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车排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6879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绞车排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绞车排绳装置。



背景技术:

绞车是利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起吊重物或矿井提升中的机械组成部件。排绳装置作为绞车重要组成部分,对钢丝绳在绞车滚筒上缠绕时,钢丝绳能否逐圈紧密的整齐排列、不会出现错叠和离缝现象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传统的绞车排绳装置中,由于钢丝绳入绳角太大、距离过长,容易出现压绳、跳绳、乱绳等现象;同时钢丝绳的非正常缠绕将导致绞车振动过大及钢丝绳跳动,长此循环下次,严重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钢丝绳断裂。所以为了保证钢丝绳可以通过排绳装置有序的收放绳,以及去减少钢丝绳断裂事故的发生,设计一种准确可靠的排绳装置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准确,排绳效果好的绞车排绳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绞车排绳装置,由液压缸、活塞杆、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箱体、滚轮、导杆和滚动轴承组成,所述导杆两端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座上部分是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矩形条、第二矩形条、第三矩形条;所述支撑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矩形条、矩形板和第五矩形条;矩形板上端固定设置有圆筒;第一支撑座下部分是矩形座;所述导杆上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圈与滚轮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支撑座上的圆筒;所述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箱体。

所述导杆两端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

所述活塞杆与箱体固定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所述活塞杆与圆筒之间为间隙配合,最大间隙为0.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收绳时,实现了钢丝绳经过滚轮可以逐圈紧密的整齐排列在绞车滚筒上,不会出现错叠和离缝现象;放绳时,实现了钢丝绳经过滚轮可以逐圈有序下放。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绞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绞车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钢丝绳断绳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动作准确,排绳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杆和滚动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座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座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缸;2.活塞杆;3.第一支撑座;301.矩形座;302.支撑板;303.圆筒;304.第一矩形条;305.第二矩形条;306.第三矩形条;307.第四矩形条;308.矩形板;309.第五矩形条;4.第二支撑座;5.箱体;6.滚轮;7.导杆;8.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绞车排绳装置,由液压缸1、活塞杆2、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箱体5、滚轮6、导杆7和滚动轴承8组成,所述导杆7两端与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座3上部分是支撑板302,所述支撑板302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矩形条304、第二矩形条305和第三矩形条306;所述支撑板302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矩形条307、矩形板308和第五矩形条309;矩形板308上端固定设置有圆筒303;第一支撑座3下部分是矩形座301;所述导杆7上设置有滚动轴承8;所述滚动轴承8外圈与滚轮6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1的活塞杆2穿过第一支撑座3上的圆筒303;所述在液压缸1的活塞杆2上固定设置有箱体5;所述导杆7两端与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活塞杆2与箱体5固定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所述活塞杆2与圆筒303之间为间隙配合,最大间隙为0.35㎜。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当绞车需要收绳时,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液压缸1的活塞杆2穿过第一支撑座3上的圆筒303前后往复运动,在导杆7的支撑导向下,带动箱体5和滚轮6前后往复运动,钢丝绳经过滚轮6整齐排列在绞车滚筒上。

当绞车需要放绳时,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液压缸1的活塞杆2穿过第一支撑座3上的圆筒303前后往复运动,在导杆7的支撑导向下,带动箱体5和滚轮6前后往复运动,钢丝绳经过滚轮6逐圈有序下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