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3144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撮箕功能的多用途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和撮箕都是工作场所和居家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其中,垃圾桶主要用于装丢垃圾,撮箕用于和扫帚配合用来清扫垃圾。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垃圾桶和撮箕是单独存在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处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撮箕由于其不太美观的形状和卫生原因,往往会被放在一些不常去的地方。当地面有碎屑等密集小垃圾时,再单独花时间去寻找撮箕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设计一种带有撮箕功能的多用途垃圾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垃圾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桶壁由曲面桶壁和平面桶壁围成,平面桶壁位于桶口部的边缘为从内壁向外壁倾斜的倾斜边,使得桶体平放时,其平面桶壁的外壁面能够与水平地面相贴合,且平面桶壁位于桶口部边缘的倾斜边能够形成衔接水平地面相与平面桶壁内壁面的倾斜缓坡;在曲面桶壁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把手。

上述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改进方案,所述桶体内还可拆卸地安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安装在桶体内时,其一端贴合设置在平面桶壁中部位置处,另一端向下倾斜的延伸至桶体中部空间位置处,且两侧贴合设置在曲面桶壁上。

上述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改进方案,所述曲面桶壁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的壁面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由下至上向桶体外侧倾斜。

上述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把手为从曲面桶壁上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外壁面的桶口位置处向下延伸且逐渐凸起的长条状凸块,所述长条状凸块背离曲面桶壁的一侧具有平行于所述平面桶壁的外侧表平面。

上述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长条状凸块的下端与桶体的底面相齐平。

上述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改进方案,所述长条状凸块的外侧表平面的两个竖向侧边位置处具有沿外侧表平面方向延伸凸起的凸边,构成长条状凸块的防滑筋。

上述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桶体的桶口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从平面桶壁一侧向曲面桶壁一侧向下倾斜。

上述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改进方案,所述曲面桶壁位于桶口部的边缘上具有向桶体外侧翻出的翻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垃圾桶,其桶体竖向放置时可作为垃圾桶使用,而桶体平放时可作为撮箕使用,从而将垃圾桶和撮箕设计为一个整体,使得该垃圾桶具备了多用途功能,且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垃圾桶中,其把手可以将把手设计为从曲面桶壁上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外壁面的桶口位置处向下延伸且逐渐凸起的长条状凸块,且该长条状凸块背离曲面桶壁的一侧具有平行于所述平面桶壁的外侧表平面,这样以来,可以该长条状凸块的外侧表平面作为支撑面,将桶体支撑在地面上,使得时曲面桶壁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的壁面处于倾斜状态,这样可以使得桶体清洗后沥水更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垃圾桶中,还可以在桶体内可拆卸地安装设置从平面桶壁的中部位置处向下倾斜的延伸至桶体中部空间位置处的隔板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垃圾桶使用的情况下,避免出现桶体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垃圾落出的问题,并且在需要清洗桶体时可以将隔板取出,清理更加的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垃圾桶,整体结构简单,用途多样,且通过多方面的结构优化设计,能使其使用操作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结构的多用途垃圾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结构的多用途垃圾桶的侧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结构的多用途垃圾桶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的侧面状态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结构的多用途垃圾桶把手的防滑筋与地面贴合沥水时的侧面状态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结构的多用途垃圾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结构的多用途垃圾桶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的侧面状态视图。

附图标记:

1、桶体;2、平面桶壁;2a、倾斜边;3、把手;3a、外侧表平面;4、加强筋;5、防滑筋;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垃圾桶,其包括桶体,桶体的桶壁由曲面桶壁1和平面桶壁2围成,平面桶壁2位于桶口部的边缘为从内壁向外壁倾斜的倾斜边2a,使得桶体平放时,其平面桶壁2的外壁面能够与水平地面相贴合,且平面桶壁位于桶口部边缘的倾斜边2a能够形成衔接水平地面相与平面桶壁内壁面的倾斜缓坡;在曲面桶壁1相对于平面桶壁2一侧的外壁面上还设有把手3。

由此以来,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垃圾桶在桶体竖向放置时(如图1和图2所示),则作为垃圾桶使用,并且其桶体的平面桶壁最好设置为竖向布置的,这样桶体的平面桶壁一侧可以靠拢墙面放置,既可以避免其占用过多的过道空间,又可以使得该多用途垃圾桶可以借助墙面提供支撑而不易被撞倒;而当该多用途垃圾桶的桶体平放时(如图3所示),其平面桶壁的外壁面能够与水平地面相贴合,则可以直接作为清扫垃圾的撮箕使用,而平面桶壁位于桶口部边缘的倾斜边能够形成衔接水平地面相与平面桶壁内壁面的倾斜缓坡,可使得地面上的垃圾更容易被清扫进入桶体内,并且使用者可以手持把手进行操作,使用更方便,且垃圾清扫进入桶体内之后无需再进行倾倒转移,直接装在桶体内,只需将桶体重新竖向放置即可。由此,使得该垃圾桶具备了多用途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垃圾桶中,作为优选设计方式,其曲面桶壁1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的壁面最好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由下至上向桶体外侧倾斜,这样便于盛放垃圾。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把手3设计为从曲面桶壁1上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外壁面的桶口位置处向下延伸且逐渐凸起的长条状凸块,该长条状凸块背离曲面桶壁1的一侧具有平行于所述平面桶壁的外侧表平面3a。这样以来,该长条状凸块除了作为平放使用时提拉桶体的把手功能之外,还可以以该长条状凸块的外侧表平面作为支撑面,将桶体支撑在地面上(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此时曲面桶壁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的壁面是处于倾斜状态的,这样可以使得桶体清洗后沥水更方便。此外,该长条状凸块的下端还可以设计为与桶体的底面相齐平(如图2所示),这样在桶体竖向放置时(如图1、2所示),长条状凸块的下端部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更好的保证桶体竖向放置时的稳定性。而在桶体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为了使得作为把手的长条状凸块握持起来更为方便,在长条状凸块的外侧表平面的两个竖向侧边位置处可以设计沿外侧表平面方向延伸凸起的凸边5,构成长条状凸块的防滑筋,这样可以让使用者更方便地握持住把手。

作为另一种可选择的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垃圾桶中,其桶体的桶口可以设计为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从平面桶壁一侧向曲面桶壁一侧向下倾斜,这样在桶体竖向放置作为垃圾桶时(如图1、2所示),可以让垃圾更方便地丢入桶体内,而在桶体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如图3所示),又更便于将垃圾清扫入桶体内。为了增强该多用途垃圾桶的桶口结构强度,在其桶体的曲面桶壁1位于桶口部的边缘上还可以设计有向桶体外侧翻出的翻边4,起到加强筋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垃圾桶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桶体内可拆卸地安装设置隔板6;该隔板6安装在桶体内时,其一端贴合设置在平面桶壁2的中部位置处,另一端向下倾斜的延伸至桶体中部空间位置处,且两侧贴合设置在曲面桶壁1上。图5和图6其它标号与图1~4中的含义相同。这样以来,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垃圾桶在桶体竖向放置作为垃圾桶使用时,可以正常的盛放垃圾;而当其桶体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桶体内安装设置的隔板对已经盛放在桶体的垃圾形成阻挡,起到避免垃圾落出的作用;在将地面的垃圾清扫如桶体内之后,再将桶体重新竖向放置,由于竖向放置时,桶体内的隔板是从平面桶壁的中部位置处向下倾斜的延伸至桶体中部空间位置处的,因此扫入的垃圾会沿着隔板滑落到桶体内的底部。由此可见,在桶体内增加设计的该隔板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垃圾桶使用的情况下,避免出现桶体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垃圾落出的问题。该隔板设计为可拆卸结构,能够便于在需要清洗桶体时将隔板取出,清理更加的方便。至于隔板安装设置在桶体内的具体可拆卸结构设计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目前已有的可拆卸结构设计方案来加以设计和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垃圾桶,其桶体竖向放置时可作为垃圾桶使用,而桶体平放时可作为撮箕使用,从而将垃圾桶和撮箕设计为一个整体,使得该垃圾桶具备了多用途功能,且使用方便;此外,其把手可以将把手设计为从曲面桶壁上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外壁面的桶口位置处向下延伸且逐渐凸起的长条状凸块,且该长条状凸块背离曲面桶壁的一侧具有平行于所述平面桶壁的外侧表平面,这样以来,可以该长条状凸块的外侧表平面作为支撑面,将桶体支撑在地面上,使得时曲面桶壁相对于平面桶壁一侧的壁面处于倾斜状态,这样可以使得桶体清洗后沥水更方便;并且,还可以在桶体内可拆卸地安装设置从平面桶壁的中部位置处向下倾斜的延伸至桶体中部空间位置处的隔板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垃圾桶使用的情况下,避免出现桶体平放作为撮箕使用时垃圾落出的问题,在需要清洗桶体时可以将隔板取出,清理更加的方便。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垃圾桶,整体结构简单,用途多样,且通过多方面的结构优化设计,能使其使用操作更加的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