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938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电梯的电梯厅开口部进行保养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安装电梯时,会存在形成未安装电梯厅装置的电梯厅开口部的期间。在该期间中,以防止从该开口部坠落为目的,会在所述电梯厅开口部配置覆盖该开口部(进行保养)的保养装置。然而,根据电梯的种类,存在多种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开口尺寸,因此覆盖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也需要多种尺寸。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保养装置,其根据电梯厅开口部的高度尺寸,将具有多种高度尺寸的片材体进行组合并进行连结,从而能对应具有各种高度尺寸的各个电梯厅开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684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需要对具有各种高度尺寸的多种片材体进行组合,因此需要分别制作并保管多种片材体,存在对于其制作、保管的成本花费较多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其通过使用上下各1种的片材部,能对具有各种高度尺寸的电梯装置的电梯厅开口部进行保养。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该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安装在位于电梯厅开口部周围的开口壁部,对所述电梯厅开口部进行保养,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包括:一对上部固定部,该一对上部固定部可装拆地分别安装于所述开口壁部中的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上端附近并安装于宽度方向两侧;一对下部固定部,该一对下部固定部可装拆地分别安装于所述开口壁部中的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下端附近并安装于宽度方向两侧;上部片材部,该上部片材部支承于所述上部固定部,并覆盖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上部侧;以及下部片材部,该下部片材部支承于所述下部固定部,并覆盖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下部侧,所述上部片材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上部连结部,所述下部片材部具有以能够卡合脱开的方式与所述上部连结部进行卡合的下部连结部,将所述上部连结部与所述下部连结部进行卡合,从而将所述上部片材部与所述下部片材部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连结,以构成覆盖所述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片材,通过选择上下方向的卡合位置,来决定所述保养片材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通过使用上下各1种的片材部,并使两者的连结位置可变,从而能对具有各种高度尺寸的电梯装置的电梯厅开口部进行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电梯装置的电梯厅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的上部片材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电梯装置的电梯厅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的下部片材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的下部片材部进行固定的下部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的上部片材部进行固定的上部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将图3所示的下部固定部安装于开口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所述开口壁部划出电梯厅开口部中的对于电梯装置的电梯厅的出入口。

图6是示出在图5所示的下部固定部安装有图2所示的下部片材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整体)安装于所述开口壁部以对电梯厅开口部进行覆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将图7所示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安装于高度尺寸比图7所示的电梯厅开口部要短的电梯厅开口部的所述开口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安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厅开口部(以下记为“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以下记为“保养装置”)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非将本发明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因而,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图1是从电梯装置的电梯厅(以下记为“电梯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养装置的上部片材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从电梯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养装置的下部片材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对图2所示的下部片材部进行固定的下部固定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对图1所示的上部片材部进行固定的上部固定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将图3所示的下部固定部安装于开口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所述开口壁部划出电梯厅开口部中的对于电梯厅的出入口,图6是示出在图5所示的下部固定部安装有图2所示的下部片材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养装置安装于所述开口壁部以对电梯厅开口部进行覆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将图7所示的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装置安装于高度尺寸比图7所示的电梯厅开口部要短的电梯厅开口部的开口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将整体结构示出于图7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养装置100安装于划出电梯厅开口部5中的对于电梯厅的出入口的开口壁部5a,并对电梯厅开口部5进行覆盖,从而进行电梯厅开口部5的保养(例如,防止作业时的危险、预防事故、防止坠落物、或者防止弄脏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下方向设为保养装置100的“上下方向”,并将与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作为保养装置100的“宽度方向”来进行说明。

保养装置100如图1~图7所示那样,包括上部片材部1、连结至上部片材部1的下端部的下部片材部2、将下部片材部2固定于开口壁部5a的下部固定部3、以及将上部片材部1固定于开口壁部5a的上部固定部4。

上部片材部1如图1及图7所示,具有:上部片材1s,该上部片材1s在经由上部固定部4安装于开口壁部5a时,对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部侧进行覆盖;3个上部连结部1a,该3个上部连结部1a彼此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比上部片材1s的上下方向中央更靠下侧;袋状部1b,该袋状部1b位于上部片材1s的上端部并且形成为宽度方向两端敞开的袋状;以及细长棒状的上部横条1c,该上部横条1c收纳于袋状部1b内并且两端部分别从袋状部1b的敞开端延伸出。

如图7所示,上部片材1s具有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稍长的宽度,并且具有从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端到达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下方向的中央更靠下侧的部分(参照图7)为止的长度,能够对从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端到比上下方向的中央更靠下侧的部分为止进行覆盖。

在上部片材1s上记载有能从电梯厅侧观察并读取的文字、图案等。该文字、图案等记载于比后文中详细描述的各上部连结部1a的上端更靠上部。该文字、图案等内容是告知正在作业中、敦促引起注意、或者公司名、广告、美术等,能够任意地决定。此外,文字、图案等可以不必记载。

各上部连结部1a由面扣件构成,设置于将上部片材部1经由上部固定部4安装于开口壁部5a时成为电梯装置的电梯井侧的上部片材1s的面(图1中背面)。各上部连结部1a如图1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配置于从比上部片材1s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稍靠下的位置到上部片材1s的下端附近的位置。这些上部连结部1a中的一个位于上部片材1s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其余两个分别配置于上部片材1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下部片材部2如图2、图6及图7所示,具有:下部片材2s,该下部片材2s在经由下部固定部3安装于开口壁部5a时,对电梯厅开口部5的下部侧进行覆盖;下部连结部2a,该下部连结部2a设置于下部片材2s的上端部;袋状部2b,该袋状部2b位于下部片材2s的上端部并且形成为宽度方向两端敞开的袋状;袋状部2c,该袋状部2c位于下部片材2s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并且形成为宽度方向两端敞开的袋状;袋状部2f,该袋状部2f位于下部片材2s的下端部并且形成为宽度方向两端敞开的袋状;细长棒状的上部横条2d,该上部横条2d收纳于袋状部2b内并且两端部分别从袋状部2b的敞开端延伸出;细长棒状的中部横条2e,该中部横条2e收纳于袋状部2c内并且两端部分别从袋状部2c的敞开端延伸出;以及细长棒状的下部横条2g,该下部横条2g收纳于袋状部2f内并且两端部分别从袋状部2f的敞开端延伸出。

如图6及图7所示,下部片材2s具有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稍长的宽度,并且具有从电梯厅开口部5的下端到达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稍靠下侧的部分(参照图6)为止的长度,能够对从电梯厅开口部5的下端到比上下方向的中央稍靠下侧的部分为止进行覆盖。在该下部片材2s上记载有能从电梯厅侧观察并读取的文字、图案等。该文字、图案等记载于比后文中详细描述的下部连结部2a的下端更靠下部。

下部连结部2a由以能够卡合脱开的方式与各上部连结部1a卡合的面扣件构成,设置于下部片材部2经由下部固定部3安装于开口壁部5a时成为电梯厅侧的下部片材2s的面(图2中正面)上。该下部连结部2a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沿着下部片材2s的宽度方向,配置到下部片材2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为止。

具备了该结构的上部片材部1与下部片材部2通过使上部连结部1a与下部连结部2a卡合来进行连结,构成覆盖电梯厅开口部5的保养片材。此处,在上部片材部1上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上部连结部1a,在下部片材部2上设置有与上部连结部1a卡合的下部连结部2a,因此选择下部连结部2a相对于上部连结部1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来使两者卡合,使上部片材部1与下部片材部2连结,从而能使保养装置10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所述保养片材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更。因而,通过使用上下各1种的片材部(上部片材部1及下部片材部2),从而能对具有各种高度尺寸的电梯厅开口部进行保养(参照图8)。

此外,记载于上部片材1s及下部片材2s的文字、图案等记载在如上述那样避开上部连结部1a的配置位置以及下部连结部2a的配置位置的位置上,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变更下部连结部2a相对于上部连结部1a的位置,并变更保养装置10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图8的情况下变短),也不会难以观察上述文字、图案等。

下部固定部3如图5~7所示,在开口壁部5a的面向电梯厅侧的面、即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方向两侧附近的面上,分别安装成下端与电梯厅的地面接触、或者下端与所述地面隔开稍许的间隙的状态。如图3及图5~7所示,该下部固定部3从上部向下部依次具有:下部片材支承部31,该下部片材支承部31形成有对下部片材部2的上部横条2d的端部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的固定缺口3b、对中部横条2e的端部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的固定缺口3c以及对下部横条2g的端部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的固定缺口3d;以及固定端部32,该固定端部32将下部片材支承部31的形成有固定缺口3b~3d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弯曲成大致直角来作为角部。即,下部固定部3的上下方向的端面形状具有大致l字形。

固定端部32在将下部固定部3固定于开口壁部5a时,固定在开口壁部5a的面向电梯厅侧的面上。在该固定端部32上形成有多个固定孔3a,该多个固定孔3a贯通用于将下部固定部3固定于开口壁部5a的固定件。而且,该下部固定部3如图5~7所示,在安装于开口壁部5a时,形成于下部片材支承部31的固定缺口3b~3d朝向电梯厅侧,固定缺口3d形成在下部片材支承部31的下端,使得固定缺口3d与电梯厅的地板之间的距离变短。

上部固定部4如图7所示,分别安装在开口壁部5a的朝向电梯厅侧的面、即位于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方向两侧附近并且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端更靠上方的面上。该上部固定部4如图4及图7所示,具有:上部片材支承部41,该上部片材支承部41形成有对上部片材部的上部横条1c的端部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的固定缺口4b;以及固定端部42,该固定端部42将上部片材支承部41的形成有固定缺口4b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弯曲成大致直角来作为角部。即,上部固定部4的上下方向的端面形状具有大致l字形。

固定端部42在将上部固定部4固定于开口壁部5a时,固定在开口壁部5a的面向电梯厅侧的面上。在该固定端部42上形成有多个固定孔4a,用于将上部固定部4固定于开口壁部5a的固定件贯通该多个固定孔4a。而且,如图7所示,在该上部固定部4安装于开口壁部5a时,形成在上部片材支承部41的固定缺口4b朝向电梯厅侧。

接着,对于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养装置100安装于开口壁部5a来对电梯厅开口部5进行保养的方法,参照图5~图9进行说明。另外,图9是示出安装保养装置100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图9所示的步骤s101中,如图5所示,进行配置,使得一对下部固定部3的各自的固定端部32与开口壁部5a的面向电梯厅侧的面、即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方向两侧附近的面相对,并且下部固定部3的下端与电梯厅的地板接触,将未图示的固定件插入至形成于固定端部32的固定孔3a,利用该固定件将下部固定部3固定于开口壁部5a。更具体而言,例如使用地脚螺栓作为固定件,通过将该地脚螺栓打入至开口壁部5a来进行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相同形状的下部固定部3作为一对下部固定部3,因此两下部固定部3中,固定端部32相对于下部片材支承部31位于图5中的左侧。然后,前进至步骤s102。

接着,在步骤s102中,如图6所示,将下部片材部2的上部横条2d的端部、中部横条2e的端部以及下部横条2g的端部分别插入至分别形成于一对下部固定部3的固定缺口3b、3c以及3d。此时,插入上部横条2d、中部横条2e以及下部横条2g,使得下部片材部2的下部连结部2a朝向电梯厅侧。通过该动作,一对固定缺口3b、3c以及3d对上部横条2d、中部横条2e以及下部横条2g的各自的端部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来对它们进行固定。

由此,上部横条2d、中部横条2e以及下部横条2g经由下部固定部3安装于开口壁部5a,并且各自的两端部延伸至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假设即使对下部片材部2施加较大的外力,也会因上述两端部与开口壁部5a抵接而能够防止下部片材部2坠落至设置于电梯厅开口部5的里侧的未图示的电梯井内。如上所述,固定缺口3d形成在下部片材支承部31的下端,使得固定缺口3d与电梯厅的地板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下部片材2s的下端与电梯厅的地板接近,因此能够防止异物从上述地板与下部片材2s的下端之间进入并坠落至上述电梯井内。然后,前进至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如图7所示,使一对上部固定部4的各自的固定端部42与开口壁部5a的朝向电梯厅侧的面、即位于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方向两侧且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端更靠上方的面相对来进行配置,将未图示的固定件插入至形成于固定端部42的固定孔4a,利用该固定件将上部固定部4固定于开口壁部5a。另外,固定件能够使用与固定下部固定部3的固定件相同的固定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相同形状的上部固定部4作为一对上部固定部4,因此两上部固定部4的固定端部42相对于上部片材支承部41位于图5中的左侧。然后,前进至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如图7所示,将上部片材部1的上部横条1c的端部分别插入至分别形成于一对上部固定部4的固定缺口4b。此时,插入上部横条1c,使得上部片材部1的上部连结部1a朝向电梯井侧。通过该动作,一对固定缺口4b对上部横条1c的各自的端部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来对它们进行固定。

由此,上部横条1c经由上部固定部4安装于开口壁部5a,并且其两端部延伸至电梯厅开口部5的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假设即使对上部片材部1施加较大的外力,也会因上述两端部与开口壁部5a抵接而能够防止上部片材部1坠落至设置于电梯厅开口部5的里侧的未图示的电梯井内。此外,如上所述,固定缺口4b位于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端更靠上方的开口壁部5a面上,因此上部片材1s的上端位于比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端更靠上方。由此,上部片材部1还能够覆盖电梯厅开口部5的上部。然后,前进至步骤s105。

接着,在步骤s105中,使设置于下部片材部2的电梯厅侧(正面侧)的下部连结部2a与设置于上部片材部1的电梯井侧(背面侧)的上部连结部1a卡合,来连结两者。

由此,上部片材部1与下部片材部2中,在下部片材部2的下端部位于电梯厅侧、下部片材部2的上端部位于电梯井侧的状态下进行连结,因此两者的连结面(上部连结部1a与下部连结部2a进行卡合的面)的下端位于电梯厅侧。因而,即使某些异物与上部片材部1、下部片材部2或者两者接触,也能防止两者的连结面上的上述卡合被解除导致上部片材部1与下部片材部2发生剥离。其结果,能可靠地阻止异物的坠落。

通过上述动作,完成保养装置100的安装作业,利用保养装置100进行电梯厅开口部5的保养。另外,在不需要进行电梯厅开口部5的保养的情况下,将上部片材部1及下部片材部2分别从上部固定部4及下部固定部3拆下,从开口壁部5a拆下上述固定件,从而能回收保养装置100,能将该保养装置100再利用于其他电梯厅开口部的保养。

另外,如上所述,保养装置100使用上下各1种的片材部(上部片材部1以及下部片材部2)来选择上部连结部1a与下部连结部2a的卡合的上下位置,从而能调整保养片材整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因而,例如,在对上下方向的尺寸(高度尺寸)短于图7所示的电梯厅开口部5的电梯厅开口部5进行保养时,如图8所示,使上部连结部1a与下部连结部2a的卡合位置比图7所示的卡合位置要向上方偏移来缩短保养片材整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而能简单地对应。由此,能够对具有各种高度尺寸的电梯厅开口部进行保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彼此卡合的面扣件来作为上部连结部1a和下部连结部2a,但在利用保养装置100进行电梯厅开口部5的保养时,面积较大的上部连结部1a位于电梯井侧,下部连结部2a成为被上部片材部1覆盖的状态,因此还能防止灰尘、尘埃等附着于面扣件。此外,还能防止电梯厅侧的异物附着于面扣件。由此,能进一步确保安全,并且还能减少面扣件的维护次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彼此隔开间隔的3个上部连结部1a设置于上部片材1s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若在对于下部片材部2的连结不造成障碍的范围内,则上部连结部1a的配置数、配置位置、长度、宽度能任意地设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在下部片材2s的上端部上设置具有在宽度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下部连结部2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若下部连结部2a能与上部连结部1a以能够卡合脱开的方式进行卡合,并能够将下部片材部2连结至上部片材部1,则下部连结部2a的配置数、配置位置、长度、宽度能任意地设定。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在上部固定部4上形成有1个固定缺口4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上部固定部4上根据期望形成2个以上的固定缺口。在该情况下,将分别插入至各个固定缺口的横条或者下部横条设置于上部片材部1即可。此外,除图7及图8所示的上部固定部4以外,上部固定部4还可以进一步固定于比该上部固定部4更靠下方的期望位置。在该情况下,将两端部分别插入至追加的上部固定部4的固定缺口4b的中部横条配置于上部片材部1即可。此外,若能对上部片材部1的上部横条1c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则不限于缺口,还可以具有挂钩等其他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在下部固定部3形成3个固定缺口3b~3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下部固定部3上根据期望形成4个以上的固定缺口。在该情况下,将分别插入至各个固定缺口的横条或者下部横条设置于下部片材部2即可。此外,若能对下部片材部2的上部横条2d、中部横条2e以及下部横条2g进行接受并进行支承,则不限于缺口,还可以具有挂钩等其他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相同形状的下部固定部3作为一对下部固定部3、使用相同的上部固定部4作为一对上部固定部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一对下部固定部3及一对上部固定部4在安装于开口壁部5a时,还可以具有相对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线对称的形状。

标号说明

1…上部片材部

1a…上部连结部

1b、2b、2c、2f…袋状部

1c、2d…上部横条

1s…上部片材

2…下部片材部

2a…下部连结部

2e…中部横条

2g…下部横条

2s…下部片材

3…下部固定部

3a、4a…固定孔

4…上部固定部

5…电梯厅开口部

5a…开口壁部

31…下部片材支承部

32、42…固定端部

41…上部片材支承部

100…保养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