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111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属于输送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驱动装置,带式输送机的动力部分,由电动机高速轴联轴器减速器和低速轴联轴器以及制动器组成,以及各种工具的动力源驱动装置的用途是带动具有挠性牵引构件的输送机的牵引构件和工作构件,或者将无牵引构件输送机的工作构件带动。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082436.6的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包括传动轴、轮毂、幅板、撑筋和轮缘,所述的轮缘外侧设有若干块可拆卸式硫化胶板,所述的可拆卸式硫化胶板之间设有导轨压板并固定在轮缘上,所述的轮缘两端设有卡板。从而解决了输送机械设备中驱动轮难维修和更换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易维修和更换的特点,且节省了维修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减轻了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作时的工效。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由于轮体表面的耐磨性结构简单,容易导致轮体表层磨损后导致驱动轮体和输送机械的损伤,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由于轮体表面的耐磨性结构简单,容易导致轮体表层磨损后导致驱动轮体和输送机械的损伤,造成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其结构包括轮毂撑板、耐磨垫、外轮圈、加强筋、内轮圈、固定接孔、装配垫、装配加固槽、装配孔,所述耐磨垫与外轮圈相连接,所述外轮圈通过轮毂撑板与内轮圈连接,所述内轮圈通过加强筋与轮毂撑板连接,所述固定接孔设于内轮圈上,所述装配垫安装于装配孔内,所述装配加固槽设于内轮圈上,所述装配孔设于内轮圈上,所述耐磨垫包括TPU层、帕拉橡胶层、锦纶层、涤纶层、LCP层、聚醚醚酮层、尼龙层,所述TPU层通过帕拉橡胶层与锦纶层连接,所述锦纶层设于涤纶层外侧,所述涤纶层通过LCP层与聚醚醚酮层连接,所述聚醚醚酮层通过尼龙层与外轮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撑板设有5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内轮圈设有3个固定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加固槽为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加固槽设于装配孔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由不锈钢制成,保证其防腐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设备通过将传统的单层轮表层护垫更换为复合耐磨表层,使设备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好的防止轮体表面磨损,从而防止轮体表层磨损后导致的驱动轮体和输送机械的损伤,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耐磨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轮毂撑板-1、耐磨垫-2、外轮圈-3、加强筋-4、内轮圈-5、固定接孔-6、装配垫-7、装配加固槽-8、装配孔-9、TPU层-201、帕拉橡胶层-202、锦纶层-203、涤纶层-204、LCP层-205、聚醚醚酮层-206、尼龙层-2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轮:其结构包括轮毂撑板1、耐磨垫2、外轮圈3、加强筋4、内轮圈5、固定接孔6、装配垫7、装配加固槽8、装配孔9,所述耐磨垫2与外轮圈3相连接,所述外轮圈3通过轮毂撑板1与内轮圈5连接,所述内轮圈5通过加强筋4与轮毂撑板1连接,所述固定接孔6设于内轮圈5上,所述装配垫7安装于装配孔9内,所述装配加固槽8设于内轮圈5上,所述装配孔9设于内轮圈5上,所述耐磨垫2包括TPU层201、帕拉橡胶层202、锦纶层203、涤纶层204、LCP层205、聚醚醚酮层206、尼龙层207,所述TPU层201通过帕拉橡胶层202与锦纶层203连接,所述锦纶层203设于涤纶层204外侧,所述涤纶层204通过LCP层205与聚醚醚酮层206连接,所述聚醚醚酮层206通过尼龙层207与外轮圈3连接,所述轮毂撑板1设有5个加强筋4,所述内轮圈5设有3个固定接孔6,所述装配加固槽8为长方形,所述装配加固槽8设于装配孔9右侧,所述加强筋4由不锈钢制成,保证其防腐性,所述加强筋4为三角形。

用户在通过本设备进行输送机械设备的驱动使用时,可通过内轮圈5设有的装配孔9将设备装配于驱动设备上,并可通过装配孔9内的装配加固槽8对装配进行卡定稳固,后还可通过内轮圈5设有的固定接孔6将设备与驱动设备进行加固锁定,而设备设有的TPU层201、帕拉橡胶层202、锦纶层203、涤纶层204、LCP层205、聚醚醚酮层206、尼龙层207复合耐磨垫2能够通过不同材质的耐磨层使设备在不同环境使用更耐磨,从而防止轮体表层磨损后导致的驱动轮体和输送机械的损伤,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强筋4,能够通过三角形构造连接两个已经进行连接的物体,利用三角形的不易变形特性进行两物体的连接加强。

本实用新型的轮毂撑板1、耐磨垫2、外轮圈3、加强筋4、内轮圈5、固定接孔6、装配垫7、装配加固槽8、装配孔9、TPU层201、帕拉橡胶层202、锦纶层203、涤纶层204、LCP层205、聚醚醚酮层206、尼龙层20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由于轮体表面的耐磨性结构简单,容易导致轮体表层磨损后导致驱动轮体和输送机械的损伤,造成不便,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设备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好的防止轮体表面磨损,从而防止轮体表层磨损后导致的驱动轮体和输送机械的损伤,便于使用,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耐磨垫2与外轮圈3相连接,所述TPU层201通过帕拉橡胶层202与锦纶层203连接,所述锦纶层203设于涤纶层204外侧,所述涤纶层204通过LCP层205与聚醚醚酮层206连接,所述聚醚醚酮层206通过尼龙层207与外轮圈3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