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剔除功能的口服液瓶体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384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带剔除功能的口服液瓶体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食品、制药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剔除功能的口服液瓶体输送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口服液瓶联动线灌装扎盖后连接下游设备,联线通常是采用宽输送带送瓶,在上工序设备与下一工序设备交接处输送常会产生倒瓶, 出现倒瓶后会容易挤爆其它瓶体,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把倒置的药瓶剔除。采用该种方式一方面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提高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人工干预容易误操作,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可提高输送效率的带剔除功能的口服液瓶体输送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剔除功能的口服液瓶体输送线,包括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所述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的对接处装设有用于将瓶体有序排列的分瓶栏栅,所述分瓶栏栅顶部装设有用于将倒瓶从分瓶栏栅顶部带走的剔除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剔除装置包括接瓶盒、驱动电机、带轮和同步带,所述接瓶盒装设在分瓶栏栅顶部,所述同步带通过带轮安装在前工序输送带与接瓶盒之间,所述同步带与分瓶栏栅之间形成剔除通道,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接瓶盒侧部并与其中一个带轮连接。

所述剔除通道呈倾斜布置,剔除通道的低位与前工序输送带对接,剔除通道的高位与接瓶盒对接。

所述分瓶栏栅包括多块栏栅板,各栏栅板呈均匀间隔布置在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的对接处,各栏栅板之间形成分瓶通道,每个分瓶通道上方均设有所述同步带。

各分瓶通道的宽度小于瓶体长度。

所述分瓶栏栅侧部装设有用于驱使各栏栅板摆动的摆动电机。

所述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之间装设有用于顶升倒瓶并将其扶正的顶升扶正装置,所述顶升扶正装置位于分瓶栏栅下方。

所述顶升扶正装置包括顶升气缸和传感器,所述顶升气缸和传感器并排设置在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之间,顶升气缸和传感器的顶面与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面平齐。

所述传感器靠近前工序输送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带剔除功能的口服液瓶体输送线,包括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前工序输送带和后工序输送带的对接处装设有用于将瓶体有序排列的分瓶栏栅,分瓶栏栅顶部装设有用于将倒瓶从分瓶栏栅顶部带走的剔除装置。该结构中,瓶体由前工序输送带输送至后工序输送带,当在前工序输送带上发生倒瓶现象时,剔除装置会带动倒瓶沿分瓶栏栅顶部运动进行剔除达到倒瓶剔除效果。较传统的人工干预的方式而言,该输送线结构简单紧凑,剔除装置能持续的对倒瓶进行剔除,不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不会产生由人工干预带来的误操作,提高了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前工序输送带;2、后工序输送带;3、剔除装置;31、接瓶盒;32、驱动电机;33、带轮;34、同步带;4、分瓶栏栅;41、栏栅板;5、剔除通道;6、分瓶通道;7、摆动电机;8、顶升扶正装置;81、顶升气缸;82、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带剔除功能的口服液瓶体输送线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的对接处装设有用于将瓶体有序排列的分瓶栏栅4,分瓶栏栅4顶部装设有用于将倒瓶从分瓶栏栅4顶部带走的剔除装置3。该结构中,瓶体由前工序输送带1输送至后工序输送带2,当在前工序输送带1上发生倒瓶现象时,剔除装置3会带动倒瓶沿分瓶栏栅4顶部运动进行剔除达到倒瓶剔除效果。较传统的人工干预的方式而言,该输送线结构简单紧凑,剔除装置3能持续的对倒瓶进行剔除,不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不会产生由人工干预带来的误操作,提高了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中,剔除装置3包括接瓶盒31、驱动电机32、带轮33和同步带34,接瓶盒31装设在分瓶栏栅4顶部,同步带34通过带轮33安装在前工序输送带1与接瓶盒31之间,同步带34与分瓶栏栅4之间形成剔除通道5,驱动电机32安装在接瓶盒31侧部并与其中一个带轮33连接。该结构中,驱动电机32通过带轮33驱使同步带34周向运动,当倒瓶呈与输送带输送方向垂直、待瓶身走到分瓶栏栅4位置时,受同步带34的摩擦力进入剔除通道5,沿剔除通道5进入接瓶盒31内,实现对倒瓶的剔除功能。该剔除通道5的宽度应小于倒瓶的直径,同步带34为弹性同步带,因同步带对倒瓶压紧而产生摩擦力,防止倒瓶在输送中出现滑落。

本实施例中,剔除通道5呈倾斜布置,剔除通道5的低位与前工序输送带1对接,剔除通道5的高位与接瓶盒31对接。这样设置使得剔除通道5与正常走瓶能区分开来,相互不受影响,提高了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中,分瓶栏栅4包括多块栏栅板41,各栏栅板41呈均匀间隔布置在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的对接处,各栏栅板41之间形成分瓶通道6,各栏栅板41正上方均设有同步带34。该结构中,分瓶通道6用于正常走瓶,而倒瓶与输送带输送方向垂直时,由同步带34底部与栏栅板41之间形成的剔除通道5运送至接瓶盒31内,其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各分瓶通道6的宽度小于瓶体长度。这样设置使得瓶体的首尾部能搭在两块栏栅板41的上方,防止瓶体跌落。

本实施例中,分瓶栏栅4侧部装设有用于驱使各栏栅板41摆动的摆动电机7。该摆动电机7用于驱使各栏栅板41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作摆动,达到整瓶排序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之间装设有用于顶升倒瓶并将其扶正的顶升扶正装置8,顶升扶正装置8位于分瓶栏栅4下方。该结构中,瓶体由前工序输送带1输送至后工序输送带2,由于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的对接处容易发生倒瓶现象(倒瓶与输送方向平行),当发生倒瓶时,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对接处的顶升扶正装置8会对倒瓶进行向上的顶升作用,迅速将瓶身顶起成45°,再通过正在运动中后面瓶子推赶使顶起瓶子完全立起达到扶正效果。较传统的人工干预的方式而言,该输送线结构简单紧凑,顶升扶正装置8能持续的对倒瓶进行顶升扶正,不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不会产生由人工干预带来的误操作,提高了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中,顶升扶正装置8包括顶升气缸81和传感器82,顶升气缸81和传感器82并排设置在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之间,顶升气缸81和传感器82的顶面与前工序输送带1和后工序输送带2的输送面平齐。该结构中,传感器82用于感应瓶体的铝盖,发生倒瓶时,传感器82发出感应信号,顶升气缸81动作,向上顶升顶升,迅速将瓶身顶起成45°,再通过正在运动中后面瓶子推赶使顶起瓶子完全立起达到扶正效果。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82靠近前工序输送带1。这样设置使得瓶体能先经过传感器82,为后续的顶升动作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