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装置及具有其的料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9482发布日期:2018-07-31 23: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运输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锁紧装置及具有其的料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行业零部件周转包装料架上,如用于存放汽车座椅零部件的料架上,是采用一对一压紧方式实现汽车座椅零部件的锁紧固定,针对每个汽车座椅零部件需分别操作一个锁紧装置实现汽车座椅零部件的锁紧与松开,这种操作方式效率低下,导致工人在装取汽车座椅零部件时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无法满足快节拍、大收容数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紧装置及具有其的料架,目的是提高在料架上装取汽车座椅零部件时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锁紧装置,包括用于对汽车座椅零部件施加压力且可在锁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压板和用于控制压板在锁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压板控制总成,压板控制总成包括操纵机构以及与操纵机构和压板连接的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可移动设置的控制杆、可移动设置且与所述压板连接的滑动板以及与控制杆连接且用于控制滑动板沿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导轨板,导轨板的移动方向与滑动板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所述导轨板具有滑槽,所述滑动板上设有嵌入滑槽中的导向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导轨板的移动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

所述导轨板具有让所述导向销嵌入且使所述压板保持在锁紧位置的第一锁止槽和让导向销嵌入且使压板保持在松开位置的第二锁止槽,第一锁止槽和第二锁止槽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一端且与滑槽连通。

所述导轨板与所述控制杆固定连接且导轨板位于控制杆的下方,所述滑动板位于控制杆的一侧且位于导轨板的上方,滑动板的长度方向与控制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所述滑动板设置相平行的两个,所述控制杆位于两个滑动板之间,所述导轨板控制两个滑动板沿水平方向同步做往复直线运动且两个滑动板的移动方向相反。

所述导轨板设置多个且多个导轨板为沿所述控制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操纵机构包括具有第一导向槽的导向座、可旋转的设置于导向座上且具有第二导向槽的旋转板以及嵌入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中且与所述控制杆连接的滑动销,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控制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控制杆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旋转板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且与第一导向槽相垂直。

所述操纵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旋转板连接的踏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料架,包括上述锁紧装置。

本发明的锁紧装置,通过设置操纵机构和传动机构相配合控制压板在锁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压板的同步运动和对汽车座椅零部件的锁紧与松开,从而使得工人在料架上装取汽车座椅零部件时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在料架上装取汽车座椅零部件时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料架的结构示意图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传动机构的仰视图;

图5是导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包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踏板;2、包角板;201、第一侧板;202、第二侧板;203、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5、容置槽;206、定位槽;3、导向座;301、第一导向槽;4、旋转板;401、第二导向槽;5、导轨板;501、滑槽;502、第一锁止槽;503、第二锁止槽;6、滑动板;7、控制杆;8、压板;9、立柱;901、轴孔;10、导向销;11、滑动销;12、底架;13、盖板;14、支承块;15、定位块;16、定位凸起;17、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紧装置,包括用于对汽车座椅零部件施加压力且可在锁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压板和用于控制压板在锁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压板控制总成,压板控制总成包括操纵机构以及与操纵机构和压板连接的传动机构。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4所示,压板控制总成用于控制压板沿第一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实现压板在锁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的切换,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当压板处于锁紧位置时,压板对放置于料架本体的底架12上的汽车座椅零部件施加压紧力,可以实现汽车座椅零部件的锁紧固定。当压板处于松开位置时,压板与放置于料架本体的底架12上的汽车座椅零部件分离,压板将汽车座椅零部件松开。

如图1至图4所示,传动机构包括可移动设置的控制杆7、可移动设置且与压板连接的滑动板6以及与控制杆7连接且用于控制滑动板6沿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导轨板5,导轨板5的移动方向与滑动板6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滑动板6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导轨板5的移动方向和控制杆7的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控制杆7与操纵机构相连接,操纵机构用于控制控制杆7沿第二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控制杆7带动导轨板5同步运动,导轨板5带动滑动板6沿第一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滑动板6带动压板同步运动,进而实现压板在锁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1至图4所示,导轨板5与控制杆7固定连接,导轨板5位于控制杆7的下方,滑动板6位于控制杆7的一侧且位于导轨板5的上方,滑动板6的长度方向与控制杆7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滑动板6和控制杆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作为优选的,导轨板5设置多个,多个导轨板5为沿控制杆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将导轨板5设置在控制杆7的下方,方便导轨板5、控制杆7、压板和滑动板6等部件的布置,节约空间,结构紧凑。滑动板6的长度较长,多个导轨板5相配合带动滑动板6进行移动,使得滑动板6与压板的运行时稳定性更好,而且使得压板能够对汽车座椅零部件持续施加压紧力,可靠性高。在本实施例中,导轨板5设置两个,两个导轨板5分别靠近控制杆7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如图2至图5所示,导轨板5具有滑槽501,滑动板6上设有嵌入滑槽501中的导向销10,滑槽501的长度方向与导轨板5的移动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槽501在导轨板5上为倾斜设置,滑槽501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滑槽50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同样滑槽50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也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导向销10为圆柱体,导向销10的轴线位于竖直面内且导向销10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导向销10与导轨板5相配合,导轨板5与滑动板6构成斜楔机构,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导轨板5通过导向销10带动滑动板6沿第一方向移动。

如图2至图5所示,导轨板5还具有让导向销10嵌入且使压板保持在锁紧位置的第一锁止槽502和让导向销10嵌入且使压板保持在松开位置的第二锁止槽503,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分别位于滑槽501的一端且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与滑槽501连通,滑槽501位于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之间。滑槽501为在导轨板5上沿导轨板5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也为在导轨板5上沿导轨板5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优选为u型槽或半圆形槽,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的形状与导向销10的形状相匹配且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对导向销10起到锁止作用。第一锁止槽502与控制杆7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锁止槽503与控制杆7之间的垂直距离,当导向销10经滑槽501滑动进入第一锁止槽502中后,控制杆7运动到位,滑动板6处于距离控制杆7最远的位置处,压板处于锁紧位置,压板对汽车座椅零部件施加压紧力,导向销10被导轨板5推入第一锁止槽502中且导向销10保持在插入第一锁止槽502中的状态,进而使得压板保持在锁紧位置,避免汽车座椅零部件松动,从而提高了压紧的可靠性。当导向销10经滑槽501滑动进入第二锁止槽503中后,控制杆7运动到位,滑动板6处于距离控制杆7最近的位置处,压板处于松开位置,压板与汽车座椅零部件分离,导向销10被导轨板5推入第二锁止槽503中且导向销10保持在插入第二锁止槽503中的状态,进而使得压板保持在松开位置,便于拿取底架12上的汽车座椅零部件。

如图2至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滑动板6设置相平行的两个,控制杆7位于两个滑动板6之间且控制杆7位于两个滑动板6的中间位置处,两个滑动板6为对称布置,导轨板5控制两个滑动板6沿水平方向同步做往复直线运动且两个滑动板6的移动方向相反,两个滑动板6之间可做相向运动或相背离运动。各个滑动板6上分别设置多个压板,压板朝向滑动板6的外侧伸出。导轨板5上的滑槽501、第一锁止槽502和第二锁止槽503均设置两个,两个滑槽501为对称布置,两个第一锁止槽502为对称布置,两个第二锁止槽503为对称布置。

如图1至图4所示,传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控制杆7提供支撑和导向作用的支承块14,支承块14具有让控制杆7穿过的导向孔,控制杆7为圆柱体,支承块14上设置的导向孔为圆孔且导向孔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支承块14设置多个且多个支承块14为沿控制杆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支承块14相配合,对控制杆7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可靠的导向作用。支承块14为固定设置于底架12上,滑动板6为可移动的设置于底架12上,底架12并对滑动板6起到导向作用,确保滑动板6在底架12上沿第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锁紧装置还包括位于传动机构上方的盖板13,盖板13用于遮盖传动机构,避免传动机构的部件暴露在外,对传动机构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底架12的内部具有容纳传动机构的容置腔,该容置腔为矩形腔体且该容置腔在底架12的顶面上形成开口,盖板13为矩形平板,盖板13用于将容置腔的顶部开口封闭。盖板13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底架12上,盖板13的一侧边缘与底架12转动连接,盖板13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盖板13能够向上翻转,将容置腔的顶部开口打开,进而能够查看到位于容置腔中的传动机构等部件。将盖板13向下旋转至水平状态后,盖板13将容置腔的顶部开口封闭。

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操纵机构包括具有第一导向槽301的导向座3、可旋转的设置于导向座3上且具有第二导向槽401的旋转板4以及嵌入第一导向槽301和第二导向槽401中且与控制杆7连接的滑动销11,第一导向槽301的长度方向与控制杆7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导向槽401的长度方向与控制杆7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旋转板4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且与第一导向槽301相垂直。第一导向槽30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导向槽40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导向座3为固定设置于底架12上,第一导向槽301对滑动销11起导向作用,滑动销11为圆柱体,第一导向槽301为在导向座3上沿导向座3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的长槽,导向座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导向槽401对滑动销11起导向作用,第二导向槽401为具有一定长度的长槽,滑动销11同时插入第一导向槽301和第二导向槽401中,控制杆7的端部具有让滑动销11穿过的销孔,旋转板4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旋转板4可以相对于导向座3进行上下旋转,当旋转板4进行旋转时,通过第一导向槽301和第二导向槽401的相配合,带动滑动销11及与滑动销11连接的控制杆7沿第二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形成一种正弦机构,将旋转板4的圆周运动转换成控制杆7的直线运动,使得操控方便简单,便于对控制杆7的控制,而且精度高,机械效率高,体积小,使用寿命长。

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导向座3设置相平行的两个,旋转板4设置相平行的两个,两个旋转板4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控制杆7插入两个旋转板4之间的间隙中且控制杆7通过滑动销11实现与两个旋转板4的连接,两个旋转板4位于两个导向座3之间,两个导向座3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旋转板4通过销轴与两个导向座3转动连接,两个导向座3为旋转板4提供支撑作用,滑动销11的两端分别插入一个导向座3上设置的第一导向槽301中。

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操纵机构还包括与旋转板4连接的踏板1,踏板1位于导向座3的上方,踏板1与旋转板4固定连接,踏板1用于踩踏,踏板1接受踩踏力,进而带动旋转板4上下旋转。操作时,操作人员踩踏踏板1,使踏板1带动旋转板4旋转,旋转板4进而通过滑动销11带动控制杆7沿第一方向移动,最终通过导轨板5和滑动板6的配合,实现压板在锁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的切换,实现汽车座椅零部件的锁紧与松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料架,包括底架12和上述结构的锁紧装置。此锁紧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8,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发明的料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锁紧装置,所以其具有上述锁紧装置的所有优点。

如图1所示,底架12为矩形结构,底架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底架12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底架12的顶面上设有用于对汽车座椅零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块15,定位块15设置多个且定位块15分布在锁紧装置的两侧,锁紧装置用于对定位后的汽车座椅零部件施加压紧力,在竖直方向上对汽车座椅零部件起到限位作用,使汽车座椅零部件锁紧固定。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的料架还包括设置于底架12上的包角装置和设置于包角装置上且能够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立柱9。包角装置共设置四个,四个包角装置呈矩形分布,各个包角装置分别设置于底架12的一个直角拐角处,各个包角装置上分别设置一个立柱9,立柱9共设置四个。当料架处于使用状态时,将料架上的立柱9竖直,处于竖直状态的立柱9用于对堆叠在上方的另一料架提供支撑作用。包角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底架12上的包角板2和设置于包角板2上的限位销17,包角板2与底架12为焊接连接,限位销17的轴线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平行,立柱9具有让限位销17穿过的轴孔901且该轴孔901为腰形孔。包角板2包括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第三侧板203和第四侧板204,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为相对设置,第二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4为相对设置,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第三侧板203和第四侧板204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平行,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4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和第三侧板203的长度大小相等,第四侧板204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和第三侧板203的长度。第二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4位于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之间且第二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固定连接,第一侧板201的宽度大于第三侧板203的宽度,第二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4的宽度大小相等。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和第三侧板203的长度大于底架12的厚度,第四侧板204的长度与底架12的厚度大致相等,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和第三侧板203的下端与底架12固定连接,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和第三侧板203的上端位于底架12的上方,第四侧板204是在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的下端与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连接且第四侧板204与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和第三侧板203的下端端面平齐,各个包角板2的第四侧板204位于第二侧板202和相对的另一包角板2之间。这种结构的包角装置强度高,可靠性好,能够对立柱9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限位销17是与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固定连接,限位销17大致处于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限位销17的高度大于底架12的顶面的高度,使得立柱9能够旋转至水平状态,立柱9上的轴孔901为沿立柱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形孔,腰形孔的长度决定了立柱9相对于包角装置进行上下移动的行程。包角板2具有容纳立柱9且位于限位销17的下方的容置槽205和位于限位销17的上方的定位槽206,立柱9上设有用于嵌入定位槽206中以使立柱9保持在竖直状态的定位凸起16。容置槽205是由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第三侧板203和第四侧板204包围形成的凹槽,容置槽205位于包角装置的下端,容置槽205为矩形槽,立柱9是横截面为矩形的柱体,处于竖直状态的立柱9的下端插入容置槽205中,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第三侧板203和第四侧板204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立柱9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立柱9晃动,使得立柱9能够对上方堆叠的循环器具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当需要将立柱9由竖直状态切换至水平状态时,先向上提起立柱9,使定位凸起16从定位槽206中移出后,然后向下旋转立柱9,直至将立柱9放倒在底架12的顶面上,放倒后的立柱9呈水平状态。立柱9放倒后,底架12上方的空间中没有竖直的立柱9对提取底架12上的汽车座椅零部件造成阻碍,放倒后的立柱9不会与提取中的汽车座椅零部件产生磕碰,便于进行提取操作,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定位槽206设置于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的顶部,第一侧板201上的定位槽206为从第一侧板201的顶面开始向下朝向第一侧板201的内部延伸的凹槽,第三侧板203上的定位槽206为从第三侧板203的顶面开始向下朝向第三侧板203的内部延伸的凹槽,第一侧板201和第三侧板203上的定位槽206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定位槽206优选为v形槽。定位凸起16设置于立柱9的外壁面上且定位凸起16朝向立柱9的外部凸出,定位凸起16设置两个且两个定位凸起16设置于立柱9的两个相对的外壁面上,两个定位凸起16分别用于嵌入一个定位槽206中。定位凸起16与定位槽206相配合,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对立柱9起到限位作用,定位凸起16的形状与定位槽206的形状相匹配。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