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157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辊道转接机,属于汽车总装车间生产线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进行自动补偿的升降辊道转接机。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线上,辊道输送设备因结构简单、输送能力强,被广泛应用于各生产车间。但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个性化、选择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导致生产车型增多。对于输送设备可能需适应不同类型车身在不同工位、不同高度的自动化转接。传统的辊道线设备一般柔性化、生产线增值、操作空间利用率低。难以实现车身高节拍、高效率的灵活转接。因此需设计一种能对辊道进行灵活稳定的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构,才能兼容多车型的生产转运需求,以节省生产成本,满足产能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能对辊道进行灵活稳定的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构,用于兼容不同品种车型的生产转运需要,以难以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包括轴向可调升降机构、可收缩式自调辊道、支撑柱、前固定托辊总成;所述轴向可调升降机构垂直固定在地坑内且位于所述前固定托辊总成和所述可收缩式自调辊道之间;所述支撑柱安装在所述可收缩式自调辊道和所述前固定托辊总成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轴向可调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地坑内的立柱总成,所述立柱总成上滑动配合连接有滑架组件,所述立柱总成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架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带传动组件;所述滑架组件上设置有两组用于接车的托架总成,所述两组托架总成中至少有一组与所述滑架组件滑动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带传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配重机构和皮带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固接于所述立柱总成顶端,所述配重机构与所述立柱总成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皮带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摩擦配合连接,所述皮带组件一端与所述配重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架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和驱动滚筒,所述传动轴和所述驱动滚筒同轴布置且相互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滚筒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布置的腰型限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滚筒旁设置有用于防止其转动的止锁装置;所述止锁装置包括锁紧座、锁紧轴、锁紧套和锁紧杆,所述锁紧轴上设置有可与所述锁紧杆配合且沿其径向布置的限位孔,所述锁紧套上设置有可供所述锁紧杆通过的锁紧杆过孔;所述锁紧套固接于所述锁紧座之间,所述锁紧轴滑动插接于所述锁紧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收缩式自调辊道包括固定托辊、与所述固定托辊铰接的活动托辊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托辊相对于所述固定托辊转动的驱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气缸、下连杆和上连杆;所述下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铰接;所述上连杆一端与所述下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托辊铰接;所述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下连杆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下连杆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机构包括导轨、滑块和限位螺杆;所述导轨固接于所述支撑架上端;所述滑块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铰接;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滑块的所述限位螺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托架总成包括托架支撑、托辊组件和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滑架组件的滑架框架连接;所述支架上固接有所述托架支撑,所述托架支撑内连接有所述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的两端辊筒的安装位置高度高于所述托辊组件的中间辊筒的安装位置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前固定托辊总成与所述可收缩式自调辊道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总成的支撑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轴向可调升降机构主要包括立柱总成、配重机构、驱动装置、从动装置、滑架组件、维修平台、皮带组件。所述立柱总成垂直安装在地坑内;所述驱动装置和从动装置安装在维修平台上;所述维修平台固定在立柱总成顶端;所述配重机构与皮带组件一端连接,且平行布置在立柱总成的内部;所述滑架组件通过与皮带组件连接,在立柱总成之间上下滑动;所述皮带组件环绕穿过驱动装置及从动装置分别与配重机构及滑架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架组件由滑架框架、走轮、托架总成、检测开关组成;所述走轮固定在滑架框架上,每个走轮与立柱总成相切;所述托架总成与滑架框架固定;所述检测开关固定在滑架框架上,用于检测皮带组件是否安全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托架总成由托架支撑、托辊组件、活动托架、气缸、直线滑轨、端挡、滑块组成;所述托辊组件固定在托架支撑上;所述气缸和直线滑轨固定在托架支撑上,气缸伸缩杆一端与活动托架连接;所述活动托架底部滑块与直线滑轨连接,滑块可在直线滑轨上自由滑行,从而调节整个活动托架距离。所述端挡处在直线滑轨两端并固定在托架支撑上,端挡可用于活动托架的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可收缩式自调辊道由固定托辊、菱形带座轴承、活动辊道、转轴组成;所述固定托辊安装在托架总成之间;所述菱形带座轴承固定在固定托辊上端部;所述活动辊道布置在固定托辊两侧,活动辊道上的转轴与固定托辊上的菱形带座轴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辊道由矩形支撑架、立式带座轴承、限位螺杆、气缸、三段式连杆、长轴、托辊组件组成;所述立式带座轴承安装在矩形支撑架两侧,通过限位螺杆对立式带座轴承进行张紧限位;所述三段式连杆底端的长轴与两个立式带座轴承固定。三段式连杆中间部位的耳板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气缸固定在矩形支撑架一侧。所述托辊组件安装在三段式连杆顶端的水平面上。通过气缸伸缩拉动三段式连杆实现托辊组件的垂直及水平运动,以实现与活动托架的自动补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前固定托辊总成由固定框架、托辊支架、辊筒、压条组成;所述固定框架安装在立柱总成正前方;所述托辊支架安装固定框架上方,且与托架总成上的活动托架对接;所述辊筒整体呈水平并排布置通过压条固定在托辊支架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托架上设有尾部挡板。尾部挡板可以防护车体后退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托辊组件内的辊筒整体并排呈“凹”型布置,以防止车体在升降过程中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柱能在托架总成的托架支撑空档内穿过,以保证托架支撑的良好受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立柱总成上设有限位装置,对滑架组件进行有效限位,保证托辊组件与活动辊道及前固定托辊总成的补偿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各设备之间实现辊道输送线距离的自动补偿调节,能对不同品种车型实现空中到地面的全自动升降转接,提高了产品通用性及自动化水平,符合柔性化生产的需要。2:采用气缸、皮带、电机等作为驱动元气件,无需油脂润滑、节能环保、维修保养便捷。3:托辊组件的尾部挡板、“凹”型辊筒等布置形式能对车身转接进行有效安全防护,稳定可靠,杜绝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可收缩式自调辊道及前固定托辊总成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滑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可收缩式自调辊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活动辊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轴向可调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的轴向可调升降机构的止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7所示:自动补偿升降辊道转接机主要包括轴向可调升降机构1、可收缩式自调辊道2、支撑柱3、前固定托辊总成4。轴向可调升降机构1垂直固定在地坑内且位于可收缩式自调辊道2和前固定托辊总成4之间;支撑柱3安装在可收缩式自调辊道2和前固定托辊总成4之间且用于支撑轴向可调升降机构1;前固定托辊总成4和可收缩式自调辊道2安装在轴向可调升降机构1中间的低位处;轴向可调升降机构1包括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滑架组件105,滑架组件105上安装有两组托架总成,其中两组托架总成之间的间距可调(即至少包括一组托架总成是与滑架组件105滑动配合连接),可收缩式自调辊道2设置于两组托架总成之间,且三者可完成对接,两组托架总成中有一组托架总成位于前固定托辊总成4和可收缩式自调辊道2之间,从而完成低位辊道车辆输送。

轴向可调升降机构1主要包括立柱总成101、配重机构102、驱动装置103、从动装置104、滑架组件105、维修平台106、皮带组件107。立柱总成101垂直安装在地坑内;驱动装置103和从动装置104安装在维修平台106上;维修平台106固定在立柱总成101顶端;配重机构102与皮带组件107一端连接,且平行布置在立柱总成101的内部;滑架组件105通过与皮带组件107连接,在立柱总成101之间上下滑动;皮带组件107环绕穿过驱动装置103及从动装置104分别与配重机构102及滑架组件105连接。立柱总成101上设有限位装置108,对滑架组件105进行有效限位,保证托辊组件105.4与活动辊道及前固定托辊总成4的补偿精度。

配重机构102由配重框架、配重铁、配重导轮组成。配重铁堆放在配重框架内,配重框架顶部与皮带组件连接固定;配重导轮安装在配重框架四周,并形成一定夹角与立柱总成相切布置;配重机构的下移对应着滑架组件的上移,反之亦然。

驱动装置103由驱动电机103-1、滚子链联轴器103-2、带座轴承103-3、传动轴103-4、驱动滚筒103-5、胀套103-6组成。驱动电机103-1及带座轴承103-3固定在维修平台106上;驱动电机103-1输出轴通过滚子链联轴器103-2与传动轴103-4连接;传动轴103-4两端固定在两个带座轴承103-3之间,传动轴103-4中间部位通过胀套103-6与驱动滚筒103-5固定(驱动滚筒103-5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布置的腰型限位孔)。

维修平台106上安装有止锁装置110,止锁装置由锁紧座110-1、锁紧轴110-2、锁紧套110-3、锁紧杆110-4组成;锁紧座110-1固定在维修平台106上;锁紧套110-3固定在锁紧座110-1之间;锁紧轴110-2穿过锁紧套110-3及锁紧座110-1,通过锁紧杆110-4插入锁紧轴110-2及锁紧套110-3的孔内进行限位。止锁装置110可在设备检修时插入驱动滚筒103-5开口内防止其转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驱动滚筒旁设置有用于防止其转动的止锁装置;止锁装置包括锁紧座、锁紧轴、锁紧套和锁紧杆,锁紧轴上设置有可与锁紧杆配合且沿其径向布置的限位孔,锁紧套上设置有可供锁紧杆通过的锁紧杆过孔;锁紧套固接于锁紧座之间,锁紧轴滑动插接于锁紧套内)。

前固定托辊总成4由固定框架401、托辊支架402、辊筒403、压条404组成。所述固定框架安装401在立柱总成101正前方;所述托辊支架402安装固定框架401上方,且与托架支撑105.3上的活动托架105.5对接;所述辊筒403整体呈水平并排布置通过压条404固定在托辊支架402卡槽内。

如图8所示:滑架组件105由滑架框架105.1、走轮105.2、托架支撑105.3、托辊组件105.4、活动托架105.5、气缸105.6、直线滑轨105.7、端挡105.8、滑块105.9、检测开关105.10组成。走轮105.2固定在滑架框架105.1上,每个走轮105.2与立柱总成101相切;托架支撑105.3与滑架框架105.1固定;检测开关105.10固定在滑架框架105.1上,用于检测皮带组件105.10是否安全牢固。托辊组件105.4固定在托架支撑105.3上,托辊组件105.4内的辊筒403整体并排呈“凹”型布置,以防止车体在升降过程中晃动。气缸105.6和直线滑轨105.7固定在托架支撑105.3上,气缸105.6伸缩杆一端与活动托架105.5连接;活动托架105.5底部滑块105.9与直线滑轨105.7连接,滑块105.9可在直线滑轨105.7上自由滑行,从而调节整个活动托架105.5距离。活动托架105.5上设有尾部挡板105.12。尾部挡板105.12可以防护车体后退掉落。端挡105.8处在直线滑轨105.7两端并固定在托架支撑105.3上,端挡105.8可用于活动托架105.5的限位。支撑柱3能在托架支撑105.3空档内穿过,以保证托架支撑105.3的良好受力。

如图9~10所示:可收缩式自调辊道2由固定托辊201、菱形带座轴承202、活动辊道203、转轴204组成。固定托辊201安装在托架支撑105.3之间;菱形带座轴承202固定在固定托辊201上端部;活动辊道203布置在固定托辊201两侧,活动辊道203上的转轴204与固定托辊203上的菱形带座轴承202连接。

活动辊道203由矩形支撑架203.1、立式带座轴承203.2、限位螺杆203.3、气缸203.4、三段式连杆203.5、长轴203.6、托辊组件203.7组成。所述立式带座轴承203.2安装在矩形支撑架203.1两侧,通过限位螺杆203.3对立式带座轴承203.2进行张紧限位;所述三段式连杆203.5底端的长轴203.6与两个立式带座轴承203.2固定。三段式连杆203.5中间部位的耳板与气缸203.4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气缸203.4固定在矩形支撑架203.1一侧。所述托辊组件203.7安装在三段式连杆203.5顶端的水平面上。通过气缸203.4伸缩拉动三段式连杆203.5实现托辊组件203.7的垂直及水平运动,以实现与托架支撑105.3的自动补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吊具上的车身抵达轴向可调升降机构前,滑架组件上的活动托架根据车型信号,通过托架支撑上的气缸及直线滑轨配合,将活动托架自动调整到车身轴距轮胎合适的位置,滑架总成再次上升,通过托辊组件将车身的四个轮胎托举到与吊具脱离的高度,吊具前行离开,此时车体完全落在空中的托架总成上。紧接着可收缩式自调辊道开始接收车体下来前的车型信号,若为数据为长轴距的车型,活动辊道上的气缸伸出推动三段式连杆,三段式连杆展开后将托辊组件从垂直收缩状态自动调整到水平展开状态,完成活动辊道与固定托辊的水平对接,然后托架总成带车身整体下降到低位,托辊组件、活动辊道、前固定托辊总成完成低位辊道输送线自动补偿、精准对接,实现车身从高位到低位的自动升降转接。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品种车型实现空中到地面的全自动升降转接,加强了产品通用性,满足高节拍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

本实用新型中未尽描述的电控单元等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累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