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缆索绞车的构造套件,所述构造套件包括缆索卷筒,驱动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和支承框架。
背景技术:
大致上两种不同设计的缆索绞车的应用是已知的。
不同设计的主要变体是所谓的c形,其中驱动马达设置在安装在支承框架中的缆索卷筒或缆索绞车的下方(或上方),从而形成从侧面看近似c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传动装置通常设置在支承框架的横向面板上。
不同设计的另一变体是所谓的同轴形,其中驱动马达横向地近似作为缆索绞车轴线或缆索卷筒驱动轴的延伸,以凸缘安装到支承框架的面板上,而传动装置则于中间设置。在这种情况下,马达驱动轴和缆索卷筒驱动轴彼此同轴地设置。
c形具有紧凑布置的优点,而同轴形则小巧轻薄。
c形或同轴形类型的缆索绞车从例如de102010048946a1,de102005046900a1,de19530891a1和dd42513a3已知。
此外,构造套件通常可以从例如课本“konstruktionslehre-methodenundanwendung”(“design-methodsandapplication”,“设计-方法和应用”)bypahl和beitz,第三版,1993,第589页以及接下去的若干页中已知。
从de1951272u中已知一种关于附加微动传动装置的用于绞车的构造套件。在这种情况下,驱动马达可以单独形成而不需要具有附加微动传动装置,或者也可以具有附加微动传动装置呈短c形变体或长c形变体形成。采用不同的传动装置外壳、小齿轮和大齿轮以组装对应的c形变体。驱动马达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绞车的传动装置的不同侧上,从而形成c形变体。
提供两种根本不同的诸如c形和同轴形的设计需要下非常大的努力。
因此希望减少这种努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途径,以减少为提供缆索绞车不同设计的并行设置所需的努力,尤其是c形和同轴形或类似设计的并行设置所需的努力。
该目的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绞车的构造套件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缆索绞车的包括缆索卷筒、驱动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和支承框架的构造套件,其中所述构造套件包括用于传动装置单元的不同的传动装置外壳部件,以便允许根据需要组装c形或准同轴形的缆索绞车。
在当前情况下,准同轴或准同轴设计被理解意指这样的布置,即其中马达驱动轴(也就是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形成缆索卷筒旋转轴线的轴依据缆索卷筒驱动轴(参见以上)不同轴,而是根据具体实施以及特别是载重能力,位于或彼此相互错开或偏移至少5厘米但小于50厘米设置。所述轴彼此的偏移可以近似成直角但也是成对角线的。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已经意识到,当无需完全同轴性并且仅几乎同轴布置或准同轴形就已足够时,仅用c形和准同轴形的不同传动装置外壳部件就能够做到,继而可以将其余的传动装置组件仅仅以不同的布置装配在一起,以便在c形和准同轴形之间转换,或者仅通过选择相应的传动装置外壳部件以便在组装期间确定最终的设计并且将其固定为c形或准同轴形。
因此,以构造上简单的方式来规定,提供c形的第一外壳和不同的准同轴形的第二外壳来作为不同的传动装置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传动装置单元可以被组装成c形的第一传动装置单元并因此待组装的缆索绞车的设计可以被固定为c形,所述第二外壳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传动装置单元可以被组装成准同轴形的第二传动装置单元并因此待组装的缆索绞车的设计可以固定为准同轴形。
有利的规定是,第一外壳可以由多个第一外壳壳体装配在一起,而第二外壳可以由多个第二外壳壳体装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壳优选地比第二外壳瘦长。
以构造上简单的方式来规定,外壳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为了分别形成第一或第二传动装置单元,同样的各个轴,尤其是输出轴,额外优选的两个中间轴和尤其额外优选的输入轴可以以c形和准同轴形的不同的布置被安装于对应的外壳中。
此外,有利的规定是,用于两个传动装置单元的构造套件包括同样的轴形式的部件,尤其是输出轴,额外优选的两个中间轴和尤其额外优选的输入轴,以用于组装缆索绞车,尤其是组装c形或准同轴形的对应的传动装置单元。
以这种方式,不同于先前的步骤,可以仅将传动装置或传动装置单元不同地组装在c形和准同轴形的特定外壳壳体内,而其它部件(轴、小齿轮等)保持不变。因此,仅需要存储不同的传动装置外壳部件,即外壳或对应的能够装配在一起的外壳壳体。
因此,有利的方式是,仅需要存储一套尤其是轴、小齿轮和大齿轮的传动装置组件而不需要考虑相应传动比的所选设计。根据设计的不同,如果需要,轴承和其它标准件可以有偏差。
缆索绞车的其余部件,例如缆索卷筒,驱动马达和支承框架可以保持不变,这与先前的步骤有所偏离。由于已经考虑到的偏移,所以两种设计均可以使用相同的组件,尤其是即使在传动装置中或传动装置单元本身中。只有外壳壳体和外壳壳体中的传动装置部件的布置对于相应的设计是特定的。
因此,传动装置外壳部件或外壳壳体除了接收和安装传动装置组件之外还用于提供附接或连接以及紧固点,以便在驱动、缆索卷筒和支承框架附加在一起的过程中实现对应的设计。
如果需要的话(根据需求),尤其是根据对准同轴性的要求,以增加对精确同轴性的接近程度,即保持多个轴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小并且同时受益于简单的可转换性,还可以采用另一个输入轴。所谓的输入轴的悬臂式安装,即一侧安装,是尤其适合于该目的的。
因此,构造套件可以包括用于c形和准同轴形的不同的输入轴。
有利的规定是,c形传动装置单元的各个轴在其纵向方向上观察时几乎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优选地使两个中间轴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c形传动装置各个轴(或其纵向中心轴线)的布置几乎呈一条直线,这可以在图2的正视图中清楚可见。换句话说,各个轴相对于彼此平行并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延伸。
与此相反,准同轴形传动装置的多个轴以如图4所示的巢状方式设置。因此,有利的规定是,准同轴形的传动装置单元的多个轴以巢状的方式设置,优选地使输入轴在输出轴和两个中间轴之间。
由此实现模块化的构造并且使得所有剩余的附加部件可以用于两种设计中。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c形布置和准同轴布置之间转换包括缆索卷筒,驱动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和支承框架的缆索绞车的方法,为此,对于使用相同的部件,特别是相同的轴的c形或同轴形,通过使用不同的外壳,尤其是使用能够装配在一起形成不同外壳的特定外壳壳体,仅仅将传动装置单元在相应的外壳内不同地装配在一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细节将在以下的附图说明中显示。在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缆索绞车的构造套件的立体示意性分解图;
图2是传动装置外壳盖打开的c形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布置的主视图;
图3是穿过图2的c形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布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驱动凸缘被去除的准同轴形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布置的主视图;以及
图5是准同轴形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布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缆索绞车的构造套件1的立体示意性分解图。这个概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套件1的模块化构造,或者示出了可以根据需要从构造套件1的多个部件以c形或准同轴形装配在一起的缆索绞车的构造套件1的模块化构造。因此,由1整体地标明的构造套件是一种模块化的缆索绞车系统,并且包括作为基本部件的驱动马达2或如图1所示的优选形成为电动马达的两个驱动马达2,以及以下所述的组件;通过这些部件能够组装c形的第一传动装置单元3a和准同轴形的第二传动装置单元3b。通过驱动马达2与两个传动装置单元3a,3b中的一个的驱动连接,可以产生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布置,从而待组装或产生的缆索绞车的设计可以固定成c形或准同轴形。为了形成c形,第一传动装置单元3a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以形成传动装置单元3a的第一外壳10a的多个第一外壳壳体11a。以相应的方式,为了形成准同轴形,第二传动装置单元3b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以形成传动装置单元3b的第二外壳10b的多个第二外壳壳体11b。外壳10a和10b之间或外壳壳体11a和11b之间的不同将在以下参考对应附图详细说明。
构造套件1还包括缆索卷筒4和支承框架5,通过所述支承框架5,缆索卷筒4被接收并可旋转地安装。缆索卷筒4可以被相应的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布置驱动。根据需要,支承缆索卷筒4的支承框架5可以与相应的马达-传动装置单元布置装配在一起以形成c形或准同轴形的缆索绞车。在当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理解,图示示出了缆索绞车可以连接到起重机的桥架6以形成单轨行驶的起重机。
为了与缆索绞车的支承框架5连接,桥架6包括穿孔的紧固点7,该紧固点成对设置在长边端部区域的外侧。
为此,支承框架5的杆8穿过所述紧固点7。
支承框架5包括基本上呈矩形或正方形的面板9,该面板在其角部分别接收三根杆8中的一根并居中地提供用于缆索卷筒4的安装部。
在背离面板9的一侧上,三根杆8以类似的方式卡合在相应的传动装置单元3a或3b的对应的外壳10a或10b中,以便能够将传动装置单元3a,3b驱动地连接到缆索卷筒4。
依赖于所需的设计,在缆索卷筒4(c形)的同一侧或在缆索卷筒4(准同轴形)的相对侧,驱动马达2可以以凸缘的方式安装到传动装置单元3a、3b或其外壳10a、10b。
传动装置单元3a和3b除c形或准同轴形的相应的外壳10a,10b的不同的外壳壳体11a和11b外,还包括其它类似的部件,尤其是轴、小齿轮和大齿轮等,这些部件仅仅不同地布置在相应的外壳壳体11a(c形)或11b(准同轴形)内。为此,将外壳壳体11a,11b以相应不同的方式设计尺寸,使得能够实现以下所述的多个部件的所要求的安装和布置,以形成c形或准同轴形。
这将在以下结合附图2到5进行说明。
在图2和3中对c形进行更具体地示出,而在图4和5中对准同轴形进行更具体地示出。
可以看出,每个传动装置单元3a,b总是包括以下四个轴:用作为传动装置单元3a,3b的输入轴并且可以驱动连接至马达驱动轴的第一轴,用作为传动装置单元3a,3b的输出轴并因此作为缆索卷筒驱动轴的第二轴13,和各自用作为额外轴的第三轴14和第四轴15。
在c形的设计中,轴12至15的纵向中心轴线大致位于如图2所示的,即当沿轴12至15的纵向方向看时的假想直线上。为此,将轴12至15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它们平行于彼此并大致在一同一平面上延伸。通过这样,当在轴的纵向方向上看时,在用作为输入轴的轴12和用作为输出轴的轴13之间,设置作为中间轴的两个轴14和15。为此,由于必须实现安装在外壳10a中的轴12和13之间的相对应的偏移以实现c形,c形的第一外壳10a比准同轴形的第二外壳10b更瘦长。
相反,在准同轴形设计中,轴12至15呈巢状。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轴(轴12)设置在输出轴(轴13)和两个中间轴(轴14和15)之间。以这种方式,由于只有这种准同轴形所需的小偏移必须在安装于外壳10b中的轴12和13之间实现,外壳10b可以比外壳10a更短,因此轴12到15的巢状布置比轴12到15的c形布置更紧凑。以这种方式,相比于c形,准同轴形与完全同轴形类似地小巧轻薄。尤其是,当从中间轴的纵向方向看时,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轴(轴14和15)设置在输入轴(轴12)周围,尤其是中间轴设置在输入轴(轴12)的一侧而输出轴设置在输入轴的相反的一侧。以这种方式,输入轴设置在输出轴和两个中间轴之间。相反,在c形中,两个中间轴(轴14和15)均设置在面向输出轴(轴13)的输入轴(轴12)的一侧。
轴12,14和15各自包括用附加标记r标明的小齿轮12r,14r,15r,用附加标记14和15z标明的大齿轮13z,14z,15z对应分配给轴13,14和15。小齿轮12r,14r,15r和齿轮13z,14z,15z以如图3和5所示的相应方式啮合。
无论是c形还是准同轴形,轴12至15类似地以它们的小齿轮r或大齿轮z从输入轴到输出轴以12-14-15-13或12r-14z-14r-15z-15r-13z的顺序啮合,因此无论设计如何都能达到相同的传动比。
如上所述,对于所述两种设计,用作为输入轴的第一轴12可以不同地形成,但其余的轴13,14,15和它们的小齿轮和大齿轮则以相同的(即同等的)方式用于两种设计并且仅仅如所描述地那样根据设计以对应的不同的方式设置在相应的外壳10a或10b中。
附图标记列表
1构造套件
2驱动马达
3ac形的第一传动装置单元
3b准同轴形的第二传动装置单元
4缆索卷筒
5支承框架
6桥架
7紧固点
8杆
9面板
10ac形的第一外壳
10b准同轴形的第二外壳
11ac形的第一外壳壳体
11b准同轴形的第二外壳壳体
12第一轴
12r小齿轮
13第二轴
13z大齿轮
14第三轴
14r小齿轮
14z大齿轮
15第四轴
15r小齿轮
15z大齿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用于缆索绞车的包括缆索卷筒(4)、驱动马达(2)、传动装置单元(3a,3b)和支承框架(5)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套件包括用于所述传动装置单元(3a,3b)的不同的传动装置外壳部件,以便允许根据需要组装c形或准同轴形的缆索绞车,为此,设置有c形的第一外壳(10a)和准同轴形的不同的第二外壳(10b)作为不同的传动装置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10a)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所述传动装置单元(3a,3b)能够被组装成c形的第一传动装置单元(3a),并因此待组装的缆索绞车的设计能够固定为c形,所述第二外壳(10b)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所述传动装置单元(3a,3b)能够被组装成准同轴形的第二传动装置单元(3b),并因此待组装的缆索绞车的设计能够固定为准同轴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0a)能够由第一外壳壳体(11a)装配在一起,而所述第二外壳(10b)能够由第二外壳壳体(11b)装配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0a)比所述第二外壳(10b)更瘦长。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a,10b)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为了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或第二传动装置单元(3a,3b),同样的轴(12,13,14,15),尤其是输出轴、额外优选的两个中间轴和尤其额外优选的输入轴能够以c形和准同轴形的不同的布置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外壳中(10a,10b)。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用于两个传动装置单元(3a,3b)的构造套件包括轴(12,13,14,15)形式的相同的部件,尤其是输出轴、额外优选的两个中间轴和尤其额外优选的输入轴,用于组装缆索绞车,尤其是组装c形或准同轴形的对应的所述传动装置单元(3a,3b)。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套件额外包括用于c形和准同轴形的不同的输入轴(12)。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c形的所述传动装置单元的轴(12,13,14,15)当在其纵向方向上看时几乎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优选地使两个中间轴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套件,其特征在于,准同轴形的所述传动装置单元的轴(12,13,14,15)以巢状的方式设置,优选地使输入轴在输出轴和两个中间轴之间。
9.用于转换包括缆索卷筒(4),驱动马达(2),传动装置单元(3a,3b)和支承框架(5)的缆索绞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可以在c形布置和准同轴布置之间执行,为此,对于使用相同部件,尤其是相同的轴(12,13,14,15)的c形或同轴形,通过使用不同的外壳(10a,10b),尤其是使用能够装配在一起来形成不同外壳(10a,10b)的特定外壳壳体(11a,11b),仅仅将传动装置单元(3a,3b)在相应的壳体(10a,10b)内不同地装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