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容器内外压力差的盖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8276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容器内外压力差的盖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盖子,具体涉及一种平衡容器内外压力差的盖子。



背景技术:

容器,尤其是一种液体容器,通常采用螺纹连接的加液口盖子作为加液口的密封措施。这种密封措施结构简单,成本低。加液操作前需要将螺纹连接的盖子去除,等加液完成后需要恢复盖子并旋转紧闭。

这类螺纹连接盖子的缺点是:密封后,容器内外的压力存在变化的可能。而内外压力的变化将会造成容器持续承受向内或向外的应力,对容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鉴于此,提出一种平衡容器内外压力差的盖子是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容器内外压力差的盖子,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采用螺纹连接的盖子对容器进行密封时,容易引起容器内外压力变化,导致容器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衡容器内外压力差的盖子,包括一盖体,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盖体的盖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稳压气孔,所述盖体的内侧盖面上沿周向设有一内圈,所述内圈上设有第一限位点;

还包括一防溢板,该防溢板为一盖板结构,该盖板结构的边缘设有第二限位点,且盖板结构的直径小于所述内圈的直径;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防溢板通过第一限位点和第二限位点的配合固定在盖体的内圈上,所述防溢板与盖体的内侧盖面之间具有一段间隙,且防溢板和内圈之间具有一圈缝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点为设在所述内圈上的限位缺口,对应的第二限位点为设在防溢板上的限位凸起,所述防溢板通过限位凸起插入盖体内的限位缺口中,从而实现防溢板和盖体配合连接。

2、上述方案中,所述稳压气孔为一椭圆形通孔,均分布在盖体的边缘区域。

3、上述方案中,所述盖体呈一中间高、外围低的弧形穹顶结构。

4、上述方案中,所述稳压气孔孔路走向为沿盖体几何中心向外辐射。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首先在盖体上开设稳压气孔,并在盖体的内部增加一个防溢板,防溢板固定在盖体内部的内圈上,且防溢板的直径小于内圈直径,从而实现防溢板和内圈之间具有一缝隙,由于稳压气孔和缝隙的设置,使得容器内部和盖子外部之间连通,能够平衡容器内外的压力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盖子内外的空气连通,能够平衡容器内外的压力差,避免因为容器内外压力差造成应力损伤容器;同时能够在容器运输过程中防止液体内容物的浪涌外溢。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盖子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附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盖子的仰视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盖子的立体图。

以上附图中:1、盖体;11、稳压气孔;12、限位缺口;13、内圈;14、缝隙;2、防溢板;21、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平衡容器内外压力差的盖子

参见附图1-4,包括一盖体1,所述盖体1呈一中间高、外围低的弧形穹顶结构。所述盖体1的盖面上开设有两个稳压气孔11,所述盖体1的内侧盖面上沿周向设有一内圈13,所述内圈13上设有第一限位点。其中,第一限位孔为设在内圈13上的四个限位缺口12。

还包括一防溢板2,该防溢板2为一盖板结构,该盖板结构的边缘设有第二限位点,且盖板结构的直径小于内圈13的直径。对应的第二限位点为设在防溢板2上的限位凸起21,所述防溢板2通过限位凸起21插入盖体1内的限位缺口12中,从而实现防溢板2和盖体1配合连接,防溢板2从盖体1滑动或脱落。所述配合连接为非密封、可拆卸配合,空气可由内圈13和防溢板2之间的缝隙14透过,且可使用螺丝刀或镊子等常见金属工具拆卸,可使用螺丝刀或镊子等常见金属工具拆卸。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防溢板2通过第一限位点和第二限位点的配合固定在盖体1的内圈13上,所述防溢板2与盖体1的内侧盖面之间具有一段间隙,且防溢板2和内圈13之间具有一圈缝隙14。

当盖子盖在容器上时,空气可由盖体1上的稳压气孔11进入盖体1内部,从内圈13和防溢板2之间的缝隙14进入容器内部,当然容器内部的空气也可以由内圈13和防溢板2之间的缝隙14,进入盖体1内,然后再从盖体1上的稳压气体11进入外界,从而实现了盖子内外压力差平衡。

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气孔11为一椭圆形通孔,均分布在盖体1的边缘区域,且稳压气孔11孔路走向为沿盖体1几何中心向外辐射。

针对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描述如下:

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气孔11设为两个,事实上,设有稳压气孔11设为一个、三个、四个及以上也是可行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均能知晓稳压气孔11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及以上均可实施。

2、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孔为设在内圈13上的四个限位缺口12,对应的第二限位点为设在防溢板2上的限位凸起21,事实上,将限位缺口12和限位凸起21的位置对调也是可行的,即在内圈13上设置限位凸起21,在防溢板2上设置限位缺口12,通过限位凸起21和限位缺口12之间的配合,实现防溢板2和盖体1配合连接。

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缺口12设为四个,对应的限位凸起21也设为四个,限位凸起21的个数与限位缺口12的个数相等,分别沿限内圈13和防溢板2的外周均匀分布。事实上,限位缺口12和限位凸起21设为其它个数也是可行的,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他们的个数,只要限位凸起21的个数与限位缺口12的个数相等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