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随车吊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395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随车吊货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随车吊货车。



背景技术:

现在生产和使用的带有随车吊机的运输汽车,随车起吊设备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固定在车上的液压吊,占用了车箱很大面积,而且都是用于起吊重型物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大量的小件的物品都是通过人力的搬、运、装、卸,既笨重又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电机驱动的一种轻型随车吊货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驾驶室与车斗之间,旋转机构包括有底部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上连接有主梁,且旋转电机可驱动主梁旋转,所述主梁上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端设有上下限位槽,固定座上方设有前后限位槽;所述悬吊机构包括有第一悬吊臂,所述第一悬吊臂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悬吊臂以铰接方式连接,且第二悬吊臂末端分别与两第一连接轴轴孔配合连接,最末端的第一连接轴于第二悬吊臂中间与从动件轴孔配合连接,而另一第一连接轴于第二悬吊臂两侧均连接有连接件,其连接方式亦为轴孔配合连接,所述两连接件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轴连接,且第二连接轴两侧均固定有轴承,第二连接轴中间则与第一连接臂末端轴孔配合连接,所述两第一连接轴两侧均与第二连接臂前端连接,第二连接臂末端则固定有配重块;所述悬吊机构的轴承均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前后限位槽内,第二悬吊臂最末端的连接轴均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下限位槽内,所述旋转机构的固定座末端固定有涡轮减速机,涡轮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并且蜗杆末端与悬吊机构的从动件固定连接,而所述涡轮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

进一步,所述所述第一悬吊前端连接有挂钩。

进一步,所述驾驶室后方两侧均设有摄像装置,且摄像装置连接至驾驶室内的显示屏。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悬吊驱动采用电机驱动涡轮减速机,由涡轮减速机带动蜗杆上下运动,从而驱动从动件带动第一悬吊臂、第二悬吊臂、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臂的一系列运动,进而达到装卸轻型货物的目的,此结构充分节省了车身的使用空间,并且十分便于维修及更换零配件,而所述驾驶室后方两侧均设有摄像装置,可方便驾驶员在无人指引的情况下即可将货物整齐的进行装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悬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向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2所示,所述旋转机构25设置于驾驶室与车斗之间,旋转机构25包括有底部的旋转电机251,所述旋转电机251上连接有主梁252,且旋转电机251可驱动主梁252旋转,所述主梁252上连接有固定座253,所述固定座253一端设有上下限位槽254,固定座上方设有前后限位槽255。

参阅附图3、4所示,所述悬吊机构24包括有第一悬吊臂241,所述第一悬吊臂241末端与第二悬吊臂以铰接方式连接,且第二悬吊臂末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轴246轴孔配合连接,最末端的第一连接轴246于第二悬吊臂243中间与从动件247轴孔配合连接,而另一第一连接轴246于第二悬吊臂243两侧均连接有连接件248,其连接方式亦为轴孔配合连接,所述两连接件248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轴249连接,且第二连接轴249两侧均固定有轴承2410,第二连接轴249中间则与第一连接臂242末端轴孔配合连接,所述两第一连接轴246两侧均与第二连接臂245前端连接,第二连接臂245末端则固定有配重块244。

参阅附图1、5、6所示,所述悬吊机构24的轴承2410均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前后限位槽255内,所述悬吊机构24的第二悬吊臂243最末端的第一连接轴246两侧均设于所述固定座253上下限位槽2531内,所述旋转机构25的固定座253末端固定有涡轮减速机23,涡轮减速机2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26,并且蜗杆26末端与悬吊机构24的从动件247固定连接,而所述涡轮减速机2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22。

具体运行方式为:当货物需要从车斗3两侧进行装卸时,可利用旋转电机251驱动主梁253旋转,进而带动悬吊机构24转动至货物一侧。在需要将货物悬吊至车斗3时,则由驱动电机22驱动涡轮减速机23,带动蜗杆26上升,从而带动从动件247上升,由于第二悬吊臂243最末端的第一连接轴246于第二悬吊臂243中间与从动件247轴孔配合连接,因此从动件247的上升将带动第一连接轴246上升,又因第一连接轴246与第二悬吊臂243末端轴孔配合连接,因此将带动第二悬吊臂243末端上升,又因第一连接轴246于第二悬吊臂243两侧均连接有连接件248,且两连接件248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轴249连接,而第二连接轴249两侧的轴承2410设于固定座的前后限位槽2532内,因此第二悬吊臂243末端在蜗杆26的驱动下,相当于以连接有轴承2410的第一连接轴246为支点,第二悬吊臂243前端将会下降,进而带动第一悬吊臂241下降,由第一悬吊臂241末端的挂钩2411将货物挂住,之后由驱动电机22驱动蜗杆26下降,同理蜗杆26下降将带动第二悬吊臂243末端下降,并且以连接有轴承2410的第一连接轴246为支点,将使第二悬吊臂243前端上升,进而带动第一悬吊臂241上升,从而完成提升货物的动作。之后利用旋转机构25将悬吊机构24旋转至车斗3上方,然后下降第一悬吊臂241将货物堆叠至车斗3处。并且在装卸货物的过程中驾驶室1后方两侧设有的摄像装置4,可方便驾驶员在无人指引的情况下即可将货物整齐的进行装卸,提高装卸的效率。

所述悬吊机构24中的第一连接臂242起连接第一悬吊臂241与以连接有轴承2410的第一连接轴246的作用,使第一悬吊臂241拥有除与第二悬吊臂243连接外的第二个连接点,才能受第二悬吊臂243的控制,所述第二连接臂245则起连接配重块244与第一悬吊臂241、第二悬吊臂243和第一连接臂242的作用,防止所吊货物过重,导致主梁252倾倒。所述上下限位槽2531和前后限位槽2532起限制轴承2410和第一连接轴246位移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二悬吊臂243上扬高度过高,使第一悬吊臂241提升高度过高,失去平衡导致主梁252倾倒。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