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359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电梯一旦发生坠落等意外时,由于电梯高速从空中落下,在巨大的冲击力下,电梯内乘客的安全很难保证,因此需要对现有电梯做进一步改进,保证乘客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电梯内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性的电梯。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其包括

设置在电梯轿厢内的第一安全气囊,所述轿厢的底面内凹设置有一嵌位槽,所述第一安全气囊折叠收纳在所述嵌位槽中,且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进气口套装在第一气囊发生器的出气端上,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与用于检测拽引轮轴转速的轮轴测速器电性连接;

以及设置于电梯井底部的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电梯井底部设有一气囊收纳腔,所述第二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气囊收纳腔中,且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进气口套装在第二气囊发生器的出气端上,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与用于检测轿厢升降速率的激光测速仪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轮轴测速器固定设置在拽引轮轴上。

优选的,所述激光测速仪固定设置在电梯井底部。

优选的,所述轮轴测速器与激光测速仪通过一中空模块分别与第一气囊发生器、第二气囊发生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空模块包含有一轮速阈值比较单元以及一轿厢速率阈值比较单元。

优选的,所述轮轴测速器通过一中空模块同时与第一气囊发生器、第二气囊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激光测速仪通过一中空模块同时与第一气囊发生器、第二气囊发生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其通过在电梯轿厢内设置第一安全气囊,通过第一安全气囊在轿厢内腔底部形成防撞缓冲气垫,避免轿厢急速下落时人在轿厢内跌落与轿厢内底面发生的碰撞受伤,同时在电梯井底部设置第二安全气囊,从而在电梯井底部形成防撞缓冲气垫,对电梯的下落速率进行缓冲,通过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对电梯进行双层防护,进而提高电梯内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子在气囊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子在气囊弹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的模块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第一安全气囊10和第二安全气囊20。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10设置在电梯轿厢30内,具体的,所述轿厢30的底面内凹设置有一嵌位槽31,所述第一安全气囊10折叠收纳在所述嵌位槽31中,且所述第一安全气囊10的进气口套装在第一气囊发生器11的出气端上,所述第一气囊发生器11与用于检测拽引轮轴转速的轮轴测速器12电性连接,所述轮轴测速器12固定设置在拽引轮轴上,优选的,所述电梯轿厢30的每一个面均设有嵌位槽31,每个嵌位槽31中均折叠收纳有第一安全气囊10,每一个第一安全气囊10的进气口分别套装在一个第一气囊发生器11的出气端,从而能够保证乘客在下落的过程中与轿厢30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会发生碰撞。

所述第二安全气囊20设置于电梯井40底部,具体的,所述电梯井40底部设有一气囊收纳腔41,所述第二安全气囊20设置在所述气囊收纳腔41中,且所述第二安全气囊20的进气口套装在第二气囊发生器21的出气端上,所述第二气囊发生器21与用于检测轿厢30升降速率的激光测速仪22电性连接,所述激光测速仪22固定设置在电梯井40底部,通过对轿厢30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轿厢30与测试点的距离。激光测速仪22通过对轿厢30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一时段内轿厢30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电梯的移动速度。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全气囊10、第二安全气囊20通过一中空模块50分别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1、第二气囊发生器21电性连接,所述中空模块50包含有一轮速阈值比较单元51以及一轿厢速率阈值比较单元52,所述中空模块50实时采集轮轴测速器12与激光测速仪22的测速信息,并分别发送给轮速阈值比较单元51、轿厢速率阈值比较单元52进行比较分析,所述轮速阈值比较单元51中预存有轮速阈值,用于将轮轴测速器12当前检测的轮轴速率与轮速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发给中空模块50,并由中空模块50对第一气囊发生器11进行相应控制;所述轿厢速率阈值比较单元52中预存有轿厢30速率阈值,用于将激光测速仪22当前检测的轿厢30速率与轿厢30速率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发给中空模块50,并由中空模块50对第二气囊发生器21进行相应控制。

当轮速阈值比较单元51将轮轴测速器12检测的当前轮轴速率与轮速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轮轴速率大于轮速阈值,则所述轮速阈值比较单元51生成控制指令给中空模块50,由中空模块50控制第一气囊发生器11迅速产生气体,经出气端通入第一安全气囊10中,使第一安全气囊10自嵌位槽31中弹出,在轿厢30内腔底部形成防撞缓冲气垫,避免轿厢30急速下落时人在轿厢30内跌落与轿厢30内底面发生的碰撞受伤。

当轿厢速率阈值比较单元52将激光测速仪22检测的当前轿厢30速率与轿厢30速率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轿厢30速率大于轿厢30速率阈值,则所述轿厢速率阈值比较单元52生成控制指令给中空模块50,由中空模块50控制第二气囊发生器21迅速产生气体,经出气端通入第二安全气囊20中,使第二安全气囊20自气囊收纳腔41中弹出,在电梯井40底部形成防撞缓冲气垫,对电梯的下落速率进行缓冲,保障电梯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轮轴测速器12通过一中空模块50同时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1、第二气囊发生器21电性连接;所述激光测速仪22通过一中空模块50同时与第一气囊发生器11、第二气囊发生器21电性连接。当轮轴测速器12或激光测速仪22中的任一一个检测到的速率超过其对应设置的阈值速率,则中空模块50同时控制第一气囊发生器11和第二气囊发生器21分别向第一安全气囊10、第二安全气囊20中通入气体,对电梯事故进行双层防护,进一步保障电梯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其通过在电梯轿厢30内设置第一安全气囊10,通过第一安全气囊10在轿厢30内腔底部形成防撞缓冲气垫,避免轿厢30急速下落时人在轿厢30内跌落与轿厢30内底面发生的碰撞受伤,同时在电梯井40底部设置第二安全气囊20,从而在电梯井40底部形成防撞缓冲气垫,对电梯的下落速率进行缓冲,通过第一安全气囊10和第二安全气囊20对电梯进行双层防护,进而提高电梯内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