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观光用曳引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观光电梯载荷量大,又经常启停,所以使用过程中,用户并不是很舒适,不够平缓,气流不稳,噪音和振动有时候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少、噪音少又运行更加平稳的观光用曳引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观光用曳引电梯,包括圆柱形的轿厢,所述轿厢安装在一升降托架内,所述升降托架的上部用于与曳引绳连接,所述升降托架的两侧与所述轿厢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托架的下部具有环形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轿厢底部之间设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下侧平衡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曳引绳被曳引机带动,使得升降托架上下升降同时带动轿厢升降,然后,通过本申请的下侧平衡装置的设计,使得整个电梯结构的稳定性更高,上下升降更加平稳流畅,舒适性高,噪音、振动等都较少,运行是气流更加平衡,对电梯本身也有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侧平衡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轿厢底部的下基础平衡柱、安装在所述支撑梁上部并位于所述下基础平衡柱下方的下延伸平衡柱、设置在所述下基础平衡柱的底面与所述下延伸平衡柱的顶面之间的缓冲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三根上下延伸的弹簧,每根弹簧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下基础平衡柱的底面,每根弹簧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延伸平衡柱的顶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三根所述弹簧呈三角状分布。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基础平衡柱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下延伸平衡柱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也逐渐减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基础平衡柱呈倒置的圆锥台状,所述下延伸平衡柱也呈倒置的圆锥台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基础平衡柱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下延伸平衡柱的顶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整个电梯结构的稳定性更高,上下升降更加平稳流畅,舒适性高,噪音、振动等都较少,运行是气流更加平衡,对电梯本身也有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2、升降托架,20、支撑梁,31、下基础平衡柱,32、下延伸平衡柱, 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观光用曳引电梯,包括圆柱形的轿厢1,所述轿厢1安装在一升降托架2内,所述升降托架2的上部用于与曳引绳连接,所述升降托架2的两侧与所述轿厢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托架2的下部具有环形的支撑梁20,所述支撑梁20与所述轿厢1底部之间设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下侧平衡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侧平衡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轿厢1底部的下基础平衡柱31、安装在所述支撑梁20上部并位于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下方的下延伸平衡柱32、设置在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的底面与所述下延伸平衡柱32的顶面之间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三根上下延伸的弹簧33,每根弹簧33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的底面,每根弹簧33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延伸平衡柱32的顶面。
更进一步,三根所述弹簧33呈三角状分布。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下延伸平衡柱32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也逐渐减小。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呈倒置的圆锥台状,所述下延伸平衡柱32也呈倒置的圆锥台状。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下延伸平衡柱32的顶面面积。再进一步,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的底面面积优选为所述下延伸平衡柱32的顶面面积的1.5倍左右,所述下基础平衡柱31的底面和所述下延伸平衡柱32的顶面的间距控制在15cm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