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水瓶的瓶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042阅读:2199来源:国知局
桶装水瓶的瓶底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桶装水瓶的结构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内压的PET大桶水瓶瓶底结构。



背景技术:

桶装水如今已是人们生活中必需品,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中,打开饮水机接水,似乎已经是一种习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饮用水桶分为四类:食品级的全新料PC(聚碳酸酯)桶、非食品级的PC桶、食品级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桶和废旧、劣质废料、废弃光盘甚至洋垃圾等制成的“黑桶”。

目前,我国每年的饮用水桶需求量约在8000万桶以上,而合格的PC饮用水桶,年产量大致在3000万桶左右。PC桶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多采用高温消毒方式,易造成双酚A析出,对人体造成危害。且PC桶的循环使用周期一般是40次-60次,如何监管也一直存漏洞。种种原因,促使了PET材质大桶装水的研发并批量上市。

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的企业更加重视节约原材料,力求以较轻的克重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即在保证性能要求情况下将PET瓶做得越来越轻,实现PET瓶轻量化。

氮气是基本的环境物质,它是一种无色无味、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惰性气体,占地球大气的78%,食品级氮气用于保鲜工艺时不会留下任何化学残余物,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的明显优势。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生产厂家使用食品级氮气防止饮料氧化,同时又改善口感、增加手感、提升瓶子性能。但是,目前常用的PET大桶水瓶,在处于瓶内高压时,瓶底部在瓶内压力作用下会出现凸出变形,瓶底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凸起,导致瓶体站立不稳,瓶子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会摇晃或倒瓶。

另外现有大可乐瓶的瓶底也可以承受内压,但是其形状固定为5瓣或者6瓣的凸起形状作为支撑,在吹瓶过程中,容易导致瓶底拐角处发白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并且,这种结构的瓶底通常只能应用于10L以下瓶子,无法适用于更大容量的水桶。本专利对大桶水瓶底的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后,可应用于50L以内的大桶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桶装水瓶的瓶底结构。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桶装水瓶的瓶底结构,包括瓶底;所述瓶底的主体呈半球形或近似半球形的曲面状,其中心位置设有向内侧球心凸出的中心凸台;在瓶底的主体上设有4至10个向外凸出的支撑脚,各支撑脚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且该水平面垂直于桶装水瓶的竖向轴线;在相邻的支撑脚之间设有向内凹陷的沟槽,支撑脚和沟槽相互间隔;沟槽从瓶底的外周向中心凸台方向延伸,且以中心凸台为圆心呈径向放射状布置。

作为改进,所述各支撑脚均匀布置在一个或多个以中心凸台为圆心的环形上。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呈半球形、圆台形、异形半球状或异形圆台状。

作为改进,所述沟槽与相邻两个支撑脚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作为改进,所述中心凸台上具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周围与中心凸台之间呈弧面过渡。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脚、沟槽和中心凸台与瓶底的主体之间具有平滑的过渡,瓶底是通过注塑或压塑制得的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在瓶体充氮受压后,该大桶水瓶瓶底可使得瓶体站立稳定,能有效抑制瓶底外凸变形。

2、加强筋从瓶底外周一直延伸到靠近瓶底中心,加强了支撑点,对整个瓶体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3、由于大桶水充入食品级氮气,瓶子的手感、性能提升很多。瓶子克重无需很重,在达到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节省更多的PET原料。

4、本实用新型中创新性瓶底的结构设计,可应用于50L以内的大桶瓶,突破现有技术中的应用局限。

附图说明

图1为大桶水瓶瓶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瓶底的俯视图。

图3为瓶底的侧面视图。

图4为瓶底的剖视图。

图5为另一种支撑脚的变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瓶底的侧面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瓶底的主体;2支撑脚;3沟槽;4中心凸台;5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桶装水瓶的瓶底结构如图1-6所示。

瓶底的主体1呈半球形或近似半球形的曲面状,其中心位置设有向内侧球心凸出的中心凸台4;在瓶底的主体1上设有6个向外凸出的支撑脚2(具体数量根据瓶子大小情况确定,4至10个都是可选的),各支撑脚2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且该水平面垂直于桶装水瓶的竖向轴线;在相邻的支撑脚2之间设有向内凹陷的沟槽3,支撑脚2和沟槽3相互间隔;沟槽3从瓶底的外周向中心凸台方向延伸,且以中心凸台4为圆心呈径向放射状布置。沟槽3与相邻两个支撑脚2之间保持相同间距。瓶底通常是通过注塑或压塑制得的一体式结构,支撑脚2、沟槽3和中心凸台4与瓶底的主体1之间具有平滑的过渡,中心凸台4用于平衡各支撑脚2和沟槽3的变形。

各支撑脚2的布置方式可以变化。例如,可以全部均匀布置在同一个以中心凸台4为圆心的环形上(如图1-6中所示)。也可以分别均匀布置在两个或多个以中心凸台为圆心的环形上,相邻支撑脚2与中心凸台4之间距离有所变化,使各支撑脚2呈现交错的环形布置效果。

各支撑脚2的顶端可以有所变化,如图5、6中的支撑脚2顶端是呈半球形的,图1-4中的、支撑脚2顶端是呈圆台形的。当然,鉴于支撑脚2是设置在半球形的瓶底上的,所述半球形或圆台形只是指其顶端局部形状,在支撑脚2与瓶底的主体1相接部分是具有不对称的过渡形状的。支撑脚2顶端还可以有异形半球状或异形圆台状设计(这是指其顶端不同方向的径向尺寸有所变化;例如使其横截面呈椭圆形,从而在整体上呈水滴形)。

中心凸台4上具有定位凹槽5,是在瓶底成型时由拉伸杆顶端形成的,定位凹槽5周围(与中心凸台4之间)具有弧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中除了支撑脚2之外,沟槽3从瓶底外周一直延伸到靠近瓶底中心的中心凸台4处,强化了支撑效果,对整个瓶体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瓶底充氮受压后,可有效抑制瓶底外凸变形。在装水后充入食品级氮气,瓶子的手感、性能提升很多。瓶子克重无需很重,在达到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节省更多的PET原料。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