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3834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机产品输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编织机被用于编织电线套管,编织效率比较高。编织好的套线管一般通过缠绕于绕筒上,然后对绕筒进行转运。

如公告号为CN2016788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双编织机,该编织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牵引机构和编织机构,牵引机构牵引由编织机构编织好的产品,使产品不断的穿过编织机构进行编织。

该编织机在产品编织好后,需要对收集好的产品进行转运,该方案无法对编织好的产品进行自动转运,需要人力进行推、拉、托或搬来转运,且转运距离一般比较大,因此该方案在产品转运过程中比较麻烦和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其优点是转运编织好的套线管时比较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转运装置,包括机架和将套线管从下料端转运至取料端的托板,所述机架包括下料端和取料端;所述托板下面倾斜设有对所述托板进行导向的导轨,所述托板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托板上面固接有一对限制套线管沿垂直于导轨的方向运动的定位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线管收卷在卷筒上,下料端与取料端距离比较远。在没有转运小车时,将卷筒从转轴上取下,卷筒从下料端落下,操作人员用收集装置对套线管进行收集,然后将收集好的套线管进行推、托、拉或搬以将套线管从下料端转运至指定位置,比较麻烦和费力。

托板上设有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滑槽,托板可以沿导轨滑动。套线管从下料端掉落于托板上,卷筒卡在定位板之间,可以防止卷筒滚出托板。

由于导轨倾斜,且导轨靠近下料端的一端比另一端高,因此在套线管和托板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沿导轨自动向下滑动,从而自动对下落的卷筒进行转运,比较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上远离下料端的一边固接有防止套线管沿平行于所述导轨的方向滚落出所述托板的档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卷筒掉落在一对定位板之间,定位板可以限制卷筒横向的运动;卷筒掉落在定位板之间后与档杆相抵触,档杆可以限制卷筒沿远离下料端的方向运动,从而将卷筒定位在托板上,使卷筒不会滚出托板。

套线管从下料端下落后,先与定位板相抵触,定位板具有开口朝上的缺口,缺口呈V字形,因此套线管最终卡在定位板的缺口中间,实现对套线管的定位。从而实现套线管下落后不会从托板上滚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线管重量比较大,套线管直接掉落在托板上时,套线管与托板之间的撞击比较剧烈,套线管和托板均容易发生损坏。

套线管下落后,先与定位板相抵触,由于定位板具有弹性,因此,定位板可以将套线管下落的动能一定程度的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小套线管与托板之间的撞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端设有将所述托板与所述机架相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导轨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卷筒未落在托板上面时,托板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力与弹性件对其产生的拉力相抵消,托板停靠在下料端。

当卷筒下落至托板上后,卷筒重量比较大,卷筒和托板受重力作用力大于弹性件对托板的拉力,因此托板沿导轨向下滑动,对卷筒进行自动转运。不需要操作人员搬运,比较省力,且托板下滑时不用附加人工控制,比较方便。

当托板将卷筒托运至取料端时,托板与机架相抵触,托板停靠在取料端。操作人员可以在取料端将托板上的卷筒取出。

当卷筒被取出后,托板自身重力作用力小于弹性件对托板的拉力,托板朝远离取料端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托板自动返回。不需要人工推送回下料端,比较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相互倾斜呈V字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线管从下料端掉落于托板上,由于定位板呈V字形,卷筒更容易卡在定位板之间。且定位板相互倾斜,卷筒落下后与定位板相抵触,定位板可以抵消一部分卷筒的动能,从而减小卷筒与托板发生的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等弹性件在中间混入固体时,容易被卡死,从而造成无法正常伸缩变形,降低转运小车转运的稳定性。弹性绳柔性比较好,不容易被卡死,因此可以提高转运小车的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表面涂有一层润滑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导轨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当摩擦力与弹性绳的拉力之和大于套线管和托板沿导轨方向重力的分力时,托板可能无法滑动对套线管进行转运。

润滑层可以减小滑槽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托板更容易沿导轨向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端设有对所述托板与所述下料端的碰撞进行缓冲的缓冲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托板将卷筒转运至取料端,操作人员将卷筒取出后,弹性件弹力大于托板的自身重力,弹性件将托板拉回下料端,托板被拉回下料端时会与下料端发生碰撞,可能会装坏下料端。设置缓冲垫后,托板与缓冲垫相撞击,缓冲垫可以将托板的动能转化为势能,从而减小托板与下料端的撞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托板在两端高度不同的导轨上可以滑动,套线管掉落在托板上时,托板可以自动对套线管进行转运;

2、弹性绳可以自动将沿导轨下滑后的托板拉回至下料端,不需要操作人员推回,比较方便和省力;

3、具有弹性的V形定位板可以对套线管进行定位,防止套线管从托板上滚落。定位板可以将套线管下落的动能一定程度的转化为弹性势能,减小套线管与托板的撞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定位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图2中A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滑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下料端;12、取料端;13、导轨;131、石蜡;2、托板;21、滑槽;22、定位板;3、弹性绳;4、缓冲垫;5、挡杆;6、卷筒;7、限位套;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转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支撑在地面上的机架1,机架1分为下料端11和取料端12。下料端11设有转动连接与机架上的转轴8,转轴8上套接有绕卷套线管的卷筒6,转轴8靠近下料端1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套7,转轴8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图中未画出)。电机带动卷筒6转动以对套线管进行绕卷,限位套7可以防止卷筒6转动过程中脱离出转轴8。旋转并取下限位套7时,可以将卷筒6从转轴8上取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上固接有两个导轨13,导轨13靠近下料端11的一端高度大于导轨13的另一端高度。导轨13上滑动连接有托板2,托板2上与导轨13对应位置开设有与导轨13滑动连接的滑槽21。卷筒6取出后滑落在托板2上,托板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沿导轨13朝靠近下料端11的方向将卷筒6转运至取料料端12。

如图3所示,导轨13表面涂有一层滑动性能较好的石蜡131,减小滑槽21与导轨13之间的摩擦力,使卷筒6掉落于托板2上后,能更好的自动沿导轨13滑动。

如图1所示,托板2在靠近下料端11的一面设有弹性绳3,弹性绳3一端与托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托板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将弹性沿导轨13朝靠近取料端12的方向拉伸,弹性绳3受力发生形变伸长,同时弹性绳3的张力与托板2重力作用力相抵消,托板2在没有托运卷筒6时靠近下料端11。

当卷筒6掉落于托板2上时,卷筒6和托板2总的重量大于托板2的重量,总的重力作用力增大,此时,重力作用力大于弹性绳3的张力,托板2继续将弹性沿导轨13朝靠近取料端12的方向拉伸,弹性绳3继续伸长。

当托板2下滑至与靠近取料端12的机架1相抵触时,托板2停止滑动,此时,操作人员将托板2上的卷筒6取出。

当卷筒6被从托板2上取出后,弹性绳3受到的托板2重力作用力减小,弹性绳3的张力大于托板2重力作用力。弹性绳3开始恢复形变收缩,弹性绳3收缩时带动托板2沿导轨13朝远离取料端12的方向滑动,当托板2滑至下料端11时,实现对托板2的自动拉回。

位于下料端11的机架1上固接有缓冲垫,托板2被拉回时与缓冲垫碰撞,以防止托板2与机架1发生碰撞。托板2被拉回至下料端11时,托板2自身重力作用力与弹性绳3张力相等,托板2停止滑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托板2上固接有两定位板22,两定位板22和托板2呈开口朝上的V字形,卷筒6落在两定位板22之间时不容易沿远离下料端11的方向滚出托板2。

定位板22为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制成,重量较大的卷筒6掉落下来时先与定位板22相抵触,定位板22将卷筒6下落时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减小卷筒6与托板2的撞击。

工作过程:托板2上面没有卷筒6时,托板2受弹性绳3的拉力作用停靠在进料端。当卷筒6下落后,卷筒6先与定位板22相抵触,定位板22收到卷筒6的撞击后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定位板22将卷筒6下落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小卷筒6与托板2的撞击。

当卷筒6下落至与托板2相抵触后,两个定位板22均与卷筒6相抵触,卷筒6被定位在托板2上,不会从托板2上滚落。

当卷筒6从进料端掉落于托板2上后,托板2在卷筒6重力作用力下沿导轨13朝靠近取料端12的方向滑动。

当托板2滑动至与取料端12的机架1相抵触时,托板2停止滑动,此时,操作人员将卷筒6从托板2上取下。

当卷筒6被从托板2上取下后,托板2受弹性绳3拉力作用朝远离取料端12的方向沿导轨13滑动,当托板2滑动至下料端11时,弹性绳3对托板2的拉力与托板2受重力作用下滑的作用力相等,托板2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托板2停靠在下料端1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