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吐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706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质吐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介质吐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薄片类介质的收纳方式有采用两个传送带对薄片介质进行夹持并连同介质一同缠绕至滚筒上,两个传送带从滚筒退绕即可对介质送出。现有的传送带在夹持介质时不容易夹稳,介质在两个传送带之间容易滑动,很可能造成介质传输或收纳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质吐纳装置,其在输送薄片类介质时稳定性较好,不易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介质吐纳装置,用于收纳或送出薄片类介质,介质吐纳装置包括:

滚筒,滚筒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以用于缠绕或释放介质;

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缠绕于滚筒,第一传送带包括多条沿第一传送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细带,多条第一细带在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一端缠绕于滚筒,并能够与第一传送带在滚筒的径向上共同夹持介质,第一传送带包括多条沿第二传送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细带,多条第二细带在垂直于第二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条第一细带与多条第二细带缠绕于滚筒时,能够在滚筒的轴向上相互间隔;

第一卷轴,第一卷轴与滚筒间隔设置,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一卷轴;以及

第二卷轴,第二卷轴与滚筒间隔设置,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二卷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的第一细带用于夹持介质的一面为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的第二细带用于夹持介质的一面为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的第一卷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绕周向延伸的第一带槽,多个第一带槽在轴向上间隔设置,第一细带的一端缠绕于第一带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的第二卷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绕周向延伸的第二带槽,多个第二带槽在轴向上间隔设置,第二细带的一端缠绕于第二带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以及用于驱动滚筒转动的第二驱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与滚筒间隔设置并用于将介质向滚筒所在方向送入或向远离滚筒的方向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的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一对输送辊,每对中的两个输送辊用于夹持并输送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吐纳装置还包括收拢机构,收拢机构位于输送机构与滚筒之间,收拢机构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辊和第二夹持辊,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从第一夹持辊和第二夹持辊之间穿过并收拢贴合。

一种介质吐纳装置,用于收纳或送出薄片类介质,介质吐纳装置包括:

滚筒,滚筒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以用于缠绕或释放介质;

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缠绕于滚筒,第一传送带包括多条沿第一传送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细带,多条第一细带在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一端缠绕于滚筒,并能够与第一传送带在滚筒的径向上共同夹持介质,第一传送带包括多条沿第二传送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细带,多条第二细带在垂直于第二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条第一细带与多条第二细带缠绕于滚筒时,能够在滚筒的轴向上相互间隔;

第一卷轴,第一卷轴与滚筒间隔设置,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一卷轴;

第二卷轴,第二卷轴与滚筒间隔设置,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二卷轴;

第一张紧导辊,第一张紧导辊与第一传送带连接于滚筒和第一卷轴之间的部分传动连接,并具有相对滚筒位移的趋势,以绷紧第一传送带;以及

第二张紧导辊,第二张紧导辊与第二传送带传动连接,并具有相对滚筒位移的趋势,以绷紧第二传送带连接于滚筒和第二卷轴之间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介质吐纳装置包括滚筒、第一卷轴、第二卷轴、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缠绕于滚筒,并可共同夹持介质,滚筒转动使两个传送带缠绕于滚筒并将薄片状介质收纳于滚筒的周侧。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分别由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细带和第二细带组成,在夹持介质时,第一细带和第二细带相互间隔,增加了夹持力,因此介质被夹持地更稳,不易滑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的第一卷轴与第一细带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的第一细带和第二细带在滚筒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的主要部件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在收纳介质时的示意图。

图标:100-介质吐纳装置;120-滚筒;130-第一卷轴;131-第一带槽;132-第一传送带;133-第一细带;134-第一张紧导辊;140-第二卷轴;142-第二传送带;143-第二细带;144-第二张紧导辊;150-输送机构;152-输送辊;160-收拢机构;162-第一夹持辊;164-第二夹持辊;170-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100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100的第一卷轴130与第一细带133的连接关系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100的第一细带133和第二细带143在滚筒120上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100的主要部件的轴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100在收纳介质170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吐纳装置100,其包括外壳(图未示)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滚筒120、第一传送带132、第二传送带142、第一卷轴130、第二卷轴140、第一张紧导辊134、第二张紧导辊144以及收拢机构160,介质吐纳装置100还包括输送机构150,输送机构150与收拢机构160间隔设置,用于将薄片介质170送入或送出介质吐纳装置100内。介质吐纳装置100还包括驱动装置(图未示),以用于驱动第一卷轴130、第二卷轴140、滚筒120以及输送机构1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轴130与滚筒120间隔设置,并且轴线相互平行。第一传送带132的一端缠绕于滚筒120,第一传送带132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一卷轴130,第一卷轴130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时可以将第一传送带132缠绕在第一卷轴130上,这样便可以使滚筒120上缠绕的第一传送带132退绕。

第二卷轴140与滚筒120间隔设置,并且轴线相互平行。第二传送带142的一端缠绕于滚筒120,第二传送带142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二卷轴140。第二传送带142能够与第一传送带132在滚筒120的径向上共同夹持介质170,第一传送带132与第二传送带142在夹持介质170时,第二传送带142相对于所夹持的介质170靠近滚筒120径向上的内侧。第一传送带132和第二传送带142共同夹持介质170后,可以在驱动装置驱动滚筒120朝A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一同缠绕滚筒120,实现将介质170收纳于滚筒120外周侧的目的,在收纳过程中,第一卷轴130和第二卷轴140也伴随转动,以将传送带送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132由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细带133组成,第一卷轴13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绕周向延伸的第一带槽131,第一带槽131沿第一卷轴130的轴向排列,各条第一细带133分别缠绕于各个第一带槽131内,以防止第一细带133在轴向滑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142也由多条平行间隔的第二细带143组成。第二卷轴140具有多个第二带槽,其结构以及与第二细带143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卷轴13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一细带133与第二细带143在缠绕于滚筒120时,二者相互间隔,以提供更强的夹持力,稳定地夹持介质170。为了使第一细带133、第二细带143不易在滚筒120上轴向滑移,滚筒120上也可以设置多个绕外周面延伸的槽。

为了使介质170不易出现褶皱,第一细带133用于夹持介质170的一面为弧面,相应的,第二细带143用于夹持介质170的一面也为弧面。使得介质170可以呈较为圆滑的波浪形被夹持。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吐纳装置100还包括输送机构150,输送机构150与滚筒120间隔设置并用于将介质170向滚筒120所在方向送入或向远离滚筒120的方向送出。输送机构150包括两对输送辊152,每一对中的两个输送辊152利用各自的外周面共同夹持并输送介质170,两对输送辊152在轴向上间隔设置。当需要将介质170收纳或送出介质吐纳装置100时,两对输送辊152夹持住介质170,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一定的旋向转动,将介质170送入或送出介质吐纳装置100。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50可以仅包括一对输送辊152,也可以包括三对或三对以上的输送辊152。

在本实施例中,收拢机构160位于输送机构150与滚筒120之间,用于接收输送机构150传送而来的介质170,并将介质170夹在两个传送带之间;或者将介质170朝输送装置送出。收拢机构16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辊162和第二夹持辊164,第一夹持辊162、第二夹持辊164与滚筒120的轴线相平行。第一传送带132和第二传送带142从第一夹持辊162和第二夹持辊164之间穿过并收拢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辊162绷紧第一张紧导辊134与滚筒120之间的第一传送带132;第二夹持辊164绷紧第二张紧导辊144与滚筒120之间的第二传送带142。第二夹持辊164相对于第一夹持辊162更靠近输送机构150,第一传送带132和第二传送带142在第一夹持辊162处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图未示)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第一驱动部驱动用于驱动第一卷轴130和第二卷轴140转动,以带动滚筒120朝B方向转动,以实现两根传送带在滚筒120上退绕,此时介质170被送出。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滚筒120朝A方向转动以将两根传送带缠绕至滚筒120外周侧,此时介质170能够被收纳于滚筒120外周。第三驱动部用于驱动输送辊152转动以将介质170送至收拢机构160或将介质170送出介质吐纳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三驱动装置选用步进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的电机。

介质吐纳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将薄片介质170收纳入介质吐纳装置100时,将介质170喂入输送机构150的输送辊152的间隙中,输送辊152转动,将介质170送至收拢机构160(收拢机构160与输送机构150之间的间隙小于介质170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介质170在收拢机构160处被夹持于第一传送带132和第二传送带142之间,第二驱动部驱动滚筒120转动使两条传送带共同夹持介质170一同缠绕于滚筒120上。

当需要将薄片介质170从介质吐纳装置100中送出时,第一驱动部带动第一卷轴130、第二卷轴140转动,使两个传送带在滚筒120上退绕,介质170便经由收拢机构160向输送机构150传输。第三驱动部驱动输送辊152,将介质170送出介质吐纳装置100。

相互间隔的第一细带133和第二细带143能够对介质170保持更好的夹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介质吐纳装置包括滚筒、第一卷轴、第二卷轴、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缠绕于滚筒,并可共同夹持介质,滚筒转动使两个传送带缠绕于滚筒并将薄片状介质收纳于滚筒的周侧。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分别由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细带和第二细带组成,在夹持介质时,第一细带和第二细带相互间隔,增加了夹持力,因此介质被夹持地更稳,不易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