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1562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垃圾车收集垃圾时,通常需要一套机构把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垃圾车内。现有的垃圾车在侧翻上料过程中,挂桶机构与压桶机构的相对运动普遍是通过矩形管在导槽内的上下滑动实现的,由于矩形管与导槽直接接触,这种相对运动方式摩擦力大,动作偶尔不顺畅;而且控制挂压桶机构翻转的两对滚轮均安装在压桶机构上面,相对位置是固定,在翻转时,没有装置控制压桶机构压板与挂桶机构挂桶板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当翻转角度大于45度时,由于重力惯性,垃圾桶倒垃圾时,对压桶机构压桶板有一个较大的冲击力,故而压桶机构压桶板有一个反作用力被垃圾桶传递给挂桶机构挂桶板,导致挂桶机构与压桶机构相对运动,致使挂桶板与压桶机构压板距离增加,从而无法完全压紧垃圾桶,导致垃圾桶经常出现掉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

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包括压桶机构和挂桶机构,

还包括下滚轮组201和上滚轮组102;

所述挂桶机构两侧设有矩形管206,所述挂桶机构上还设有挂桶板205,下滚轮组201通过固定块203安装在所述挂桶机构的矩形管206上;

所述压桶机构包括导槽103和压桶板101,所述压桶板安装在所述导槽的上部,所述导槽上开设有腰型槽,所述上滚轮组102安装于所述导槽的上部;所述下滚轮组201安装在所述导槽103上的腰型槽内,所述下滚轮组201相对所述上滚轮组102可以向上运动;

所述装置竖直设有总导槽,总导槽的上部设有开叉的两位导槽,分别为限位导槽A和限位导槽B,所述限位导槽A与所述限位导槽B的槽口连接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为45°。

其中,所述矩形管206上设有滑动块202和垫板204,当所述下滚轮组201在所述腰型槽中移动时,所述矩形管206被垫板204、滑动块202和固定块203与导槽隔开。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挂桶机构减小了挂桶机构与压桶机构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最重要的时当翻转角度大于45度时,挂桶机构与压桶机构无相对运动,消除了垃圾桶掉落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结合附图,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侧翻上料过程中垃圾桶防掉落装置,包括压桶机构和挂桶机构,

还包括下滚轮组201、上滚轮组102;

所述挂桶机构两侧设有矩形管206,所述挂桶机构上还设有挂桶板205,下滚轮组201通过固定块203安装在所述挂桶机构的矩形管206上;

所述压桶机构包括导槽103和压桶板101,所述压桶板安装在所述导槽的上部,所述导槽上开设有腰型槽,所述上滚轮组102安装于所述导槽的上部;所述下滚轮组201安装在所述导槽103上的腰型槽内,所述下滚轮组201相对所述上滚轮组102可以向上运动;

所述装置竖直设有总导槽,总导槽的上部设有开叉的两位导槽,分别为限位导槽A和限位导槽B,所述限位导槽A与所述限位导槽B的槽口连接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为45°,

所述矩形管206上设有滑动块202和垫板204,当所述下滚轮组201在所述腰型槽中移动时,所述矩形管206被垫板204、滑动块202和固定块203与导槽隔开。

下滚轮组201通过固定块203安装于挂桶机构矩形管206上面,上滚轮组102安装于压桶机构上,压桶机构导槽103上开有腰型槽,当侧翻上料机构油缸带动压桶机构向上运动时,下滚轮组201通过导槽103腰型槽同时向上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实现了上滚轮组102和下滚轮组201的相对运动。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当翻转角度大于45度时,由于重力惯性,垃圾桶倒垃圾时,对压桶板101有一个较大的冲击力,故而压桶板101通过垃圾桶给挂桶板205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被下滚轮组201传递给导槽A,由于在此种状态下导槽A限制了下滚轮组201的运动,故压桶机构和挂桶机构无相对运动,压桶板101与挂桶板205间隙不会变大,仍然能够压紧垃圾桶边沿,故在从状态2回到状态1的过程中,垃圾桶不会出现现有技术的掉落现象。

挂桶机构矩形管206在导槽103内上下滑动时,矩形管被垫板204、滑动块202和固定块203与导槽隔开,上下滑动时,仅垫板204、滑动块202和固定块203与导槽有接触,大大减少了摩擦力,动作时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