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分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自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235阅读:1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区分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自动卸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区分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自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电路板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在生产转向系统控制器时,其主要的核心部件是电路板,直接决定着转向系统控制器使用寿命、质量等。在电路板生产的后期,需要对电路板的集成电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中,是通过人工将待检测的电路板放置到专门用于检测电路板的电路性能的自动检测机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再通过人工进行打点或者人工进行喷码进行区分,打点或者喷码后的电路板流入后续打点生产工序。该方式工序繁琐,浪费人力,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生产需求,且人工打点或者喷码的作业方式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长时间操作时,操作者产生疲劳也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区分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自动卸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区分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自动卸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区分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自动卸料装置、支架、工作台、轨道和托盘,所述支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支架两侧呈L形台阶,所述台阶设置为履带轨道,所述履带轨道上设置有履带,所述自动卸料装置设置于支架内,所述自动卸料装置上设有吸盘、横杆和机械手,所述吸盘设置于机械手一端,且紧靠轨道设置,所述横杆设置在机械手上,所述横杆的一端与履带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支架的另一侧接触,所述履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履带轨道上,所述轨道由两条导轨组成,所述托盘设置在两条导轨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架呈U形,所述自动卸料装置呈倒T形。

优选地,其中一条导轨上设置有卡停装置,所述支架的一侧上还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放大镜。

优选地,所述吸盘上设置有若干个负压管,每个所述负压管均通过连接管外接负压设备。

优选地,所述托盘内设置有驱动装置和滚轮,所述驱动装置滚轮传动连接,所述滚轮均两个导轨滚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自动卸料装置、支架、工作台、轨道和托盘,操作简单,可自动的将良品与不良品进行区分开,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检查产品的外观情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轨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一种区分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自动卸料装置4、支架1、工作台2、轨道3和托盘,所述支架1设置在工作台2上,所述支架1两侧呈L形台阶,所述台阶设置为履带轨道8,所述履带轨道8上设置有履带10,所述自动卸料装置4设置于支架1内,所述自动卸料装置4上设有吸盘6、横杆9和机械手,所述吸盘6设置于机械手5一端,且紧靠轨道3设置,所述横杆9设置在机械手5上,所述横杆9的一端与履带 10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9的另一端与支架1的另一侧接触,所述履带10的另一端连接在履带轨道8上,所述轨道3两条导轨13组成,所述托盘14设置在两条导轨13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呈U形,所述自动卸料装置4呈倒T形。

进一步的,其中一条导轨13上设置有卡停装置14,所述支架1的一侧上还通过连接杆11连接有放大镜12。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6上设置有若干个负压管7,每个所述负压管7均通过连接管外接负压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14内设置有驱动装置和滚轮,所述驱动装置滚轮传动连接,所述滚轮均两个导轨滚动连接。

操作时,托盘把电路板运输到卡停装置位置,即卡停装置对托盘进行固定,运输过来的电路板经过前一道性能测试工序自动检测良品与不良品,并且在显示屏上显示电路板良品与不良品的位置,机械手通过吸盘吸住运输过来的4个电路板,再通过履带左右,把机械手运输到工作台上方,此时机械手通过电路板上的条码将不良品放置在工作台前方,将良品防止在工作台后方,以便工作人员区分,放大镜可以检测良品的外观,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自动卸料装置、支架、工作台、轨道和托盘,操作简单,可自动的将良品与不良品进行区分开,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检查产品的外观情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