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桥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桥式起重机包括桥架以及可滑移地设于桥架的起重小车。桥架包括横梁及端梁,横梁与端梁刚性连接,端梁两端装有车轮,使桥架能在高架上运行。横梁上焊有轨道,供起重小车运行。在起重小车负载着重物,且沿横梁的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横梁的受力点随小车位置改变而改变,因而横梁承受着变化的应力。现有技术中的横梁为中空结构,该变化的应力易使横梁产生较大的振动,从而影响桥式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桥式起重机,其横梁具有较好的抗振性能,从而能提高桥式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桥式起重机,包括横梁、设于所述横梁端部的端梁、以及起重小车,所述端梁底部设有用于与轨道可滚动配合的滚轮,所述横梁的顶部设有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起重小车设于所述导轨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滑移;所述横梁的内部设有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筒,所述加强筒与所述横梁的长度之比为a,0.85≤a≤0.95,所述加强筒的上侧设有若干沿所述加强筒长度方向排列的、朝所述横梁内顶壁延伸的加强板;所述加强筒的下侧设有若干沿所述加强筒长度方向排列的、朝所述横梁内底壁延伸的加强板。
具体地,位于所述加强筒的上侧的加强板与位于所述加强筒的下侧的加强板相互交错分布。
具体地,所述加强板均垂直于所述加强筒的长度方向。
具体地,所述加强板的侧壁的宽度比所述加强筒的直径小。
具体地,所述加强筒的端部与所述横梁端部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起重小车负载着重物,且沿横梁的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横梁承受着变化的应力。由于横梁的内部设有平行于横梁长度方向的加强筒,且加强筒与横梁内顶壁、内底壁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使得横梁的顶壁与底壁进一步连结,提高力了横梁的整体抗振性能,从而提高桥式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加强筒与横梁的长度之比为a,a=0.9,使得整条横梁的内部结构趋于一致,使得横梁受到的应力能够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桥式起重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横梁的局部剖切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1.横梁、11.导轨、12.加强筒、13.加强板、
3. 起重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桥式起重机,包括横梁1、设于横梁1端部的端梁2、以及起重小车3,端梁2底部设有用于与轨道可滚动配合的滚轮,横梁1的顶部设有沿横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11,起重小车3设于导轨11上且可沿导轨11滑移;横梁1的内部设有沿横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筒12,加强筒12与横梁1的长度之比为a,a=0.9,加强筒12的上侧设有若干沿加强筒12长度方向排列的、朝横梁1内顶壁延伸的加强板13,且该加强板13延伸至横梁1的内顶壁;加强筒12的下侧也设有若干沿加强筒12长度方向排列的、朝横梁1内底壁延伸的加强板13,且该加强板13延伸至横梁1的内底壁。当起重小车3负载着重物,且沿横梁1的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横梁1承受着变化的应力。由于横梁1的内部设有平行于横梁1长度方向的加强筒12,且加强筒12与横梁1内顶壁、内底壁之间通过加强板13连接,使得横梁1的顶壁与底壁进一步连结,提高力了横梁1的整体抗振性能。加强筒12与横梁1的长度之比为a,a=0.9,使得整条横梁1的内部结构趋于一致,使得横梁1受到的应力能够沿横梁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
具体地,位于加强筒12的上侧的加强板13与位于加强筒12的下侧的加强板13相互交错分布,使加强筒12的连接点分布更为均匀、合理,避免出现应力集中。
具体地,加强板13均垂直于加强筒12的长度方向。
具体地,加强板13的侧壁的宽度比加强筒12的直径小,使得加强板13结构更为紧凑,以避免横梁1重量过大。
具体地,加强筒12的端部与横梁1端部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供加强筒12因热胀冷缩引起的长度改变留下空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