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挂线放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658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挂线放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挂线放行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服装吊挂生产流水线衣架从支轨进入主轨都是靠重力下滑的方法,即将出站支轨设置成带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衣架从高的一端沿着出站支轨向下滚动,通过支轨的弧形末端与主轨并轨。在此过程中衣架的运行状态及速度根据衣架所夹持对象的重量和体积不同而有所不同,衣架下滑过程中处于失控状态,如果晃动幅度较大,衣架在进入主轨时将出现双衣架、掉衣架现象,严重影响服装吊挂生产流水线的稳定性。由于衣架从支轨进入主轨的并轨过程中,衣架的运行轨迹有一个90度的变向动作,所以需要先使衣架在支轨稳定地停止下来,再由一种驱动机构来驱动衣架出站并轨,使衣架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吊挂线放行机构,先将摇晃的衣架进行阻挡使其停止,然后再平稳地放行至主轨,防止出现双衣架、掉衣架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吊挂线放行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板的边缘;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的相向端部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衣架的缺口,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上分别设置有使两个相向端部复位的弹簧;第二挡块上具有压块;所述传动机构上安装有拖钩,拖钩底部具有压筋,压筋挤压压块使得第二挡块转动,从而打开缺口放行衣架。

当衣架到达吊挂线放行机构时,衣架推动第一挡块向固定板方向转动,衣架进入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的缺口,此时,第一挡块失去衣架的推力作用,第一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衣架无法从缺口中脱出,从而使衣架卡在缺口中。当需要放出衣架时,传动机构带动拖钩移动并经过第二挡块上方,拖钩上的压筋挤压第二挡块上的压块,使第二挡块相对第一挡块的一端向内转动,缺口被打开,衣架被放行得以离开缺口,然后衣架由拖钩拖着向前平稳地进入主轨。从而防止由于衣架快速下滑出现双衣架或掉衣架的现象。

本发明所述传动机构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该皮带式链传动机构包括皮带及驱动轮;所述皮带内圆周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皮带齿;所述驱动轮沿周向均匀设有与皮带上的皮带齿相匹配的啮合穴;所述拖钩安装在皮带的外圆周上。利用驱动轮带动环形皮带转动,驱动轮与皮带之间通过齿、孔直接的啮合传动,传动效率高,不会打滑;且皮带齿与皮带槽相互配合,可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避免皮带直接与皮带槽配合出现摩擦过大卡死皮带的现象。可以预知的是,传动机构可以多种形式,除了本发明提供的皮带式链传动机构外,还可以采用链条传动机构,只要在链条上设置拖钩,利用拖钩底部的压筋挤压压块打开缺口即可。

本发明所述皮带齿为圆柱齿,该圆柱齿包括啮合齿和扣位杆,所述啮合齿垂直设置于扣位杆的端部,所述扣位杆安装在皮带上;靠近啮合齿的一端,所述扣位杆上具有扣位槽。皮带上具有皮带齿安装孔,扣位杆穿过皮带齿安装孔,扣位槽位于皮带齿安装孔中,皮带一般采用尼龙片基带制成,具有适中的强度和弹性,圆柱齿扣位槽一旦进入皮带齿安装孔就不能再脱出。为方便扣位杆穿进皮带齿安装孔,所述扣位杆远离啮合齿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一般情况下,除了驱动轮外,还包括从动轮,环形皮带绕在驱动轮、从动轮上,本发明无需设置从动轮,而是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面开有皮带槽,所述皮带绕在皮带槽中,该皮带槽的宽度大于皮带齿最大宽度,使得皮带能灵活绕固定板转动;此外,还可以将驱动轮安装在固定板上。皮带套在驱动轮与固定板的皮带槽上,固定板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异形结构,皮带不再是普通的圆环形,而是根据固定板的形状来定。

为方便加工,本发明所述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下固定板上中间部位具有支撑凸台,两支撑凸台相对设置,四周形成截面成c字形的皮带槽,两支撑凸台的高度之和即为皮带槽的宽度,皮带槽的宽度大于皮带齿的最大宽度,皮带绕在c字形的皮带槽内,利用皮带齿将皮带和支撑凸台侧面隔离,而皮带齿和支撑凸台都是用的高耐磨材料制成。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的其它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为避免拖钩拖动衣架时,衣架失控飞出,所述皮带的外圆周上还安装有挡板,沿皮带转动方向,所述挡板位于拖钩的前方,如果衣架移动速度过快,前方的挡板可以挡住衣架,避免衣架失控。

为了将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挡块的中部开设第一转轴孔,转轴穿过第一转轴孔将第一挡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二挡块的中部开设第二转轴孔,转轴穿过第二转轴孔将第二挡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板上。

为了限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转动幅度,靠近第一转轴孔的地方设置有贯穿第一挡块厚度方向的第一避位孔,固定板上具有第一挡柱,第一挡柱的端部伸入第一避位孔中;靠近第二转轴孔的地方设置有贯穿第二挡块厚度方向的第二避位孔,固定板上具有第二挡柱,第二挡柱的端部伸入第二避位孔中。

为了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的两个相向端部复位,所述第一挡块的背面具有第一簧片安装腔,第一簧片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簧片安装腔中,另一端别在第一挡柱上;第二挡块的背面具有第二簧片安装腔,第二簧片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簧片安装腔中,另一端别在第二挡柱上。所述第一、二避位孔为以第一、二挡块转动安装点为圆心的弧形腰孔。

本发明利用可转动且可使两相向端部复位的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来阻止衣架,使衣架停下来并很快停止晃动,再利用安装在皮带上的拖钩使其压筋与第二挡块上的压块相配合来挤压第二挡块,使第二挡块绕转轴转动将衣架从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的缺口中放出,并被拖钩拖走,随后衣架依靠重力作用及惯性进入主轨,避免发生掉衣架、双衣架的现象。本发明的皮带兼具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优点,无需设置皮带张紧装置,不用设置被动轮,运行轨迹能实现拐弯,质量轻,可应用服装吊挂线领域。在皮带内侧安装皮带齿,皮带齿与皮带槽配合可减少摩擦,避免皮带直接与皮带槽配合出现摩擦过大皮带卡死的现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形状的固定板,做成异形传动结构。圆柱齿的扣位杆上具有扣位槽,一旦扣入皮带就很难从皮带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吊挂线衣架出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吊挂线衣架出站系统结构示意图(去除封板);

图3为吊挂线衣架出站系统结构示意图(去除封板、齿轮分离驱动机构);

图4为图3局部俯视图(衣架结构不同);

图5为图3局部爆炸图;

图6为图3局部仰视图;

图7为防晃钩示意图;

图8为图4局部放大图;

图9为第二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挡块仰视图;

图11为第一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挡块仰视图;

图13为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的驱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皮带、皮带齿、拖钩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皮带齿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皮带链安装剖视图;

图20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应用示例示意图;

图21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拖钩仰视图;

图22为拖钩即将压入第二挡块的状态图;

图23为拖钩已压入第二挡块的状态图;

图24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中:1、安装板;2、连接轨;

3、皮带式链传动机构;3-2、拖钩;32-1、拖钩安装柱;32-2、压筋;32-21、压入段;32-22、直线段;32-23、压出段;3-1、皮带齿;31-1、啮合齿;31-2、扣位槽;31-3、倒角;3-3、皮带;33-1、啮合孔;3-4、驱动轮;34-1、转轴;34-2、啮合穴;34-3、基座;3-5、下固定板;35-1、支撑凸台;35-2、凸台侧面;3-6、上固定板;36-1、支撑凸台;36-2、凸台侧面;3-7、挡板;a-紧边;b-松边;3-8、从动轮;38-1、凸齿;

4、第一挡块;4-1、第一簧片;4-2、第一挡柱;4-3、第一转轴孔;4-4、第一避位孔;4-5、第一弧面;4-6、第一簧片安装腔;

5、第二挡块;5-1、第二簧片;5-2、第二挡柱;5-3、第二转轴孔;5-4、第二避位孔;5-5、压块;5-6、第二弧面;5-7、第二簧片安装腔;

6、衣架;6-1、衣架滚轮;

7、防晃钩;7-1、斜面;7-2、抓钩;7-3、弹簧安装柱;7-4、转轴孔;7-5、避位孔;7-6;压缩弹簧;7-7、弹簧挡块;7-8、防晃钩转轴;7-9支撑轴;7-10、弹簧安装孔;

8、齿轮分离驱动机构;8-1、底座;81-1、驱动杆支撑筋;81-2、齿轮避位孔;81-3、驱动杆转轴;81-4、驱动杆支撑面;81-5输出轴孔;8-2、驱动杆驱动组件;8-3、驱动杆;83-1、腰形驱动孔;83-2、离合齿轮转轴;83-3、变向齿轮转轴;83-4、驱动杆转轴孔;8-4、齿条组件;8-5、离合齿轮;8-6、变向齿轮;8-7、驱动齿轮;

9、支轨;10、主轨;11、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衣架6从支轨9进入主轨10之前,先停靠在连接轨2处,衣架6从支轨9到达连接轨2时,被衣架止挡机构挡住并很快稳定、停止晃动。

如图1-12所示,安装板1与连接轨2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预留有供衣架通过的通道。衣架止挡机构包括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防晃钩6。如图4、5所示,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1的边缘,第一挡块4与第二挡块5呈内八字布置,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的相向的端部之间形成一个八字形的缺口,衣架6从支轨9进入连接轨2,衣架滚轮6-1骑在连接轨上,顺着第一挡块4进入该八字形缺口,被卡在该缺口中。防晃钩6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轨2的下方,防晃钩6的抓钩的钩口朝向衣架前进方向,当衣架被八字形缺口卡住后,由于惯性等外力的作用,衣架会朝衣架前进方向的反方向晃动,衣架在向后晃动时被防晃钩的抓钩勾住并很快停止晃动。当然,衣架止挡机构也可以是仅仅只包括第二挡块5,衣架从支轨进入连接轨2,受到第二挡块5阻挡,最终在此停住。

结合图5、6、7说明防晃钩的结构及具体安装方法。防晃钩7安装在连接轨2的下方,并设置有复位弹簧,利用复位弹簧使得防晃钩可以恢复原始状态,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压缩弹簧7-6。防晃钩7的后端开设有转轴孔7-4,前端开设有避让孔7-5,避让孔7-5为以防晃钩转轴7-8为圆心的弧形腰孔,前端的侧面还设有抓钩7-2,前端边缘具有延伸向抓钩钩口的斜面7-1。防晃钩转轴7-8穿过转轴孔7-4将防晃钩7安装在连接轨2的底部,抓钩7-2的钩口朝向衣架6的前进方向,防晃钩7对衣架6的阻止方向与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的端部形成的八字形缺口的阻止方向相反;防晃钩7的后端开有弹簧安装孔7-10,在该弹簧安装孔7-10的侧壁具有弹簧安装柱7-3,压缩弹簧7-6套在弹簧安装柱7-3上。连接轨2的底部具有一弹簧挡块7-7,弹簧挡块7-7伸入弹簧安装孔7-10中,弹簧7-6的另一端抵靠在弹簧挡块7-7上。支撑轴7-9穿过避让孔7-5后将防晃钩前端安装连接轨2的底部,在外力作用下,防晃钩7克服弹簧7-6的弹性力,并绕防晃钩转轴7-8转动,转动的幅度以避让孔7-5的弧度为限。当外力消失后,防晃钩7在弹簧7-6的弹性力作用下快速恢复原始状态。本实施例采用压缩弹簧,也可以使用扭簧等实现。

如图8、11、12所示,第一挡块4的中部开设第一转轴孔4-3,靠近第一转轴孔4-3的地方设置有贯穿第一挡块4厚度方向的第一避位孔4-4,第一挡块4的远离第一避位孔4-4的端面为第一弧面4-5,弧形面有利于衣架的进入。第一挡块4的背面具有第一簧片安装腔4-6,第一簧片4-1安装在第一簧片安装腔中,第一簧片4的一端伸入第一避位孔4-4中。转轴穿过第一转轴孔4-3将第一挡块4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1上;安装板1上具有第一挡柱4-2,第一挡柱4-2的端部伸入第一避位孔4-4中,第一簧片4-1的端部别在第一挡柱4-2上。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挡块4为角度为钝角的v形结构。第一避位孔4-4为以第一转轴孔为圆心的弧形腰孔,第一挡块4在外力作用下绕转轴转动,转动的距离以第一避位孔的弧度为限。

如图8、9、10所示,第二挡块5的中部开设第二转轴孔5-3,靠近第二转轴孔5-3的地方设置有贯穿第二挡块5厚度方向的第二避位孔5-4,第二挡块5的远离第二避位孔5-4的端面为第二弧面5-6,弧形面有利于衣架离开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形成的缺口。第二挡块5的背面具有第二簧片安装腔5-7,第二簧片5-1安装在第二簧片安装腔5-7中,第二簧片5的一端伸入第二避位孔5-4中。转轴穿过第二转轴孔5-3将第二挡块5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1上;安装板1上具有第二挡柱5-2,第二挡柱5-2的端部伸入第二避位孔5-4中,第二簧片5-1的端部别在第二挡柱5-2上。第二挡块5上还具有压块5-5,外力可以通过向内挤压压块5-5使得第二挡块5-2绕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形成的缺口被打开,从而将衣架放出。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挡块5为角度为钝角的v形结构。第二避位孔5-4为以第二转轴孔为圆心的弧形腰孔,第二挡块5在外力作用下绕转轴转动,转动的距离以第二避位孔的弧度为限。

如图5所示,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安装在安装板边缘,防晃钩安装在连接轨下方,也就是说,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与防晃钩相对设置。可以合理预见的是,也可以将图5中的防晃钩在竖直方向上翻转180°后,安装在安装板的下方,同样可以起到快速阻止衣架晃动的效果。防晃钩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形成的缺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来说,防晃钩位于该缺口下方,或者,沿衣架前进方向,防晃钩位于该缺口的后下方,此处所说的下方,并不仅仅指正下方,应当是指缺口所在平面的下方。

结合图1-4、5、8,沿着衣架前进方向,第一挡块4设置衣架入口处,第二挡块5设置在衣架出口处。当衣架6从支轨9移动至连接轨2处时,衣架6进入第一挡块4的v形侧部,顺着第一挡块4的侧边向内挤压第一挡块4,使得第一挡块4克服第一簧片4-1的弹性力,绕第一转轴孔4-3转动(第一弧面4-5所在的的一端向安装板方向转动),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形成的缺口被打开,衣架6进入缺口,当第一挡块4失去衣架6的推压后,第一挡块4在第一簧片4-1的弹性力作用下很快恢复原位,从而使得衣架6被卡在缺口中。衣架被缺口卡住后,由于惯性作用,衣架向前晃动,衣架杆与防晃钩7的斜面7-1接触,推开防晃钩7并完全进入防晃钩7的抓钩中,防晃钩7在压缩弹簧7-6的作用下很快复位,当衣架6向前进方向的相反方向晃动时,衣架受到防晃钩的限制,衣架很快停止晃动。

当需要将衣架6从缺口中放出时,利用外力向内挤压第二挡块5上的压块5-5,第二挡块5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二簧片5-1的弹性力作用,绕第二转轴孔转动(第二弧面5-6所在的的一端向安装板方向转动),缺口被打开,衣架进入第二挡块的v形侧边,再利用皮带式链传动机构上的拖钩将衣架拖走即可。

如图13、14、15,齿轮分离驱动机构包括底座8-1、驱动杆驱动组件8-2、驱动杆8-3、离合齿轮8-5、变向齿轮8-6、驱动齿轮8-7。底座8-1的左端设计有驱动杆支撑筋81-1,右端设计有驱动杆转轴81-3,驱动杆转轴81-3上具有驱动杆支撑面81-4,驱动杆转轴81-3为空心轴,其内孔为输出轴孔81-5,底座后部设计有侧护板,侧护板上开设齿轮避位孔81-2。驱动杆8-3的左端具有腰形驱动孔83-1,从左至右还依次设置有离合齿轮转轴83-2、变向齿轮转轴83-3、驱动杆转轴孔83-4,驱动杆8-3左端下方靠在驱动杆支撑筋81-1上,驱动杆驱动组件8-2可采用气缸,安装在底座8-1上,驱动杆驱动组件8-2通过腰形驱动孔83-1与驱动杆8-3连接,驱动杆8-3右端的驱动杆转轴孔83-4套在驱动杆转轴81-3上,驱动杆支撑面形成对驱动杆8-3的支撑。离合齿轮8-5安装在离合齿轮转轴83-2上,离合齿轮8-5还穿过齿轮避位孔81-2,伸出底座外部,变向齿轮8-6安装在变向齿轮转轴83-3上,驱动齿轮8-7的转轴穿过底座8-1的驱动杆转轴81-3设置的输出轴孔81-5安装在底座8-1上,离合齿轮8-5、变向齿轮8-6、驱动齿轮8-7依次啮合,驱动齿轮8-7的转轴穿过输出轴孔81-5,可与其他负载连接,带动其他负载工作。本实施例的齿轮分离驱动机构在离合齿轮8-5,与驱动齿轮8-7之间设置有变向齿轮8-6,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省略变向齿轮8-6,即离合齿轮8-5直接与驱动齿轮8-7啮合。

如图16-21示出了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皮带式链传动机构包括皮带3-3、驱动轮3-4和固定板,皮带3-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皮带齿,皮带3-3的外侧安装有拖钩3-2。靠近拖钩3-2的地方,皮带3-3上还安装有挡板3-7;沿皮带转动方向,挡板3-7位于拖钩3-2的前方。如图1、2、3、4所示,挡板3-7需要从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上方经过,挡板3-7的厚度尽可能设计得薄一些,以免碰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造成不必要的干涉。

如图17所示,皮带齿3-1为圆柱齿,皮带齿3-1由啮合齿31-1和扣位杆组成,啮合齿31-1成圆形,扣位杆的一端与啮合齿垂直连接(可一体成型设计),靠近啮合齿31-1的一端,扣位杆上具有扣位槽31-2,扣位杆的另一端设计有倒角31-3。皮带3-3上设有皮带齿安装孔,其直径稍小于皮带齿的扣位槽31-2的直径。皮带采用尼龙片基带制成,具有适中的强度和弹性,皮带齿扣位槽31-2一旦进入安装孔就不能再脱出。皮带首尾二端的皮带齿安装孔最后安装在同一个皮带齿上形成环形封闭状。

如图18所示,驱动轮3-4包括转轴34-1、基座34-3,转轴34-1与基座34-3垂直,圆形基座34-3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啮合穴34-2,啮合穴的圆周分布弧长等于皮带上二个相邻皮带齿的间距,啮合穴与啮合齿相适配。

如图21所示,拖钩3-2具有拖钩安装柱32-1,通过拖钩安装柱将拖钩安装在皮带3-3上,拖钩3-2的钩口朝外,拖钩3-2的底部边缘具有压筋32-2,该压筋32-2用于挤压第二挡块5上的压块5-5;压筋32-2设置有压入段32-21、直线段32-22和压出段32-23。

如图19所示,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3-6和下固定板3-5,两固定板在皮带式链传动机构区域结构相同,其它区域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上固定板3-6的支撑凸台36-1与下固定板3-5的支撑凸台35-1相对设置,形成周边成c字形的皮带槽,环形皮带绕在c字形槽内,上、下固定板的凸台侧面(36-2、35-2)对皮带起到限位作用;两支撑凸台的高度之和稍大于皮带齿3-1的啮合齿31-1的直径;在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的支撑凸台的对应位置需设置螺柱和螺孔,方便将二件固定。驱动轮3-4可以安装在上固定板3-6上。

如图20所示,由于皮带材料的特性,可以将传动机构做成异形。此时需注意需将紧边a设置在外形凸出的一侧,松边b设置在外形凹进的一侧,这样机构才能稳定运行。采用固定板限制皮带的运行轨迹,可以设计各种异形固定板,也可以使用常用的从动轮代替固定板,设计出普通环形的皮带式链传动机构。

如图1、2、3、4,并参考其他附图,下面详细说明衣架止挡机构、皮带式链传动机构、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的安装。安装板1同时作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下固定板3-5,封板11与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的底座8-1共同形成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上固定板3-6,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皮带齿在皮带内侧,不会与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等产生干涉。结合图4可知,衣架止挡机构的安装板同时作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固定板,衣架止挡机构与皮带式链传动机构共同构成本发明所说的吊挂线放行机构。皮带式链传动机构、齿轮分离驱动机构与支轨、连接轨、主轨之间预留衣架得以通过的通道。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轮3-4与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的下方,两者通过转轴连接,由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为皮带式链传动机构提供动力,无需再另外安装电机。驱动轮在齿轮分离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带动下转动,带动皮带3-3的转动。当然,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轮3-4也可以直接由电机等驱动装置驱动。

图24-25示出了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皮带式链传动机构包括皮带3-3、驱动轮3-4和从动轮3-8,皮带3-3安装在驱动轮3-4与从动轮3-8上,并且由驱动轮3-4驱动。驱动轮3-4与从动轮3-8上设置有凸齿38-1,皮带3-3上设置有与凸齿38-1相配合的啮合孔33-1。凸齿38-1设置为半球形,啮合孔33-1设置为圆形。皮带3-4的外侧安装有拖钩3-2,如图21所示,拖钩3-2具有拖钩安装柱32-1,通过拖钩安装柱将拖钩安装在皮带3-3上,拖钩3-2的钩口朝外,拖钩3-2的底部边缘具有压筋32-2,该压筋32-2用于挤压第二挡块5上的压块5-5;压筋32-2设置有压入段、直线段和压出段。

下面详细说明吊挂线放行系统的工作方式。如衣架止挡机构工作原理所介绍的,衣架从支轨9进入连接轨2时,衣架推动第一挡块4转动,并达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端部之间,第一挡块4在第一簧片作用下复位,衣架杆被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形成的缺口卡住;同时,衣架推开防晃钩,衣架杆进入防晃钩的抓钩中,防晃钩在弹簧作用下复位;衣架基于惯性力而晃动,当衣架向前进方向的相反方向晃动时,由于防晃钩的阻挡,衣架很快停止下来,此时,衣架停下来等待进入主轨10的指令。

当衣架需要进入主轨10时,驱动杆驱动组件(可采用气缸)受控制器控制,当驱动杆驱动组件驱动驱动杆顺时针转动时,离合齿轮与齿条组件啮合(齿条组件8-4不是本发明的发明点,该齿条组件采用申请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1610462382.9、名称为“一种齿条组件及输送线组件”所提供的齿条组件,主轨10上的齿条组件处于一直转动状态),驱动杆的转动幅度不大,以两者能够啮合和分离即可,齿条组件带动离合齿轮转动,进而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的转轴带动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轮转动(驱动齿轮与驱动轮共用一根转轴)。如果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轮需要停止转动,则,驱动杆驱动组件驱动驱动杆逆时针转动,离合齿轮与齿条组件分离,离合齿轮失去动力源,驱动齿轮停止运行,齿轮分离驱动机构停止工作,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轮也就停止转动。

当皮带式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轮转动后,带动皮带转动(从图中示出的位置关系看,皮带顺时针转动),皮带带动拖钩到达衣架止挡机构上方(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位置处),拖钩、挡板应尽量避免碰触第一挡块。如图22、23所示,当拖钩到达第二挡块上方时,拖钩底部的压筋与第二挡块上的压块接触,压筋的压入段逐渐挤压压块向内转动,使得第二挡块绕转轴转动(皮带顺时针转动,第二挡块逆时针转动),第二挡块的第二弧面所在的一端向安装板1靠近,此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形成的缺口逐渐被打开;当压块进入直线段时,第二挡块的第二弧面所在的一端完全被压入进皮带槽中,衣架不再受第二挡块的阻挡,随着压块在直线段移动,拖钩的钩口勾住衣架6的衣架杆,逐渐将衣架拖离缺口处,当压块从直线段进入压出段,第二挡块受第二簧片的弹力作用逐渐复位,最终完成衣架的平稳放行。皮带上设置挡板的目的是,当拖钩拖动衣架时,衣架可能会突然窜出衣架止挡机构,为避免衣架失控,利用挡板挡住衣架,使得衣架在拖钩的带动下离开衣架止挡机构。当衣架离开衣架止挡机构后,衣架在重力以及惯性作用下在连接轨2上移动,连接轨2与主轨10之间设置有旋转出站机构,衣架经过旋转出站机构并进入主轨。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段区域,皮带尽量布置得远离连接轨及主轨,这样,衣架可以尽快脱离皮带式链传动机构,避免拖钩一致勾住衣架。具体的设置方式,以将衣架拖离衣架止挡机构并尽快与衣架脱离、避免产生干涉为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