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67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带加工产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



背景技术:

钢带加工生产线上,钢带被先后传入多个工艺设备进行加工处理,出来后得到符合要求的钢带。因为一卷原料钢带的长度是有限的,为了保证产线上钢带连续传输不间断,通常将各卷原料钢带之间进行焊接,使形成一条钢带。但是钢带焊接过程需要焊接时间,现有技术中还很难做到移动焊,而是需要钢带焊接处静止。显然,产线上的钢带传输及加工又是不允许钢带传输中断的,这样就造成相互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包括活套车、钢带托车和导轨,所述活套车和钢带托车设于所述导轨上,钢带托车设有多个均位于活套车的前部,活套车和钢带托车均可沿所述导轨滑行,所述导轨外侧沿线设有与钢带托车一一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钢带托车与钢带托车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结构,靠近活套车的钢带托车与活套车之间设有第二卡扣结构,充套时,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扣合,活套车和钢带托车一起沿导轨向后滑行,钢带托车滑行至对应的限位柱处停止,该钢带托车与其后部的钢带托车之间的第一卡扣结构脱开;放套时,活套车沿导轨向前滑行,并在滑至靠近的钢带托车时将该钢带托车一起向前推行。

进一步地,所述活套车包括车架、转向轮和活套支撑辊,所述车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前支架、竖向设置的后支架以及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的水平支架,所述转向轮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向轮均设于所述水平支架的上侧或下侧并沿所述水平支架水平依次排列,所述活套支撑辊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套支撑辊均设于所述前支架内侧并沿所述前支架竖向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钢带托车包括竖直设置的滚轮支架和水平设置的牵引支架,所述牵引支架十字交叉连接于所述滚轮支架的上半部,所述滚轮支架上设有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托车支撑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前一钢带托车的牵引支架后端的挂钩部和设于后一钢带托车的牵引支架前端的第一挂扣台阶,所述挂钩部与所述牵引支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于靠近活套车的钢带托车的牵引支架后端的挂钩部和设于活套车的前支架上端的第二挂扣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部包括挂钩臂、连接臂和支撑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牵引支架铰接,所述挂钩臂背向所述连接臂延伸出牵引支架后端,所述支撑臂垂直设于所述连接臂的下侧,所述限位柱前侧设有支撑块。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臂与所述连接臂的上侧之间设有台阶,所述限位柱的上端设有门框型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将所述挂钩臂框设在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架可升降地设于所述限位柱的上端,所述牵引支架的前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前支架的上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前侧和后侧设有斜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钢带产线的后续工艺设备及焊接工艺之间设置活套系统,活套系统充套时可储备一定量的钢带,等到需要焊接时,就开始放套,把前期储备好的钢带供后续传输使用,而焊接工艺也可静止执行,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需要静止而后续传输不能中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处于充套完成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处于放套完成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限位柱在导轨外侧设置形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活套车的结构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另一种活套车的结构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钢带托车与限位柱配合时的结构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钢带托车的结构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的限位柱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钢带加工产线的活套系统,包括活套车1、钢带托车2和导轨(图未示),所述活套车1和钢带托车2设于所述导轨(图未示)上,钢带托车2设有多个均位于活套车1的前部,活套车1和钢带托车2均可沿所述导轨(图未示)滑行,所述导轨(图未示)外侧沿线设有与钢带托车2一一对应的限位柱3,所述钢带托车2与钢带托车2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结构,靠近活套车1的钢带托车2与活套车1之间设有第二卡扣结构,充套时,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扣合,活套车1和钢带托车2一起沿导轨(图未示)向后滑行,钢带托车2滑行至对应的限位柱3处停止,该钢带托车2与其后部的钢带托车2之间的第一卡扣结构脱开;放套时,活套车1沿导轨(图未示)向前滑行,并在滑至靠近的钢带托车2时将该钢带托车2一起向前推行。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限位柱3对应限定一个钢带托车2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充套时,位于前部的钢带托车2会先达到设定的位置并被对应的限位柱卡止,但是其后的各个钢带托车2都应不受到该限位柱3的卡止。因此,具体设计时,如图3,从前至后的限位柱3,高度依次增高。

如图4、图5,所述活套车1包括车架、转向轮14和活套支撑辊15,所述车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前支架12、竖向设置的后支架11以及连接前支架12和后支架11的水平支架13,所述转向轮1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向轮14均设于所述水平支架13的上侧(图4)或下侧(图5)并沿所述水平支架13水平依次排列,所述活套支撑辊1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套支撑辊15均设于所述前支架12内侧并沿所述前支架12竖向依次排列。

如图7,所述钢带托车2包括竖直设置的滚轮支架21和水平设置的牵引支架22,所述牵引支架22十字交叉连接于所述滚轮支架21的上半部,所述滚轮支架21上设有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托车支撑辊23。

如图7,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前一钢带托车2的牵引支架22后端的挂钩部24和设于后一钢带托车2的牵引支架22前端的第一挂扣台阶(图未示),所述挂钩部24与所述牵引支架22铰接。

如图4、图7,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于靠近活套车1的钢带托车2的牵引支架22后端的挂钩部24和设于活套车1的前支架12上端的第二挂扣台阶(图未示)。

如图6、图7、图8,所述挂钩部24包括挂钩臂242、连接臂241和支撑臂243,所述连接臂241与所述牵引支架22铰接,所述挂钩臂242背向所述连接臂241延伸出牵引支架22后端,所述支撑臂243垂直设于所述连接臂241的下侧,所述限位柱3前侧设有支撑块32。

如图6、图7、图8,所述挂钩臂242与所述连接臂241的上侧之间设有台阶,所述限位柱3的上端设有门框型的限位架31,所述限位架31将所述挂钩臂242框设在内。

如图4、图8,所述限位架31可升降地设于所述限位柱3的上端,所述牵引支架22的前端设有凸起部25,所述前支架12的上端设有凸起部25,所述凸起部25的前侧和后侧设有斜坡。

其工作原理为:

充套,此时活套车1与钢带托车2收拢在一起,第一卡扣结构及第二卡扣结构均处于扣合状态,活套车1沿导轨向后滑行,钢带托车2一并跟随滑行。当最前部的钢带托车2滑行到最前部的限位柱3处时,牵引支架22的后端抵靠于该限位柱3,此时钢带托车2无法继续跟随滑行,与此同时,由后一钢带托车2上的凸起部25已将限位架31顶起,从而挂钩臂242可顺畅的到达限位架31的下方;由于支撑臂243的下端也已滑至支撑块32的上端,挂钩部24整体被抬高及沿铰接处旋转一角度,此时该钢带托车2与其相邻的钢带托车2之间的第一卡扣结构被打开,从而保证之后的钢带托车2能继续跟随滑行。当后一钢带托车2的凸起部24滑出限位架31时,限位架31下降至原来的高度,从而将述挂钩臂242框设在其内部。依此类推,直到充套结束。

放套,活套车1沿导轨向前滑行,活套车1最先滑至最后部的钢带托车2处,此时,活套车1上的凸起部25将最后部的限位架31顶起,活套车1的前支架12抵靠到钢带托车2的牵引支架22后端,活套车1继续滑行并推动钢带托车2滑行。依此类推,直到放套结束。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钢带产线的后续工艺设备及焊接工艺之间设置活套系统,活套系统充套时可储备一定量的钢带,等到需要焊接时,就开始放套,把前期储备好的钢带供后续传输使用,而焊接工艺也可静止执行,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需要静止而后续传输不能中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