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芯翻转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的铁芯包括多层,并且每层铁芯都包括横向布置的三片铁芯片和竖向布置在两端的两个轭铁,在制作铁芯过程中,叠设完成后需要对铁芯进行翻转操作,但由于变压器的铁芯重量比较重,且绕制结束后铁芯整体为不规则外形重心较难找准确,因此常规小型铁芯翻转时使用吊心模卸料的方法,但无法满足大型的铁芯的翻转工作,目前,国内大部分变电站、电厂内翻转大型铁芯时,大多是通过行车逐步吊起翻转,难度较大,且需要宽阔的场地进行操作,并且完成一次翻转需要的时间一般都很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芯翻转架,将铁芯放置在翻转架本体上,并通过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将其固定,从而可直接垂直翻转,降低翻转难度,节省了行车吊起翻转所用的空间,减少工作时间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给操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的夹持距离可调,从而使铁芯翻转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铁芯。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铁芯翻转架,包括:
翻转架本体,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L形支架和多根设置于所述L形支架之间的横粱,其中,所述横粱垂直于所述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的转角位置设置有一万向轮,以使所述翻转架本体在翻转过程中保持平稳,所述L形支架的两端部的下方均设置支撑脚,以支撑所述翻转架本体;
提拉块,其设置在位于所述L形支架侧面端部位置的横梁上,所述提拉块上设置有销孔;
第一夹持装置,其包括:
第一支架,其设置在靠近所述L形支架的一边端部位置的横梁上;
第一夹持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L形支架的另一边之间,且平行于所述L形支架的另一边;
至少一个第一伺服电缸,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伺服电缸的导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L形支架的一边平行,所述第一伺服电缸带动导杆沿平行于所述L形支架一边的方向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沿平行于所述L形支架一边的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还包括:
旋转电缸,其设置在所述L形支架的另一边端部位置的横梁上;
第二夹持装置,其包括:
第二支架,其固接于所述旋转电缸的活塞杆远离所述旋转电缸的一端,所述旋转电缸带动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L形支架的两条边之间的空间内转动,所述第二支架的旋转角度不小于90°;
至少一个第二伺服电缸,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第二夹持板,其固接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导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板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伺服电缸通过其导杆带动所述第二夹持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方向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旋转电缸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在所述L形支架的两条边夹成的空间内转动,使得所述第二夹持板在转动过程中能和所述L形支架的两条边分别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万向轮的底部与任一支撑脚的底部的连线与该支撑脚所在的L形支架的一边相互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第一伺服电缸的个数为3个。
优选的是,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第二支架的旋转角度为90°。
优选的是,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第二伺服电缸的个数为3个。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分别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将铁芯固定在翻转架本体上,从而可直接垂直翻转,降低翻转难度,节省了行车吊起翻转所用的空间,减少工作时间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给操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装置采用伺服电缸的控制第一夹持板和L形支架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装置的夹持距离可调整,从而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铁芯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持装置采用可转动的设计,便于铁芯的放置,还能从多方向起到夹紧铁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铁芯翻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芯翻转架,包括:
翻转架本体100,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L形支架110和多根设置于所述L形支架110之间的横粱111,其中,所述横粱111垂直于所述L形支架110,所述L形支架110的转角位置设置有一万向轮120,以使所述翻转架本体100在翻转过程中保持平稳,所述L形支架110的两端部的下方均设置支撑脚130,以支撑所述翻转架本体100;
提拉块140,其设置在位于所述L形支架110侧面端部位置的横梁上,所述提拉块140上设置有销孔141,用于翻转铁芯翻转架时系钢丝绳;
第一夹持装置150,其包括:
第一支架151,其设置在靠近所述L形支架110的一边端部位置的横梁上,当L形支架110的一边对应L形支架110水平一边时,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对应L形支架110竖直一边;当L形支架110的一边对应L形支架110竖直一边时,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对应L形支架110水平一边;当L形支架110的一边端部位置上的横梁设置有销孔141时,在第一支架151和L形支架110的一边端部位置留出空间,可防止销孔141上所系的钢丝绳与第一夹持装置150发生碰撞;
第一夹持板152,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51和所述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之间,且平行于所述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当铁芯放置在翻转架本体100上时,第一夹持板152与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将铁芯夹住,并将铁芯固定在翻转架本体100上,从而使得在铁芯翻转架翻转过程中,铁芯和翻转架本体100保持相对静止;
至少一个第一伺服电缸153,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51上,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53的导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板15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L形支架110的一边平行,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53带动导杆沿平行于所述L形支架110一边的方向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板152沿平行于所述L形支架110一边的方向往复运动,使得第一夹持板152与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可以根据所需要翻转的铁芯的尺寸,调整第一夹持板152与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多种尺寸铁芯。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铁芯翻转架使用时,先将铁芯翻转架置于图1所示的水平位置,即第一夹持板152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将铁芯放置于翻转架本体100上,第一夹持板152在第一伺服电缸153的带动下,调整第一夹持板152与L形支架110另一边的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板152与铁芯抵住,从而将铁芯固定在翻转架本体100上,然后使用行车吊起提拉块140上的销孔141,L形支架110转角位置的万向轮120在整个起吊过程中始终支撑在水平面上,通过行车控制起吊即可将铁芯翻转架翻转至竖直状态,即第一夹持板152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从而实现了铁芯的翻转。
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还包括:
旋转电缸160,其设置在所述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端部位置的横梁上;
第二夹持装置170,其包括:
第二支架171,其固接于所述旋转电缸160的活塞杆远离所述旋转电缸160的一端,所述旋转电缸160带动所述第二支架171在所述L形支架110的两条边之间的空间内转动,所述第二支架171的旋转角度不小于90°;由于第一夹持装置150固定在翻转架本体100上,所以需要留出空挡将铁芯放置在翻转架本体100上,所以将第二支架171通过旋转电缸160可转动的设在L形支架110的两条边之间的空间内,当需要放置铁芯时,将第二支架171转动到与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平行的位置,从而可轻易的将铁芯放置在翻转架本体100上。
至少一个第二伺服电缸172,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171上;
第二夹持板173,其固接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172导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板173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架171,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171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152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伺服电缸172通过其导杆带动所述第二夹持板173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持板173的方向往复运动;使得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的一边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可以根据所需要翻转的铁芯的尺寸,调整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的一边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铁芯。
其中,所述旋转电缸160带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170在所述L形支架110的两条边夹成的空间内转动,使得所述第二夹持板173在转动过程中能和所述L形支架110的两条边分别平行;当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平行时,可将铁芯放置在翻转架本体100上;当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的一边平行时,通过第二伺服电缸172调整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的一边之间的距离,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的一边将铁芯夹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铁芯翻转架使用时,先将铁芯翻转架置于图1所示的水平位置,通过旋转电缸160将第二夹持板173转动到与L形支架110的另一边平行,然后将铁芯放置在翻转架本体100上,第一夹持装置150工作完毕后,第二夹持板173通过旋转电缸160转动到与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的一边平行,第二夹持板173在第二伺服电缸172的带动下,调整第二夹持板173与L形支架110一边的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二夹持板173与铁芯抵住,从而将铁芯固定在翻转架本体100上,然后使用行车吊起提拉块140上的销孔141,L形支架110转角位置的万向轮120在整个起吊过程中始终支撑在水平面上,通过行车控制起吊即可将铁芯翻转架翻转至竖直状态,即第一夹持板152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从而实现了铁芯的翻转。
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万向轮120的底部与任一支撑脚130的底部的连线与该支撑脚130所在的L形支架110的一边相互平行。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铁芯翻转架使用时,先将铁芯翻转架置于图1所示的水平位置,此时万向轮120的底部与L形支架110的水平方向上的一边的支撑脚130的底部的连线与L形支架110的水平方向上的一边平行,使翻转架本体100保持水平。
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53的个数为3个。
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第二支架171的旋转角度为90°。
所述的铁芯翻转架中,所述第二伺服电缸172的个数为3个。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