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材料用转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703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柔性材料用转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材料用转贴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模切行业的柔性材料的料移、转贴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问题,针对轻、软、薄柔性材料,采用真空吸盘、平板吸附等装置往往造成材料的卷曲、破裂、转贴产生气泡等问题,因此往往只能采用原始的人工转贴方法,效率低、差错率高等问题,不能满足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材料用转贴装置,解决以往针对轻、软、薄柔性材料转贴效率低下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材料用转贴装置,包括可做转动的负压吸附筒以及固定设置的正压输入装置,所述吸附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吸附小孔,所述吸附筒内具有可保持负气压的负压腔;

所述正压输入装置设置在负压腔内,所述正压输入装置包括固定轴、竖向隔板以及倾斜隔板,两块隔板固定设置在固定轴上,所述竖向隔板在负压腔内竖直向下设置,所述倾斜隔板朝向负压腔后侧倾斜设置,两块隔板之间形成正压夹腔,所述固定轴一端与吸附筒内端壁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从吸附筒的外端壁伸出后固定设置,所述固定轴与外端壁之间形成密封转动配合,两个隔板下端与吸附筒内壁之间形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正压夹腔与吸附筒的内侧壁、内端壁以及外端壁之间形成可保持正气压的正压腔。

进一步的,隔板下端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设置有做内外移动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内端与压槽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带动密封板保持向外运动趋势,所述密封板外端抵紧设置在吸附筒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隔板以和倾斜隔板之间形成的正压夹腔为锐角夹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内分别开设有正压管道和负压管道,所述正压管道的内端与正压腔连通,所述正压管道的外端与压缩气源连通;所述负压管道的内端与负压腔连通,所述负压管道的外端与负压发生器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正压输入装置的固定轴伸出吸附筒外端壁之后与支架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吸附筒另一侧端壁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支架另一端并与支架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转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与吸附筒的外端壁之间设置有用于提升密封性的油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模拟人工贴片的揭片、回贴工艺,实现转贴过程,工作效率高、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达到故障率低、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转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正压输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正压输入装置与吸附筒内侧壁配合的局部视图;

图4是转贴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正压输入装置吸附柔性薄膜时候的示意图;

图6是正压输入装置将吸附的薄膜贴合在输送料带上的示意图;

其中,1、吸附筒,2、正压输入装置,21、固定轴,22、竖向隔板,23、倾斜隔板,24、正压腔,25、密封板,3、柔性薄膜,4、输送料带,5、电机,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柔性材料用转贴装置,包括可做转动的负压吸附筒1以及固定设置的正压输入装置2,吸附筒1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吸附小孔,吸附筒1内具有可保持负气压的负压腔。

正压输入装置2设置在负压腔内,正压输入装置2包括固定轴21、竖向隔板22以及倾斜隔板23,两块隔板固定设置在固定轴21上,竖向隔板22在负压腔内竖直向下设置,倾斜隔板23朝向负压腔后侧倾斜设置,两块隔板之间形成正压夹腔,固定轴21一端与吸附筒1内端壁之间形成转动配合,固定轴21的另一端从吸附筒1的外端壁伸出后固定设置,固定轴21与外端壁之间形成密封转动配合,固定轴21与吸附筒1的外端壁之间设置有用于提升密封性的油封。两个隔板下端与吸附筒1内壁之间形成滑动密封配合,正压夹腔与吸附筒1的内侧壁、内端壁以及外端壁之间形成可保持正气压的正压腔24。

隔块的左右两端与吸附筒1两端壁之间存在转动间隙,通过控制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左右两侧转动间隙的大小,理论上由于存在转动间隙,正压腔和负压腔之间并不完全密封,但是该转动间隙在实际作业时不影响实际使用。

正压腔24所对应的吸附筒1侧壁的区域内的小孔在正压作用下改为喷气孔,用于将吸附筒1外壁的柔性薄膜3产生下压作用,并可以确保材料从吸附筒上剥离。

为提升隔板与筒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隔板下端开设有压槽,压槽内设置有做内外移动的密封板25,密封板25内端与压槽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带动密封板25保持向外运动趋势,密封板25外端抵紧设置在吸附筒1的内壁上。

为提升吸附筒1外侧壁上的负压吸附区域,将竖向隔板22和倾斜隔板23之间形成的正压夹腔为锐角夹腔,这样便能扩大吸附筒1外侧壁上的负压吸附区域,使吸附筒1外侧壁可以吸附较大的柔性薄膜3。

固定轴21内分别开设有正压管道和负压管道,正压管道的内端与正压腔24连通,正压管道的外端与压缩气源连通;压缩气源可以为高压气泵。负压管道的内端与负压腔连通,负压管道的外端与负压发生器连通。压缩空气和负压发生器作业,为正压腔24和负压腔的作业气压提供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转贴装置还包括支架6,正压输入装置2的固定轴21伸出吸附筒1外端壁之后与支架6一端固定连接;吸附筒1另一侧端壁上设置有转轴,转轴穿过支架6另一端并与支架6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支架6上固定设置有电机5,电机5与转轴传动连接。

如图5所示,揭片时,转贴装置移动至柔性薄膜3的上方,电机5驱动吸附筒1做逆时针转动,正压输入装置2位置保持固定,竖向隔板22与柔性模板之间保持垂直,以竖向隔板22为分界,左侧为正压腔24,右侧为负压腔;吸附时,整个转贴装置从右向左移动,当竖向隔板22右侧的吸附腔位于柔性薄膜3上方的时候,柔性薄膜3便为吸起来并贴合在吸附筒1的外壁上,然后随着吸附筒1的转动带动柔性薄膜3逆时针向上转动,直至整片柔性薄膜3都被吸附在吸附筒1的负压腔外壁上,吸附完毕之后转贴装置移动至输送料带4的上方进行回贴;

如图6所示 ,回贴时,吸附装置下降到输送料带4上方,控制吸附装置下降的距离,使吸附筒1下端靠近输送料带4,正压和负压继续保持,电机5带动吸附筒1做顺时针转动,当柔性薄膜3的下端从负压区移动至左侧的正压区时,柔性薄膜3的下端被吹起,吹起的柔性薄膜3正好贴合到下方的输送料带4上,然后随着负压筒的转动以及吸附筒1和输送料带4之间的相对移动使整个柔性薄膜3都贴合到输送料带4上,完成回贴后,装置重复以上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转贴装置,在吸附柔性薄膜3的时候,由于采用卷绕吸附的方式吸附,因此可以避免以往平板吸附回贴过程中产生气泡的缺陷;采用吹气下料的方式可以避免静电使柔性薄膜3吸附在吸附筒1的外壁上。

本装置模拟人工贴片的揭片、回贴工艺,实现转贴过程,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达到故障率低、安装方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