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81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位置纠正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天花铝板生产中,需要对铝板进行覆塑,铝板覆塑是以铝板为基板,在铝板表面用塑料贴面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覆塑铝板既有铝板的厚度、刚度,又具有塑料贴面和薄膜的光洁、质感强,使装饰效果更美观,并且还能对铝板进行防尘。

然而,铝板覆塑过程中,铝板与塑料贴面或塑料薄膜经常出现偏差,以至于铝板表面不能完全覆盖塑料贴面或塑料薄膜,当铝板出现偏差时,生产商不能及时发现,并且发现铝板偏差后不能有效的调节偏差,需要停止覆塑,人为调节。

由上可知,铝板覆塑工艺出现铝板偏差时不能及时发现,而且调节时需要停止覆塑,不够智能,因此,铝板覆塑工艺有待改进及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旨在解决铝板覆塑工艺出现铝板偏差时不能及时发现,而且调节时需要停止覆塑,不够智能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检测铝板是否跑偏的激光检测单元;与激光检测单元连接、用于调节辊筒位置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一与机架固定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一螺纹杆及可沿螺纹杆轴向运动的调节部件;所述调节单元通过调节部件与辊筒转轴一端固定。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其中,所述调节部件进一步包括:可沿螺纹杆轴向运动的动子部件,以及与动子部件通过第一转轴固定且可绕第一转轴转动的辊筒基座,所述调节部件通过辊筒基座与辊筒转轴固定。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其中,所述壳体,通过第二转轴与机架固定,并可绕第二转轴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激光检测单元检测铝板是否跑偏;并通过调节单元调节辊筒位置,进而纠正铝板的偏差;在铝板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能检测出铝板偏差角度,根据铝板偏差角度进行自动调节,使铝板偏差的调节不需停止覆塑且更加智能。在对铝板偏差进行实时监控并调节的情况下,使铝板覆塑更完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107上、用于检测铝板是否跑偏的激光检测单元105;与激光检测单元105连接、用于调节辊筒位置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一与机架107固定的壳体101、设置在壳体101上的一螺纹杆108及可沿螺纹杆108轴向运动的调节部件;所述调节单元通过调节部件与辊筒转轴106一端固定。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具体的,激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铝板是否跑偏,激光检测单元的工作原理为:铝板边缘设有一条校准线,激光检测单元在铝板上投射一标准线,并实时获取校准线与标准线的位置偏差,当出现偏差时计算出偏差角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具体的,所述调节部件进一步包括:可沿螺纹杆轴向运动的动子部件102,以及与动子部件102通过第一转轴103固定且可绕第一转轴转动的辊筒基座109,所述调节部件通过辊筒基座109与辊筒转轴104固定。所述壳体101通过第二转轴1010与机架107固定,并可绕第二转轴1010转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调节单元包括了多种调节方式,可通过第二转轴1010调节壳体101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转轴108的位置,当第一转轴108轴向与辊筒转轴104轴向不平行时,对于辊筒的调节,即可左右调节,也可前后调节,使辊筒的调节范围更大,能够适用于不同偏差的调节。

调节单元根据偏差角度进行调节,每个偏差角度对应有一调节数据,调节单元执行调节数据即可完成调节,调节数据是通过多次的实验获得,将偏差角度与调节数据对应列表存储在调节单元内,调节单元根据接收的偏差角度获得对应的调节数据,进而根据调节数据调节辊筒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铝板覆塑工艺的铝板复位装置,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激光检测单元检测铝板是否跑偏;并通过调节单元调节辊筒位置,进而纠正铝板的偏差;在铝板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能检测出铝板偏差角度,根据铝板偏差角度进行自动调节,使铝板偏差的调节不需停止覆塑且更加智能。在对铝板偏差进行实时监控并调节的情况下,使铝板覆塑更完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