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8783发布日期:2018-08-03 10:1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备气密结构的轿厢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长行程的电梯装置中,有具备当轿厢在升降井道内升降时,控制吸气鼓风机和排气鼓风机等进行轿厢内的加压和减压,使单位时间的气压的变化量保持恒定,缓和对乘客造成的不适感的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装置。特别是这样的电梯装置中,使轿厢内的气压变化为与外侧的气压不同,所以需要提高轿厢的气密性。

作为提高轿厢的气密性的背景技术,国际公开第2014/3021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设置在门关闭时、将轿厢门的下端部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密封的门下部气密部件,并且具备在轿厢门的门打开动作时使门下部气密部件与轿厢地坎保持非接触状态、维持轿厢门的开闭动作性能的连动机构的升降机。

另外,在轿厢的轿厢门中,有在轿厢门的门打开侧端部(门套侧端部)设置封闭板的。封闭板是跨其高度方向整体地延伸,在门关闭时,将轿厢门的门打开侧端部与门套的间隙封闭的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302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门下部气密部件跨各轿厢门的宽度方向整体地延伸,封闭板跨轿厢门的门打开侧端部(门套侧端部)的高度方向整体地延伸,然而门下部气密部件的下端部与门打开侧端部远离,门关闭时,在门套下方,形成用封闭板和门下部气密部件都不能封闭的间隙,存在轿厢的封闭性降低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门关闭时,能够提高轿厢中的门套下方的封闭性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电梯装置,

其包括轿厢,该轿厢具有:轿厢出入口;开闭上述轿厢出入口的轿厢门;设置在上述轿厢门的下方的对上述轿厢门的移动进行引导的轿厢地坎;设置在上述轿厢出入口的侧方的在门打开时收纳上述轿厢门的门套;在上述轿厢门的门套侧端部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在门关闭时将上述轿厢门的上述门套侧端部与上述门套的间隙封闭的门套侧门端部封闭部件;在上述轿厢门的下端部在上述轿厢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在门关闭时将上述轿厢门的下端部与上述轿厢地坎的间隙封闭的门下部封闭部件;和形成上述轿厢出入口的一部分的轿厢柱,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门下部封闭部件具有延伸至比上述轿厢地坎的上表面靠下方的高度尺寸,

上述轿厢地坎具有:供上述门下部封闭部件的下端部插入并使上述门下部封闭部件能够移动的门下部封闭部件用槽;在从处于门关闭状态的上述轿厢门的上述门套侧端部所在的部分到门打开时上述轿厢门移动的一侧的部分形成的地坎门套侧缺口;和在处于门关闭状态的上述轿厢门的上述门套侧端部所在的上述轿厢地坎的部分由上述地坎门套侧缺口形成的地坎端面,

上述门套侧门端部封闭部件具有延伸设置至比上述轿厢地坎的上述上表面靠下方的插入到上述地坎门套侧缺口的延伸设置部,

上述延伸设置部具有:与上述门下部封闭部件的门打开侧端面抵接的部分;在门关闭时与上述地坎端面抵接的部分;和在门关闭时与上述轿厢柱的侧部抵接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门关闭时,能够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在门套下方形成的间隙部分配设提高封闭性的部件,能够提高门套下方的封闭性的电梯装置。另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门下端从乘梯站一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1B是表示从图1A除去轿厢地坎2后的状态的轿厢门下端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横截面图。

图3A是对轿厢门下端部从图1的III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3B是将图3的第1门套封闭部件10a的一部分切开表示的轿厢门下端部的侧视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轿厢地坎从图2的IV方向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轿厢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6,说明电梯装置的结构。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图。

电梯装置100被收纳在建筑物1000中设置的升降井道2000和机械室3000的内部。在升降井道2000的内部配置有轿厢101、主吊索102、对重103、导轨104、调速用吊索105和调速机106的张力轮106b等。在机械室3000的内部,配置有曳引轮107、驱动曳引轮107的驱动电动机112、具有绳轮106a的调速机主体106和控制盘17等。

轿厢101与主吊索102的一端部连结,对重103与主吊索102的另一端部连结。主吊索102卷绕在曳引轮107上,通过用驱动电动机112驱动曳引轮107,轿厢101和对重103在升降井道2000内升降。因此,主吊索102中,卷绕在曳引轮107上的部分位于机械室3000的内部,跨升降井道2000的内部和机械室3000的内部地张紧设置。另外,轿厢101被在升降井道2000的内部在上下方向(铅垂线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轨104引导升降。

在轿厢101中设置有紧急制动装置110。紧急制动装置110在紧急时用楔握持导轨700,使轿厢101紧急停止。杆111的一端部被轴支承在轿厢101一侧,另一端部与调速用吊索1连结。

调速用吊索105卷绕在绳轮106a与张力轮106b之间,跨升降井道2000的内部的轿厢101的整个升降行程区间环形地张紧。另外,绳轮106a与调速机主体106c一同设置在机械室3000的内部。所以,调速用吊索105跨升降井道2000的内部和机械室3000的内部地张紧设置。绳轮106a、张力轮106b和调速机主体106c构成调速机106。也可以将调速用吊索105视为调速机106的构成要素。

控制盘17在驱动电动机112的控制之外,进行构成电梯装置100的各设备的管理。

另外,电梯装置1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电梯装置100可以是不设置机械室3000,将在机械室3000的内部配置的设备配置在升降井道2000的内部的结构。另外,电梯装置100例如可以是将机械室3000配置在升降井道2000的下侧的结构。

接着,参考图5说明在电梯装置100的轿厢101中设置的轿厢门。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轿厢门的主视图。

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的轿厢101具备彼此在相反方向上动作而使轿厢出入口201开闭的、门关闭侧端部在门关闭位置相互相对地配置的轿厢门1。在轿厢101的轿厢地板上,固定有对轿厢门1的移动进行引导的轿厢地坎2。

在轿厢出入口201的上方,固定有门装置壳体202。在门装置壳体202上,固定有沿轿厢出入口201的正面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门轨203。轿厢门1具有在轿厢门1的上端部固定的门悬吊器204、和在门悬吊器204上设置的沿门轨203转动的多个悬吊器滚轮205。轿厢门1被门悬吊器204悬架在门轨203上。轿厢出入口201通过一对轿厢门1因未图示的门电动机的驱动力沿轿厢地坎2和门轨203在水平方向上被引导移动而开闭。

另外,本实施例中以双门打开的电梯装置为例,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单门打开的电梯装置。

接着,参考图1A、图1B、图2、图3A、图3B和图4,详细说明轿厢门1的封闭结构。图1A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门下端从乘梯站一侧观察的主视图。图1B是表示从图1A除去了轿厢地坎后的状态的轿厢门下端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横截面图。图3A是对轿厢门下端部从图1的III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3B是将图3的第1门套封闭部件10a的一部分切开表示的轿厢门下端部的侧视图。图4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轿厢地坎从图2的IV方向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1A和图1B示出了轿厢出入口201关闭的状态。

在轿厢地坎2,设置有沿轿厢出入口201的正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地坎槽3,在轿厢门1的下端部安装的门靴4插入其中。门靴4在轿厢门1的开闭动作时,对轿厢门1的下端部进行引导。

另外,在轿厢101的上部设置有作为气压控制装置101A的吸气鼓风机和排气鼓风机。气压控制装置101A当轿厢101在升降井道2000内升降时,控制吸气鼓风机和排气鼓风机等进行轿厢101内的加压和减压,使单位时间的气压的变化量保持恒定。通过该气压控制,能够缓和对乘客造成的不适感。

而且,因为如上所述在轿厢101中设置有能够开闭的轿厢门1,所以轿厢门1关闭的状态下也在轿厢门1的周围形成间隙,轿厢101的内外通过该间隙简单地连通。轿厢101的内外通过该间隙连通时,成为气压控制装置101A的气压控制效率降低的原因。

另外,该间隙使轿厢101的隔音性降低,使从轿厢101的外部向内部传递的噪音增加。

于是,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中,轿厢101的轿厢门1具备提高轿厢101的封闭性的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构成提高轿厢101的气密性的气密结构,另外,构成提高轿厢101的隔音性的隔音结构。接着,对于该封闭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轿厢门1的下部,具备跨其宽度方向(正面宽度方向)整体地延伸、并且具有向地坎面2a的更下方延伸的高度尺寸的门下部气密部件(门下部封闭部件、门下部隔音部件)5。门下部气密部件5提高轿厢门1的下端部的气密性(封闭性),提高隔音性。

在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门套侧端部)1a,配设有跨其高度方向整体地延伸的封闭板(第1封闭板)6。如图2所示,这些封闭板6的水平截面形成在2处直角弯折的曲柄状,其水平方向的一端部通过封闭板固定螺栓7安装在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另外,具有L字状的截面的辅助封闭板(第2封闭板)8通过封闭板紧固螺栓9安装在封闭板6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部。而且,门关闭时,用封闭板6和辅助封闭板8封闭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与门套15的间隙。

因此,在封闭板6上安装有第1门套气密部件(第1封闭板气密部件)10a。而且,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被封闭板6保持在封闭板6与轿厢门1的门套侧端部1a之间。第1门套气密部件具有向地坎面2a的更下方延伸的高度尺寸,一部分与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门打开侧端面5a抵接,另一部分与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下端面抵接,并且在门关闭时与轿厢地坎2的缺口端面13a抵接。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通过与缺口端面13a抵接,将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门下部封闭部件用槽)12的周围封闭而提高气密性,提高隔音性。

另外,在辅助封闭板8上安装有第2门套气密部件(第2封闭板气密部件)10b。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的一部分与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的侧面抵接,另一部分在门关闭时与形成轿厢出入口201的一部分的轿厢柱11的侧部(侧面)抵接。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通过提高气密性(封闭性),而提高隔音性。

这些气密部件10a、10b用缓冲性优秀的粘弹性材料成形。气密部件10a以夹在封闭板6与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之间的方式设置。另外,本实施例中,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和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采用了分割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

另外,轿厢柱11形成轿厢出入口201的一部分,并且配置在门套15的轿厢出入口201一侧的端部,构成门套15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门打开侧指的是轿厢门1打开的门打开时轿厢门1移动的方向一侧、即门打开时的行进方向一侧,门关闭侧指的是轿厢门1关闭时的门关闭时轿厢门1移动的方向一侧、即门关闭时的行进方向一侧。从而,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是门打开时轿厢门1的位于行进方向一侧的端部。门打开侧端部在轿厢门1关闭的门关闭时位于门套一侧,所以有时也称为门套侧端部。将相对于门打开侧端部的轿厢门1的相反侧的端部称为门关闭侧端部。将轿厢门1处于关闭的状态(门关闭状态)的情况的门关闭侧端部的位置称为门关闭位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对轿厢门1。从而,两个轿厢门1使各轿厢门1的门关闭侧端部在门关闭位置相互顶接成为门关闭状态。

在轿厢地坎2上,如图4所示地形成了使得门下部气密部件5能够移动的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和使得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能够移动的地坎门套侧缺口13。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是插入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下端部的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插入槽。另外,地坎门套侧缺口13是避免与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的干扰的退避部(凹部)。

地坎门套侧缺口13是在从门关闭状态下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所在的部分起,在门打开时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和封闭板6移动的范围中形成的。本实施例中,地坎门套侧缺口13从门关闭状态下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所在的部分起直至门打开时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移动的行进方向上的地坎2的端部地形成。地坎门套侧缺口13也可以从地坎2的上表面2a至下表面地形成,能够使形成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尺寸比形成地坎槽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尺寸更短。该情况下,形成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尺寸能够设为形成地坎槽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尺寸的约一半的长度,能够使材料成本变得廉价。

通过在地坎2上形成门套侧缺口13,而形成缺口端面13a。缺口端面13a构成气密部件10a抵接的抵接面(密封面)。门关闭时(处于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与缺口端面13a抵接,由此将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和地坎上表面2a与轿厢门1的下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周围封闭,提高气密性,提高隔音性。

如图3所示,门下部气密部件5具有能够与气压控制装置101A进行的轿厢内的加压和减压相应地弹性变形、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侧面紧贴的可挠性薄板部5a、5b,和在这些可挠性薄板部5a、5b之间配置的加强部5c。加强部5c以其长度方向沿着轿厢门1的宽度方向(开闭方向)的方式配置,可挠性薄板部5a、5b相对于加强部5c设置在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可挠性薄板部5b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轿厢室(轿厢101的室内)一侧的侧面相对,并且可挠性薄板部5a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乘梯站一侧的侧面相对。另外,可挠性薄板部5a、5b例如是用橡胶成形得到的,被设定为能够与气压控制装置101A进行的轿厢2内的加压和减压相应地无障碍地弹性变形的厚度尺寸。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轿厢门1的门套侧端面1a上,形成了能够使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与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门打开侧端面抵接的端面缺口14。

本实施例中,轿厢门1成为门关闭状态时,用封闭板6、辅助封闭板8和气密部件10a、10b将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与门套15(门套15的构成部件)的间隙封闭。此时,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和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与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门打开侧端面、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下端面和轿厢柱11的侧部抵接。像这样,用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和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将门套下方的间隙密封。

在该状态下用气压控制装置101A进行轿厢101内的气压控制,对轿厢101内加压时,在门下部气密部件5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之间的间隙中,空气从轿厢101内向外侧、即在图3A中从左向右地通过。然后,可挠性薄板部5b因风压而在远离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轿厢室一侧的侧面的方向上位移。另一方面,可挠性薄板部5a因风压而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乘梯站一侧的侧面抵接。因该可挠性薄板部5a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侧面抵接,间隙被封闭,空气的流动停止。空气的流动停止后,因轿厢101的内侧与外侧的压差,而对可挠性薄板部5a的侧面施加压力,可挠性薄板部5a被进一步压向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侧面。由此,轿厢101的封闭性提高,并且可以可靠地保持气密性。

另外,使轿厢101内减压时,在门下部气密部件5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之间的间隙中,空气从外侧向轿厢101内、即在图3中从右向左地通过。然后,可挠性薄板部5a因风压而在远离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乘梯站一侧的侧面的方向上位移。另一方面,可挠性薄板部5b因风压而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轿厢室一侧的侧面抵接。因该可挠性薄板部5b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侧面抵接,间隙被封闭,空气的流动停止。空气的流动停止后,因轿厢101的内侧与外侧的压差,而对可挠性薄板部5b的侧面施加压力,可挠性薄板部5b被进一步压向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侧面。由此,轿厢101的封闭性提高,并且可以可靠地保持气密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门下部气密部件5具有向地坎面2a的更下方延伸的高度尺寸。另外,在轿厢门1上安装具有向地坎面2a的更下方延伸的高度尺寸、一部分与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门打开侧端面抵接、另一部分与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下端面1a抵接的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和一部分与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的侧面抵接、另一部分在门关闭时与形成轿厢出入口的一部分的轿厢柱11的侧部抵接的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

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和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安装在安装于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面1a的下端部的封闭板6和辅助封闭板8上。封闭板6和辅助封闭板8是安装气密部件10a、10b并支承气密部件10a、10b的支承部件。封闭板6和辅助封闭板8都是将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与门套15的间隙封闭的部件,也可以将两者视为一体的封闭板(封闭板部件)。

另外,在轿厢地坎2设置使得门下部气密部件5能够移动的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和使得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能够移动的地坎门套侧缺口13。此时,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以与由地坎门套侧缺口形成的地坎2的缺口端面13a抵接的方式配设。

由此,能够将门套下方的间隙和轿厢门1下方的间隙封闭(密封),从而,能够实现封闭性(气密性)高的轿厢。

本实施例中,封闭板6、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辅助封闭板8和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在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在门关闭时将在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形成的间隙(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端部1a与门套15的间隙)封闭。从而,封闭板6、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辅助封闭板8和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构成轿厢门1的门打开侧门端部封闭部件。封闭板6具有向地坎2的上表面2a的更下方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6a,在延伸设置部6a的与地坎2的缺口端面13a的相对面部,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从上方起延伸设置。

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被封闭板(第1封闭板)6保持在封闭板6与轿厢门1的门套侧端部1a之间,所以被可靠地保持在轿厢门1上。另外,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能够在封闭板6与轿厢门1的门套侧端部1a和门下部气密部件5之间可靠地确保气密性(封闭性)。另一方面,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以在门关闭时与轿厢柱11的侧部抵接的方式,被辅助封闭板(第2封闭板)8保持。因此,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能够以与轿厢柱11紧贴的方式,与封闭板6和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分别地调整第2门套气密部件10b的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轿厢101的气密性(封闭性)。

另外,门下部气密部件5具备能够与气压控制装置101A进行的轿厢101内的加压和减压相应地弹性变形、与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12的侧面紧贴的可挠性薄板部5a、5b,由此能够不对轿厢门1的门开闭力造成影响地、并且用简易的结构将轿厢门1下方存在的间隙与轿厢101内的气压变动相应地密封。

进而,在轿厢门1的门套侧端面1a,形成了使得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能够与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门打开侧端面抵接的端面缺口14,所以能够使第1门套气密部件10a与门下部气密部件5的门打开侧端面可靠地紧贴,实现气密性的提高。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高轿厢101的气密性,能够与升降速度相应地高精度地进行轿厢室内的气压控制。因此,能够更高速地使轿厢101升降。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轿厢门

2…轿厢地坎

3…地坎槽

5…门下部气密部件(门下部封闭部件、门下部隔音部件)

5a、5b……可挠性薄板部

5c……加强部

6…封闭板(第1封闭板)

7…封闭板固定螺栓

8…辅助封闭板(第2封闭板)

9…封闭板紧固螺栓

10a…第1门套气密部件(第1门套封闭部件、第1门套隔音部件)

10b……第2门套气密部件(第2门套封闭部件、第2门套隔音部件)

11…轿厢柱

12…门下部气密部件用槽

13…地坎门套侧缺口

13a…轿厢地坎2的缺口端面

14…端面缺口

15…门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