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44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



背景技术:

施工升降机又叫施工电梯,也可以成为室外电梯,工地提升吊笼。是各行各业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主要用于高空清洁、桥梁、烟囱等高空作业。由于其独特的箱体结构让施工人员乘坐起来既舒适又安全。施工升降机在工地上通常是配合塔吊使用。一般的施工升降机载重量在1-10吨,运行速度为1-60m/min。施工升降机的种类很多,按运行方式分有:无对重和有对重两种;按控制方式分为手动控制式和自动控制式。

各行各业施工过程中,在对高空作业时,传统的办法是通过搭建脚手架,然后工人站在脚手架上进行工作,这种方法效率较慢,而且危险,现有的升降机只能实现上下方向的运动,不能左右移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方便高空作业,我们提出了一种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竖直升降支架和活动箱,所述竖直升降支架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竖直升降支架的内部为中空,其两个长边上设有宽度相等的深滑槽,所述竖直升降支架的两个短边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吊耳,短边的外侧面固定有两个对称的滑块,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竖直升降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滑块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箱滑动连接在竖直升降支架的上方,所述活动箱的下方设有两道与深滑槽相匹配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装有电动滚轮,所述支撑板插装在深滑槽中,能够减小活动箱的晃动,增加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顶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吊轮,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吊耳上通过吊环固定连接吊绳,所述吊绳穿过吊轮与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箱上端面周圈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防护栏。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的底端均与地面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较于传统的升降机,本实用新型通过竖直升降支架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滑动,又通过活动箱在竖直升降支架上滑动,能够使活动箱更加方便移动,方便了高空作业的高度调节,双支撑架和深滑槽的设计均能够增强安全性。

、通过吊轮能够使得左右支撑架更加稳定,同时吊绳的设计在受力上更为合理,增强了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直升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支撑架,2-右支撑架,3-竖直升降支架,4-活动箱,5-深滑槽,6-吊耳,7-滑块,8-支撑板,9-电动滚轮,10-吊轮,11-电机,12-减速器,13-吊绳,14-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包括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竖直升降支架3和活动箱4,所述竖直升降支架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竖直升降支架3的内部为中空,其两个长边上设有宽度相等的深滑槽5,所述竖直升降支架3的两个短边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吊耳6,短边的外侧面固定有两个对称的滑块7,所述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滑块7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竖直升降支架3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滑块7与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滑动连接,所述活动箱4滑动连接在竖直升降支架3的上方,所述活动箱4的下方设有两道与深滑槽5相匹配的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下端装有电动滚轮9,所述支撑板8插装在深滑槽5中,能够减小活动箱4的晃动,增加安全性。

所述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的顶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吊轮10,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11和减速器12,所述减速器12连接电机11的输出端,所述吊耳6上通过吊环固定连接吊绳13,所述吊绳13穿过吊轮10与减速器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活动箱4上端面周圈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防护栏14,所述左支撑架1与右支撑架2的底端均与地面固定。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竖直升降支架3在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上滑动,又通过活动箱4在竖直升降支架3上滑动,能够使活动箱4更加方便移动,方便了高空作业,双支撑架和深滑槽5的设计均能够增强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