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43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板材加工所用的前上料电子开料锯中通常都会使用气浮平台送入板材,气浮平台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使用强力风机送出的压力风推动台板上的气浮球处于悬空状态,气浮球能够在所在的容纳腔内转动,通过若干气浮球的转动轻松的将台板上的板材推入电子开料锯进行开料。现有的气浮平台通常都是直接使用强力风机吹动气浮球处于悬空状态,由于在台板上设置有多个气浮球,各个气浮球直接接收强力风机送的风,会存在所接受风的推力不均匀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对板材移动效果,同时对于风机的来风作用于气浮球上的较少,使得对风机来风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气浮平台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气浮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气浮球受力均匀和对板材的输送效率较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气浮装置,包括支架、缓冲腔和台板,所述支架上设有风机,所述缓冲腔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缓冲腔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连接管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缓冲腔的顶部并排设有若干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顶部为缩口结构,第一风道顶部的缩口端设有若干第一出气口,所述若干第一出气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台板设置在缓冲腔的顶部,所述台板上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气浮单元,所述气浮单元包括第二风道、容纳腔和气浮球,所述第二风道由进气端至出气端的方向为缩口结构,所述第二风道的进气端与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出气端与容纳腔的底部连通,所述气浮球位于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开口形成第二出气口,所述气浮球的外径大于容纳腔底部开口的外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缓冲腔的顶部设置若干第一风道,在第一风道上设置若干第一出气口,来将风机送来的强风进行缓冲和重新分布,使得每一个第一出气口处的气浮球所受的推力都相同,使得整个台板上的气浮球能够协同配合,使得对板材的输送效果较好,输送效率较高;第一风道的顶部和第二风道均设置为缩口结构,使得作用于气浮单元的作用力较大,对风机来风的利用率较高,这样在气浮球所需相同推力的情况下,较非缩口的风道所需风机的功率较小,能够节约能源。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腔内靠近底部进气口的位置并排设有若干均风板。均风板能够使得进入各个第一风道中的风力更为均匀,进而使得气浮球的受力也更为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一出气口在第一风道顶部的缩口端均匀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腔的顶部与台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能够有效防止,风从缓冲腔与台板的连接处泄露,提高了设备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腔的一端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有若干滚轮,所述若干滚轮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若干滚轮所在的直线与第一风道所在的直线相垂直,所述滚轮的顶端与台板的顶部平面相齐平。滚轮能够使得板材方便、省力的送入台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均风板,同时在缓冲腔的顶部设置若干第一风道,在第一风道上设置若干第一出气口,使得每个气浮球所受风的推力能够更为均匀;

(2)通过将第一风道的顶部设置为缩口结构,将第二风道由进气端至出气端的方向设置为缩口结构,使得对风机的来风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再满足气浮球受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功率较小的风机,具有了节能的效果,结构也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省去台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浮单元没通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浮单元通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架,2-缓冲腔,3-台板,4-风机,5-进气口,6-连接管,7-第一风道,8-第一出气口,9-气浮单元,10-第二风道,11-容纳腔,12-气浮球,13-第二出气口,16-均风板,17-密封圈,18-安装台,1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效气浮装置,包括如图3所示的支架1、如图4所示的缓冲腔2和台板3,支架上的底部固定有风机4,缓冲腔固定在支架的顶部,缓冲腔的底部开有进气口5,进气口通过连接管6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连接管为伸缩管,伸缩管与进气口和风机的出风口之间均为螺纹连接,缓冲腔的顶部并排固定有若干突起的第一风道7,第一风道与缓冲腔的过度连接处均为圆角,第一风道的顶部开有若干第一出气口8;台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缓冲腔的顶部,台板上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位置打造有如图5和图6所示的气浮单元9,气浮单元包括第二风道10、容纳腔11和气浮球12,第二风道的进气端与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风道的出气端与容纳腔的底部连通,气浮球位于容纳腔内,容纳腔的顶部开口形成第二出气口13,气浮球的外径大于容纳腔底部开口的外径。第二风道由进气端至出气端的方向为缩口结构。第一风道的顶部为缩口结构,若干第一出气口均匀设置在第一风道顶部的缩口端,若干第一出气口位于同一直线上。缓冲腔内靠近底部进气口的位置并排固定有若干均风板16。缓冲腔的顶部与台板的连接处放置有密封圈17。缓冲腔的一端固定有安装台18,安装台上安装有若干滚轮19,若干滚轮位于同一直线上,若干滚轮所在的直线与第一风道所在的直线相垂直,滚轮的顶端与台板的顶部平面相齐平。气浮球为内部中空的金属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启动风机4,风机送来的风顺着连接管6由缓冲腔2底部的进气口5进入缓冲腔,在均风板16的作用下,风机送来的风被第一次分布均匀,缓冲腔内的风在若干第一风道7处被再次分布,顺着第一风道顶部的第一出气口8喷出,第一风道的顶部设置为缩口结构,可以将缓冲腔处的来风进行第一次加速,第一出气口与第二风道10的底端能够密封对接良好,第一出气口喷出的空气进入第二风道,在第二风道的缩口处被第二次加速,使得风力被再次加强,由第二风道的缩口端作用于容纳腔11内的气浮球12,气浮球处于悬浮状态,若干悬浮的气浮球将板材托起,操作人员拉动板材,在气浮球的作用下板材能够被轻松的拖动,在板材移动的过程中,气浮球在容纳腔内能够万向滚动,保证板材的轻松移动,当不再使用时,关闭风机,气浮球落下至于容纳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均风板,同时在缓冲腔的顶部设置若干第一风道,在第一风道上设置若干第一出气口,使得每个气浮球所受风的推力能够更为均匀;(2)通过将第一风道的顶部设置为缩口结构,将第二风道由进气端至出气端的方向设置为缩口结构,使得对风机的来风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再满足气浮球受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功率较小的风机,具有了节能的效果,结构也较为简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