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401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传送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的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生产、工作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传送装置也应运而生,例如生产线传送带、自动扶梯等。当应用于由下至上传送的场景时,传送带倾斜设置,传送的过程中,传送带上的物品也会倾斜,而有些物品在传送的过程中要求保持水平状态,因此,传送带不适用于由下至上进行传送且物品需水平的情景。

而自动扶梯可以应用于由下至上进行传送且物品需水平的情景。相关技术中的自动扶梯包括驱动机构、桁架和倒L形的支撑件,支撑件的水平面用于载物,驱动件驱动支撑件由下至上移动,桁架实现支撑件保持水平状态。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自动扶梯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载物面以下需有大约1米的安装空间,在施工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应用,安装和运输也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动扶梯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包括:载物平台、均呈环形的内传送件和外传送件;

所述载物平台为平板状;所述内传送件与所述外传送件间隔设置;所述内传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上直线段和内下直线段;所述外传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外上直线段和外下直线段;所述内上直线段与所述外上直线段平行,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从侧面看,所述内下直线段与所述外下直线段重合;所述内上直线段位于所述外上直线段与所述外下直线段之间;

所述载物平台的第一端与所述内传送件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外传送件转动连接;

所述载物平台的第一端与所述内上直线段的连接处与所述载物平台的第二端与所述外上直线段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内传送件与所述外传送件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内传送件包括两个内回转段;

所述内上直线段与所述内下直线段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内回转段连接;

所述内回转段包括内弧形段和由上至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内水平段;所述内弧形段的一端与位于上端的内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弧形段的另一端与位于下端的内水平段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内水平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内上直线段和所述内下直线段连接;

所述外传送件包括两个外回转段;

所述外上直线段与所述外下直线段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外回转段连接;

所述外回转段包括外弧形段和由上至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外水平段;所述外弧形段的一端与位于上端的外水平段的一端连接,外回转段的另一端与位于下端的外水平段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外水平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上直线段和所述外下直线段连接;

从侧面看,所述内回转段位于上端的所述内水平段与所述外回转段位于上端的所述外水平段部分重合;所述内回转段位于下端的所述内水平段与所述外回转段位于下端的所述外水平段重合;所述内弧形段与所述外弧形段重合。

进一步地,沿所述载物平台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所述载物平台包括多节依次转动连接的子平台。

进一步地,当所述载物平台位于所述内上直线段和所述内下直线段时,多个所述子平台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下端的所述内回转段的两个所述内水平段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所述内上直线段和所述内下直线段连接;位于上端的所述内回转段的两个所述内水平段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所述内上直线段和所述内下直线段连接;

位于下端的所述外回转段的两个所述外水平段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所述外上直线段和所述外下直线段连接;位于上端的所述外回转段的两个所述外水平段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所述外上直线段和所述外下直线段连接。

进一步地,该传送装置还包括驱动链条;

0°≤α≤90°,所述载物平台与所述驱动链条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链条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平台沿所述内传送件和所述外传送件运动。

进一步地,该传送装置还包括能够弯曲的阻挡部;所述载物平台为两个;两个所述载物平台分别为下平台和上平台;

所述阻挡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平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平台连接;

当所述下平台和所述上平台位于所述内上直线段与所述外上直线段时,所述阻挡部用于将所述下平台与所述上平台之间的间隔填充。

进一步地,该传送装置还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平台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阻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阻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阻挡块;

所述阻挡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平台滑动连接;多个所述阻挡块依次紧贴;多个所述阻挡块远离所述下平台的一端依次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平台靠近所述上平台的一端的底部转动设置有滚轴;所述阻挡部的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滚轴与所述下平台之间的缝隙并与所述上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货物运输系统,该货物运输系统包括储货装置以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装置包括内传送件和外传送件,载物平台的第一端与内传送件的内上直线段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外传送件的外上直线段转动连接,载物平台水平设置。当载物平台位于内上直线段的底部时,使用者将货物放置在载物平台上,载物平台的两端分别沿内上直线段和内下直线段向上移动,直至移动至内上直线段和内下直线段的上端,将货物卸下。载物平台沿内传送件和外传送件回转至内上直线段和内下直线段的底部,使用者将货物放置在载物平台上,依次循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装置,通过内传送件和外传送件即可实现由下至上以及由上至下进行传送且使物品保持水平,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对施工空间要求低,且方便安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传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传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平台移动至外弧形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和滚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内传送件; 2-外传送件; 3-载物平台;

4-下平台; 5-上平台; 6-阻挡部;

7-弹簧; 8-滚轴; 11-内上直线段;

12-内下直线段; 13-内回转段; 131-内水平段;

132-内弧形段; 21-外上直线段; 22-外下直线段;

23-外回转段; 231-外水平段; 232-外弧形段;

31-子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传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传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平台移动至外弧形段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包括:载物平台3、均呈环形的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所述载物平台3为平板状;内传送件1与外传送件2间隔设置;内传送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外传送件2包括间隔设置的外上直线段21和外下直线段22;内上直线段11与外上直线段21平行,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从侧面看,即图3视图,内传送件1到外传送件2的投影方向,内下直线段12与外下直线段22重合;内上直线段11位于外上直线段21与外下直线段22之间;载物平台3的第一端与内传送件1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外传送件2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载物平台3水平设置;载物平台3的第一端与内传送件1的连接处与载物平台3的第二端与外传送件2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等于内传送件1与外传送件2之间的水平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装置包括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载物平台3的第一端与内传送件1的内上直线段11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外传送件2的外上直线段21转动连接,载物平台3水平设置。当载物平台3位于内上直线段11的底部时,使用者将货物放置在载物平台3上,载物平台3的两端分别沿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向上移动,直至移动至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的上端,将货物卸下。载物平台3沿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回转至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的底部,使用者将货物放置在载物平台3上,依次循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装置,通过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即可实现由下至上以及由上至下进行传送且使物品保持水平,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对施工空间要求低,且方便安装和运输。

其中,内上直线段11与内下直线段12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不相互平行。同样地,外上直线段21和外下直线段22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不相互平行。

其中,载物平台3为多个,多个载物平台3沿内传送件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内传送件1的延伸方向即指内传送件1的环形所在的轨迹,这样可同时运送多个货物,提高传送效率。

如图1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内传送件1包括两个内回转段13;内上直线段11与内下直线段1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内回转段13连接;内回转段13包括内弧形段132和由上至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内水平段131;内弧形段132的一端与位于上端的内水平段131的一端连接,内弧形段132的另一端与位于下端的内水平段131的一端连接;两个内水平段131的另一端分别与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连接;外传送件2包括两个外回转段23;外上直线段21与外下直线段2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外回转段23连接;外回转段23包括外弧形段232和由上至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外水平段231;外弧形段232的一端与位于上端的外水平段231的一端连接,外弧形段232的另一端与位于下端的外水平段231的一端连接;两个外水平段231的另一端分别与外上直线段21和外下直线段22连接;从侧面看,内回转段13位于上端的内水平段131与外回转段23位于上端的外水平段231部分重合;内回转段13位于下端的内水平段131与外回转段23位于下端的外水平段231重合;内弧形段132与外弧形段232重合。

本实施例中,内传送件1由内上直线段11、一个内回转段13、内下直线段12和另一个内回转段13依次连接形成,外传送件2由外上直线段21、一个外回转段23、外下直线段22和另一个外回转段23依次连接形成。载物平台3的两端沿着内上直线段11和外上直线段21始终以水平的状态向上移动,当移动至上方的内水平段131和外水平段231时,将货物取下,载物平台3继续沿着内水平段131和外水平段231向前移动,并经内弧形段132和外弧形段232回转至内下直线段12和外下直线段22,直至经过下方的内回转段13和外回转段23,返回至原始位置,使用者将货物放置在载物平台3上,依次循环。

本实施例中,水平段的设置可使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弧形段的半径一致,使得载物平台3在回转时稳定。同时,内回转段13和外回转段23的设置可使载物平台3将货物运送至顶端时依旧可继续水平运动一段距离,也即,内水平段131和外水平段231的距离,并可在回转时保持稳定,提高传送的稳定性。

其中,内回转段13的两个内水平段131之间也可不平行,外回转段23的两个外水平段231之间也可不平行。

如图1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沿载物平台3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载物平台3包括多节依次转动连接的子平台31。

本实施例中,将载物平台3设置为多节依次转动连接的子平台31,当载物平台3运动至内弧形段132和外弧形段232时,多节子平台31相对转动,使得载物平台3沿着内弧形段132的弯曲方向进行弯曲,减小了载物平台3沿内弧形段132和外弧形段232回转时的转动半径,从而缩小了内弧形段132和外弧顶段的半径,进一步缩小了传送装置占用的空间。

如图1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当载物平台3位于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时,多个子平台31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载物平台3位于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时,多个子平台31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由于子平台31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此时,子平台31依次紧贴,子平台31不能向下转动,也即,载物平台3不能向下弯曲,因此,位于载物平台3上的物品可被稳定地支撑放置。当载物平台3运动至内弧形段132和外弧形段232时,此时,子平台31可相对转动,以使载物平台3沿内弧形段132弯曲,使得载物平台3顺利地回转。当载物平台3运动至位于传送装置顶端的内水平段131和外下直线段22时,多个子平台31可自然下垂,载物平台3向下弯曲,顺利经过后继续向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子平台31的下端依次转动连接,可使载物平台3单向弯曲,也即,在经过内弧形段132和外弧形段232时进行弯曲,在内上直线段11和外上直线段21时,不可弯曲,从而可在减小载物平台3的回转半径的同时不影响对物品的运送,结构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位于下端的内回转段13的两个内水平段131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连接;位于上端的内回转段13两个内水平段131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连接;位于下端的外回转段23的两个外水平段231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外上直线段21和外下直线段22连接;位于上端的外回转段23的两个外水平段231分别通过过渡圆弧与外上直线段21和外下直线段22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内水平段131通过过渡圆弧分别与内上直线段11和内下直线段12连接,外水平段231通过过渡圆弧分别与外上直线段21和外下直线段22连接,当载物平台3运动至内上直线段11与水平段之间时,载物平台3通过过渡圆弧平缓过渡,减少载物平台3受到的振动,使得载物平台3上的货物或者人保持平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机构;多个子平台31均通过一个转动机构转动连接,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子平台31转动。

本实施例中,多个子平台31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使用者可控制转动机构,在载物平台3回转时进行将子平台31转动从而弯曲载物平台3,在向上运送物品时,通过将子平台31转动使载物平台3调整至水平状态进行载物。

其中,多个子平台31也可通过多个转动机构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链条;0°≤α≤90°,载物平台3与驱动链条转动连接;驱动链条用于驱动载物平台3沿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运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链条驱动载物平台3沿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运动,此时,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起到轨道进行支撑的作用,驱动链条起到驱动作用,提高了载物平台3收到的支撑力,增大了载物平台3可载物品的最大重量。

其中,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可均为链条,由两个链条同时驱动载物平台3移动。另外,内传动件可为轨道的形式,外传送件2可为链条的形式。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和滚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送装置还包括能够弯曲的阻挡部6;载物平台3为两个;两个载物平台3分别为下平台4和上平台5;阻挡部6的一端与下平台4连接,另一端与上平台5连接;当下平台4和上平台5位于内上直线段11与外上直线段21时,阻挡部6用于将下平台4与上平台5之间的间隔填充。

本实施例中,在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设置阻挡部6,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位于内上直线段11和外上直线段21时,上平台5位于较高位置,下平台4位于较低位置,上平台5高于下平台4,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存在间隔,阻挡部6的一端与上平台5连接,另一端与下平台4连接,可将两者之间的间隔填充,从而避免货物滑动落入下平台4的底部。随着上平台5和下平台4向上运动至顶部,下平台4与上平台5逐渐平齐,阻挡部6逐渐弯曲以使下平台4与上平台5平齐。

优选地,阻挡部6与上平台5靠近下平台4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当人站在下平台4时,上平台5与下平台4向上运动过程至顶部时,上平台5与下平台4逐渐平齐,阻挡部6与上平台5的端部连接可防止人的脚部被夹持在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其中,阻挡部6可以为卷帘形式,也即,在下平台4的底部设置转轴,阻挡部6的一端卷绕在转轴上,另一端与上平台5靠近下平台4的一端固定连接。阻挡部6自身有向转轴缠绕的趋势。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逐渐分离,阻挡部6被逐渐从转轴上拉开,以将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的间隔填充。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逐渐靠近,阻挡部6逐渐缠绕在转轴上而收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送装置还包括弹簧7;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下平台4的底部,另一端与阻挡部6的一端连接;阻挡部6的另一端与上平台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逐渐分离,上平台5与下平台4的高度差逐渐增大,阻挡部6连接弹簧7的一端朝上平台5方向移动,弹簧7被拉伸,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位置相对稳定后,阻挡部6将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的间隔填充。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逐渐平齐,阻挡部6在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向弹簧7的方向移动,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平齐后,阻挡部6位于下平台4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弹簧7的设置便于阻挡部6在上平台5与下平台4平齐时复位,使得阻挡部6移动顺畅。

其中,阻挡部6的材质可以为布、橡胶或者其他可以弯曲的材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阻挡部6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阻挡块;阻挡部6的一端与下平台4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平台5滑动连接;多个阻挡块依次紧贴;多个阻挡块远离下平台4的一端依次铰接。

本实施例中,阻挡部6包括多个阻挡块,当上平台5与下平台4平齐时,阻挡部6位于上平台5与下平台4的底部,当上平台5逐渐高于下平台4,阻挡部6在上平台5的底部朝下平台4滑动,位于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将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的间隔填充,由于多个阻挡块的铰接点远离下平台4,当阻挡部6位于上平台5与下平台4之间时,多个阻挡块的铰接点远离下平台4的平面,此时,多个阻挡块可朝向下平台4方向弯曲,不能朝向上平台5方向弯曲。当人站立在下平台4上时,即使人脚部踢到阻挡部6,阻挡部6也不能弯曲,从而可保证了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下平台4靠近上平台5的一端的底部转动设置有滚轴8;阻挡部6的一端与弹簧7连接,另一端穿过滚轴8与下平台4之间的缝隙并与上平台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下平台4的下方设置滚轴8,阻挡部6穿过滚轴8与下平台4之间,当阻挡部6在下平台4移动时,滚轴8也转动,滚轴8可支撑阻挡部6的运动,使得阻挡部6在移动时较稳定。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其中,弹簧7也可设置在上平台5的底部,阻挡部6的一端与下平台4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7固定连接,阻挡部6在上平台5的底部往复移动。在上平台5的底部转动设置滚轴8,阻挡部6穿过滚轴8与上平台5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货物运输系统,该货物运输系统包括储货装置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

使用者将储货装置内的货物放置在载物平台3上,通过传送装置的内传送件1和外传送件2将货物运送从底部运送至顶部,或者将货物从顶部运送至底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