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314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组合式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间,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必须进行严格分类收集,不能混放,每一间手术间都要统一放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垃圾桶和锐器盒、以往医生是将生活垃圾桶、医疗废物垃圾桶和锐器盒一一摆放在手术间,显得手术间凌乱,而且不方便移动位置,移动位置时常会倒,致使垃圾倒出污染手术间,不利于护士与麻醉师及时高效的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移动方便、垃圾密封好,不会污染外部环境的组合式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组合式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中:包括推车,推车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下部的车轮,车体侧面开设有车体侧门,车体前面开设有车体前门,车体内分别设置有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上端均开口于车体上表面,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的下端均为敞开端,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的下端分别密封连接一垃圾存放袋,垃圾存放袋的袋口与相应的垃圾桶连接,垃圾存放袋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车体前门上,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的上端设置有可开闭的上桶盖,上桶盖密封盖合医疗垃圾桶以及生活垃圾桶,锐器盒的上端设置有锐器盒盖,锐器盒盖上开设有盖孔以及能滑动盖合盖孔的滑盖,滑盖的边缘设置有刀片,滑盖滑动至盖孔上时,刀片能与盖孔配合将插在盖孔中的输液管切断,滑盖完全盖在盖孔上时,滑盖能密封盖孔。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垃圾存放袋的袋口设置有一圈弹性卡凸,袋底固定有磁铁,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下端外侧面均设置有卡槽,弹性卡凸能卡入卡槽中使垃圾存放袋的袋口与医疗垃圾桶或生活垃圾桶或锐器盒底部密封连接,车体前门内侧设置有铁磁体,磁铁与铁磁体相吸引使垃圾存放袋的袋底固定在车体前门上。

上述的上桶盖包括左上盖和右上盖,左上盖和右上盖均与相应的垃圾桶铰接配合,左上盖和右上盖均连接有弹簧,弹簧能将左上盖和右上盖拉动至水平状态,左上盖和右上盖在水平状态时,能相互配合密封相应垃圾桶的上部开口。

上述的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均设置有下桶盖,下桶盖与相应的垃圾桶铰接配合,且在下桶盖处于水平状态时,密封相应的垃圾桶底部,下桶盖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车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控制芯片以及电机,电源分别与控制芯片以及电机连接并为二者供电,控制芯片与压力感应器以及电机连接,控制芯片能接收压力感应器的压力信号,并控制电机转动,电机与下桶盖传动连接,电机能将下桶盖转动至水平或竖直状态,从而使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下端开口闭合或开放。

上述的电机通过传动链轮组与下桶盖传动连接,传动链轮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以及呈8字形绕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的绕线组成,下桶盖包括左下盖和右下盖,左下盖和右下盖均与相应的垃圾桶铰接配合,左下盖的铰接轴与第一链轮的轮轴固定连接,右下盖的铰接轴与第二链轮的的轮轴固定连接。

上述的控制芯片为单片机。

上述的推车上设置有推车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将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以及锐器盒组合安装在一个推车上,移动方便,能有效防止移动过程中垃圾桶倾倒,减少垃圾倒出污染手术间,便于使用者高效的分类处理医疗废物,减少垃圾桶及锐器盒在手术间的占用空间,保持手术间整洁,还能在垃圾倒入垃圾桶后第一时间封盖垃圾桶,使垃圾桶内的细菌不易外泄。既方便操作又符合医院内感染管理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双密封结构,上桶盖和锐器盒盖为第一层密封结构,垃圾丢入垃圾桶后,上桶盖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水平状态,能密封垃圾桶上部,锐器盒盖上的滑盖也能密封锐器盒上部。下桶盖为第二层密封结构,当垃圾丢入垃圾桶或输液管剪断进入锐器盒中时,压力感应器能感应到下桶盖上承受压力,然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开始计时,压力稳定后的一段时间内,控制芯片控制电机转动,打开下桶盖,垃圾掉入垃圾存放袋中,然后下桶盖重新闭合,在双层密封结构的作用下,垃圾中的细菌溢出量大大减小,从而不会污染外部环境,保证手术间干净整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透视图;

图5是图4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垃圾存放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传动链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推车1、车体11、车轮12、车体侧门13、车体前门14、铁磁体15、推车手柄16、医疗垃圾桶2、上桶盖21、左上盖21a、右上盖21b、弹簧21c、卡槽22、下桶盖23、左下盖23a、右下盖23b、压力感应器24、生活垃圾桶3、锐器盒4、锐器盒盖41、盖孔42、滑盖43、刀片44、垃圾存放袋5、弹性卡凸51、磁铁52、自动控制装置6、电源61、控制芯片62、电机63、传动链轮组7、链轮71、第二链轮72、绕线7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中:包括推车1,推车1包括车体11和设置在车体11下部的车轮12,车体11侧面开设有车体侧门13,车体11前面开设有车体前门14,车体11内分别设置有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以及锐器盒4,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以及锐器盒4上端均开口于车体11上表面,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以及锐器盒4的下端均为敞开端,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以及锐器盒4的下端分别密封连接一垃圾存放袋5,垃圾存放袋5的袋口与相应的垃圾桶连接,垃圾存放袋5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车体前门14上,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的上端设置有可开闭的上桶盖21,上桶盖21密封盖合医疗垃圾桶2以及生活垃圾桶3,锐器盒4的上端设置有锐器盒盖41,锐器盒盖41上开设有盖孔42以及能滑动盖合盖孔42的滑盖43,滑盖43的边缘设置有刀片44,滑盖43滑动至盖孔42上时,刀片44能与盖孔42配合将插在盖孔42中的输液管切断,滑盖43完全盖在盖孔42上时,滑盖43能密封盖孔42。

实施例中,垃圾存放袋5的袋口设置有一圈弹性卡凸51,袋底固定有磁铁52,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以及锐器盒4下端外侧面均设置有卡槽22,弹性卡凸51能卡入卡槽22中使垃圾存放袋5的袋口与医疗垃圾桶2或生活垃圾桶3或锐器盒4底部密封连接,车体前门14内侧设置有铁磁体15,磁铁52与铁磁体15相吸引使垃圾存放袋5的袋底固定在车体前门14上。

实施例中,上桶盖21包括左上盖21a和右上盖21b,左上盖21a和右上盖21b均与相应的垃圾桶铰接配合,左上盖21a和右上盖21b均连接有弹簧21c,弹簧21c能将左上盖21a和右上盖21b拉动至水平状态,左上盖21a和右上盖21b在水平状态时,能相互配合密封相应垃圾桶的上部开口。

实施例中,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以及锐器盒4均设置有下桶盖23,下桶盖23与相应的垃圾桶铰接配合,且在下桶盖23处于水平状态时,密封相应的垃圾桶底部,下桶盖23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24,车体11内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6,自动控制装置6包括电源61、控制芯片62以及电机63,电源61分别与控制芯片62以及电机63连接并为二者供电,控制芯片62与压力感应器24以及电机63连接,控制芯片62能接收压力感应器24的压力信号,并控制电机63转动,电机63与下桶盖23传动连接,电机63能将下桶盖23转动至水平或竖直状态,从而使医疗垃圾桶2、生活垃圾桶3以及锐器盒4下端开口闭合或开放。

实施例中,电机63通过传动链轮组7与下桶盖23传动连接,传动链轮组7包括第一链轮71、第二链轮72以及呈8字形绕设在第一链轮71和第二链轮72上的绕线73组成,下桶盖23包括左下盖23a和右下盖23b,左下盖23a和右下盖23b均与相应的垃圾桶铰接配合,左下盖23a的铰接轴与第一链轮71的轮轴固定连接,右下盖23b的铰接轴与第二链轮72的的轮轴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控制芯片62为单片机。

实施例中,推车1上设置有推车手柄16。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本实用新型在车体11上开设前门和侧门,使用前,打开前门,将垃圾存放袋5后端固定在前门的铁磁体15上,然后从侧门将垃圾存放袋5的上端的弹性卡凸51套在卡槽22上,从而将垃圾存放袋5固定完毕,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垃圾存放袋5被铁磁体15和卡槽22配合拉直,不会蜷缩在一角,导致垃圾桶内的垃圾无法落入垃圾存放袋5。将推车1的前门和侧面关好后,推入手术室。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移动推车1到合适的位置。垃圾丢入医疗垃圾桶2或生活垃圾桶3时,上桶盖21用手或者被垃圾压力打开,垃圾丢入垃圾桶中,上桶盖21外力消失后,会回归密封状态,锐器盒4则在切割废弃输液管、针头等垃圾时,滑盖43不在盖孔42上,当切割完毕,滑盖43密封盖孔42。垃圾丢入垃圾桶以及锐器盒4时,相应的压力感应器24感应到压力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芯片62,此时控制芯片并不控制下桶盖23打开,而是在压力值稳定后,再等待10秒至30秒,才会控制下桶盖23打开,垃圾都进入了垃圾存放袋5,然后再关上下桶盖23。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使垃圾存放袋5内的垃圾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减少细菌溢出的可能性。当垃圾存放袋5满了之后,将推车1推出手术室,先打开侧门,将弹性卡凸51从卡槽22上撸下扎紧,然后打开前门,将磁铁52从铁磁体15上取下,从而将垃圾存放袋5取出处理。换上新的垃圾存放袋5。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