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及物流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制造总装车间车门生产线用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行业在装配生产中,车门需要经过从车身上拆卸下来,进行车门内饰板、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等多个零部件装配,装配完成后再安装到车身上去,车门装配、输送、储存等均是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运行即纵向输送来完成作业,其具体实施方式为车门吊具在车门输送线、车门分装线、拆车门上吊具、从车门吊具上卸车门装车等作业、输送时车门吊具一直吊挂在摩擦输送小车组上,车门吊具上的四角处的纵向吊耳由摩擦输送小车组上四角的纵向吊挂托耳托住在H型钢轨道上运行进行输送及作业,此时输送时运行方向为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运行。常规生产线采用单轨摩擦输送线做为积放线时为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进行积放,一台摩擦输送小车组紧挨着另摩擦输送小车组,简称为纵向积放车门线。近几年汽车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生产线产能飞速提升,总装车间单线生产节拍已经高达50~70台车/每小时,从拆车门至装车门之间车身需经过一百多个装配工位,生产节拍越高、装配作业越细化,工位数量越多,历时需3~4小时运行时间,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进行积放作业时采用的需要很大的车门存储空间,整个车门线的线路布局占用厂房空间大,建设成本高、维护保养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开发了一种采用车门厚度方向进行积放储存即横向积放的车门存储线,结合车门长度方向运行即纵向输送的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其包括沿车门长度方向布置的纵向车门输送线和吊装于纵向车门输送线下端的车门吊具,所述车门吊具上连接有沿车门厚度方向布置的滑橇杆,还包括两条垂直于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布置的横向车门积放线和一条平行于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布置的过渡输送线;两条所述横向车门积放线位于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和所述过渡输送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车门积放线包括横向吊架、换线升降辊道、推车辊道、无动力积放辊道;所述横向吊架垂直设置于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上方;所述换线升降辊道位于所述横向吊架与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的交汇处且与所述横向吊架固接;所述横向吊架上还固接有所述推车辊道和所述无动力积放辊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线升降辊道包括升降架和二辊动力辊道;所述升降架的上端与所述横向吊架固接,所述升降架的下端固接有所述二辊动力辊道;相邻所述二辊动力辊道之间设置有供车门吊具通过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架包括固定框架、升降导向框架、曲柄升降机构和升降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横向吊架固接;所述固定框架的下端固接有所述升降导向框架;所述升降框架通过所述曲柄升降机构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升降导向框架的下端;所述升降框架上固接有所述二辊动力辊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线升降辊道的两端设置均设置有动力输送辊道;位于所述换线升降辊道不同侧的所述动力输送辊道不等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推车辊道包括推车机和动力输送辊道;所述推车机包括固接于所述横向吊架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链轮链条驱动机构,所述链轮链条驱动机构的传动链条上固接有推头,所述动力输送辊道安装于所述推头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渡输送线包括纵向吊架和移行辊道;所述移行辊道包括移行轨道、移行框架和输送辊道;所述移行轨道固接于所述纵向吊架上端;所述移行框架与所述移行轨道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移行框架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移行框架的底端固接有所述输送辊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横向积放吊具;所述横向积放吊具包括吊具框架、滑橇杆和横向积放托块;所述滑橇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橇杆沿车门厚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吊具框架顶端;所述横向积放托块沿车门长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吊具框架的两侧;所述横向积放托块上设置有一限位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门吊具上设置有用以配合连接所述横向积放吊具的横向托耳;所述横向托耳上设置有可与所述限位凸台配合的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车门积放线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过渡输送线。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输送采用单轨摩擦输送形式的车门输送线,其车门的运行方向为沿车门长度方向运行简称纵向输送车门线。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为在纵向输送的单轨摩擦输送车门线上设置垂直于车门输送线方向的用于车门横向积放的横向车门积放线,单轨摩擦输送车门线的吊具采用分体式设计分为摩擦输送小车组与车门吊具二部分,并设计有专用横向积放吊具通过换线升降辊道转接将车门吊具由摩擦输送小车组上转到横向积放吊具进行积放输送。横向车门积放线由换线升降辊道、动力输送辊道、推车辊道、无动力积放辊道、移行辊道、横向积放吊具组成,分为一条向左运行的积放输送辊道及向右运行的积放输送辊道二部分,由移行辊道进行转线输送,每条积放输送辊道均由换线升降辊道、动力输送辊道、推车辊道、无动力输送辊道组成,换线升降辊道设置在车门输送线与横向车门积放线的交接位置,负责将车门吊具从车门输送线上转挂至横向积放吊具上或者将横向积放吊具上的车门吊具送入车门输送线上,推车辊道设置在每条无动力辊道的前端,为横向积放吊具在无动力辊道上运行提供动力,动力输送辊道设置在推车辊道、换线升降辊道及移行辊道的中间,其过渡输送作用。为满足车门吊具在单轨摩擦输送车门输送线上及横向车门积放线上进行转挂,单轨摩擦输送车门输送线的摩擦输送小车组与车门吊具采用分体式设计,且在摩擦输送小车组上设计有车门吊具专用纵向吊挂托耳,在车门吊具上设计有摩擦输送小车组吊挂用纵向吊挂托块及横向积放吊具用横向积放托块。在横向积放吊具上设计有车门吊具吊挂用横向积放托块,及推车用和输送辊道用滑橇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采用横向积放形式利用车门厚度方向进行积放,极大的减少了车门储运线在高生产节拍的总装车间的占用空间,相比车门长度方向积放的积放线降低了50%以上的空间占用率,而且采用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的装机容量及运行费用相比纵向积放的车门线的装机容量降低了约50%,减少了投资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的线路布局比单轨摩擦输送形式的车门输送、积放线更加紧凑,同时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及便于线路设备的维护、保养,通过采用车门吊具和横向积放吊具的分体式设计方便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适用于各种不同车型的车门的吊装,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的布置图;
图2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的A-A视图;
图3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的B-B视图;
图4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的截面图;
图5摩擦输送小车组结构主视图;
图6摩擦输送小车组结构侧视图;
图7换线升降辊道结构主视图;
图8换线升降辊道结构侧视图;
图9动力输送辊道结构主视图;
图10动力输送辊道结构侧视图;
图11推车辊道结构主视图;
图12推车辊道结构侧视图;
图13无动力积放辊道主视图;
图14无动力积放辊道侧视图;
图15移行辊道结构主视图;
图16移行辊道结构侧视图;
图17横向积放吊具结构主视图;
图18横向积放吊具结构侧视图;
图19车门吊具结构主视图;
图20车门吊具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的布置图及截面图,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由单轨摩擦输送线1、摩擦输送小车组2、换线升降辊道3、动力输送辊道4、推车辊道5、无动力积放辊道6、移行辊道7、横向积放吊具8、车门吊具9、吊挂钢结构系统10组成。其中沿车门长度方向布置的纵向车门输送线包括单轨摩擦输送导轨1和摩擦输送小车组2,吊挂钢结构系统10包括垂直于单轨摩擦输送导轨1布置的两条横向吊架和位于横向吊架两端的且平行于单轨摩擦输送导轨1布置的纵向吊架,横向吊架上安装有横向车门积放线,纵向吊架上安装有过渡输送线;横向车门积放线垂直于纵向车门输送线的单轨摩擦输送导轨1布置,分为向左运行的积放线及向右运行的积放线(一条横向车门积放线与纵向车门输送线的交汇处为上件工位,另一个横向车门积放线与纵向车门输送线的交汇处为下件工位),每条横向车门积放线包括换线升降辊道3、动力输送辊道4、推车辊道5、无动力积放辊道6(需要指出,该横向车门积放线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换线升降辊道3、动力输送辊道4、推车辊道5、无动力积放辊道6的安装顺序和安装必要),换线升降辊道3布置在横向车门积放线与纵向车门输送线的交汇位置,推车辊道5布置在无动力积放辊道6的前端;每条过渡输送线包括纵向吊架和移行辊道7,移行辊道7布置在二条积放线的二端,用于工件的转线,动力输送辊道4分别布置在移行辊道7、推车辊道5、换线升降辊道3的中间,用于各工序之间的过渡输送。车门吊具9由横向积放吊具8承载在积放线上运行且布满无动力积放辊道6。整个纵向输送、横向积放车门储运线采用空中吊挂结构,连接在吊挂钢结构系统10上,在横向车门积放线区域设置有检修用防护通道及安全护网。
如图5和图6所示,为摩擦输送小车组2结构图,摩擦输送小车组2由前小车201、承载小车202、后小车203、摩擦杆组件204、吊框205、导向平衡轮206、纵向吊挂托耳207、安全吊环208、铰接座209、防坠环链210组成。1个前小车201、1个后小车、2个承载小车202与摩擦杆组件204通过销轴连接,在单轨摩擦输送线1的轨道上由摩擦驱动驱动运行,导向平衡轮206固定在吊框205的中部,四个纵向吊挂托耳207固定在吊框205的四角,吊框205通过铰链座209与摩擦杆组件204及2个承载小车202连接,安全吊环208固定在吊框205的梁上,通过防坠环链210与承载小车202相连。摩擦输送小车组2通过纵向吊挂托耳207(四个纵向吊挂托耳207上均设置有V形限位槽,用以配合连接车门吊具9的纵向吊耳901)兜住车门吊具9在单轨摩擦输送线1上运行,在车门分装、拆卸等作业工位处通过导向平衡轮206保证运行的平稳。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换线升降辊道3的结构图,换线升降辊道3由可调固定框架301、升降驱动装置302、升降导向框架303、曲柄升降机构304、升降框架305、二辊动力辊道306组成,可调固定框架301安装在吊挂钢结构系统10上,升降驱动装置302由减速电机、同步齿形带、驱动带轮、传动带轮组成,安装在可调固定框架301上,升降导向框架303固定在可调固定框架301上提供升降过程的导向,曲柄升降机构304安装在升降导向框架303上一端与升降驱动装置302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305连接,使升降框架305在升降导向框架303内安装要求升降,升降框架305上设有4组导向轮用于升降过程的限位及导向,二辊动力辊道306与升降框架305固定,整个换线升降辊道分为左右二部分,中间留有车门吊具通过通道。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动力输送辊道4的结构图,动力输送辊道4由可调吊杆401、辊轮402、框架403、传动带404、驱动减速电机405组成。辊轮402、驱动减速电机405安装在框架403上,通过吊杆401与吊挂钢结构系统10连接,传动带404将动力传递到每个辊轮402上。动力输送辊道4采用4个辊轮布置。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推车辊道8的结构图,推车辊道8由推车机及动力输送辊床4二部分组成,推车机由可调吊杆501、框架502、驱动链条503、传动链轮504、传动链条505、推头506、张紧链轮507、驱动减速电机508组成。传动链轮504、张紧链轮507、驱动减速电机508均安装在框架502上通过可调吊杆501与吊挂钢结构系统10连接。驱动链条503将驱动减速电机508的驱动力传递到传动链轮504上,推头506安装在传动链条505上推动动力输送辊床4上的横向积放吊具8将横向积放吊具从输送辊床4推至下个位置。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无动力积放辊道6的结构图,无动力积放辊道6由可调吊杆601、骨架602、辊轮603、连接件604组成,辊轮603安装在骨架602上通过可调吊杆601与吊挂钢结构系统10连接,无动力积放辊道6之间连接通过连接件604进行对接。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为移行辊道7的结构图,移行辊道7由移行轨道701、从动轮702、移行框架703、主动轮704、驱动装置705、吊杆706、4辊动力辊道4组成。从动轮702、主动轮704、驱动装置705安装在移行框架703上在移行轨道701上运行,4辊动力辊道4通过吊杆706与移行框架703连接。移行轨道701采用可调结构形式与吊挂钢结构系统10连接。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为横向积放吊具8的结构图,横向积放吊具8框架801、滑橇杆802、横向积放托块803、减震块804组成。二件横向积放托块803固定在框架801的二侧,二件滑橇杆802横向布置,固定在框架801的内侧。横向积放托块803用于转挂时车门吊具9的转线及横向积放时的支撑,滑橇杆802用于横向积放吊具8在辊道上的输送支撑及推车机推车时推杆用。减震块804用于积放时撞击缓冲,降低冲击。横向积放托块803上端设置有三棱柱状限位凸台,用以配合连接在横向托耳903上。
如图19和图20所示,为车门吊具9的结构图,车门吊具9由纵向吊耳901、吊具框架902、横向托耳903、前车门夹具904、后车门夹具905组成。纵向吊耳901固定在吊具框架902的顶部,二侧二端布置共4件,用于在单轨摩擦输送线上由摩擦小车组的纵向吊挂托块207托挂,横向托耳903固定在吊具框架902的内侧,在横向积放输送时由横向积放吊具8的横向积放托块803托住,支撑车门吊具9进行输送。横向托耳903为两个耳板拼接而成,两块耳板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横向积放托块803三棱柱状限位凸台的顶角。
具体实施过程:当采用横向车门积放线时,如图1、图2、图3所示,横向车门积放线垂直于单轨摩擦输送线布置,转挂换线升降辊道3设置在单轨摩擦输送线的正下方,此处为横向车门积放线上件工位。当摩擦输送小车组2带着车门吊具9到达此位置时,摩擦驱动停止运行,并由夹紧定位器定位,然后位于换线升降辊道3后面的动力输送辊道4将其上等待的横向积放吊具8送入至换线升降辊道3上并位于摩擦输送小车组2的正下方,换线升降辊道3开始上升,横向积放吊具8随着升降机辊道3的上升使其横向积放托块803顶住车门吊具9的横向托耳903,使车门吊具9落在横向积放吊具8的上,随着换线升降辊道继续上升直到车门吊具9上的纵向吊耳901完全脱离摩擦输送小车组2上的纵向吊挂托耳207且离有一定空间,此时转挂换线升降辊道3上升到位,然后转挂换线升降辊道3上的动力输送4开始工作,将装有车门吊具9的横向积放吊具8输送至下一个动力输送辊道4上。
当装有车门吊具9的横向积放吊具8到达下一个动力输送辊道4上时,失去车门吊具9的摩擦输送小车组2在摩擦驱动的驱动下向前运行,运行至横向车门积放线的下件工位停止运行,加紧定位器对其夹紧定位。在横向积放车门的下件工位同样设置有换线升降辊道3,此时当空的摩擦输送小车组2到位时,换线升降辊道3的动力输送辊床4开始工作,与前面动力输送辊床4一起将装有车门吊具9的横向积放吊具8输送到换线升降辊道3上并位于摩擦输送小车组2的正下方,到位后换线升降辊道3开始下降,将车门吊具9上的纵向吊耳901落入擦输送小车组2的纵向吊挂托耳207上,继续下降使得横向积放吊具8的横向积放托块803脱离车门吊具9的横向托耳903,并离有一定空间,换线升降辊道3下降到位后其动力输送辊道4将空的横向积放吊具8送至换线升降辊道3后面的动力输送辊道4上,并由移行辊道7将空的横向积放吊具8送至横向积放车门的上件工位处。带有车门吊具9的摩擦输送小车组2在摩擦驱动的驱动下向前运行进入后续车门分装作业。
在横向车门积放线上,当上件工位装有车门吊具9的横向积放吊具8从换线升降辊道3送至动力输送辊道4上后,继续运行至推车辊道5的下方,此时推车辊道5上的推车机开始运行,牵引链条505带动推头506,推头506推动横向积放吊具8的滑橇杆802的端部,将装有车门吊具9的横向积放吊具8推入至推车辊道后面的无动力辊道6上。
无动力辊道6做为积放辊道,其长度根据生产节拍及需要积放的车组数量来确定,无动力辊道6上存满装有车门吊具9的横向积放吊具8。当推车辊道送入一件横向积放吊具8时,其尾端送出一件横向积放吊具8至动力输送辊床4上,然后由移行辊道7将横向积放吊具8转移到另外一条向右运行的积放线的动力输送辊床4上。
向右运行的积放线的动力输送辊床4将送来的装有车门吊具9的横向积放吊具8送至向右运行的推车辊道5下,然后由推车辊道6推动将其送无动力辊积放辊道上。向右运行的无动力积放辊道送入一件横向积放吊具8的同时送出一件横向积放吊具8至横向车门积放线的下件处,如此循环。
采用单轨摩擦输送线做积放线即纵向积放时,以乘用车为例:摩擦输送小车组的长度为4米,积放线布置时各积放线的间距最小为3米,即每积放一件需12平米的范围。采用横向车门积放线时,摩擦输送小车组的长度为4米为横向布置,此时横向积放吊具长度仅仅为1.3米,积放一件需要的范围仅仅为5.2平米。横向车门积放线相比纵向积放线极大的节省了厂房的空间占有率,同时也是的线体布置更加紧凑,维护保养更加便利。
同时横向车门积放线采用推车机配合无动力积放辊道进行进、出车管理,一台推车机可以管理50台以上的车组,相比单轨摩擦输送线极大的降低了整个线体的装机容量及运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