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檩条用滑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6844阅读:1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檩条用滑轮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檩条吊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檩条用滑轮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结构檩条施工中,上檩条一般多为机械吊装,由于现场施工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大型吊装机械不能进去厂房内进行机械吊装,而是采用人工代替机械进行吊装。吊装时人工用绳索提拉方钢型檩条吊装,由于在钢结构安装时,人工需站立在厂房上部的钢结构架上,空间位置有限,在钢结构骨架上提拉檩条有较大的操作局限性,而且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且在吊装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檩条用滑轮架,能有效利用型材翼缘固定滑轮,为拉动檩条提供稳定的支撑点,保证人工能安全吊装檩条,以满足在上檩条吊装时,吊卸方便,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檩条用滑轮架,包括嵌插与型材翼缘上的固定底座和固定于固定底座上的吊架,所述固定底座呈C型,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横板、平行于上横板的下横板和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板与下横板的竖板,所述竖板与上横板、下横板配合形成一个插设于型材翼缘上的C型卡槽,所述上横板的底部及下横板的顶部均设有第一滑轮;所述上横板的顶部间隔设有凸起,所述上横板内嵌有伸缩机构,所述吊架包括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底座相互配合固定形成稳定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支撑杆的高度有调节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材质均为钢筋。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挡杆及制动块。

作为优选,所述吊架包括三根支撑杆,分别为支撑杆A、支撑杆B和支撑杆C,所述支撑杆A固定在上横板靠近竖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杆B的上端与支撑杆C的中部铰接,所述支撑杆C下端与上横板插接,并且支撑杆A和支撑杆B向卡槽口方向倾斜;所述支撑杆A的顶部与支撑杆C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C的另一端设有滑轮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设于上横板与下横板之间的第一滑轮共为八个,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横板的底部及下横板的顶部,且对称布置。

所述支撑杆C的悬臂的一端设有若干个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滑轮机构包括第二滑轮,支撑架及制动元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本实用新型中的C型卡槽嵌插在型材翼缘上,拉紧档杆,扣住型材的边缘,就能实现固定底座的固定,吊架为可调式,方便调节提升的高度和位置,结构稳定,不需要使用焊接方式或者使用其他固定件,将卡槽拔出就能实现拆卸,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比较简便,可重复利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筋作为支撑杆,钢筋为实心,作为支撑杆,兼顾耐用。

3、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需要安装檩条的位置,人员可站在钢结构上或地面上,拉动滑轮上的绳索,将檩条提升至安装处,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减免人工劳动力,安全性高。

4、本实用新型的原材料可从施工现场取材,制作方便,实用性强,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在工字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横板;2、下横板;3、竖板;4、第一滑轮;5、伸缩机构;6、支撑杆A;7、支撑杆B;8、支撑杆C;9、滑轮机构;10、型材;11、凸起;51、挡杆;52、制动块;81、通孔;91、第二滑轮;92、支撑架;93、制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檩条用滑轮架结构示意图,一种上檩条用滑轮架,包括嵌插与型材10翼缘上的固定底座和固定于固定底座上的吊架,所述固定底座呈C型,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横板1、平行于上横板1的下横板2和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板1与下横板2的竖板3,所述竖板3与上横板1、下横板2配合形成一个插设于型材10翼缘上的C型卡槽,所述上横板1的底部及下横板2的顶部均设有第一滑轮4;所述第一滑轮4均布设在上横板1的底部及下横板2的顶部,呈对称布置,为了方便固定在型材10上的滑轮架沿着型材10的主轴方向的滑动,将该滑轮架推移至需要吊装的位置,即可作业,省去了人工移动滑轮架的工序,所述上横板1内嵌有伸缩机构5,所述伸缩机构5包括挡杆51及制动块52,然后拉动伸缩机构5中的档杆51,至完全扣住型材10的翼缘,固定制动块52,即可将该滑轮架固定在型材10上,为吊架和第二滑轮91提供可靠的支撑力。

固定底座中的上横板1、下横版2通过竖板3连接形成C型的卡槽,卡槽通过插接在型材10的翼缘处使该滑轮架固定;选用竖板3连接上横板1和下横板2,使上横板1与下横板2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以容纳型材10的翼缘置于卡槽中。

所述上横板1的顶部间隔设有若干排凸起11,所述吊架包括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底座相互配合固定形成稳定支架。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铰链相互连接,支撑杆的高度有调节功能。所述支撑杆为三根,包括支撑杆A、支撑杆B及支撑杆C,支撑杆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杆的顶部或中部铰接在一起,且在高度方向上可调节,形成稳定的可靠的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材质均为钢筋。由于钢筋为实心结构,相对于钢管更为牢固,支撑杆也可选用其他硬质的金属材料,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横板1、下横板2和竖板3均选用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吊架包括三根支撑杆,分别为支撑杆A6、支撑杆B7和支撑杆C8,所述支撑杆A6固定在上横板1靠近竖板3的一侧,所述支撑杆B7的上端与支撑杆C8的中部铰接,所述支撑杆C8下端与上横板1插接,并且支撑杆A6和支撑杆B7向卡槽口方向倾斜;所述支撑杆A6的顶部与支撑杆C8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C8的另一端设有滑轮机构9。为了使第二滑轮91和型材10的翼位于同侧,将用于固定安装第二滑轮91的滑轮机构9设置在型材10的翼的同侧。在需要调整支撑杆C8的高度时,将支撑杆B7的底部分别插接在凸起11的中间处调节支撑杆C8的高度,位于靠近内侧的凸起11支撑起支撑杆C8的高度低;位于靠近外侧的凸起11支撑起支撑杆C8的高度较高;这种支撑杆的连接关系构成了一种类似梯形的形状,形成了环状结构,避免了滑轮机构9的连接处的不稳定。其中支撑杆B7能提供给支撑杆C8主要的支撑力,方便操作时能使支撑杆C8承受更重的力,有效防止滑轮机构9的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设于上横板1与下横板2之间的第一滑轮4共为八个,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横板1的底部及下横板2的顶部,且对称布置。在所述上横板1的底部布置四个第一滑轮4,在下横板2的顶部布置四个第一滑轮4,上下呈对称的关系,这样使滑轮架插接在型材10上,利于在不同的位置吊挂檩条,方便沿着型材10的主轴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杆C8的悬臂的一端设有若干个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布置位置不同,其提供的支撑力是不同的,根据合理的情况,将滑轮机构9放置在合适的通孔81的位置,可以实现提升不同重量的檩条。

作为优选,所述滑轮机构9包括第二滑轮91,支撑架92及制动元件93。一般的滑轮机构没有布置制动元件93,当有故障时,不能合理调节,只有把重物放置地面才能解除,这样不方便。在该实用新型的滑轮机构9上设有制动元件93,所述制动元件93类似于一种卡件,当按下时,能将绳索与支撑架92卡住,它可以在遇到故障时,制动绳索,重物提升的位置不变,排除故障后可继续作业,方便实用,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在使用时,打开伸缩机构5的挡杆51,将该使用新型的底座嵌插在型材10的翼缘上,然后将挡杆51的最外端卡在型材10的另一侧翼缘上,按下制动块52制动,这样就实现了该滑轮架的固定;然后根据合理的提升位置,将支撑杆B7插接在合理的凸起11位置,选择合理的滑轮机构9的吊挂位置,开始进行作业;当需要移动吊挂位置时,将制动块52再次按下,即松开了挡杆51,推动第一滑轮4至需要吊装的位置,即可实现移位。或当拆卸滑轮架时,将制动块52再次按下,即松开了挡杆51,可将该滑轮架从型材10上移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本实用新型中的C型卡槽嵌插在型材翼缘上,拉紧档杆,扣住型材的边缘,就能实现固定底座的固定,吊架为可调式,方便调节提升的高度和位置,结构稳定,不需要使用焊接方式或者使用其他固定件,将卡槽拔出就能实现拆卸,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比较简便,可重复利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筋作为支撑杆,钢筋为实心,作为支撑杆,兼顾耐用。

3、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需要安装檩条的位置,人员可站在钢结构上或地面上,拉动滑轮上的绳索,将檩条提升至安装处,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减免人工劳动力,安全性高。

4、本实用新型的原材料可从施工现场取材,制作方便,实用性强,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