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料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989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料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具体为一种调料封口机。



背景技术:

目前,调料的生产多采用软包装,以便销售与运输。其操作方法一般是先将额定重量的调料物料装入软包装内,随后,通过封口机对包装袋的袋口进行封口。

公布号为CN103612789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出一种具有切割功能且操作方便的塑料袋封口机,主要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热合座和热合刀,所述热合座和/或热合刀内具有电热单元,所述热合刀安装于热合支架上,所述热合支架的侧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通过弹性装置与一个封口支架连接,所述封口支架设有封口刀。该发明的塑料袋封口机结构简单,可以在热合时进行切割,着重于解决封口后包装袋的切割问题。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封口机还存在着无法对包装袋进行排气的技术问题,当进行封口操作时,若待封口的包装袋内存在过多气体,将导致封口线难于保持整齐,同时会使封口后的包装袋内充满气体,仿佛“胀气”一般,在运输贮存时不仅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其内的气体还会对产品的质量以及保质期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版的调料封口机,其在封口机上增加了挤压排气装置,有效克服背景技术中指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调料封口机,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封口装置、驱动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包括热合座及热合刀,所述热合座固定于底座上,其上开设有热合槽,所述热合刀设置于热合座正上方,其刀头与所述热合槽相对应,且所述热合刀下端安装有电热单元,所述热合刀固定于压实座下方,所述压实座通过调节连杆由驱动装置带动上下动作,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挤压排气装置,所述挤压排气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挤压垫,所述挤压垫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通过调节连杆连接压实座,所述活塞杆与调节连杆之间通过螺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垫通过设置于四角的弹簧相互连接,将待封口的包装袋置于所述挤压垫之间,通过挤压的方式对其进行排气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排气装置设置于封口装置与驱动装置之间,所述挤压排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挤压垫上方的挤压座,所述挤压座通过调节连杆由驱动装置带动上下动作。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经过改良后,调料封口机上设置的挤压排气装置可以在封口的同时,先将包装袋内的多余气体排出,使得封口工序后的包装袋不至于填充过多气体,从而有效控制调料包装袋的体积,使得其更加便于运输和贮存,并且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料封口机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料封口机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调料封口机,用于解决封口时软包装内排气问题。

参照附图1,该封口机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的封口装置、驱动装置,封口装置包括热合座22及热合刀21,其中热合座22固定于底座1上,其上开设有热合槽,热合刀21设置于热合座22正上方,其刀头与热合槽相对应,即热合刀21末端与热合槽形状相适,通过二者的导正和限位配合,可以增强封口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包装袋的封口质量。

同时,热合刀21下端安装有电热单元,电热单元采用现有的利用刀片电阻、通电流来实现发热的电热刀单元,其优点在于预热时间很短,只要几秒种热合刀21就能够达到热合温度要求,效率高。

上述的热合刀21固定于压实座23下方,压实座23通过调节连杆33由驱动装置带动上下动作,压实座23上可粘贴固定电热单元必要的线路。

本实用新型在底座1上设置有挤压排气装置,该挤压排气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挤压垫41,挤压垫41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具体的,挤压垫41通过设置于四角的弹簧42相互连接,将待封口的包装袋置于挤压垫41之间,通过手动挤压的方式对其进行排气操作,手动操作便于控制挤压力度。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31及活塞杆32,活塞杆32通过调节连杆33连接压实座23,活塞杆32与调节连杆33之间通过螺孔连接,便于调节连接距离。

参照附图2,在其他实施例中,挤压排气装置可采用自动挤压的操作方式,其设置于封口装置与驱动装置之间,挤压排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挤压垫41上方的挤压座,挤压座通过调节连杆33由驱动装置带动上下动作,通过调整适当的距离位置,可实现一个驱动气缸31同时控制封口装置及挤压排气装置的效果。

经过改良后,本调料封口机上设置的挤压排气装置可以在封口的同时,先将包装袋内的多余气体排出,使得封口工序后的包装袋不至于填充过多气体,从而有效控制调料包装袋的体积,使得其更加便于运输和贮存,并且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