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偏装置与自动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975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偏装置与自动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片石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调偏装置与自动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贴片石或称仿真贴片石,是一种外表看有着石材质感、却是由全水性材料结合无机材料制作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由于其无辐射、无污染,不仅造价低、可塑性强,防开裂、防渗水和抗拉拨性能等都要优于石材,而且质量轻便,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外墙装饰,既方便施工又能防止脱落。贴片石一般为方形片状,安装时通过水泥等建筑材料粘贴于墙面。

在贴片石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贴片石的韧性,通常会在贴片石上附着一层网格布。目前的生产工艺中,都是通过人工铺设网格布。目前,用于自动铺设网格布的装置还很少。若要开发自动铺设装置,还要考虑在铺设过程中基体料(贴片石基体)与待铺料(网格布)的对准问题。若对准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则铺设过程中还需要有人工操作,否则会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从而无法真正实现自动化生产。

另外,目前的铺设工作都是人工铺设,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偏装置,以缓解采用自动铺设设备时基体料与待铺料依靠人工铺设、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调偏装置,包括设备支架、用于传送基体料的传送带和用于归整所述基体料位置的调整部件,所述传送带和所述调整部件均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上,所述调整部件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部件包括限位块和调整气缸,所述限位块和所述调整气缸相对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和所述调整气缸不少于两对。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偏装置还包括感应基体料位置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偏装置还包括用于装配待铺料卷的物料放置架;所述物料放置架位于所述调整部件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放置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待铺料卷的待铺料放置轴,所述待铺料放置轴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待铺料卷位置的限位板。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偏装置中,基体料通过传送带实现自动传输,当传输到预定位置时,通过调整部件来规整传送带上基体料的位置,通过预先设定调整部件的位置,以使规整后的基体料的位置与待铺料的位置相配合,由此,在生产过程中,不需再用人工进行对准铺设,实现了自动对准功能,从而取代了人工铺设,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铺设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的依靠人工裁切和铺设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一种自动铺设装置,包括自动切放料装置和上述自动调偏装置;所述基体料经过所述自动调偏装置规整后再流向所述自动切放料装置的下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切放料装置包括用于切断待铺料的切刀、用于驱动所述切刀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用于抓取所述待铺料起始端部的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沿所述待铺料进给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和用于夹紧待铺料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置与所述设备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切刀和所述机械手中间,且靠近所述切刀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的往复运动方向与所述待铺料的进给方向相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和所述机械手的夹持部均为气动手指。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铺设装置,通过将自动切放料装置和自动调偏装置相结合,将自动切放料装置中裁切好的待铺料直接铺设到基体料的表面,避免了待铺料的二次转移,可以实现连续化的生产作业。利用两者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从切料到放料的统一,从而替代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调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标:1-待铺料;2-基体料;3-待铺料卷;10-设备支架;101-切刀;102-第一驱动部件;103-机械手;104-第二驱动部件;105-夹持件;110-传送带;111-传感器;112-限位块;113-调整气缸;114-伺服电机;115-主动轴;116-从动轴;117-限位板;120-物料放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或“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自动调偏装置,包括设备支架10、用于传送基体料2的传送带110和用于归整基体料2位置的调整部件,传送带110和调整部件均设置在设备支架10上,调整部件位于传送带110的两侧。

上述自动调偏装置中,基体料2通过传送带110实现自动传输,当传输到预定位置时,通过调整部件来规整传送带110上基体料2的位置,通过预先设定调整部件的位置,以使规整后的基体料2的位置与待铺料1的位置相配合,由此,在生产过程中,不需再用人工进行对准铺设,实现了自动对准功能,从而取代了人工铺设,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基体料2从设备的上游流转至自动调偏装置的位置时,调整部件动作对基体料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基体料2的位置与待铺料1的位置相对应,以实现后续的精确铺设。

如图3所示,传送带110套设在主动轴115和从动轴116上,主动轴115在伺服电机114的带动下旋转。

继续参照图1和图2,调整部件包括限位块112和调整气缸113,限位块112和调整气缸113相对设置在传送带110的两侧。

限位块112设置在传动带的一侧,调整气缸113设置在传送带110的另一侧。另外,限位块112和调整气缸113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限位块112对应一个调整气缸113。调整气缸113可以做远离和靠近限位块112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调整基体料2位置的功能。

为了使基体料2的位置更精准,限位块112和调整气缸113不少于两对。

设置多对限位块112和调整气缸113,可以使基体料2受力时更加均匀。

为了更好地控制调整的位置,自动调偏装置还包括有感应基体料2位置的传感器111,传感器111设置在设备支架10上,且位于传送带110的一侧。

当传感器111感应到基体料2的位置信息后,传动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停止电机的运行,调整气缸113动作对基体料2进行规整。规整完成后,调整气缸113松开,传动带继续运行。

为了使基体料2在规整时达到更加合理的位置,自动调偏装置还包括有延时器。当基体料2在传送带110的传送下,由上游生产线传送至传感器111触碰传感器111后,在延时器的延迟作用下,到达合理的位置,调整气缸113动作,调整气缸113拉杆完全打开,使基体料2在限位块112与调整气缸113之间的位置完全稳定下来,2秒后再松开传送带110继续运行。

参照图3,自动调偏装置还包括用于装配待铺料卷3的物料放置架120;物料放置架120位于调整部件的上方。

设置物料放置架120是为了使基体料2的位置和待铺料1的位置更好的配合。将物料放置架120设置于调整部件的上方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基体料2和待铺料1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

物料放置架120包括用于安装待铺料卷3的待铺料放置轴,待铺料放置轴上设有用于限定待铺料卷3位置的限位板117。

限位板117设置在待铺料放置轴的一端,用于定位待铺料卷3侧边的位置。在垂直方向看,规整后基体料2的侧边与待铺料1的侧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这样,可以保证基体料2和待铺料1的位置相配合,在后续铺设过程中提高铺设的准确度。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自动铺设装置,包括自动切放料装置和上述自动调偏装置;基体料2经过自动调偏装置规整后再流向自动切放料装置的下方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铺设装置,通过将自动切放料装置和自动调偏装置相结合,将自动切放料装置中裁切好的待铺料1直接铺设到基体料2的表面,避免了待铺料1的二次转移,可以实现连续化的生产作业。利用两者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从切料到放料的统一,从而替代人工操作。

继续参照图3和图4,自动切放料装置包括切刀101和用于驱动切刀101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102、用于带动待铺料1移动的机械手103和用于驱动机械手103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104以及裁切过程中用于夹紧待铺料1的夹持件105;切刀101与机械手103相对分开设置,且机械手103在第二驱动部件104的驱动下可朝向切刀101位置方向作往复运动;夹持件105固定于切刀101和机械手103中间位置并靠近切刀101一侧。

上述自动铺设装置中,机械手103根据设定尺寸可将待铺料1(例如:网格布)的起始端部抓取,并在第二驱动部件104的驱动下将待铺料1拉拽至特定位置,夹持件105加紧待铺料1后切刀101在第一驱动部件102的驱动作用下开始动作,对待铺料1进行裁切。裁切完成后,当自动放料系统中的传送带110将基体料2传动至设定位置后,传感器111将基体料2到达位置的信号传递出去控制自动裁切系统中的夹持件105和机械手103动作,松开待铺料1,待铺料1靠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到传送带110上的基体料2表面。此时即完成了待铺料1的自动裁切和自动放料工序。因此,该物料自动铺设装置通过设置待铺料1自动裁切系统和自动放料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待铺料1的自动裁切和自动放料,从而替代人工操作。综上,该自动切放料装置的使用节约了人力成本。通过传感器111控制裁切好的待铺料1的下放位置,从而可以提高放料的位置精度,实现了铺设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省时省力。

切刀101的往复运动方向与待铺料1的进给方向相垂直设置。

切刀101可以有多种设置形式,例如,可以将切刀101设置成上下式的切刀101。上面为切刀101,切刀101的刀刃朝下,下面为切刀101刀架。切刀101刀架的表面为水平面,或者在切刀101刀架的表面设置一与切刀101刀刃相匹配的凹槽。切刀101落下后与切刀101刀架相接触闭合,此时,切刀101即可将待铺料1切断。裁切前,切刀101与切刀101刀架上下分开,待铺料1的起始端部穿过切刀101与切刀101刀架之间,机械手103在第二驱动部件104的作用下移动至切刀101处,夹住待铺料1的起始端部回位至起始点的位置。切刀101在第一驱动部件102的作用下降至切刀101刀架上,并将待铺料1切断,之后切刀101回位至起始点位置,裁切完成。

上述结构形式的切刀101只用于单一规格的产品,对于不同宽度的待铺料1需要准备不同长度的切刀101和切刀101刀架,增加了设备备件的成本。上述结构中,第一驱动部件102为气缸驱动部件。

为了使自动铺设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待铺料1,本实施中的切刀101在第一驱动部件102的驱动下可沿待铺料1的横向作往复运动以切断待铺料1。

如图3和图4所示,切刀101设置在设备支架10上并置于待铺料1的一侧,切刀101在第一驱动部件102的驱动下沿待铺料1的横向作往复运动。

机械手103在第二驱动部件104的作用下可沿纵向方向运动。切刀101和机械手103的运动导轨均设置在设备支架10上。

待铺料1的起始端部被固定在切刀101处,机械手103在第二驱动部件104的作用下由起始点沿纵向方向移动至待铺料1的起始端部,并用机械手103夹住待铺料1的起始端部,并带动待铺料1运动至起始点位置。此时,夹持件105动作夹住待铺料1,之后第一驱动部件102驱动切刀101自起始点开始沿横向方向即垂直于待铺料1的前进方向移动开始裁切待铺料1。裁切结束后,切刀101回到起始点等待下一次的动作信号。此时被切断的待铺料1由机械手103和夹持件105夹住,等待下落的信号。机械手103和夹持件105得到触发信号后,机械手103和夹持件105松开,被切断的待铺料1向下掉落覆盖到基体料2的表面。

为了防止裁切好的待铺料1下落时被夹持件105和机械手103刮擦,夹持件105的夹持部和机械手103的夹持部均为气动手指。

采用气动手指来夹住裁切好的待铺料1,可以避免裁切好的待铺料1在自由下落时被机械手103和夹持件105刮擦。

为了防止待铺料1在裁切的过程中跑偏,自动切放料装置还包括设于切刀101前并在裁切过程中用于固定待铺料1的固定件。

固定件安装在设备支架10上,由控制机构控制固定件上升和下降。固定件下降后处于压紧状态,将待铺料1固压在切刀101前的之间台面上。当切刀101裁切完毕后,固定件上升到起始位置,此时处于松开状态。

裁切过程中,当机械手103带动待铺料1一同运动到机械手103的起始点后,固定件和夹持件105同时夹住待铺料1,在切刀101将待铺料1切断后固定件和夹持件105再松开。设置固定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裁切的过程中待铺料1跑偏。

综上,本实施例的自动调偏装置主要由传感器111、限位块112、调整气缸113和待铺料卷3的限位板117组成。当基体料2在传送带110的传送下触碰传感器111时,经延时器延时后,调整气缸113动作。根据基体料2的尺寸可利用电机随意调节调整气缸113的矫正范围,矫正基体料2位置,数秒后调整气缸113复原。矫正的位置与限位板117的位置相匹配,以确保待铺料1能无偏差地覆盖在基体料2表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