一方面围绕纵向轴线的旋转或者枢转以及另一方面折入可被彼此独立地致动并且执行。从而,运动顺序可独立地适应于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的空间条件,而无需对接头中央部件或者连接元件进行结构上的修改。例如这使得下述成为可能,在右侧以及左侧两者上将输送机装置联接到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并且以相应的方式调节围绕纵向轴线的旋转或者枢转以及在必要方向(例如在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行进方向上的后部)上的折入。同时,设计是紧凑的,其中在部件和组合件上只有少量支出,其结果是输送机装置的生产和组装成本可与已知的折叠式机构相比显著降低。

可通过下述实现将输送机装置简单地安装到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的两侧上,其中第一连接元件包括机械接口,第一连接元件通过该机械接口可作为一种选择而联接到材料加工装置的两侧之一上以便成为可释放的。

输送机装置的安装可通过下述被另外简化,其中第二连接元件包括机械接口,第二连接元件通过该机械接口可联接到运输部分以便成为可释放的。界面使得对于具有长度变化的运输部分的传送带而言使用相同的接头中央部件。

可实现简单的接头连接,同时其能承受重的负载,其中接头中央部件包括第一接头接收装置,第一接头接收装置与第一连接元件或者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接头接收装置对准,并且其中接头接收装置通过第二轴承螺栓联接在一起以便形成第一旋转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设计,可设置成使得第一承轴套筒紧固到接头中央部件上,第一承轴套筒的纵向轴线朝向第二连接元件对准,其中使得第二承轴套筒紧固到第二连接元件上,第二承轴套筒的纵向轴线对准到第一承轴套筒的纵向轴线,并且其中轴承螺栓可旋转地安装在承轴套筒之一上,并且被不可旋转地紧固在另一轴承套筒内。以这种方式,形成旋转接头,前部运输部分的纵向轴线可围绕旋转接头的旋转轴线旋转或者枢转。作为合适地选择承轴套筒和轴承螺栓的结果,旋转接头能够以平稳运行和如此结实的方式实现,作用于输送机装置的运输部分上的甚至高的横向力能够被可靠地吸收。旋转轴承能够以成本有效的方式生产并且简单地安装。

接头部分的简单设计可通过下述实现,其中接头中央部件接收两个旋转接头,并且其中两个旋转接头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以一定的角度布置,优选90度。旋转接头的成一定角度的布置使得旋转和枢转运动能够围绕运输部分的纵向轴线执行并且使得能够进行运输部分折入运动。如果两个旋转轴线以90度的角度布置,则运输部分的许多位置可作为其运输位置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旋转轴线的合适对准使得围绕运输部分的纵向轴线的旋转和枢转运动和折入运动与彼此分离,因此能被分别而彼此独立地致动。

一方面,围绕运输部分的纵向轴线的旋转和枢转运动的分开以及另一方面运输部分的折入运动可通过下述实现,其中第二旋转接头的第二旋转轴线在运输部分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对准,并且其中第一旋转接头的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二旋转轴线以一定的角度对准。作为第二旋转轴线在运输部分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对准的结果,运输部分可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而这不影响运输部分的折叠运动。相应地,运输部分可围绕第一旋转接头的第一旋转轴线折入,而这不影响围绕运输部分的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两种运动可以这样的方式相互独立地致动和执行。从而,运输部分的运动可最佳地适应于输送机装置的相应安装情况,而无需对接头部分进行结构上的修改。

如果设置成使得第二旋转接头具有分配到其的第一致动器,和/或第一旋转接头具有分配到其的第二致动器,则在一方面围绕运输部分的纵向轴线的旋转和枢转运动以及在另一方面运输部分的折入运动可彼此独立地致动。

可以优选的方式设置成使得接头中央部件包括联接元件,联接元件连接到第二致动器,以便运输部分折入。第二致动器因此可被简单而迅速地连接到接头中央部件。接头中央部件然后可通过第二致动器围绕第一旋转接头折入。第二致动器到接头中央部件的联接是有利的,因为所述接头中央部件总以相同的方式独立于所提供的运输部分实现,以及从而可使实现例如是不同长度的传送带的标准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设计,可设置成使得接头中央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联接元件,或其中接头中央部件包括联接元件,联接元件以如此的方式布置以至于其可任选在接头中央部件的左侧或右侧上与第二致动器联接。第一和第二联接元件例如可布置成相对位于接头中央部件的侧面上。第二致动器然后可连接到第一或者第二联接元件,这取决于所需的折叠方向。相应地,折叠方向也可通过联接元件进行选择,联接元件可作为选项在接头中央部件的左侧或右侧上与第二致动器联接。

运输部分围绕其纵向轴线的旋转或者枢转运动可通过下述导致,其中第一致动器在接头中央部件和第二连接元件之间以如此的方式作用以至于第一致动器使得运输部分围绕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第一致动器在接头中央部件和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布置产生一种设计,该设计可独立于输送机装置到材料加工装置的联接来实现。从而可使用所述布置而对于材料加工装置的许多传送带和模型没有结构上的修改。

为了实现运输部分的右手侧和左手侧的旋转,其可设置成取决于将运输部分附接到材料加工装置上的所选方法使得第一致动器在两个不同的安装位置下紧固到接头中央部件上。

输送机装置的运输部分的精确对准(尤其在它的操作位置下)可通过下述实现,其中止动元件可在接头中央部件和连接元件之一之间进行操作,用于限制运输部分的旋转/枢转或者折叠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可优选地设置成使得运输部分围绕其纵向轴线的对准可通过调节元件(可调节的止动元件)来调节。运输部分的平衡位置因此可以精确的方式确定。

第二旋转接头的锁定位置可通过下述调节,其中至少一个锁定销可固定在接头中央部件上,其中布置在第二连接元件上的止动元件至少在第二旋转接头的旋转方向上在第二旋转接头的锁定位置下邻接抵靠锁定销,并且其中止动元件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的位置是可调节的。锁定销可以被去除,从而旋转运动释放用于运输部分的旋转或者枢转和折入。

第一旋转接头在运输部分的操作位置下的对准可能是固定的,因为支撑支杆可在接头部分和材料加工机械之间操作,优选在接头中央部件和材料加工机械之间操作。支撑支杆可为此目的通过一侧固定,例如固定在输送机装置的基部部分上,一旦操作位置已经实现,则支撑支杆可连接到接头部分。如果横向力出现,支撑支杆防止运输部分无意地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例如反作用于第二致动器的调节作用。

附图说明

在下文通过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解释,其中:

图1示出处于操作位置下的可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

图2示出处于运输位置下的图1中所示的可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

图3示出输送机装置接头部分的透视分解视图;

图4示出具有安装的致动器的接头部分的透视图,其中输送机装置处于操作位置下;以及

图5示出处于运输位置下的图4中所示的接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处于操作位置下的可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材料加工装置10用于粉碎挖掘材料,挖掘材料通过具有漏斗壁11.1的进料料斗11供给到材料加工装置10。材料通过输送机装置20移除。输送机装置20通过基部部分110连接到可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的底盘13。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通过接头部分30连接到基部部分110。输送机装置20的带23沿着运输部分24的支撑型面26进行引导。为此目的,带23安装到辊22上,并通过横向带引导器21横向保持,且通过底部带引导器25位于输送机装置20的底侧上。

基部部分110连接到底盘13,以便以如此的方式运动以至于输送机装置20的倾斜度能够被调节。

图2示出处于运输位置下的图1中所示的可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在上述运输位置下,进料料斗11的漏斗壁11.1被向下折叠,并且复位引导器12缩回。因此,材料加工装置10的高度相对于操作位置显著降低。

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并且折叠抵靠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的底盘13。为此目的,基部部分110以及因此整个输送机装置20最初被降低,其中材料加工装置10水平站立,直到基部部分110对准成从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处于其纵向延伸中的那侧至少大约水平地突出。运输部分24然后在接头部分30处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并且折叠抵靠底盘13。上述两种运动顺序优选彼此协调,使得它们同时运行。作为对上述的替代,围绕纵向轴线的旋转或者枢转可最初在折入抵靠底盘13之后进行。

由于输送机装置20的折入以及围绕其纵向轴线的旋转或者枢转,可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的横向尺寸被降低如此程度以至于它能够在公路上运输。

图3示出输送机装置20的接头部分30的透视分解视图。第一连接元件40实现为用于将接头部分30连接到基部部分110。接头中央部件50跟随第一连接元件40,接头中央部件50具有分配到其的轴承螺栓70。第二连接元件80设计成将接头部分30连接到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的支撑型面26。

面对接头中央部件50,第一连接元件40包括第一接头接收装置45。连接元件另外包括安装孔,用于将第一连接元件40连接到基部部分110。

接头中央部件50包括顶板52.1和底板52.2。两块板52.1,52.2通过横向腹板52.3以及第一和第二紧固腹板55,56以一定的间距连接到一起。第二接头接收装置51布置在接头中央部件50的面对第一连接元件40的那侧上。上述第二接头接收装置包括第三承轴套筒57。第三承轴套筒57被保持在顶板52.1和底板52.2中的两个相对定位的对准的孔内。

联接元件53,54布置在横向腹板52.3和第一紧固腹板55之间,横向突出并且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定位,并且紧固在上述腹板。联接元件53,54在任何情况下由两个悬臂53.1,54.1形成,两个悬臂以被间隔开的方式布置。彼此对准的两个孔布置在每个上述悬臂53.1,54.1中的外侧上。

紧固腹板55,56分别包括两个相对定位的接收装置55.2,55.3,56.2,56.3,其朝向接头中央部件50的那侧对准并且是开放的。接收装置55.2,55.3,56.2,56.3以u形的方式实现。孔被设置在接收装置55.2,55.3,56.2,56.3的相对定位的支腿内。接收装置55.2,55.3,56.2,56.3可由插入到孔中的轴承螺栓59封闭。

第一承轴套筒58布置在顶板52.1和底板52.2之间。轴承套筒58被保持在横向腹板52.3以及第一和第二紧固腹板55,56内的套筒贯穿部52.4内。承轴套筒58以其中心纵向轴线朝向轴承螺栓70和第二连接元件80对准。

第一致动器90安装成可在两个接收装置55.3,56.3中运动,所述接收装置布置在接头中央部件50的一侧上,如结合图4和图5更详细描述的那样。

第二轴承螺栓60被示出与第二接头接收装置51的第三轴承套筒57对准。螺栓法兰60.1被一体地模制在第二轴承螺栓60的端部上。第一开口销孔60.2设置到位于螺栓法兰60.1对面的第二轴承螺栓60内。第一轴向轴承61和以部分隐蔽的方式布置的第一径向轴承62示出处于第二轴承螺栓60和第三承轴套筒57之间。第二径向轴承63和紧固盘64布置成位于承轴套筒57的对面。

轴承螺栓70以其中心纵向轴线与第一承轴套筒58对准而对准。止动部70.1被一体地模制在轴承螺栓70的端部上。止动部70.1之后是轴承螺栓70的压入部分70.2,第一轴承部分70.3,中央部分70.4,第二轴承部分70.5,沟槽70.6和封闭法兰70.7。第二轴向轴承71和第三径向轴承72被示出处于轴承螺栓70和接头中央部件50之间。第四径向轴承73,间隔件74以及夹紧环的可通过螺钉75.3安装的第一和第二半部壳体75.1,75.2布置在接头中央部件50的相对定位的那侧上。

第二连接元件80包括作为基本主体的u形轮廓。第二承轴套筒83在u形轮廓中被引导并且保持在封闭板82的套筒贯穿部内。第二承轴套筒83以其中心纵向轴线朝向轴承螺栓70对准。安装板81,85以间隔开的方式紧固在u形轮廓84上的一侧上。两个托架84.1,84.2在安装板81,85之后安装在u形轮廓84上。轴颈载体86布置在u形轮廓的一侧上。轴颈载体86以当前的对准关系紧固到第二安装板85上。轴颈86.3朝向接头中央部件50紧固到轴颈载体86上。两个止动部腹板87.1,87.2在从u形轮廓到连接板82的过渡部中布置成相对彼此定位。

为了安装接头部分30,轴承螺栓70从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的那侧被引入到第二承轴套筒83内并且通过其压入部分70.2固定在其中。第三和第四径向轴承72,73被引入到第一承轴套筒58内。第二轴向轴承71滑动到轴承螺栓70上直到到达第二承轴套筒83。接头中央部件50然后以如此的方式通过它的第一承轴套筒58滑动到轴承螺栓70上,以至于轴承螺栓70的第一轴承部分70.3被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三径向轴承72的区域内,并且第二轴承部分70.5被可旋转地安装在第四径向轴承73的区域中。当安装时,轴承螺栓70以及其槽沟70.6从第一承轴套筒58突出。因此其能够通过两个半部壳体75.1,75.2沿轴向固定,两个半部壳体75.1,75.2插入到沟槽70.6内并且连接到一起。在这之前,轴承螺栓70的轴向游隙通过布置在第一承轴套筒58和半部壳体75.1,75.2之间的间隔件74调节。接头连接通过上述布置获得,第二连接元件80通过所述接头连接可围绕其纵向轴线相对于接头中央部件50旋转或者枢转。为了进一步安装,第一径向轴承62和第二径向轴承63被引入到第三承轴套筒57的端部内,并且被固定在那里。第一轴向轴承61设计成与第三承轴套筒57的开口对准。接头中央部件50然后在第一连接元件40的法兰之间以如此的方式滑动,以至于第一接头接收装置45和第二接头接收装置51与彼此对准。两个接头接收装置45,51然后可被连接,以便通过引入第二轴承螺栓60而是可折叠的。第二轴承螺栓60通过开口销沿轴向固定。

接头部分30从而包括两个接头,两个接头被布置成一排,两个接头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以一定的角度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第一连接元件40和接头中央部件50之间的接头使得连接到第二连接元件80的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能够被折入,而布置在接头中央部件50和第二连接元件80之间的接头使得运输部分24能够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接头中央部件50被设计成使得运输部分24的折入以及围绕其纵向轴线的旋转或者枢转两者在每种情况下在两个方向上是可能的。从而对于输送机装置20而言可附接到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的每侧上并且以合适的方式折入。

如图3中所示,第一承轴套筒58被紧固在第一套筒贯穿部52.4内,并且可连接到第一紧固腹板55,56。第二承轴套筒83被保持在连接板82中以及第二横向腹板89中的套筒贯穿部内,并且牢固地连接到这两者。与结实地实现的轴承螺栓70一起,从而在接头中央部件50和第二连接元件80之间产生连接,该连接能承受住重的负载并且同时可旋转。

从而,第一旋转接头35在第一连接元件40和接头中央部件50之间实现以及第二旋转接头36在接头中央部件50和第二连接元件80之间实现。两个旋转接头35,36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以一定的角度对准。角度优选为90度。

第一旋转接头35从而使得接头中央部件50连同连接在其上的第二连接元件80以及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能够被折入。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从而可被折叠抵靠材料加工装置10的底盘13,如图2中所示。围绕第一旋转接头35的旋转轴线的旋转可取决于所提供的驱动而以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进行。也可自由地选择旋转角度。因此,可将输送机装置20安装在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的任意侧上,并且为了运输的目的可在那里将其折叠。

第二旋转接头36的旋转轴线在第二承轴套筒83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旋转接头36的旋转轴线从而在第二连接元件80的纵向延伸方向上以及在连接到第二连接元件80并且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对准。第二旋转接头36因此使得第二连接元件80以及从而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能够围绕第二旋转接头的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围绕第二旋转接头36的旋转轴线的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可取决于所提供的驱动而在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上进行。也可自由地选择旋转角度。从而,运输部分24在运输位置下可折叠抵靠底盘13,例如通过其顶侧或者其底侧朝向底盘13对准,或者输送机装置20安装在材料加工装置10上的那侧可被自由地选择。

图4示出具有安装的致动器90,100的接头部分30的透视图,其中输送机装置20处于操作位置下。

第一连接元件40通过相应的紧固元件(螺钉)可释放地连接到基部部分110的连接部分115。支撑支杆33可释放地连接到基部部分110。支撑支杆33在其第二端处紧固到第二联接元件54。位于支撑支杆33对面的第二致动器100将基部部分110连接到接头中央部件50,第二致动器100作为液压缸实现。第一致动器90也作为液压缸实现。它包括第一接头头部92和第一活塞杆93,所述第一活塞杆93在所选的视图中缩回并且如图5中所示。第一致动器90通过铰链94保持。横向突出的轴颈94.1被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紧固腹板55的第二接收装置55.3内以及第二紧固腹板56的第四接收装置56.3内。为此目的,相对安装在铰链94上的轴颈94.1被引入到第二或者第四u形的接收装置55.3,56.3内,并且第二和第四接收装置的开口通过轴承螺栓59封闭。第一接头头部92通过通孔被置于轴颈载体86的轴颈86.3上,并且通过螺钉被保持在那里。第一致动器90从而横向布置以及相对于第二旋转接头36的旋转轴线横向布置。

第二连接元件80的u形轮廓84通过合适的紧固装置(螺钉)被可释放地连接到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的支撑型面26。

在本实施例中为螺钉形式的可调节的止动元件32安装在第一止动腹板87.1上。

由于第二致动器100的第二活塞杆102缩回,接头中央部件50围绕第一旋转接头35的旋转轴线旋转,如图5中所示的那样。作为第一致动器90的第一活塞杆93延伸的结果,第二连接元件80围绕第二旋转接头36的旋转轴线旋转,这也如图5中所示的那样。由于上述运动序列,支撑型面26,并且从而紧固到支撑型面26上的输送机装置20的运输部分24可围绕第一旋转接头35的旋转轴线被折入并且围绕第二旋转接头36的旋转轴线旋转或枢转。

图5示出图4中所示的接头部分30,其中输送机装置20处于运输位置下。

支撑支杆33从第二联接元件54释放。第二致动器100的第二活塞杆102缩回。第一致动器90的第一活塞杆93延伸。

由于第二致动器100的第二活塞杆102缩回,接头中央部件50连同所联接的第二连接元件80围绕第一旋转接头35的旋转轴线旋转。

由于第一致动器90的第一活塞杆93延伸,第二连接元件80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因为第一致动器通过铰链94在它的壳体处被牢固地保持在接头中央部件50上,可旋转地安装在接头中央部件50的第一承轴套筒58内的轴承螺栓70以及从而被连接的第二连接元件80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第一致动器90在这种情况下围绕由铰链轴颈94.1形成的旋转轴线自身旋转。

为了将运输部分24从其操作位置折入到其运输位置下,首先调节输送机装置20的倾斜度。为此目的,基部部分110围绕分配到其的轴承旋转,以及输送机装置从而向下倾斜。倾斜度的调节通过未示出的另一致动器进行,例如另一液压缸。一旦倾斜度已经被调节以及支撑支杆33释放,第一致动器90延伸以及第二致动器100缩回。在这种情况下两种运动可被同时或者相继进行。因此,安装在第二连接元件80上的支撑型面26,以及输送机装置的运输部分24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并且折入到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的底盘13。

为了将运输部分24从其运输位置折出到操作位置,第一致动器90缩回以及第二致动器100延伸。结果是,接头中央部件50再次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以及第二连接元件80从而运输部分24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为了将运输部分24精确地对准在它的操作位置下,支撑支杆33然后被安装,如图4中所示。支撑支杆33继续吸收作用于运输部分24上的横向力,从而反作用于第二致动器100的调节,运输部分24不会从它的围绕第一旋转轴线35的操作位置旋转出来。锁定销31固定在接头中央部件50的第二紧固腹板56上。当第二连接元件80旋转到操作位置下时,如图4中所示的止动元件32撞击上述锁定销。止动元件32的位置可被调节。从而预先确定运输部分24的精确位置。

接头部分30的组合件对称地布置在接头部分30的两侧上。从而,导致运输部分24运动的组件可被安装在两侧上。例如,如果第二致动器100连接到第二联接元件54,接头中央部件50以及从而输送机装置的运输部分24因此能在与所述实现的情况相反的方向上围绕第一旋转轴线35折入,其中在所述实现的情况下第二致动器100连接到第一联接元件53。相应地,第一致动器90可通过它的铰链轴颈94.1固定在相对定位的第一和第二接收装置55.2,56.2内,并且轴颈载体86可紧固到相对定位的第一安装板81上。结果是,第二连接元件80以及从而被连接的运输部分24在与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反的方向上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以这种方法,输送机装置20例如可使用相同的接头部分30被安装在材料加工装置10的右侧或者左侧。另外,关于是否运输部分24被折入以其顶侧或其底侧朝向底盘对准而做出选择。另一优势从两个旋转运动的独立致动来产生,如从所使用的独立致动器90,100以及两个旋转接头35,36的所选择的旋转轴线来产生。因此可自由地选择运输部分24围绕第一旋转接头35折叠抵靠底盘13要折叠多远。另外,可自由地选择运输部分24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或者枢转多么强烈。从而,运动可最佳地适应于由材料加工装置10的设计所产生的空间状态。相同的接头部分30如此也可用于各种材料加工装置10。

由于基部部分110的可运动的轴承布置,输送机装置20的倾斜度以及从而输送机装置的高度可被调节。其中运输部分24被折入的基部部分110的倾斜度也可被调节。基部部分110在运输位置下优选水平地对准,其中材料加工装置处于水平位置。然而,其也可在倾斜度方面进行调节,其结果是运输部分24可稍微更高或者更低地邻接抵靠底盘1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自由地选择围绕第二旋转轴线36的旋转角度,运输部分24可继续平坦地放置抵靠底盘13的所述侧面。运输部分24的位置因此也能最佳地适应于移动的材料加工装置10的空间状态。

两个旋转接头35,36的旋转轴线之一以有利的方式在输送机装置的运输部分24的纵向轴线方向上几乎大致对准。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旋转接头36的旋转轴线可对准成直接沿着运输部分24的纵向轴线定位或者平行于纵向轴线定位。在第一种情况下,运输部分24围绕其纵向轴线旋转,在第二情况下运输部分24围绕其纵向轴线枢转。从而,围绕纵向轴线的旋转或者枢转运动和折入运动可分开且彼此独立地调节并且执行。运输位置从而能最佳地适应于材料加工装置10的空间状态。这在已知接头布置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其中在已知的接头布置中,旋转轴线以一定的角度相对于运输部分24或者第二连接元件80的纵向轴线对准,因为在此围绕其中一个旋转轴线的旋转总是产生旋转或者枢转运动以及折入运动的组合,它们不可彼此独立地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