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471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轿顶的轿顶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轿厢的轿顶设置有用于照亮轿厢室内的照明装置。以往的常规照明装置具备由荧光灯或LED灯等构成的照明灯,以及包围这些照明灯的照明灯罩。照明装置不仅仅单纯地用于照亮轿厢室内,还是决定乘客对轿厢室内的印象的重量设计要素,因此,以往存在各种形式的照明装置。

在这种轿顶照明装置中,便于进行照明装置的维护作业也很重要,照明装置的维护作业例如是更换发生故障或使用寿命耗尽的照明灯,或者对照明灯罩内进行清理等。在轿顶照明装置的检查、照明灯的更换作业中,存在工作人员进入轿厢的上方并通过轿顶的检查口进行作业的情况,以及在轿厢室内进行作业的情况。出于更加重视作业的安全性的趋势,在近几年的轿顶照明装置中,能够在轿厢室内进行照明灯的更换作业和检查作业的构造的照明装置多了起来。

从轿厢室内进行轿顶照明装置的维护作业时,工作人员站在梯凳上打开照明灯罩,并被迫采取上仰的难受姿势。以往,对轿顶照明装置进行了改良,使得能够通过从轿厢室内进行作业来方便地拆装或者开闭灯罩。

在通常所普及的标准型电梯中,轿厢的轿顶距离底面大多为2米左右。对于个子较高的利用者来说,伸手就能够触碰到轿顶照明装置。假设轿顶照明装置的外壳等是能够被第三者轻易打开的构造,则存在被摆弄的危险性。

相反,对于维护作业来说,设置成不使用特殊的专用工具就无法打开照明灯罩等,或者设置成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步骤,并非优选。也就是说,需要以良好的作业性为前提实现防止被摆弄。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该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不需要特殊的专用工作和复杂的操作步骤就能够方便地对照明装置进行更换和检查,而且能够防止被摆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安装于电梯的轿厢的轿顶,其特征在于,具备:照明灯罩,安装于轿厢室的轿顶;照明装置,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照明灯罩内;以及外壳,以紧密包围所述照明灯罩的四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轿顶;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照明灯罩之间形成有进行拆除所述照明装置的操作所需的空隙。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所述照明装置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照明灯罩内,通过使所述照明装置向下方移动,能够使所述照明装置脱离所述照明灯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所述外壳被分割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照明灯罩相对移动,通过所述相对移动,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照明灯罩之间形成进行拆除所述照明装置的操作所需的空隙。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在从所述轿顶垂设、并用于对所述外壳的与移动方向平行的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上,形成有允许所述外壳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长孔;通过插入所述长孔的紧固部件来固定所述外壳。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在从所述轿顶垂设、并用于对所述外壳的与移动方向平行的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上,形成有向外侧翻折的翻折部;在所述外壳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翻折部重叠的、向内侧翻折的翻折部;在所述支承部件的翻折部与所述外壳的翻折部重叠的台阶部,形成有允许所述外壳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长孔;通过插入所述长孔的紧固部件来固定所述外壳。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在与所述照明装置相反的一侧,通过支轴将所述外壳可旋转地支承在从轿顶垂设的支承部件上,在将所述外壳保持为水平姿态时,通过从产生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照明灯罩之间的空隙插入板状的工具,从而打开所述外壳。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在所述照明灯罩上,设置有从所述轿顶进行操作从而使所述照明灯罩上下移动的螺栓机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将所述照明装置可拆装地保持在所述照明灯罩上的单元包括:V形弹簧,安装于所述照明装置;以及弹簧支架,供所述V形弹簧卡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中,所述照明装置由更换包含光源在内的整个照明组装单元的形式的照明装置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该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不需要特殊的专用工作和复杂的操作步骤就能够方便地对照明装置进行更换和检查,而且能够防止被摆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的配置位置与轿厢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轿厢内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的轿顶仰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A-B-C线截面的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的外壳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图2中的外壳移动后的状态下的轿顶仰视图。

图6是示出拉下图4中的照明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7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的图。

图8是示出图7中的D-D线截面的图。

图9是示出在支承部件与外壳重叠的台阶部设置的长孔的图。

图10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打开图11中的外壳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示出图13中的照明灯罩下降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轿厢

12:侧板

13:轿顶

15:轿顶照明装置

16:照明灯罩

18:外壳

19:支承部件

20:照明装置

20a:透光部

24:V形弹簧

25:弹簧支架

21:紧固部件

22:长孔

30:紧固部件

31:台阶面

34:支承部件

35:支轴

38:照明灯罩

4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的配置位置与轿厢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2是从轿厢内观察轿顶照明装置的轿顶仰视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A-B-C线截面的图。

在图1、图2中,附图标记10表示轿厢,11表示底面,15表示轿顶照明装置。在轿厢10中,围绕形成外壁的侧板12构成有轿厢室。在轿厢10的前面侧形成有轿厢出入口。在轿顶13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15,该轿顶照明装置15占据轿顶13的大部分的面积。

大体而言,轿顶照明装置15具备:照明装置20,安装于轿顶的中央部分;以及两个一组的外壳18、18,配置成紧密包围该照明装置20的四周。照明装置20构成为如下的组装单元:在四角形的本体中预先组装有作为光源的LED元件。对于发生故障的照明装置20来说,以组装单元为单位进行更换,而不是单独地更换光源。在照明装置20的下表面呈凸缘状地形成有使光散射透过的透光部20a。

在照明装置20的外侧,以包围四周的方式从轿顶垂设有照明灯罩16(参照图3)。照明灯罩16为包围照明装置20的框状,从而避免虫子和尘埃进入,在安装有照明装置20的状态下,照明灯罩16的下端抵接在透光部20a的上表面。

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0通过卡合保持单元,可拆装地安装于轿顶13,在该卡合保持单元中采用了V形弹簧。卡合保持单元是V形弹簧24与弹簧支架25的组合。V形弹簧24以V字的顶点朝向下方的方式安装在照明装置20的侧面。弹簧支架25固定在靠近阅读者侧的照明灯罩16上,在图3中省略了该靠近阅读者侧的照明灯罩16的图示。V形弹簧24卡合于弹簧支架25,使得V字形的部分的两侧被限制。如图3所示,当照明装置20位于安装位置时,利用V形弹簧24的V字形的中间部分与弹簧支架25卡合。V形弹簧24在因自身的弹力使V字形的部分扩张的状态下与弹簧支架25卡合,因此能够使照明装置20保持在照明灯罩16上。

另一方面,在拆除照明装置20时,当用手拉下照明装置20时,能够使V形弹簧24变形,从而使V字形收窄,因此,能够解除V形弹簧24与弹簧支架25之间的卡合,从而拆除照明装置20。

接下来,对外壳18进行说明,该外壳18被配置成紧密包围照明装置20。

如图1、图2所示,外壳18、18被分割成两个,从而通过一对部件组合形成收纳部26,该收纳部26的形状与照明装置20的方形轮廓相同。

如图3所示,外壳18(18A)构成为上部开口,并通过下表面与侧面形成平坦的箱体外壳。在外壳18的材料中可以采用使光透过或者散射的材质。

这样的外壳18以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从轿顶13垂设的支承部件19上。在图3中虽然仅示出了单侧的支承部件19,但是外壳18的两侧分别被支承部件19支承。在支承部件19的多个部位形成有水平方向较长的长孔22,该长孔22允许外壳18移动。螺栓等的紧固部件21从长孔22固定到外壳18的侧面。在这种情况下,紧固部件21可采用具有头部比长孔22的宽度略大的螺栓等。

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是以如上方式构成的,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6,对其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图3中示出了相对于照明装置20位于关闭位置的外壳18。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外壳18位于该位置。此时,外壳18的侧面18a处于无空隙地紧贴照明装置20的透光部20a的状态,如图2所示,当从下仰视轿顶时,可观察到照明装置20被外壳18紧密包围。这样的外壳18与照明装置20的组合构造,还具有向轿顶照明装置赋予简单的奢华感的美观效果。

在从轿厢10的底面到轿顶为止的高度例如为2米左右时,即使第三者向上伸手并且手可以够到外壳18或照明装置20,由于在外壳18的表面不存在任何用于打开外壳18的抓手样的部件,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三者摆弄并打开外壳18。

另一方面,如下所述,当维护工作人员检查照明装置20或者更换发生故障的照明装置20时,能够方便地拆除照明装置20。

在图3中,当松解固定外壳18的紧固部件21时,由于在外壳18的侧面与侧板12之间存在空隙,因此能够将手放入该空隙中来松解紧固部件21。

之后,外壳18变为可动的,如图4所示,朝着与照明装置20相反的方向拉拽外壳18,使外壳18水平滑动。由此,能够在外壳18的侧面18a与照明装置20的透光部20a之间形成图4以及图5中示出的空隙S。

在此,图5是示出使外壳18移动后的状况的轿厢轿顶的仰视图。通过分别使一对外壳18移动,能够在照明装置20的两侧形成空隙S。

接下来,如图6所示,从空隙S伸入手,抓住呈凸缘状伸出的透光部20a,并向下方拉拽照明装置20。通过向下方移动该照明装置20,V形弹簧24的V字形部分的宽度收窄,从而脱离弹簧支架25,因此,能够方便地使照明装置20从照明灯罩16上分离。如果照明装置20发生了故障,则更换为新的照明装置20。

在安装新的照明装置20时,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操作步骤,当向上推照明装置20时,由于V形弹簧24将与弹簧支架25卡合,因此,能够相对于照明灯罩16固定照明装置20。之后,使外壳18滑动到图2以及图3中示出的位置,使外壳18与照明装置20紧贴。如果紧固紧固部件21,则可固定外壳1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只要不使外壳18滑动而产生空隙S,就是不能摆弄照明装置20的构造,因此,对于第三者来说,存在着看起来不能活动的外壳18,形成为难以接触照明装置20的构造,对于维护工作人员来说,通过使外壳18滑动,能够方便地拆除照明装置20,从而能够兼顾防破坏性和维护作业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图1至图6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8是示出图7中的D-D线截面的图。

在外壳18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这一点上,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从下仰视时看得见用于固定外壳18的紧固部件21,与此相对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成不可见的构造。

如图7、图8所示,支承部件19的下部向外侧翻折,外壳18的侧面向内侧翻折,通过使这些部分重叠,形成了紧固紧固部件30的台阶面31。由于与外壳18的侧面相比该台阶面31位于内侧,因此,当从下仰视轿顶时,该台阶面31隐藏在外壳18中而不可见。此外,如图9所示,在台阶面31形成有长孔22,该长孔22在松解紧固部件30时允许外壳18移动。

作为紧固于台阶面31的紧固部件,优选为如图7、图8所示的滚花螺钉30,该滚花螺钉30能够不使用工具而用手来松解。

另外,也可以使用如图10所示的内六角螺栓32来代替滚花螺钉30。在内六角螺栓32的情况下,台阶面31之上的铅直的面为内六角螺栓32的紧固面,以水平姿态紧固内六角螺栓32。如果作为工具而使用顶端弯曲的六角扳手或扭力扳手,即使是位于这种部位的内六角螺栓32,也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松缓或者紧固。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只要不松解滚花螺钉30或内六角螺栓32这样的紧固部件从而使外壳18滑动,就是不能摆弄照明装置20的构造,因此,对于第三者来说,形成为难以接触照明装置20的构造。另一方面,对于维护工作人员来说,通过使外壳18滑动,能够方便地拆除照明装置20,从而能够兼顾防破坏性和维护作业性。

再有,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不会影响维护作业性,而且滚花螺钉30或内六角螺栓32这样的紧固部件隐藏在外壳18的背面而不可见,因此能够提高轿顶外观的美观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外壳18能够水平移动,与此相对地,第三实施方式构成为外壳18能够以支点为中心转动。

在从轿顶13垂设的支承部件34的顶端设置有支轴35,以支轴35为支点,可转动地支承外壳18的与照明装置2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为了将外壳18的姿态保持为水平,在外壳18侧配置有板簧状的卡合部件36,在照明灯罩16上安装有支架部件37。卡合部件36与支架部件37的配置也可以反过来。

如图11所示,在外壳18的侧面18a与透光部20a的端面之间形成有少许的空隙S。由于该空隙S是允许外壳18转动的空隙,因此,在解除卡合部件36的卡合时,只要存在供尺子那样的板状的工具进入的、最低限度的宽度即可。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维护工作人员从空隙S插入尺子那样的板状的工具,抵抗弹力从而使卡合部件36的V形部分弯曲,以解除其与支架部件37之间的卡合,由此,能够使外壳18因自重而转动,从而打开外壳18。对于此后的照明装置20的拆除来说,在向下方降低照明装置20从而解除V形弹簧24的卡合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一方面,作为防止第三者摆弄的对策,只要不从空隙S插入尺子等解除卡合,外壳18就是无法打开的构造,因此,一般的利用者无从知晓,形成为可靠地防止接触照明装置20的构造。

(第四实施方式)

图13、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轿顶照明装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外壳18能够水平移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外壳18能够以支点为中心转动,而第四实施方式构成为,外壳18是固定的,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照明灯罩38。

作为上下移动照明灯罩38的手段,组合了螺栓40和螺母41、42。在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轿顶13的外侧拧入螺栓40。在照明灯罩38的内侧面,在该螺栓40上紧固有螺母41,在轿顶13的外侧面,在该螺栓40上紧固有螺母42。因此,通过转动螺栓40,能够与照明灯罩38一体地调整照明装置2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维护工作人员通过登到轿顶13的上方并使用扳手转动螺栓40,能够使轿顶照明装置连同照明灯罩38一起下降。而且,能够在照明装置20的透光部20a的凸缘状的部分与外壳18的侧面18a之间形成可挂住手指的空隙S。虽然此后的照明装置20的拆除是在轿厢室内侧进行的,但是对于该操作步骤来说,在向下方降低照明装置20从而解除V形弹簧24的卡合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一方面,作为防止第三者摆弄的对策,只要不从轿顶13之上转动螺栓40,照明装置20就是无法下降到拆除位置的构造,因此,形成为可靠地防止接触照明装置20的构造。

以上,虽然列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轿厢的轿顶照明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例如,也可以配置多个照明装置。记载于说明书中的新颖的装置、方法以及系统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再有,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保护范围旨在覆盖实用新型宗旨范围内的实施方式或者其改良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