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休息的电梯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9253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休息的电梯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轿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休息的电梯轿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梯轿厢内,一般都不会设置可供坐下休息的凳椅结构,其原因主要还是不需要上述结构占用轿厢宝贵的乘坐空间,所以一类具有可收纳座椅结构的新型电梯轿厢开始进入市场,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乘坐需求。但是另一方面,上述新型电梯轿厢中的座椅结构一般都存在不方便使用以及乘坐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专利公告号为CN 206288832U、公告日为2017.06.3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座椅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和升降板,升降板下端连接有滑轨,滑轨下端左侧连接有铰接块,铰接块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下端连接有滑块,滑轨右端连接有滚子,滚子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下端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右端连接有丝杆,丝杆穿接滑块连接有联轴器,联轴器右端连接有驱动电机,轿厢本体下端连接有底板,底板下端设有底板腔,底板腔中部设有导向板,轿厢本体左侧内壁连接有控制器。

但是该实用新型中的座椅结构存在使用效果差以及轿厢空间占用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休息的电梯轿厢结构,其能通过在轿厢壁上设置乘坐部、拨动部以及搁脚部的方式,达到乘坐电梯时方便坐下休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乘坐休息功能开合方便,乘坐体验效果好以及占用轿厢空间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休息的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厢壁,轿厢底以及轿厢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内并通过向外旋转打开的方式以用于乘客坐下休息的乘坐部,设置在所述轿厢壁内并通过倾斜向外拨动的方式以用于打开所述乘坐部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上并用于乘客搁脚休息的驱动用搁脚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乘坐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上的乘坐部开槽,铰接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内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内并位于所述支撑板内侧通过对所述拨动部进行倾斜向下导向的方式以用于所述拨动部向外拨动打开所述支撑板的导向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乘坐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内下端位置处并用于铰接安装所述支撑板的旋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竖直向下端底面上并用于支撑已经旋转打开的所述支撑板的支撑块,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向内压在所述乘坐部开槽内的扭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乘坐部开槽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拨动部的向下移动距离进行限位阻挡的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端面高度高于所述导向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板包括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竖直向下端底面上的导向板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主体上端并用于对所述拨动部进行倾斜导向的导向板倾斜上端面,所述导向板倾斜上端面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导向板倾斜上端面一侧的高度。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拨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内的拨动槽,滑动设置在所述拨动槽内的连接柱,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端并用于向下拨动打开所述乘坐部的拨动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端并凸出设置在所述轿厢壁内外侧通过脚踏方式以用于驱动所述拨动板向下移动和用于乘坐后搁脚的所述驱动用搁脚板,所述拨动板上设有与所述拨动槽上端顶面连接并用于提拉所述拨动板的提拉弹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拨动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拨动槽竖直向下端底面上的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顶在所述驱动用搁脚板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柱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所述驱动用搁脚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拨动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拨动槽上端外侧的槽体盖板,所述槽体盖板设置在所述乘坐部上方位置处。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拨动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的拨动用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拨动用安装板上并通过向下移动和弯曲变形后倾斜拨动的方式以用于打开所述乘坐部的拨动板主体,所述拨动板主体下端设有滑动用圆弧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轿厢壁上设置乘坐部、拨动部以及搁脚部的方式,达到乘坐电梯时方便坐下休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乘坐休息功能开合方便,乘坐体验效果好以及占用轿厢空间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乘坐部以及搁脚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板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以及附图3所示,一种方便休息的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厢壁1,轿厢底2以及轿厢顶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1内并通过向外旋转打开的方式以用于乘客坐下休息的乘坐部3,设置在所述轿厢壁1内并通过倾斜向外拨动的方式以用于打开所述乘坐部3的拨动部4,所述拨动部4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1上并用于乘客搁脚休息的驱动用搁脚板4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坐部3处于收纳回收至所述轿厢壁1内的闲置常态,以避免不必要的轿厢空间占用问题,而所述拨动部4与所述搁脚部5相连,可以通过脚踏方式以拨动打开所述乘坐部3,以保证坐下休息功能得以顺利实现,其中所述搁脚部5在休息时提供搁脚作用。

所述乘坐部3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1上的乘坐部开槽301,铰接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301内的支撑板302,以及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301内并位于所述支撑板302内侧通过对所述拨动部4进行倾斜向下导向的方式以用于所述拨动部4向外拨动打开所述支撑板302的导向板3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303用于对竖直向下的所述拨动部4进行倾斜导向,以用于拨动并部分打开所述支撑板302,之后再手动拉出至完全展开状态即可,以保证顺利实现乘坐休息功能。

所述乘坐部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301内下端位置处并用于铰接安装所述支撑板302的旋转轴304,以及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301竖直向下端底面上并用于支撑已经旋转打开的所述支撑板302的支撑块305,所述旋转轴304与所述支撑板302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302向内压在所述乘坐部开槽301内的扭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02的闭合常态由所述扭簧的扭力来实现,所述旋转轴304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301的下部,使得所述支撑板302通过上部外翻的方式,来实现旋转打开效果。

所述乘坐部开槽301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拨动部4的向下移动距离进行限位阻挡的阻挡板306,所述阻挡板306上端面高度高于所述导向板3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搁脚部5设置在所述拨动部4上,而所述搁脚部5需要一定的承压能力,所以为了避免所述拨动部4过度向下移动,所述阻挡板306用于阻挡支撑所述拨动部4,避免所述拨动部4破损。

所述导向板303包括设置在所述乘坐部开槽301竖直向下端底面上的导向板主体303a,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主体303a上端并用于对所述拨动部4进行倾斜导向的导向板倾斜上端面303b,所述导向板倾斜上端面303b靠近所述支撑板302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导向板倾斜上端面303b一侧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倾斜上端面303b用于对所述拨动部4原本的竖直向下移动作进行倾斜导向,进而拨动所述支撑板302,当所述支撑板302被部分旋转打开即凸出在外后,就方便后续的完全打开乘坐了。

所述拨动部4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壁1内的拨动槽401,滑动设置在所述拨动槽401内的连接柱402,设置在所述连接柱402上端并用于向下拨动打开所述乘坐部3的拨动板403,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柱402上端并凸出设置在所述轿厢壁1内外侧通过脚踏方式以用于驱动所述拨动板403向下移动和用于乘坐后搁脚的所述驱动用搁脚板404,所述拨动板403上设有与所述拨动槽401上端顶面连接并用于提拉所述拨动板403的提拉弹簧4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弹簧405提拉所述拨动板403、连接柱402以及驱动用搁脚板404,使得所述拨动部4对于所述支撑板302,处于待打开状态,当所述驱动用搁脚板404受压向下后,依次发生以下动作乘坐:第一,所述连接柱402拉动所述拨动板403,克服所述提拉弹簧405的弹力并向下移动;第二,所述拨动板403向下移动直至抵在所述导向板倾斜上端面303b上,再向下移动时,所述拨动板403发生向所述支撑板302一侧的弯曲变形,进而部分顶开所述支撑板302,使得所述支撑板302部分凸出在所述轿厢壁1外侧,方便后续打开操作;第三,所述支撑板302完全打开至水平并使用完毕,直接站起后所述支撑板302自动回弹至所述乘坐部开槽301内,完成整个使用过程,另一方面,当所述驱动用搁脚板404在搁脚使用时,所述驱动用搁脚板404要先于所述支撑板302进行松开回弹操作,以保证所述支撑板302顺利回收。

所述拨动部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拨动槽401竖直向下端底面上的支撑弹簧406,所述支撑弹簧406顶在所述驱动用搁脚板404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柱402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所述驱动用搁脚板4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弹簧406配合所述提拉弹簧405,进一步保证所述连接柱402以及拨动板403的回弹复位效果,其中所述连接柱402向下凸出设置,凸出段高度与所述支撑弹簧406被完全压缩后的最小高度一致,以保证所述驱动用搁脚板404的水平状态,提高搁脚使用的使用效果。

所述拨动部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拨动槽401上端外侧的槽体盖板407,所述槽体盖板407设置在所述乘坐部3上方位置处。

所述拨动板403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柱402上的拨动用安装板403a,以及设置在所述拨动用安装板403a上并通过向下移动和弯曲变形后倾斜拨动的方式以用于打开所述乘坐部3的拨动板主体403b,所述拨动板主体403b下端设有滑动用圆弧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动板主体403b的硬度较小,以保证在遇到所述导向板倾斜上端面303b的抵触力度后能顺利变形弯曲,实现倾斜向下、拨动顶开所述支撑板302的目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