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料治具和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18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叠料治具和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叠料治具以及采用该叠料治具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多个工件在进行料叠式加工前,需要将工件堆放成料叠,再放入机器进行加工。以扫光机为例,随着手机盖板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扫光工艺要求的效率、良率也相应提高。传统的翻转式扫光机,一次可加工的工件数量有限,加工效率已达到极限。因此能够一次对一叠多片玻璃进行周边扫光的扫光机应运而生。但是,传统的堆叠方式效率不高,工件堆叠不齐整,搬运工件时容易破损,如何实现工件的快速整齐堆叠和搬运,成为该扫光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件堆叠和搬运效率与良率的叠料治具以及采用该叠料治具的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在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叠料治具,包括底板和从底板的前后两侧中的任一侧向上延伸的侧板,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底板的左右两端并可相对于底板和侧板调节间距的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所述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之间用于堆叠多个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调节螺丝与所述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螺纹连接,且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顶紧螺丝与所述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调节螺丝与所述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螺纹连接,且所述侧板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顶紧螺丝与所述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相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在第二方面提出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前述的叠料治具和与所述叠料治具配合的上料夹具,所述叠料治具的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上料夹具的左右两个夹爪上分别形成有可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内的至少一个凸起以将所述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之间堆叠的多个工件夹持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定位卡板和右定位卡板上分别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左右两个夹爪的下端分别形成可插入所述两个凹槽内的两个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夹具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左支臂和右支臂,所述第二夹臂的右端与所述右支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臂的左端转动连接两个连接片,所述两个连接片分别从第一夹臂的前后两侧与置于第二夹臂上部的滚轮偏心转动连接,所述滚轮上沿径向固定安装一手柄,左夹爪固定安装于所述左支臂上,右夹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夹臂的右端向下延伸的安装臂上。

本实用新型的叠料治具可根据堆叠工件的尺寸调整左右定位卡板的位置,使工件中心与定位卡板中心重合,再将工件放入该左右定位卡板之间,便可实现工件的堆叠;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通过上料夹具与叠料治具的配合,可将齐整的料叠一次全部放入机器进行加工,在很低成本的优势下,极大的提高工件堆叠于上料过程的效率与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叠料治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料夹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上料夹具的另一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上料装置由叠料治具10和上料夹具20配合构成。叠料治具10用于实现工件30的齐整堆叠,上料夹具20用于将叠料治具10内堆叠好的工件30一次性全部夹持住以便搬运到加工机器上进行工件30的加工。

具体如图1所示,叠料治具10主要由底板11、侧板12和左定位卡板13以及右定位卡板14构成。侧板12从底板11的后侧向上延伸,用以限定工件30的一个侧边。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分别设置于底板11的左右两端,二者之间用于堆叠多个工件,也即,二者之间的距离对应于可被堆叠的工件的整体高度。进一步如图2所示,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可分别根据工件30的尺寸调节二者相对于底板11和侧板12的间距,以使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的中心与工件30的中心重合,以利于后续工件的定位和加工。如图2所示,底板11的左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调节螺丝111和112,该两个第一调节螺丝111和112穿过底板11上设置的安装孔后与左定位卡板13螺纹连接。并且,底板11的左端还螺纹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顶紧螺丝113和114,该两个第一顶紧螺丝113和114的末端与左定位卡板13的底部相抵。同样地,底板11的右端也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调节螺丝与右定位卡板14螺纹连接,并螺纹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顶紧螺丝与右定位卡板14相抵。如此,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钉和第一顶紧螺丝,便可以调节底板11与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之间的间距B。再如图2所示,侧板12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螺丝121,该第二调节螺丝121穿过侧板12上设置的安装孔后与左定位卡板13螺纹连接。并且,侧板12的左端还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紧螺丝122,该第二顶紧螺丝122的末端与左定位卡板13的侧面相抵。同样地,侧板12的右端也通过第二调节螺丝与右定位卡板14螺纹连接,并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紧螺丝与右定位卡板14相抵。如此,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钉和第二顶紧螺丝,便可以调节侧板12与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之间的间距A。

本实用新型的堆叠治具10可根据工件30的尺寸调节上述间距A和B,使得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的中心与工件30的中心重合。例如,若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的尺寸为50X120mm,工件外形尺寸为80X140mm,那么调节第二调节螺钉121使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与侧板12的间距A=(140-120)/2mm,即间距A=10mm,调节第一调节螺钉111、112使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与底板11的间距B=(80-50)/2mm,即间距B=15mm,然后上紧第二顶紧螺丝122和第一顶紧螺丝113、114,进行工件的叠放,这样,放入堆叠治具10内的工件的中心即与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的中心重合。

再参见图3所示,上料夹具20主要包括第一夹臂21、滚轮22、手柄23、连接片24、第二夹臂25和两个夹爪26和27。第一夹臂21具有夹臂主体211和从夹臂主体211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的左支臂212和右支臂213。第二夹臂25具有夹臂主体251和从夹臂主体251的右端向下延伸的安装臂252。第二夹臂25的夹臂主体251的右端与第一夹臂21的右支臂213通过例如销轴转动连接,第二夹臂25的左端通过例如销轴转动连接两个连接片24。该两个连接片24分别连接于第二夹臂25的前后两侧,然后从第一夹臂21的夹臂主体211的前后两侧与置于夹臂主体211上部的滚轮22偏心转动连接。也即,两个连接片24将第一夹臂21的夹臂主体211框在中间,然后通过例如销轴与滚轮22偏心连接。左夹爪26固定安装于第一夹臂21的左支臂212下端,右夹爪27固定安装于第二夹臂25的右端向下延伸的安装臂252下端。滚轮22上沿径向固定安装一手柄23,当向下压手柄23使滚轮22如图3中所示顺时针转动时,滚轮22的转动带动连接片24向上拉第二夹臂25的右端,进而使得第二夹臂25的安装臂252亦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右夹爪27相对靠近左夹爪26,从而将两个夹爪26、27之间的一叠工件夹紧。反之,当向上抬起手柄23时,便可相对左夹爪26松开右夹爪27,接触对一叠工件的夹持。

进一步如图2和图4所示,堆叠治具10的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上分别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131和132,上料夹具20的左右两个夹爪26、27的下端分别形成有两个凸起261和262。该两个凸起261和262可正好插入左定位卡板13和右定位卡板14上的两个凹槽131和132内(参见图1所示),以便将叠料治具10上已经堆叠齐整的一叠工件30夹持在上料夹具20的左右夹爪26和27之间,从而进行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