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20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生产中,有的油田有自喷井,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自喷井的外部需要罩设保温盒以起到保温作用。保温盒的重量可达300公斤,在每次拆卸或安装保温盒时都需要对保温盒进行吊装。现有的吊装方法是采用钢丝绳和吊钩吊装,吊装时需要多名人员同时操作,稍有不慎会造成人员的扭伤或者砸伤。并且在吊装时钢丝绳和吊钩会对材质较软的保温盒造成损害。因此,现有技术中吊装保温盒费时费力,并且存在设备损害和人员伤害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盒的吊装不方便和不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承载部,承载部呈C形结构;夹持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承载部上,夹持部具有与承载部配合以夹持起吊物的夹持位置以及避让起吊物的避让位置。

进一步地,承载部包括:第一单元,夹持部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单元上;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单元连接;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单元用于与夹持部配合以夹持起吊物;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共同形成C形结构。

进一步地,第三单元包括:底板,与第二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托板,设置在底板上,托板用于与夹持部配合以夹持起吊物。

进一步地,第一单元与第三单元均为板状结构,第一单元与第三单元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单元上设置有减重孔,和/或第二单元上设置有减重孔,和/或第三单元上设置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连接杆,可移动地设置在夹持部上;夹板,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夹板用于与承载部配合以夹持起吊物。

进一步地,夹持部上设置有螺纹孔,连接杆为螺杆,螺杆与螺纹孔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夹持部还包括:摇把,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摇把包括:第一杆段,第一杆段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杆段的轴线与连接杆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杆段,与第一杆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杆段的轴线与连接杆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摇把还包括:套管,套设在第二杆段上,套管可相对第二杆段转动。

进一步地,夹持部为两个,两个夹持部间隔设置在承载部上。

进一步地,吊装装置还包括:吊环,设置在承载部的上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吊装保温盒时,移动吊装装置的夹持部到夹持位置,通过承载部与夹持部的配合便可将保温盒夹持住,然后起吊承载部便可将保温盒吊起,将保温盒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移动吊装装置的夹持部到避让位置便可将吊装装置与保温盒分离,完成吊装作业。使用该吊装装置,一方面避免了钢丝绳或吊钩与保温盒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损害保温盒,另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吊装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操作效率并避免了人员伤害。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盒的吊装不方便和不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吊装装置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承载部;11、第一单元;12、第二单元;13、第三单元;13a、底板;13b、托板;20、夹持部;21、连接杆;22、夹板;23、摇把;23a、第一杆段;23b、第二杆段;23c、套管;30、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该吊装装置包括承载部10和夹持部20。其中,承载部10,呈C形结构,夹持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承载部10上,夹持部20具有与承载部10配合以夹持起吊物的夹持位置以及避让起吊物的避让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吊装起吊物时,移动吊装装置的夹持部20到夹持位置,通过承载部10与夹持部20的配合便可将起吊物夹持住,然后起吊承载部10便可将起吊物吊起,将起吊物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移动吊装装置的夹持部20到避让位置便可将吊装装置与起吊物分离,完成吊装作业。

例如,可使用该吊装装置吊装油田中的保温盒。使用该吊装装置,一方面避免了钢丝绳或吊钩与保温盒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损害保温盒,另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吊装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操作效率并避免了人员伤害。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盒的吊装不方便和不安全的问题。减少保温盒的损害之后,可以延长保温盒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保温盒的时间,从而可以降低油田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承载部10包括第一单元11、第二单元12和第三单元13。其中,夹持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单元11上,第二单元12的一端与第一单元11连接,第三单元13与第二单元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单元13用于与夹持部20配合以夹持起吊物。第一单元11、第二单元12和第三单元13共同形成C形结构。在使用吊装装置吊装保温盒时,可将保温盒的侧壁伸入到C形结构的开口中,然后移动夹持部20就可以将保温盒的侧壁夹在夹持部20与第三单元13之间,然后起吊承载部10便可将保温盒吊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单元13包括底板13a和托板13b。其中,底板13a与第二单元12的另一端连接,托板13b设置在底板13a上,托板13b用于与夹持部20配合以夹持起吊物。通过将第三单元13设置为底板13a和托板13b,一方面能够增加第三单元13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承载部10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托板13b与保温盒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保温盒上的压强,避免损害保温盒。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单元11与第三单元13均为板状结构,这样可以减轻承载部10的重量并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第一单元11与第三单元13平行,这样便于对保温盒进行夹持。其中,可以将夹持部20的移动方向设置为与第三单元13垂直,这样可减小夹持部20的行程并提高对保温盒固定的可靠性。

在保证吊装装置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吊装装置的重量并降低制造成本,可以在吊装装置上设置减重孔。例如,可以在第一单元11上设置减重孔,也可以在第二单元12上设置减重孔,还可以在第三单元13上设置减重孔。这样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保证吊装装置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并且能够降低吊装装置的重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夹持部20包括连接杆21和夹板22。其中,连接杆21可移动地设置在夹持部20上。夹板22与连接杆21的一端连接,夹板22用于与承载部10配合以夹持起吊物。如此设置,能够通过连接杆21的移动带动夹板22移动到夹持位置或避让位置,从而通过夹板22与承载部10的配合夹持起吊物。这样能够保证对起吊物的夹持强度并且能够便于人员操作。而且,通过设置夹板22,可以增大夹持部20与保温盒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保温盒上的压强,避免损害保温盒。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0上设置有螺纹孔,连接杆21为螺杆,螺杆与螺纹孔配合连接。这样能够以可靠并且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连接杆21与夹持部20的连接,从而便于操作吊装装置并保证吊装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部20还包括摇把23,摇把23与连接杆21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设置摇把,可以以较小的力施加扭矩并带动连接杆21转动,并且能够施加较大的扭矩以提高对保温盒进行夹持的可靠性,从而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如此设置既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便于人员操作,又能够提高吊装作业的安全性。

具体地,摇把23包括第一杆段23a和第二杆段23b。其中,第一杆段23a的一端与连接杆2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第一杆段23a的轴线与连接杆2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杆段23b与第一杆段23a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第二杆段23b的轴线与连接杆21的轴线平行。在操作时,人员的手部可以握住第二杆段23b,通过转动第二杆段23b便可以带动连接杆21转动,从而实现夹板22的上升或下降。如此设置能够以较小的力施加较大的扭矩,从而便于人员操作并提高吊装作业的安全性。可选地,将第一杆段23a的轴线设置为与连接杆21的轴线垂直,这样可以在增大连接杆21与第二杆段23b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施加扭矩。

进一步地,摇把23还包括套管23c,套管23c套设在第二杆段23b上,套管23c可相对第二杆段23b转动。在使用吊装装置时,人员的手部可以握住套管23c,然后转动套管23c便可以带动连接杆21转动。如此设置,与没有套管23c相比,避免了人员的手部与第二杆段23b的摩擦,并且能够提高转动接杆21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使用吊装装置的舒适性和效率。

为了提高对保温盒进行夹持的可靠性和吊装保温盒的稳定性,可以将夹持部20设置为多个,通过多个夹持部20分别与承载部10配合以夹持保温盒。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0为两个,两个夹持部20间隔设置在承载部10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吊装装置还包括吊环30,吊环30设置在承载部10的上部。通过设置吊环30,可以将起吊设备的吊钩方便地与吊环30连接,从而便于起吊吊装装置和保温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吊装起吊物时,移动吊装装置的夹持部20到夹持位置,通过承载部10与夹持部20的配合便可将起吊物夹持住,然后起吊承载部10便可将起吊物吊起,将起吊物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移动吊装装置的夹持部20到避让位置便可将吊装装置与起吊物分离,完成吊装作业。例如,可使用该吊装装置吊装油田中的保温盒。使用该吊装装置,一方面避免了钢丝绳或吊钩与保温盒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损害保温盒,另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吊装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操作效率并避免了人员伤害。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盒的吊装不方便和不安全的问题。

并且,将承载部10设置为由第一单元11、第二单元12和第三单元13共同形成的C形结构,可将保温盒的侧壁伸入到C形结构的开口中,从而通过夹持部20与第三单元13的配合对保温盒进行夹持。将夹持部20设置为连接杆21和夹板22,并且将连接杆21与夹持部20的第一单元11螺纹连接,能够以可靠并且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夹持部20的移动,从而便于操作吊装装置并保证吊装装置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