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564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吹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吹送装置。



背景技术:

火花塞是一种用于汽车点火的零件。在火花塞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组装工序,而相邻两个工序之间需要进行送料。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中,由于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可能不同,若上一个工序的加工时间比下一个工序的加工时间短,会导致火花塞堆积在下一个工序的入口处,妨碍下一个工序的取料,降低设备运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设备运作稳定性的吹送装置。

一种吹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收料机构、输送管、以及放料机构;

收料机构包括:收料座、连接收料座的锁料单元、以及一端连接收料座的吹料单元;收料座开设有送料槽;锁料单元包括:连接在收料座上的第一气缸和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动块;活动块的一端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活动块的另一端延伸向送料槽;吹料单元包括:连接收料座的送料管和连接在送料管上的吹气喷嘴;送料管的一端连通送料槽,送料管的另一端连通输送管;吹气喷嘴插入到送料管中并且开口朝向输送管设置;

放料机构包括:连接输送管远离送料管一端的放料座、连接在放料座上的放料感应单元、以及连接放料座的放料单元;放料座开设有连通输送管的放料槽;放料感应单元位于放料槽外侧且电连接第一气缸;放料单元包括:连接在放料座上的第二气缸和连接第二气缸的顶杆;顶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向放料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料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收料座侧面的连接板;连接板连接第一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管为S形结构设置;输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管、直管、以及第二弧形管;第一弧形管连接送料槽;直管平行于放料座;第二弧形管连接放料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管为金属定型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放料感应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电连接第一气缸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位于放料槽的一侧,第二传感器位于放料槽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放料机构还包括:连接放料座的储料单元;储料单元包括:连接在放料座上的第三气缸、连接第三气缸的顶块、以及连接在放料座上的储料感应单元;第三气缸位于第二气缸远离输送管的一侧;顶块与顶杆平行;顶块的一端连接第三气缸的活塞杆,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向放料槽;储料感应单元电连接第二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料感应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电连接第三气缸的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位于放料槽的一侧,第四传感器位于放料槽的另一侧。

上述吹送装置,收料机构用于接收上一个工序的零件,放料机构用于将零件放给下一个工序,而输送管用于连接收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工作时,放料机构中的放料感应单元检测放料座中是否已经有零件。若放料槽中没有零件,放料感应单元发送放料电信号给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带动活动块回缩到送料槽外,使得上一个工序的零件可以进入到送料槽中,并且在吹料单元的吹气喷嘴的助力下,零件顺着输送管进入到放料机构的放料座中。若放料槽中有零件,放料感应单元发送阻隔电信号给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带动活动块插入到送料槽内,使得上一个工序的零件无法进入到送料槽中。当需要放料给下一个工序时,第二气缸带动顶杆回缩到放料槽外,零件通过放料槽进入到下一个工序。通过上述设计,实现相邻两个工序之间送料的控制,避免零件堆积在下一个工序的入口处,使得下一个工序取料顺利,提升设备运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吹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吹送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吹送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吹送装置;

20-收料机构,21-收料座,22-锁料单元,23-吹料单元,24-连接板,25-送料槽,26-第一气缸,27-活动块,28-送料管,29-吹气喷嘴;

30-输送管,31-第一弧形管,32-直管,33-第二弧形管;

40-放料机构,41-放料座,42-放料感应单元,43-放料单元,44-储料单元,45-第一传感器,46-第二传感器,47-第二气缸,48-顶杆,49-第三气缸,410-顶块,411-储料感应单元,412-第三传感器,413-第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图1至图3,提供一种吹送装置10的示意图。

该吹送装置10,包括:依次连接的收料机构20、输送管30、以及放料机构40。其中,收料机构20用于接收上一个工序的零件,放料机构40用于将零件放给下一工序,输送管30用于连接收料机构20和放料机构40。具体地:

该收料机构20包括:收料座21、连接收料座21的锁料单元22、一端连接收料座21的吹料单元23、以及连接在收料座21侧面的连接板24。其中:

收料座21为与水平面成倾斜45°夹角设置的长方体结构,其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送料槽25。该送料槽25贯通该收料座21。

锁料单元22包括:连接在收料座21上的第一气缸26和连接第一气缸26的活动块27。第一气缸26通过连接板24连接在收料座21上。活动块27的一端连接第一气缸26的活塞杆,活动块27的另一端延伸向送料槽25。

吹料单元23包括:连接收料座21的送料管28和连接在送料管28上的吹气喷嘴29。送料管28的一端连通送料槽25,送料管28的另一端连通输送管30。吹气喷嘴29插入到送料管28内并且开口朝向输送管30设置,使得吹出的气体可以推动零件顺利穿过输送管30。

该输送管30为S形结构设置的金属定型软管。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管31、直管32、以及第二弧形管33。第一弧形管31连接送料槽25。直管32平行于放料座41。第二弧形管33连接放料槽。

该放料机构40包括:连接输送管30远离送料管28一端的放料座41、连接在放料座41上的放料感应单元42、连接放料座41的放料单元43、以及连接放料座41的储料单元44。其中:

放料座41为与水平面垂直的长方体结构设置,其开设有连通输送管30的放料槽。该放料槽沿着放料座4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贯通该放料座41。

放料感应单元42位于放料槽外侧且电连接第一气缸26。在本实施例中,放料感应单元42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电连接第一气缸26的第一传感器45和第二传感器46。第一传感器45位于放料槽的一侧,第二传感器46位于放料槽的另一侧。

放料单元43包括:连接在放料座41上的第二气缸47和连接第二气缸47的顶杆48。顶杆48的一端连接第二气缸47的活塞杆,顶杆48的另一端延伸向放料槽。

储料单元44包括:连接在放料座41上的第三气缸49、连接第三气缸49的顶块410、以及连接在放料座41上的储料感应单元411。第三气缸49位于第二气缸47远离输送管30的一侧。顶块410与顶杆48平行。顶块410的一端连接第三气缸49的活塞杆,顶杆48的另一端延伸向放料槽。储料感应单元411电连接第二气缸47。在本实施例中,储料感应单元411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电连接第三气缸49的第三传感器412和第四传感器413。第三传感器412位于放料槽的一侧,第四传感器413位于放料槽的另一侧。通过储料感应单元411用于检测顶块410和顶杆48之间是否有零件,若有零件,则发送等待电信号给第二气缸47,第二气缸47带动顶块410保持插入到放料槽的状态,若无零件,则发送放行电信号给第二气缸47,第二气缸47带动顶块410回缩到放料槽之外,零件落入到顶块410和顶杆48之间。当需要放料时,第三气缸49带动顶块410回缩到放料槽之外即可,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放料机构40能够存储多个零件,保证供料的连续性。

上述吹送装置10,收料机构20用于接收上一个工序的零件,放料机构40用于将零件放给下一个工序,而输送管30用于连接收料机构20和放料机构40。工作时,放料机构40中的放料感应单元42检测放料座41中是否已经有零件。若放料槽中没有零件,放料感应单元42发送放料电信号给第一气缸26,第一气缸26带动活动块27回缩到送料槽25外,使得上一个工序的零件可以进入到送料槽25中,并且在吹料单元23的吹气喷嘴29的助力下,零件顺着输送管30进入到放料机构40的放料座41中。若放料槽中有零件,放料感应单元42发送阻隔电信号给第一气缸26,第一气缸26带动活动块27插入到送料槽25内,使得上一个工序的零件无法进入到送料槽25中。当需要放料给下一个工序时,第二气缸47带动顶杆48回缩到放料槽外,零件通过放料槽进入到下一个工序。通过上述设计,实现相邻两个工序之间送料的控制,避免零件堆积在下一个工序的入口处,使得下一个工序取料顺利,提升设备运作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