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粉剂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520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自动粉剂包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粉剂包装机。



背景技术:

将物料弄好粉剂,然后再进行包装、运输是饲料生产中常用的手段。目前,粉剂包装一般采用粉剂包装机,但包装时需要操作人员手拿包装纸袋进行接料,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且手抖动时易使粉剂落至袋外,造成浪费,同时操作人员易将粉剂吸入体内,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粉剂包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粉剂包装机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手持包装袋进行接料,劳动强度大,易造成浪费,且对身体健康不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自动粉剂包装机,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料装置、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圆周分布有若干个托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撑袋支架,所述撑袋支架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包装袋的卡夹,所述撑袋支架包括筒形架和设置在所述筒形架上的底板,

所述布料装置、所述操作台、所述转动盘均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撑袋支架顶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包装袋开口大小的调整支架和用于卡接所述调整支架的第一卡槽,所述调整支架包括锥形筒,所述锥形筒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互相卡接的第二卡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由外侧挡板、底面和内侧挡板围成,所述外侧挡板顶面高于所述内侧挡板顶面,且所述卡夹设置在所述外侧挡板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形架下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排布的凸槽,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凸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下方设置有回收盒,所述孔洞、所述回收盒均设置在所述布料装置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收盒为抽屉,滑动设置在所述撑袋支架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防尘罩,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防尘罩内部,所述防尘罩两侧设置有隔挡布。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尘罩上设置有观察窗。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台通过升降气缸与底座连接,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粉剂包装机,布料装置和操作台均设置在同一立柱上的固有模式,将两者分离开来,将原本结构简单的操作台面积增大,并在其上加设了通过电机控制的转动盘,同时通过撑袋支架的设计实现了机械撑袋操作,使得粉剂包装时,无需人工手持包装袋进行,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布料过程中包装袋位置的稳定性,避免了浪费。与转动盘配合使用,使得自动布料区与人工称重区分离开来,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吸入粉剂,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由于包装袋规格不同,其袋口尺寸也有所不同,为了使得撑袋支架的开口更好的适应不同包装袋的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在撑袋支架的顶部设置了第一卡槽,当袋口尺寸明显大于或小于筒形架顶部开口时,可在其上加设调整支架,与原有撑袋支架相配合组成新的撑袋装置,使其顶口与包装袋袋口尺寸相匹配。其中,调整支架可设为多种规格,撑袋支架上也可设置依次连接的多个调整支架。这一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撑袋装置具有更好的灵活多变性,可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设置科学、合理。

同时,筒形架下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排布的凸槽,底板设置在凸槽内。使用时,用户可根据包装袋的长度,灵活调整底板位置。这一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规格包装袋的使用要求,实现了撑袋支架顶面与底板间距的灵活可调性。

3、本实用新型在布料区设置防尘罩,既可避免外部粉尘随粉剂的下落落入包装袋内,又可避免粉剂飞散至布料区外,这一设置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工作环境的优良性。

防尘罩上观察窗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对布料情况监测时的便捷性,设置科学、合理。同时,防尘罩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撑袋支架位置和布料装置工作情况的传感系统,传感系统与控制器连接。使用时,控制器可根据传感系统所反馈的信号,实现撑袋支架的精准定位、转动盘的自动运转与停止,这一设置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科学合理。

操作台通过升降气缸与底座连接,升降气缸与控制器连接。操作台与升降气缸连接,实现了操作台高度的可调节性,使其可满足不同规格撑袋支架的使用需求,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撑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结构框线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布料装置,3-操作台,4-转动盘,5-托架,6-撑袋支架, 61-筒形架,62-底板,63-第一卡槽,64-凸槽,7-调整支架,71-锥形筒,72-第二卡槽,8-孔洞,9-回收盒,10-防尘罩,11-升降气缸,12-观察窗,13-转动电机, 14-位置传感器,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粉剂包装机,包括布料装置2,布料装置2下方设置有操作台3,操作台3上设置有转动盘4,转动盘4与转动电机 13连接,转动盘4上圆周分布有若干个托架5,托架5上设置有撑袋支架6,撑袋支架6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包装袋的卡夹,撑袋支架6包括筒形架61和设置在筒形架61上的底板62,

布料装置2、操作台3、转动电机13均与控制器1连接。

使用时,将包装袋撑开放置到筒形架61内,通过卡夹将袋口固定好,将撑袋支架6放置到托架5上,控制转动盘4转动,将撑袋支架6运送至布料装置2 正下方,转动盘4转动停止,启动布料装置2,开始向包装袋内布料,待布料完毕后,再次控制转动盘4运转,将下一个空的包装袋转动至布料装置2下方,同时将盛满粉剂的包装袋转出布料区域,进行称重操作。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粉剂包装机,布料装置和操作台均设置在同一立柱上的固有模式,将两者分离开来,将原本结构简单的操作台面积增大,并在其上加设了通过电机13控制的转动盘4,同时通过撑袋支架6的设计实现了机械撑袋操作,使得粉剂包装时,无需人工手持包装袋进行,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布料过程中包装袋位置的稳定性,避免了浪费。与转动盘4配合使用,使得自动布料区与人工称重区分离开来,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吸入粉剂,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撑袋支架6顶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包装袋开口大小的调整支架7和用于卡接调整支架7的第一卡槽63,调整支架7包括锥形筒71,锥形筒71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卡槽63互相卡接的第二卡槽72。

由于包装袋规格不同,其袋口尺寸也有所不同,为了使得撑袋支架6的开口更好的适应不同包装袋的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在撑袋支架6的顶部设置了第一卡槽63,当袋口尺寸明显大于或小于筒形架61顶部开口时,可在其上加设调整支架7,与原有撑袋支架6相配合组成新的撑袋装置,使其顶口与包装袋袋口尺寸相匹配。其中,调整支架7可设为多种规格,撑袋支架6上也可设置依次连接的多个调整支架7。这一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撑袋装置具有更好的灵活多变性,可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第一卡槽63和第二卡槽72均由外侧挡板、底面和内侧挡板围成,所述外侧挡板顶面高于所述内侧挡板顶面,且所述卡夹设置在所述外侧挡板上。

外侧挡板高于内侧挡板,卡夹设置在外侧挡板上,可有效避免意外情况下粉剂出现外溢时落入第一卡槽63或第二卡槽72内。

进一步,筒形架61下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排布的凸槽64,底板62设置在凸槽64内。

使用时,用户可根据包装袋的长度,灵活调整底板62位置。这一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规格包装袋的使用要求,实现了撑袋支架6顶面与底板62间距的灵活可调性。

进一步,操作台3上设置有孔洞8,孔洞8下方设置有回收盒9,孔洞8、回收盒9均设置在布料装置2下方。

操作台3上设置有孔洞8和回收盒9的设置,实现了意外情况下粉剂外溢时的粉剂回收功能,进一步避免了原料浪费。

进一步,回收盒9为抽屉,滑动设置在撑袋支架6底部。

回收盒9设为抽屉式,便于回收盒9的拆卸和安装,操作简便,设置合理。

进一步,操作台3上设置有防尘罩10,孔洞8设置在防尘罩10内部,防尘罩10两侧设置有隔挡布。

在布料区设置防尘罩10,既可避免外部粉尘随粉剂的下落落入包装袋内,又可避免粉剂飞散至布料区外,这一设置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工作环境的优良性。

进一步,防尘罩10上设置有观察窗12。

观察窗12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对布料情况监测时的便捷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防尘罩10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撑袋支架6位置的位置传感器14,位置传感器14与控制器1连接。

使用时,控制器1可根据位置传感器14所反馈的信号,实现撑袋支架6的精准定位,这一设置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设置科学合理。其中,本实用新型位置传感器14的型号为GUH10,控制器1采用标准型控制器KY02S 即可,其他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所描述功能的型号也可。

进一步,操作台3通过升降气缸11与底座15连接,升降气缸11与控制器 1连接。

操作台3与升降气缸11连接,实现了操作台3高度的可调节性,使其可满足不同规格撑袋支架6的使用需求,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设置科学、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