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2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和高速铁路网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高铁这一交通工具,为了高正高铁在运行过程中的车厢内部环境,乘务员需要定期对高铁内部垃圾进行收集和清扫,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是保洁员通过手持垃圾袋对车厢内部垃圾进行收集,但是垃圾的种类繁多,这种垃圾收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效率十分低效,而且对内侧座椅位置的垃圾收集需要多次传递,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解决现有垃圾收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效率十分低效,而且对内侧座椅位置的垃圾收集需要多次传递,十分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包括垃圾收纳箱,所述的垃圾收纳箱底部设置有方便垃圾收纳箱在高铁车厢内部移动的滚轮,所述的滚轮通过垃圾收纳箱底部的连接支架与垃圾收纳箱活动连接,所述的垃圾收纳箱上表面开设有储物槽,所述的储物槽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凸台,所述的储物槽上表面位于安装凸台两侧均开设有与垃圾收纳箱内部相连通的装填口,所述的垃圾收纳箱内部位于装填口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置物箱,所述的垃圾收纳箱左侧内壁对应装填口位置铰链连接有用于收集液体和小颗粒垃圾的左置导流管,所述的垃圾收纳箱右侧内壁对应装填口位置铰链连接有用于收集液体和小颗粒垃圾的右置导流管,所述的垃圾收纳箱左侧壁对应左置导流管和右侧壁对应右置导流管均开设有与储物槽内相连通的翻转口,所述的左置导流管和右置导流管顶端均活动连接有收集盘,所述的收集盘内侧均通过内侧连杆与安装凸台上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置导流管和右置导流管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收集盘下表面对应左置导流管和右置导流管上端开口均开设有弧形倾倒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纳箱下端开设有内置密封柜门的拆卸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利用在装填口内壁上铰链连接有顶部具有收集盘的导流管,利用向外侧翻转导流管来对较远距离两侧的座椅垃圾进行近位收集,避免因为多次传递造成的尴尬,并且通过收集盘将液体和较小体积垃圾通过倾倒口直接通过导流管流入装填口,避免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省时省力,提升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垃圾收纳箱,2.滚轮,3.连接支架,4.储物槽,5.安装凸台,6.装填口,7.置物箱,8.左置导流管,9.右置导流管,10.翻转口,11.收集盘,12.内侧连杆,13.倾倒口,14.密封柜门,15.拆卸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包括垃圾收纳箱1,垃圾收纳箱1底部设置有方便垃圾收纳箱1在高铁车厢内部移动的滚轮2,滚轮2通过垃圾收纳箱1底部的连接支架3与垃圾收纳箱1活动连接,垃圾收纳箱1上表面开设有储物槽4,储物槽4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凸台5,储物槽4上表面位于安装凸台5两侧均开设有与垃圾收纳箱1内部相连通的装填口6,垃圾收纳箱1内部位于装填口6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置物箱7,垃圾收纳箱1左侧内壁对应装填口6位置铰链连接有用于收集液体和小颗粒垃圾的左置导流管8,垃圾收纳箱1右侧内壁对应装填口6位置铰链连接有用于收集液体和小颗粒垃圾的右置导流管9,垃圾收纳箱1左侧壁对应左置导流管8和右侧壁对应右置导流管9均开设有与储物槽4内相连通的翻转口10,左置导流管8和右置导流管9顶端均活动连接有收集盘11,收集盘11内侧均通过内侧连杆12与安装凸台5上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左置导流管8和右置导流管9大小相同,进一步地,收集盘11下表面对应左置导流管8和右置导流管9上端开口均开设有弧形倾倒口13,进一步地,垃圾收纳箱1下端开设有内置密封柜门14的拆卸口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高铁的翻转式垃圾分类收集车利用在装填口6内壁上铰链连接有顶部具有收集盘11的导流管,利用向外侧翻转导流管来对较远距离两侧的座椅垃圾进行近位收集,避免因为多次传递造成的尴尬,并且通过收集盘11将液体和较小体积垃圾通过倾倒口13直接通过导流管流入装填口6,避免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省时省力,提升收集效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