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排渣仓及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5883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排渣仓及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实用新型设备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湿式排渣仓。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排渣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炉底渣大多采用干除渣系统,炉底下方依次布置一级钢带冷渣机、碎渣机、二级钢带冷渣机、渣仓、加湿搅拌机。炉底渣经过锅炉渣井落入一级钢带冷渣机,经过空气作初步冷却,被加热的空气进入锅炉炉膛;冷却后的底渣再经过碎渣机破碎,由二级钢带冷渣机进行二次冷却并输送至渣仓存储。

为了减少粉尘污染,需要将底渣打湿方能运输,渣仓的底部设置加湿搅拌机,如图1所示,为加湿搅拌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加湿搅拌机设置两根大刚度的搅拌轴01,搅拌轴上以一定的螺旋角及螺距分布多片扇形搅拌叶片;渣仓中的干燥底渣向下排入加湿搅拌机内,装满底渣后,加湿搅拌机顶盖上设置的喷嘴开始喷水,两根搅拌轴反向旋转,对干燥的底渣进行搅拌,干燥底渣加湿搅拌均匀后将底渣从底部排放口02螺旋送出。

加湿搅拌机的螺旋叶片与底渣长期摩擦接触,在长期运行后,螺旋叶片磨损严重,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搅拌与输出效率;在运行过程中,加湿搅拌机的机壳内壁上的湿渣若不及时清理会引起结垢,堵塞排放口,影响再次卸料;加湿搅拌机设计复杂,会占用渣仓底部较大的空间,且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式排渣仓,在湿式排渣仓内完成干渣湿润的过程,不需要单独设置加湿搅拌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湿式排渣仓,包括:

仓体,内腔下方的横截面尺寸由上向下渐缩;

进料通道,设置于所述仓体的顶部、并与所述仓体的内腔连通,用于向所述仓体内输入底渣;

卸渣门,设置于所述仓体最底部的尺寸最小处,通过开闭控制向下排料;

喷嘴,设置于所述进料通道的侧壁上,用于对经过所述进料通道的底渣喷水,使干燥的底渣均匀湿润。

可选地,所述喷嘴的输水管道上设置调节阀;控制器根据需要的湿度及灰分综合调节所述调节阀的开度,进而调节所述喷嘴的供水量。

可选地,所述卸渣门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仓体,另一侧连接伸缩气缸,控制器调节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改变所述卸渣门的开度;所述伸缩气缸通过限位装置限定伸出长度。

可选地,所述进料通道由钢带机输送底渣,所述钢带机卸料端与所述仓体顶端的落差大于或等于两米;所述喷嘴的输水管道上设置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信号连接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喷嘴的数量为2~8个,分为一组、或按上下分为两组或多组,每组所述喷嘴周向均匀地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上。

可选地,所述仓体外设置振动器,通过振动将附着在所述仓体内壁的底渣清除。

可选地,所述仓体底部渐缩段的纵截面两侧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

可选地,所述仓体底部渐缩段呈喇叭口形。

可选地,所述仓体的底部设置析水元件,从所述卸渣门流出的析水经所述析水元件收集,并通过析水管引导至沉淀池。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渣系统,在炉底依次设置一级钢带冷渣机、碎渣机、二级钢带冷渣机,在所述二级钢带冷渣机的下方设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渣仓,从所述湿式排渣仓排出的底渣被直接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式排渣仓,包括仓体、进料通道、卸渣门、喷嘴等结构,仓体中用于存放底渣,仓体内腔的横截面尺寸由上向下渐缩,有利于底渣向下滑落;进料通道设置于仓体的顶部,其与仓体的内腔连通,用于向仓体内输入底渣;喷嘴设置于进料通道的侧壁上,用于对经过进料通道的底渣喷水,使干燥的底渣均匀湿润;本实用新型的湿式排渣仓在底渣经过进料通道的过程中就喷水打湿,在底渣下落到仓体内腔底部时就完成了混合打湿的过程,因此该装置无需对仓体内的底渣进行搅拌;当底渣积聚到一定量后控制卸渣门打开,卸渣门设置于仓体最底部的尺寸最小处,通过开闭控制向下排料,当卸渣门打开时将底渣向下排出,关闭时阻断下落过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渣系统,在炉底依次设置一级钢带冷渣机、碎渣机、二级钢带冷渣机,在二级钢带冷渣机的下方设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渣仓,从湿式排渣仓排出的底渣被直接运输;该排渣系统包含上述的湿式排渣仓,因而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加湿搅拌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排渣仓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湿式排渣仓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包括:

仓体1、进料通道2、卸渣门3、喷嘴4、调节阀41、流量计42、铜带机5、振动器6、析水管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湿式排渣仓,在湿式排渣仓内完成干渣湿润的过程,不需要单独设置加湿搅拌器。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湿式排渣仓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排渣仓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种湿式排渣仓包括仓体1、进料通道2、卸渣门3、喷嘴4等结构,其中仓体1是存储底渣的装置,为壳体结构,内部设有空腔,仓体1内腔下方的横截面尺寸由上向下渐缩,用于引导底渣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排出;进料通道2设置于仓体1的顶部,进料通道2的底部与仓体1的内腔连通,用于向仓体1内输入底渣;卸渣门3设置于仓体1最底部的尺寸最小处,通过开闭控制向下排料;进料通道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整体结构为筒形,喷嘴4设置于进料通道2的侧壁上,用于对经过进料通道2的底渣喷水,在底渣经过进料通道2的过程中使干燥的底渣均匀湿润,底渣下落到仓体1内堆积时已经是湿润状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湿式排渣仓,随着进料的同时对其喷水加湿,对进入仓体的底渣实现分批次加湿,底渣堆积时也就不需要整体加湿搅拌,因而不需要通过搅拌装置实现加湿搅拌,在湿式排渣仓的底部就不需要额外设置加湿搅拌机,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免于维护加湿搅拌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精确控制,使底渣的湿度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在喷嘴4的输水管道上设置调节阀41,控制器根据测量的湿度及灰分综合调节调节阀41的开度,进而调节喷嘴4的供水量;湿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测试后直接输入到控制器,灰分可根据电厂化验室的化验结果得到,将灰分结果直接输入控制器即可。仓体1内的湿度或者灰度过大时,增加调节阀41的开度,提高喷嘴4的喷射量;相应地,如果湿度过大则降低喷嘴4的喷射量,如果检测灰度值很低,则同样地降低喷嘴4的喷射量,使仓体1内部的底渣湿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DCS逻辑控制程序中入炉煤量、煤的灰分、底渣的湿度均作为喷水量的调节参数。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卸渣门3的一侧转动连接仓体1,另一侧连接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一端连接仓体1,另一端连接卸渣门3,控制器调节伸缩气缸的伸缩改变卸渣门3的开度,可预先设定几个特定的开度,如1/3、2/3及全开,并通过限位装置限定伸缩气缸的伸出长度将卸渣门3限定在特定的开度。本实用新型的湿渣仓在底渣下落时已经完成了加湿过程,因此卸渣门3的尺寸可以设置较大,可以一次性大量排料。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湿式排渣仓的控制系统示意图,通过PID控制器调节卸渣门3的开度,调节水流量,满足底渣的调湿需要。当然,上述卸渣门3的设置方式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可采用其他的设定方式,本实用新型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具体的设置形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进料通道2的顶部连接钢带机机5,由钢带机5输送底渣,钢带机5卸料端与仓体1顶端的落差大于或等于两米,应保证钢带机5具有足够的长度,为加湿混合提供一定的时间,使水与下落的底渣相互混合。进料通道2可为竖直设置,也可为倾斜设置,只要能够引导底渣下落即可。

喷嘴4的输水管道上设置流量计42,流量计42信号连接控制器,流量计42用于检测调节阀41的供水量,可用于判断调节阀41是否正常工作,也便于操作人员掌握实时的供水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喷嘴4的数量为2~8个,可分为一组,或按上下分为两组或多组,每组喷嘴4高度相同,周向均匀地设置在进料通道2上。设置为两组或多组,可分别调节上下不同组的喷水量,下方喷嘴的喷水量相应降低,以保证底渣一次性充分加湿。喷嘴4为雾化喷嘴,使干渣与水雾充分接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仓体1外设置振动器6,卸料的过程中,仅由重力带动可能会有部分底渣附着在仓体1的内壁上,因此为了防止底渣附着问题,通过振动器6的振动将附着在仓体1内壁的底渣清除,避免附着的底渣阻塞卸渣门3的出口。

为了最大程度防止底渣的附着问题,将仓体1底部渐缩段的纵截面两侧的夹角设置为大于或等于60度,底渣重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更大,更容易下滑。

具体地,仓体1底部渐缩段呈喇叭口形,也即仓体1纵截面的两侧边缘为弧状,越靠下方斜率越大。

正常情况下,底渣的湿度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不扬尘并且不产生析水,异常情况下,为防止底渣湿度过大产生的析水从卸渣门3泄漏,污染环境,在仓体1的底部设置析水元件,从卸渣门3流出的析水经析水元件收集,并通过析水管7引导至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渣系统,在炉底依次设置一级钢带冷渣机、碎渣机、二级钢带冷渣机,在二级钢带冷渣机的下方设置上述的湿式排渣仓,从湿式排渣仓排出的底渣被直接运输,不需要单独设置搅拌机,节省了空间,排出的湿渣可直接被车辆运输。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