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自动检测装置的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152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端子自动检测装置的送料机构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端子检测设备领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自动检测装置的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电子产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负责实现电子产品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信号传输,因而,连接器端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产品的质量好坏。连接器端子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包胶不严、缺胶、缺端子等质量问题,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端子进行检测并及时将不良品去除。现有的端子检测设备由于端子的送料机构送料精度不足,容易导致端子的检测精度不高,影响端子的出厂质量;而且现有的送料机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利于降低端子自动检测装置的整体制造成本,不利于自动化检测设备在企业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自动检测装置的送料机构,其能提高送料精度,提高端子的检测质量;同时简化设备结构,降低设备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端子自动检测装置的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连杆、驱动送料连杆来回移动的送料气缸和多个间距设于送料连杆上的拨料机械手,所述拨料机械手包括拨料气缸、拨料固定块、拨料压板和拨料件,所述拨料固定块固定安装于送料连杆上,所述拨料气缸固定安装于拨料固定块下端,所述拨料压板设于拨料固定块的上方,并可由拨料气缸驱动上下移动,所述拨料件可活动的设于拨料压板上,并且下端向下伸出,所述拨料件下端设有与端子料带上的孔位适配的拨料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拨料压板上设有使拨料件始终具有向下伸出之趋势的复位弹簧,所述拨料部的一侧设有便于拨料件向上回缩的引导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拨料件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复位弹簧的容置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采用连杆形式送料,通过一根连杆带动多个拨料机械手同时移动,同步性好,提高了送料精度,使得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更高,从而提高连接器端子的出厂质量;而且,通过一个气缸即可同时带动多个拨料机械手移动,减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有利于设备的推广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拨料机械手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拨料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连接器端子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0和PLC控制器60,所述机架10上设有端子输送槽道11和用于使端子料带70沿端子输送槽道11移动的送料机构40,所述端子输送槽道11的两端分别设有端子料带放卷机构和端子料带收卷机构,沿端子输送槽道11依次设置有用于检测端子毛边情况的第一CCD检测器12、用于检测端子前端的第二CCD检测器13、用于检测端子后端的第三CCD检测器14和用于将不良端子自端子料带70上切除的切料机构50,所述第一CCD检测器12、第二CCD检测器13、第三CCD检测器14和切料机构50分别与PLC控制器60连接。所述端子料带放卷机构包括放卷转盘20,所述端子料带收卷机构包括收卷转盘30。

如图2-4所示,所述送料机构40包括送料连杆42、驱动送料连杆42来回移动的送料气缸41和多个间距设于送料连杆42上的拨料机械手43,所述拨料机械手43包括拨料气缸44、拨料固定块45、拨料压板46和拨料件47,所述拨料固定块45固定安装于送料连杆42上,所述拨料气缸44固定安装于拨料固定块45下端,所述拨料压板46设于拨料固定块45的上方,并可由拨料气缸44驱动上下移动,所述拨料件47可活动的设于拨料压板46上,并且下端向端子输送槽道11伸出,所述拨料件47下端设有与端子料带70上的孔位适配的拨料部471。所述拨料压板46上设有使拨料件47始终具有向下伸出之趋势的复位弹簧,所述拨料件47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复位弹簧的容置槽473。所述拨料部471的一侧设有便于拨料件47向上回缩的引导斜面472。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拨料气缸44驱动拨料压板46向下压,使拨料件47的拨料部插入端子料带70的孔位中,接着送料气缸41驱动送料连杆42向前移动,同时通过拨料机械手43带动端子料带70向前移动;送料完成后,送料气缸41驱动送料连杆42向后移动,同时拨料机械手43由于有引导斜面的存在,拨料件向上回缩离开端子料带70的孔位后回复到原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使得拨料机械手在移料或回位过程中,拨料件可以弹性回缩,从而避免了拨料件因硬性撞击而对连接器端子造成损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