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中转站密闭除臭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885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中转站密闭除臭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中转站除臭降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微米级喷头设计的除臭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垃圾由小区垃圾收集车收集后,送到密闭式中转站集中。在密闭式中转站除了垃圾装卸过程中的异味逸散外,还存在小型收集车在等候过程中的臭气扩散和渗滤液逸出等问题,此外在密闭式中转站门口附近的排水沟也是臭气的主要来源。目前除臭系统仅能覆盖垃圾箱的卸料口,无法阻止中转站内的臭气向外逸散,更难以覆盖排水沟及门前滤液溢出部位,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现有技术对于垃圾粉尘及恶臭气体处理一般进行开放式除臭,即在垃圾收集站、中转站或垃圾终端处理场卸料大厅的恶臭源周边喷晒除臭剂,然而一旦有风仍然无法控制臭气外溢,此外也没有对粉尘进行处理。或者采用除臭和降尘分别处理,对于粉尘采用旋风除尘器进行粉尘处理,对恶臭则采用除臭剂处理。对于这种分开处理存在处理系统结构庞大、能耗大、系统成本高、不宜推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占地小、易操作的垃圾中转站密闭除臭降尘系统,确保密闭式中转站内的臭气不扩散,并覆盖中转站外车辆等候区及门前排水沟,臭气分子在除臭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的同时也实现中转站内外粉尘的原位治理。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其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垃圾中转站密闭除臭降尘系统,包括立柱(1)、横梁(2)、箱体(3)和除臭装置(4),所述的立柱为多根,每一立柱(1)上端固定安装在横梁(2)上,所述的立柱(1)和横梁(2)被包覆在箱体(3)内;所述除臭装置(4)包括三通阀(8)、液体喷射器(9)、液体泵(10)、除臭液容器(11)、吸液管(12)、底阀(13)、不锈钢水箱(14)、支架(15)、电子水位计(16)、电磁阀(17)、过滤装置(18)、除臭主机(19)和泄压装置(20);所述三通阀(8)的第一阀口(81)与自来水管路相连,三通阀(8)的第二阀口(82)通过管路依次与液体喷射器(9)、液体泵(10)和除臭液容器(11)连通,三通阀(8)的第三阀口(83)与不锈钢水箱(14)的进液口(141)连通;液体泵(10)安装在除臭液容器(11)上部,并通过吸液管(12)与位于除臭液容器内的底阀(13)连通,不锈钢水箱(14)安装在支架(15)上方,在该不锈钢水箱(14)上设置电子水位计(16),不锈钢水箱(14)的出液口(142)通过电磁阀(17)依次与过滤装置(18)和除臭主机(19)的第一端口(191)相连,除臭主机的第二端口(192)通过管路与箱体(3)内的喷头相连,泄压装置(20)的一端与不锈钢水箱的出气口(143)相连,泄压装置(20)的另一端与箱体内的喷头相连。

所述喷头包括设置在横梁上的多个第一喷头(5)、沿立柱的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喷头(6)以及设置在相邻立柱之间的管路上的多个第三喷头(7)。

每一第二喷头的喷液方向倾斜向下。

所述第一喷头(5)、第二喷头(6)和第三喷头(7)均为微米级喷头。

有益效果:

1、除臭降尘系统能够有效阻隔中转站内臭气外溢,同时也将中转站外作业车辆、排水沟包括在内,实现密闭性原位臭气粉尘治理。

2、除臭降尘系统节省人力和时间,实时调整喷雾时间、喷雾压力,实现除臭、灭菌、加湿、降尘目的,除臭降尘系统中泄压装置降低管路压力、避免安全隐患。

3、除臭降尘装置容易移动,易安装、易操作,全程安全,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中的第一喷头的示意图。

图3 图1中的第二喷头的示意图。

图4 图1的第三喷头的示意图。

图5 图1中除臭装置的示意图。

图6图1中箱体示意图。

1-立柱、2-横梁、3-箱体、4-除臭装置、5-第一喷头、6-第二喷头、7-第三喷头、8-三通阀、81-三通阀的第一阀口、82-三通阀的第二阀口、83-三通阀的第三阀口、9-液体喷射器、10-液体泵、11-除臭液容器、12-吸液管、13-底阀、14-不锈钢水箱、141-不锈钢水箱进液口、142-不锈钢水箱出液口、143-不锈钢水箱出气口、15-支架、16-电子水位计、17-电磁阀、18-过滤装置、19-除臭主机、20-泄压装置、191-除臭主机的第一端口、192-除臭主机的第二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做的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垃圾中转站密闭除臭降尘系统,包括立柱1、横梁2、箱体3和除臭装置4,所述的立柱为多根,每一立柱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横梁2上,该立柱1和横梁2被包覆在箱体3内,立柱的上端与横梁固定连接,立柱垂直于横梁,该立柱下端直接安装在地面。箱体由木材、塑料板材或金属板材制成,箱体的下部为敞口结构,这样方便将箱体直接置于需要处理的垃圾和排水沟的上方,横梁的上部和侧面设置多个第一喷头5,横梁上部的第一喷头的喷液方向向上,横梁侧面的第一喷头的喷液喷向一侧。沿立柱的竖直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喷头6,第二喷头的喷液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在相邻立柱之间的管路上的多个第三喷头7,第三喷头的喷液方向为多方向。这样设置的第一喷头、第二喷头和第三喷头的喷液方向使除臭液无死角喷淋垃圾以达到除臭降尘的目的。

所述除臭装置包括三通阀8、液体喷射器9、液体泵10、除臭液容器11、吸液管12、底阀13、不锈钢水箱14、支架15、电子水位计16、电磁阀17、过滤装置18、除臭主机19和泄压装置20。

上述三通阀的第一阀口81与自来水管路相连,三通阀的第二阀口82通过管路依次与液体喷射器9、液体泵10和除臭液容器11连通,三通阀的第三阀口83与不锈钢水箱的进液口141相连。液体泵10安装在除臭液容器11的上部,并通过吸液管12和位于除臭液容器内的底阀13连通,该底阀位于除臭液容器内的除臭液液面以下。不锈钢水箱14安装在支架15之上,在该不锈钢水箱14上设置电子水位计16,在不锈钢水箱的出液口142设置电磁阀17。不锈钢水箱的出液口142依次通过电磁阀17、过滤装置18与除臭主机的第一端口191连通;除臭主机19的第二端口192通过管路与箱体内的喷头连通。泄压装置20的一端与不锈钢水箱14的出气口143相连,泄压装置20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箱体内的喷头连通。

具体地,首先,需要稀释除臭液,当稀释除臭液时,自来水通过三通阀8的第一阀口81和第二阀口82,进入除臭液容器内,稀释除臭液至适宜浓度,此时第三阀口处的阀门关闭;当稀释完毕后,打开第三阀口处的阀门,在液体泵的作用下,除臭液依次经过底阀13、吸液管12、液体泵10、液体喷射器9和第二阀口82,进入不锈钢水箱14内,然后再经不锈钢水箱的出液口142、电磁阀17和过滤装置18,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其中杂质进入除臭主机19内(从第一端口191进入除臭主机19),最后经除臭主机第二端口192最后进入第一喷头5、第二喷头6和第三喷头7。

第一喷头5、第二喷头6和第三喷头7的喷孔直径为1~10微米,这样的喷头称为微米级喷头,喷头喷出的除臭液细雾能与垃圾和排水沟散发的臭气充分结合,进而分解臭气。

第一喷头5、第二喷头6、第三喷头7的喷头数目众多、喷液方向多且不同使得除臭液自上而下无死角喷淋中转站垃圾和排水沟以达到除臭降尘的目的。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的第一喷头、第二喷头和第三喷头,以达到更好的除臭降尘的目的。上述各处喷头内有杂质分离装置以达到防阻塞的目的。所述杂质分离装置具体为超细滤网以阻拦除臭液中细小杂质。

液体喷射器是利用流体来传递能量和质量的真空获得装置,采用有一定压力的水流通过对称分布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喷嘴喷出。这样就使由液体泵泵出的除臭液流经液体喷射器时,能继续流动进入不锈钢水箱。

在实际操作中,管路可以是PVC管、防腐蚀软管或不锈钢管。

液体泵为普通泵,如电动泵或水轮泵。液体泵、吸液管和底阀一体连接。在除臭液容器的上端还有与外界空气相通的孔使除臭液容器内外压力保持平衡,确保液体泵能持续工作。

具体地,实际操作时可以将不锈钢水箱替换为防腐蚀水箱。

除臭液经过滤装置除去其中杂质,使除臭液不会阻塞喷头,保证喷头各处的除臭液顺利喷出,同时也降低对除臭主机的损害。除臭装置中过滤装置为能除去液体中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的过滤设备,如袋式过滤器或膜过滤。

除臭主机上部设置拉手方便主机移动,同时除臭主机还带有减震装置降低震动对除臭主机的损害。除臭主机采用MoS2固态润滑剂,除臭主机工作噪音低。

箱体内的第一喷头5、第二喷头6及第三喷头7和不锈钢水箱的出气口143间设置泄压装置20,使得管路内压力平衡,消除安全隐患。泄压装置采用阀型安全泄压阀装置,如常用的安全阀。

具体地,在寒冷环境中应用时,可以在除臭液中加入防冻剂,保证除臭降尘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