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157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涂线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喷涂线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化妆品容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喷涂处理,现有的操作方式是:人工将待处理的产品件套装在一些小套杆上,然后再将套装有产品件的小套杆依序输送到喷涂机构中进行喷涂操作。然而,上述操作方式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且生产效率还不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涂线的上料装置,其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精度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涂线的上料装置,包括有用以输送周转盘的第一输送机、承载有若干个竖向套杆并能够带动该若干个竖向套杆行进的第二输送机、以及能够从所述周转盘上拾取多个产品件并对应套接于多个所述竖向套杆上的机器人,且所述第一输送机、所述第二输送机和所述机器人彼此独立布置;

另外,在所述第二输送机上还设置有能够使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定位治具,且所述定位治具还与所述机器人相对应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送机具有呈长条型的第二机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的U型第二输送带、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并用以带动所述U型第二输送带运动的第二伺服电机;

该若干个竖向套杆皆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杆体,且该若干个竖向套杆还间隔设置在所述U型第二输送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送机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输送机相对布设于所述第二机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外;

所述机器人为四个,四个所述机器人对称布设于所述第二机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第一输送机各具有第一机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并用以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运动的第一伺服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机架呈环型或者U型结构,且与每一所述第一机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机器人还均置于所述第一机架围成的空间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治具亦为四个,且四个所述定位治具与四个所述机器人一一对应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定位治具各包括有卡接组件和抵接组件,其中,所述卡接组件具有外壳体、第一齿盘、第二齿盘和环形的双面齿同步带,所述外壳体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的上侧上,且同时所述外壳体还位于所述竖向套杆的外侧,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各分别通过一转轴活动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还通过所述双面齿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抵接组件具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的上侧上,并同时位于所述竖向套杆的内侧,且所述抵接板还与所述双面齿同步带呈相对配合布置;

在所述U型第二输送带的带动下,移经每一所述双面齿同步带位置处的多个竖向套杆皆能够活动卡接于所述双面齿同步带的外侧齿牙槽中,且同时与所述双面齿同步带相对配合的所述抵接板还能够抵触到卡接于所述外侧齿牙槽中的多个竖向套杆;即多个竖向套杆能够在所述双面齿同步带和抵接板的协同作用下处于一相对稳定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呈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抵接板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PLC控制器和用以拍摄竖向套杆状态信息的CCD相机,所述CCD相机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的出料侧上,且所述CCD相机还电连接于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机器人、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该上料装置通过配置“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和机器人”来实现将产品件套接到竖向套杆上,其不仅自动化程度高,很好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触摸产品件,从而降低了产品件被污染概率,确保了产品件的良率。②因竖向套杆在行进过程中会出现晃动等现象,所以在该上料装置中还配置有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能够使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处于一相对稳定状态,即所述定位治具能够使得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避免出现晃动现象,从而利于机器人将产品件准确地套接于竖向套杆上,进而大大提升了该上料装置整体操作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定位治具安装于第二输送机上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接组件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接组件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第一输送机 10——第一机架

11——第一输送带 2——第二输送机

20——第二机架 21——U型第二输送带

3——竖向套杆 4——机器人

5——定位治具 50——外壳体

51——第一齿盘 52——第二齿盘

53——双面齿同步带 54——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涂线的上料装置包括有用以输送周转盘Rd的第一输送机1、承载有若干个竖向套杆3并能够带动该若干个竖向套杆3行进的第二输送机2、以及能够从所述周转盘Rd上拾取多个产品件并对应套接于多个所述竖向套杆3上的机器人4,且所述第一输送机1、所述第二输送机2和所述机器人4彼此独立布置;另外,在所述第二输送机2上还设置有能够使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3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定位治具5,且所述定位治具5还与所述机器人4相对应配合;即所述定位治具能够使得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避免出现晃动现象,利于机器人将产品件准确地套接于竖向套杆上,进而大大提升了该上料装置整体操作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2具有呈长条型的第二机架20、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20上的U型第二输送带2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20上并用以带动所述U型第二输送带21运动的第二伺服电机;该若干个竖向套杆3皆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中空杆体,且该若干个竖向套杆3还间隔设置在所述U型第二输送带21上;具体可参阅附图2和附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1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输送机1相对布设于所述第二机架20宽度方向的两侧外;所述机器人4为四个,四个所述机器人皆采用六轴机器人,且四个所述机器人4对称布设于所述第二机架20宽度方向的两侧外;具体可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

进一步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输送机1各具有第一机架10、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10上的第一输送带1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10上并用以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11运动的第一伺服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机架10呈U型结构,且与每一所述第一机架10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机器人4还均置于所述第一机架10围成的空间中。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定位治具5亦为四个,且四个所述定位治具5与四个所述机器人4一一对应配合。

进一步优选的,参阅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每一所述定位治具5各包括有卡接组件和抵接组件,其中,所述卡接组件具有外壳体50、第一齿盘51、第二齿盘52和环形的双面齿同步带53,所述外壳体50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20的上侧上,且同时所述外壳体50还位于所述竖向套杆3的外侧,所述第一齿盘51和第二齿盘52各分别通过一转轴活动安装在所述外壳体50内(根据需要,还可采用同轴套装的两个第一齿盘、以及同轴套装的第二齿盘),且所述第一齿盘51和第二齿盘52还通过所述双面齿同步带53传动连接;所述抵接组件具有抵接板54,所述抵接板54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20的上侧上,并同时位于所述竖向套杆3的内侧,且所述抵接板54还与所述双面齿同步带53呈相对配合布置;

在所述U型第二输送带21的带动下,移经每一所述双面齿同步带53位置处的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3皆能够活动卡接于所述双面齿同步带53的外侧齿牙槽中,且同时与所述双面齿同步带53相对配合的所述抵接板54还能够抵触到卡接于所述外侧齿牙槽中的多个竖向套杆3;即多个竖向套杆3能够在所述双面齿同步带53和抵接板54的协同作用下处于一相对稳定状态。

进一步优选的,呈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抵接板54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设有PLC控制器和用以拍摄竖向套杆3状态信息的CCD相机,所述CCD相机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20的出料侧上,且所述CCD相机还电连接于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机器人4、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工作。

实施例2:

请参阅附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相较于实施例1所示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结构,实施例2所示喷涂线的上料装置结构有稍许变动,表现在:实施例2中所示的第二输送机2、竖向套杆3、机器人4、以及定位治具5结构皆分别对应与实施例1所示结构保持一致,实施例2中所示的第一输送机1结构与实施例1所示第一输送机1结构不一致,即:实施例2所示第一输送机1的第一机架10呈环型结构,实施例1所示第一输送机1的第一机架10呈U型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喷涂线上料装置的操作方法,具体为:①定义:所述第一输送机1的左侧为进料侧,右侧为出料侧;人工将装满产品件的周转盘Rd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1的进料侧上;

②周转盘Rd在所述第一输送机1的带动下行进至第一个机器人4位置处,机器人4按照程序设定从周转盘Rd上拾取多个产品件;且在机器人4拾取产品件的同时,多个竖向套杆3在第二输送机2的带动下行进至与所述机器人4相对应的定位治具5位置处,然后多个竖向套杆3能够在所述定位治具5中的双面齿同步带53和抵接板54的协同作用下处于一相对稳定状态;届时,机器人4能够将拾取到的多个产品件准确地套接于上述多个竖向套杆3上;

③周转盘Rd在所述第一输送机1的带动下继续行进,直至到第二个机器人4位置处,第二个机器人4进行与第一个机器人相同的拾料、放料操作;另外,按照程序设定,在第二个机器人4完成拾料操作后,周转盘Rd内的产品件已被拾取完;

④空的周转盘Rd在所述第一输送机1的带动下继续行进至所述第一输送机1的出料侧,人工取走空的周转盘Rd。

循环操作上述①~④,直至产品件上料操作完成。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涂线的上料装置具有以下优点:①上料装置通过配置“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和机器人”来实现将产品件套接到竖向套杆上,其不仅自动化程度高,很好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触摸产品件,从而降低了产品件被污染概率,确保了产品件的良率。②因竖向套杆在行进过程中会出现晃动等现象,所以在该上料装置中还配置有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能够使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处于一相对稳定状态,即所述定位治具能够使得多个待套接产品件的竖向套杆避免出现晃动现象,从而利于机器人将产品件准确地套接于竖向套杆上,进而大大提升了该上料装置整体操作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