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940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检测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在进入电厂后需进行化验,用于评估煤炭的品质,经采样机将煤炭样品封装到煤样桶中,从现场运送到化验室。通常情况下采样点距离制样点的距离较远,采得的煤样封装后每桶质量在10~50kg之间,对于较大的电厂每天需要转运的煤样有几十甚至上百桶,需要运输机械来实现转运。

汽车转运具有运行成本低、转运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在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目前通过车辆转运煤样桶依靠人工装车、卸车,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与煤样桶直接接触,煤样的保密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无需人为干预,具有更高的转运效率和煤样保密性,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包括:

装车输送机,设置于采样间,用于输送从封装机封装的煤样桶;

转运车,车厢上设置与所述装车输送机对接的车内输送机,所述车内输送机接收从所述装车输送机传递的煤样桶、并将煤样桶送向车厢的里侧;

卸车输送机,设置于制样间,能够与所述车内输送机对接,接收并转运从所述车内输送机上卸下的煤样桶。

可选地,所述装车输送机包括相互垂直对接设置的第一转运输送机和第一伸缩输送机;所述第一伸缩输送机与所述车内输送机同向对接。

可选地,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伸缩输送机;所述第一转运输送机的一侧设置推送机,所述推送机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伸缩输送机的运输方向相同;所述推送机的端部设置用于阻挡和推送煤样桶的L型推送杆。

可选地,所述卸车输送机包括相互垂直对接的第二转运输送机和第二伸缩输送机,所述第二伸缩输送机同向对接于所述车内输送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输送机和所述第二伸缩输送机的结构相同;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固定机架和伸缩机架,所述伸缩机架上设置滑块,与所述固定机架上设置的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机架上设置能够伸缩的直线伸缩装置,所述直线伸缩装置伸缩带动所述伸缩机架滑动伸出所述固定机架;所述固定机架的前端顶部、前端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改向辊,后端底部设置动力辊;所述伸缩机架的后端顶部与中间底部分别设置第二改向辊;输送带盘绕在所述第一改向辊、所述动力辊和所述第二改向辊上,所述输送带在所述第二改向辊与所述动力辊之间呈蛇形盘绕。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运输送机、所述第一伸缩输送机、所述第二转运输送机和所述第二伸缩输送机的两侧均设置用于限位煤样桶运动的限位围挡。

可选地,两条所述车内输送机上设置用于推动限位围挡夹紧煤样桶的动力连杆。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输送机、所述第二伸缩输送机和所述车内输送机末端的限位围挡呈宽度渐增的喇叭形。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运车车尾下方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能够竖直伸缩,并顶靠在所述转运车的底部与地面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采样间和所述制样间的倒车限位杆,所述倒车限位杆用于顶靠限位所述转运车的车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包括装车输送机、转运车、卸车输送机等结构,装车输送机设置于采样间,用于输送从封装机封装的煤样桶;转运车的车厢上设置与装车输送机对接的车内输送机,车内输送机接收从装车输送机传递的煤样桶、并将煤样桶送向车厢的里侧;卸车输送机设置于制样间,能够与车内输送机对接,接收从车内输送机卸下的煤样桶。

操作时通过封装机将煤样封装于煤样桶中,煤样桶经装车输送机转运送到转动车中,通过车内运输机将煤样桶送入车厢的里侧,依次放置多个煤样桶后将煤样桶通过转运车送到制样间,到达制样间时以相反的方向启动车内输送机,煤样桶从车内输送机传递到卸车输送机,整个过程无需人为搬运, 提高了煤样桶的转运效率以及煤样的保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转运车在采样间的装车过程;

图2为转运车在制样间的卸车过程;

图3A为第一伸缩输送机在缩回状态的正视图;

图3B为第一伸缩输送机在缩回状态的俯视图;

图4A为第一伸缩输送机在伸出状态的正视图;

图4B为第一伸缩输送机在伸出状态的俯视图。

其中包括:

第一转运输送机11、第一伸缩输送机12、推送机13、转运车2、车内输送机21、卸车输送机3、第二转运输送机31、第二伸缩输送机32、支撑装置4、倒车限位杆5、固定机架61、伸缩机架62、滑块63、导轨64、直线伸缩装置65、第一改向辊66、动力辊67、第二改向辊68、输送带6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无需人为干预,具有更高的转运效率和煤样保密性。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煤样桶自动运输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表示转运车在采样间的装车过程和制样间的卸车过程。该系统包括装车输送机、转运车2和卸车输送机3等结构,其中装车输送机设置于采样间,用于输送从封装机封装的煤样桶;转运车2的车厢上设置与装车输送机对接的车内输送机21,车内输送机21接收从装车输送 机传递的煤样桶、并将煤样桶送向车厢的里侧,车内输送机21与装车输送机的运行方向相同,煤样桶在两个输送机上相互传递,煤样桶送到转运车2后,在车内输送机21的水平驱动下向车厢的里侧输送,送到最里侧后被阻挡限位,前方的煤样桶阻挡后方的煤样桶,因此在转运车可以堆积多个煤样桶。

启动转运车,驾驶员将车开到制样间内,将车内输送机21对接卸车输送机3,卸车输送机3设置在制样间中,接收并转运从车内输送机21上卸下的煤样桶。当车内输送机21对接卸车输送机3后,以装车方向相反的转向启动,将车内的煤样桶依次送出,由卸车输送机3接收并送到制样系统,如图2所示,在卸车输送机3的另一侧设置煤样桶暂存归批系统,煤样桶暂存归批系统直接从卸车输送机3取下煤样桶,然后再送到制样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中的煤样桶均通过输送机及转运车运送,中间不需要人工搬运,因此可以提高煤样桶的输送效率,煤样桶不需人工搬运,因此也可具有更高的保密性,不存在中间偷换煤样的问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在车间内具有更长的输送距离,本申请中的装车输送机包括相互垂直对接设置的第一转运输送机11和第一伸缩输送机12,第一伸缩输送机12设置于第一转运输送机11的末端,煤样桶从第一转运输送机11送到第一伸缩输送机12;第一伸缩输送机12与车内输送机21同向对接,将煤样桶送到车内输送机1上。

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优选的装车输送机设置形式,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伸缩输送机12,分别对接在第一转运输送机11靠近末端的位置;第一转运输送机11的一侧设置两台推送机13,推送机13的伸缩方向分别与两条第一伸缩输送机12的运输方向相同;推送机13的端部设置用于阻挡和推送煤样桶的L型推送杆。当煤样桶运送到第一伸缩输送机12的位置时,伸出推送机13的推送杆,阻挡煤样桶继续运动,并推到第一伸缩输送机12上继续运送。

当然,除了设置推送机13之外,还可通过在输送机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限位的直角形的围挡来改变煤样桶的走向;例如在两个第一伸缩输送机12与第一转运输送机11交接的位置分别设置直角形的换向围挡,在前一围挡上设置可伸缩的阻挡结构,通过伸缩阻挡的形式确定煤样桶送到哪个第一伸 缩输送机12上。

相应地,卸车输送机3包括相互垂直对接的第二转运输送机31和第二伸缩输送机32,第二伸缩输送机32同向对接于车内输送机21。

如图3A和图3B所示,分别为第一伸缩输送机在缩回状态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图4A和图4B分别表示第一伸缩输送机在伸出状态的正视图和俯视图。第一伸缩输送机12和第二伸缩输送机32的结构相同;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固定机架61和伸缩机架62,伸缩机架62为具有一定的宽度的板状,伸缩机架62的两侧设置滑块63,与固定机架61两侧设置的导轨64滑动配合;固定机架61上设置能够伸缩的直线伸缩装置65,可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等形式,直线伸缩装置65连接在伸缩机架62底部的中间位置,直线伸缩装置65伸缩带动伸缩机架62滑动伸出固定机架61。

固定机架61的前端顶部、前端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改向辊66,固定机架61的后端底部设置动力辊67;伸缩机架62的后端顶部与中间底部分别设置第二改向辊68;输送带69盘绕在第一改向辊66、动力辊67和第二改向辊68上,输送带69在第二改向辊68与动力辊67之间呈蛇形盘绕。当伸缩机架62向右水平伸出时,两个第二改向辊68同步平移,输送带69的顶部伸长,蛇形部分长度缩小,增加顶部运输煤样桶的长度,当转运车2停靠的位置出现偏差时通过调整输送带69顶部的长度进行匹配。

当然,除了上述的皮带形式,还可以腰身输送辊的形式进行转运,调整各辊之间的距离改变整体的输送长度。

为保证输送的稳定性,第一转运输送机11、第一伸缩输送机12、第二转运输送机31和第二伸缩输送机32的两侧均设置用于限位煤样桶运动的限位围挡。第二伸缩输送机32与第二转运输送机31交接处的限位围挡呈弧形的直角,用于改变煤样桶的走向。

另外,为了使煤样桶在转运车2上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晃动,在两条车内输送机21上设置动力连杆,动力连杆分别连接两个车内输送机21距离较近的两个限位围挡,用于推动限位围挡夹紧煤样桶的动力连杆。

第一伸缩输送机12、第二伸缩输送机32和车内输送机21末端的限位围挡呈宽度渐增的喇叭形,方便煤样桶在对接过程中平滑过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于转运车2车 尾下方的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能够竖直伸缩,可以顶靠在转运车2的底部与地面之间,对转运车2提供支撑力,防止煤样桶放置到转运车2时车向下降,产生晃动现象。支撑装置4可以液压缸的形式,可设置在转运车2上,也可设置在地面上,只要能够提供支撑力即可。

为了限定转运车的停靠位置,本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采样间和制样间地面上的倒车限位杆5,倒车限位杆5用于顶靠限位转运车2的车轮,倒车限位杆5为具有三个侧边的方框形,分别用于限位转运车2后方以及两侧的位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