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吊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体吊钩。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由于其体积大,重量大,所以在搬运及日常维护时需要用到起吊机械。有作业需要时,起吊机械需将整节货车车体吊起,而车体吊钩作为起吊机械的重要部件,需要与货车车体下边梁钩连后完成起吊作业。当前,铁路货车在进行车体吊运时使用的车体吊钩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铁路货车有多种敞车车型在用,各种车型车体的重量、结构不同,因而在车体下边梁厚度的尺寸不同,就需要在吊运过程中更换不同规格的吊钩,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第二,出于对吊钩承载力的考虑,现有吊钩设计笨重,操作工人无法完成单人挂钩作业;第三,目前虽然对第二项问题的吊钩存在的问题进行轻量化改进,但是,采用传统结构形式的吊钩由于设计构造变化,极易发生吊钩牙口折断,存在安全风险;第四,吊钩在吊运过程中导致的车体下边梁变形问题,需组织人员对车体进行二次复型和调整。所以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铁路货车车型的起吊作业的车体吊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吊钩,所述车体吊钩包括,
钩杆,所述钩杆具有杆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杆状主体上的钩部及第一连接孔;钩体,所述钩体具有贯通所述钩体两侧的中空通道和第二连接孔;及调整销;所述钩杆穿过所述中空通道设置且所述钩部暴露在所述钩体外部,所述钩体和所述杆状主体能够通过所述调整销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而沿所述杆状主体的长度方向调节相对于彼此的安装位置。
优选地,所述钩部从所述杆状主体弯折并反向折回形成折弯体,所述折弯体的与所述钩杆相对的面为相对于所述杆状主体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钩体的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长槽孔
优选地,所述钩体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钩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长槽孔的槽长大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最远距离。
优选地,所述中空通道设置在所述钩体的下部,所述钩体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上方的翼部,所述车体吊钩还包括用于连接吊装机械的连接板,从所述连接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耳部,两个所述耳部与所述翼部通过定位销连接。
优选地,所述钩杆的截面为正四边形或矩形。
优选地,所述车体吊钩材料为碳钢。
优选地,所述车体吊钩材料表面有镀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吊钩为组合结构,钩杆与钩体通过调整销连接,钩体与吊装机械相连。有吊装任务时,只需将钩杆与车体下边梁钩连,然后将钩体放置到适当位置,使得车体下边梁夹紧在钩杆和钩体之间,最后插入调整销,使钩体和钩杆连接并保持定位,车体下边梁就会同时被钩杆的钩部和钩体固定。本车体吊钩适用于各种铁路货车车型的起吊作业,操作人员无需更换吊钩,只需操纵钩杆即可完成不同车型的起吊作业,操作简便,提高了起吊挂钩作业效率。吊钩各结构能够与车体下边梁能够形成密贴接触,解决了吊运过程中货车车体下边梁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车体吊钩的正视图;
图2是车体吊钩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钩杆 11 钩部
2 调整销 3 钩体
4 连接板 5 链条
6 定位销 7 车体下边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吊钩,钩杆1,所述钩杆1具有杆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杆状主体上的钩部11及第一连接孔;钩体3,所述钩体3具有贯通所述钩体3两侧的中空通道和第二连接孔;及调整销2;所述钩杆1穿过所述中空通道设置且所述钩部11暴露在所述钩体3外部,所述钩体3和所述杆状主体能够通过所述调整销2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而沿所述杆状主体的长度方向调节相对于彼此的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吊钩为组合结构,钩杆1与钩体3通过调整销2连接,钩体3与连接板4通过定位销6连接,连接板4最终通过链条5与吊装机械相连。有吊装任务时,只需将钩杆1与车体下边梁7钩连,然后插入调整销2,车体下边梁7就会同时被钩杆1的钩部11和钩体3固定。本车体吊钩适用于各种铁路货车车型的起吊作业,操作人员无需更换吊钩,只需操纵钩杆1即可完成不同车型的起吊作业,操作简便,提高了起吊挂钩作业效率。吊钩各结构能够与车体下边梁7能够形成密贴接触,解决了吊运过程中货车车体下边梁7变形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调整销2能够通过钩杆1的第一连接孔和钩体3的第二连接孔将钩杆1和钩体3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第一连接孔为长槽孔以及第二连接孔为匹配于调整销2形状的孔;第一连接孔为匹配于调整销2形状的孔以及第二连接孔为长槽孔;匹配于调整销2形状的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来确定第二连接孔的个数。
钩杆1的钩部11可以有多种结构,比如钩部11做成与杆状主体垂直的结构,优选地,所述钩部11从所述杆状主体弯折并反向折回形成折弯体,所述折弯体的与所述钩杆1相对的面为相对于所述杆状主体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斜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图1可以看出,车体下边梁7的形状与钩部11接触的上下表面分别为斜面和水平面,为了与车体下边梁7形成密贴的配合,优选地,将钩部11形成的折弯体的与所述钩杆1相对的面为相对于所述杆状主体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斜面(也可以设置为水平面)与车体下边梁7的上表面(斜面)配合。钩杆1与下边梁7的下表面(水平面)配合。这样,各种货车车型的车体下边梁7均能够插入到钩部11中(不同规格的车体下边梁7插入钩部11的深度不同),增加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钩体3的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垂直设置的中空通道和第二连接孔所需要的调整销2最短,相应的使调整销2重量减轻了,并且有利于操作人员操作。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在吊装过程中,钩杆1有适当的活动余量,避免钩部11钩连车体下边梁7后钩杆1张紧而使得车体下边梁7变形,将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长槽孔。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钩杆1与钩体3连接的可靠性,所述钩体3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二连接孔的个数。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钩体3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长槽孔的槽长大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最远距离。这里,将第二连接孔的个数设置为两个能够保证起吊工作的正常开展,且不会由于过多设置第二连接孔的个数而增加成本。为了使钩杆1钩连车体下边梁7在起吊过程中不会由于钩杆1承受货车车体的重量而钩杆1张紧而使车体下边梁7变形,需要给钩部11和车体下边梁7之间留有能够小范围自调整的空间。调整销2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钩杆1仍有间隙沿着杆状主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优选地,将长槽孔的槽长设置为大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最远距离。这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长槽孔的槽长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最远距离的量。
进一步地,为了使钩体3以及连接钩体3的钩杆1能够与起吊机械连接完成作业,所述中空通道设置在所述钩体3的下部,所述钩体3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上方的翼部,在货车车体起吊过程中,为了使起吊机械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完成作业,需要设置一个结构能够实现连接并且可旋转角度的功能。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车体吊钩还包括用于连接吊装机械的连接板4,从所述连接板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耳部,两个所述耳部与所述翼部通过定位销6连接。连接板4能够在连接钩体3后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起吊过程中钩杆1受力张紧,钩部11使车体下边梁7变形的问题。
进一步地,连接板4通过链条5与吊装机械相连。
进一步地,钩杆1的截面可以为多种形状,比如,圆形,方形等。为了避免钩杆1转动或者转动,并能够使得钩部11具有匹配于车体下边梁7的形状,优选地,所述钩杆1的截面为正四边形或矩形。并相应设置中空通道为匹配钩杆1截面的形状。
进一步地,车体吊钩的材料可以是铸铁、不锈钢等材料。为了避免吊钩受力过大自身断裂失效以及自身张紧迫使车体下边梁7变形,所以吊钩材料应具有塑性好,脆性小,强度适中,优选地,所述车体吊钩材料为碳钢。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货车车体起吊过程中各个结构直接产生的摩擦,并延长车体吊钩的使用寿命,所述车体吊钩材料表面有镀层。优选地,所述车体吊钩材料表面镀铬(表面镀层材料还可以是锌)。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调整销2和定位销6脱落以及便于拆装,分别在调整销2和定位销6的一端设置有头部,另一端设置有孔,孔内可以插入开尾销。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