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9926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运输装置大多采用皮带轮的转动带动皮带的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移动,该自动运输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伺服电机调整运输速度也较方便,且成本低。

在纺织行业,工件的长度大多比较长,在对其进行输送时最后得到的需要是平展的状态,而采用现有的自动运输装置无法实现按照工件的形状对其进行铺展的效果,易在收料箱处形成堆积,从而影响工件的品质,且针对较大的收料箱无法实现不同大小的布料有序的平铺在同一层的操作,造成堆积空隙而导致空间的浪费。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动运输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自动运输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实现全自动运输工件的同时能够保持工件平整的铺设状态,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包括:

送料装置,包括两个皮带轮、套设在两个所述皮带轮上的皮带及给所述送料装置提供支撑的支架;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延伸方向为所述皮带运行方向,所述支架在所述滑道内能够自由移动;

收料箱,所述收料箱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一端,用于收集所述皮带上的工件;

动力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皮带轮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和驱动所述支架在所述滑道内的来回移动的第二动力装置;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支架的运行方向及运行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皮带由橡胶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皮带中间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开启或关闭,且所述第一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收料箱的端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和连接部,其中,横梁为两个,对称的设置在皮带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皮带轮的旋转轴旋转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对称的设置有两组,每组分别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的两侧,且与所述固定架的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光电开关为对射光电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导料斜坡,且所述导料斜坡的一端与所述皮带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收料箱。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料斜坡最低端与所述收料箱的距离为5-10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料箱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工件的长度,所述收料箱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工件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料斜坡由不锈钢板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料箱内部设置有多个漫反射光电开关,且所述漫发射光电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收料箱内壁的上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内,所述支架能够沿所述滑道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

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工件的一端放置到所述皮带上,并启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

步骤2:当所述工件的前端触碰到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上的第一光电开关后,所述皮带停止转动,上料完成;

步骤3:当所述步骤2中上料完成的同时启动第二动力装置,使得所述支架沿所述滑道移动;

步骤4:当所述支架运行到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支架反方向移动,同时的,启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

步骤5:当所述工件触碰到设置在所述收料箱内的漫反射光电开关,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将接收的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装置;

步骤6:当所述支架移动到初始位置,完成第一次自动转运工件及自动铺展工作;

步骤7:第二次自动转运工件及自动铺展工作,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支架第二次转运时运行距离,以实现逐层铺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步骤4.5,当所述工件完全脱离所述皮带,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关闭所述皮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皮带实现自动上料,另外通过支架带动送料装置整体及皮带轮带动皮带两者的同步运动,从而实现皮带上的工件下料后呈平铺状态,实现自动化的铺设工件的效果;

2)、收料箱内的漫发射光电开关能够记录每次铺设的工件的铺设位置,从而将数据传输给与其连接的控制装置,从而由控制装置重新规划下一次铺设的起点及支架运行的距离,实现不同大小的工件的铺设,将收料箱的内部空间最大化利用,且能够实现铺展平整无空隙的效果;

3)、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可实现全自动化,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状态);

图2为本发明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中送料装置和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皮带轮,2-皮带,3-支架,4-滑道,5-收料箱,51-漫反射光电开关,6-固定架,61-横梁,62-连接部,7-导料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3所示,其中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分别为支架3运行的两个位置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包括:

送料装置,包括两个皮带轮1、套设在两个所述皮带轮1上的皮带2及给送料装置提供支撑的支架3;

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设置有滑道4,滑道4延伸方向为皮带2运行方向,支架3在滑道4内能够自由移动,从而使得皮带2运行方向与支架3运行方向一致或相反;

收料箱5,收料箱5设置在支撑装置的一端,用于收集皮带2上的工件;

动力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皮带轮1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和驱动支架3在滑道4内的来回移动的第二动力装置;

控制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支架3的运行方向及运行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皮带2由橡胶制成,其弹性能够实现绕皮带轮1转动,又具有支撑工件的足够的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送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皮带2中间的固定架6,固定架6上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动力装置的开启或关闭,且第一光电开关设置在固定架6靠近收料箱5的端部,当工件运行到第一光电开关处时,开启或关闭第一光电开关。优选的,第一光电开关为对射光电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架6包括横梁61和连接部62,其中,横梁61为两个,对称的设置在皮带2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横梁6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皮带轮1的旋转轴旋转连接,连接部62设置在皮带2的中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61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架3对称的设置有两组,每组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送料装置的两侧,且与固定架6的横梁61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送料装置还包括导料斜坡7,且导料斜坡7的一端与皮带2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收料箱5,用于给工件导向,使得皮带2上的工件能够沿着导料斜坡7进入收料箱5,进一步减少工件与收料箱5的距离,使得工件的铺展更加的平整,有效减少铺展的开始段的工件堆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料斜坡7最低端与收料箱5的距离为5-10cm,过长的距离易形成下料开始段工件堆积,过短的距离收料箱5收料量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收料箱5的长度不小于工件的长度,收料箱5的宽度不小于工件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料斜坡7由不锈钢板制成,其具有足够大的硬度且表面平整摩擦阻力小,易于工件进入收料箱5,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收料箱5内部设置有多个漫反射光电开关51,且漫发射光电开关与控制装置连接,且漫反射光电开关51设置在收料箱5内壁的上部,当工件在导料斜坡7的协助下进入收料箱5,触摸到设置在收料箱5内壁的上部的漫反射光电开关51,将该数据传输给与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记录下此次工件的长度,从而通过控制支架3的运行距离来确定下次工件开始铺设的起点,实现铺设无间隙,实现收料箱5的最优化空间利用,且空间铺展平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架3滑动设置在滑道4内,支架能够沿滑道4滑动。或者滑道4为齿条状,所述支架3底部固定设置在齿轮上,齿轮设置在齿条状的滑道4上,滑道4的移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的运动,从而带动支架3的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可控制性强,可以通过预设程序实现对电机的有效控制。

织物预成型件转运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工件的一端放置到皮带2上,并启动第一动力装置,皮带轮1在第一动力装置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皮带2向前移动;

步骤2:当工件的前端触碰到设置在送料装置上的第一光电开关后,皮带2停止转动,上料完成;

步骤3:当步骤2中上料完成的同时启动第二动力装置,使得支架3沿滑道4移动;

步骤4:当支架3运行到预设位置时,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支架3反方向移动,同时的,启动第一动力装置,支架3的反方向运动及皮带2的运行同步进行,从而实现工件在收料箱5内铺展开;

步骤5:当工件触碰到设置在收料箱5内的漫反射光电开关51,漫反射光电开关51将接收的信号传输到控制装置;

步骤6:当支架3移动到初始位置,完成第一次自动转运工件及自动铺展工作;

步骤7:第二次自动转运工件及自动铺展工作,按照步骤1-6进行,但是步骤4中的预设位置的确定为: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支架3第二次转运时运行距离,以实现逐层铺料,具体的,收料箱5内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漫反射光电开关51,通过漫反射光电开关51监测工件铺设到达的位置,从而确定下一次铺设的起点,即从此次铺设的终点开始,如上一次铺设已到达最后一个漫反射光电开关51(距送料装置的距离最近的漫反射光电开关51),则下一次的铺设从初始端开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步骤4.5,当工件完全脱离皮带2,第一光电开关关闭皮带2。

具体的,采用该装置实现工件的运输步骤如下:首先启动第一动力装置,皮带轮1运转实现皮带2的运行,从而实现工件自动上料过程,当工件触碰到第一光电开关后,皮带2停止运行,此时控制装置启动第二动力装置,支架3沿滑槽向收料箱5方向运动,达到预设位置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支架3反向运行,且与此同时再次开启第一动力装置,实现皮带2的运行,工件在皮带2的转动下实现下料,且由于支架3带动送料装置的后移,工件能够平铺在收料箱5内,从而实现自动调整铺设织物预成型件的效果,在工件平铺在收料箱5内时,工件触碰到收料箱5内的漫反射光电开关51并将其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判断已铺设到的位置,从而给下一次铺设确定起点以及支架3的运行距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