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成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152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电缆成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成圈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成圈机。



背景技术:

电缆成圈机是电线电缆行业最常见的生产辅助设备,主要应用于成品电线电缆后期成圈包装捆扎。其成圈效果直接影响电线电缆产品的外观美观性,直接影响电线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因而越来越被广大电线电缆厂商重视。

目前的电缆成圈机由于定位排线不精准,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排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排线精准,运行稳定的电缆成圈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成圈机,包括:壳体,电缆入线整直装置,电缆排线导线装置和收圈装置,所述电缆入线整直装置,电缆排线导线装置和收圈装置沿电缆传输的方向依次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缆排线导线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精密滚珠丝杆,第一滚轮,第一气缸和连接架,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精密滚珠丝杆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架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精密滚珠丝杆上,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一气缸均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且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滚轮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伺服电机带动精密滚珠丝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架及连接在其上的第一滚轮在水平方向运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滚轮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由于待成圈的电缆最终通过滚轮位置进入到收圈装置中,所以通过伺服电机和第一气缸的运动调节可以精确地定位排线进入收圈装置的位置。而且伺服电机可以与PLC通信,实现对连接架位置和动作的精确控制;滚轮和气缸的组合设计保证了线缆进入收圈装置时运动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入线整直装置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气缸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收圈装置包括电动机和线盘连接轴,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线盘连接轴驱动连接,所述线盘连接轴的外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线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轮的形状为长圆柱状,其位置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线盘的位置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线盘连接轴之间通过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电缆成圈机还包括操作电箱,所述操作电箱与所述电缆入线整直装置,电缆排线导线装置和收圈装置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成圈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成圈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成圈机的收圈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成圈机的电缆排线导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成圈机的电缆入线整直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为:

1 壳体

11 散热孔

2 电缆入线整直装置

21 第二滚轮

22 第二气缸

3 电缆排线导线装置

31 伺服电机

32 精密滚珠丝杆

33 第一滚轮

34 第一气缸

35 连接架

4 收圈装置

41 电动机

42 线盘连接轴

43 线盘

5 操作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成圈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电缆入线整直装置2,电缆排线导线装置3和收圈装置4,所述电缆入线整直装置2,电缆排线导线装置3和收圈装置4沿电缆传输的方向依次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如图4所示,所述电缆排线导线装置3包括伺服电机31,精密滚珠丝杆32,第一滚轮33,第一气缸34和连接架35,所述伺服电机31与所述精密滚珠丝杆32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架35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精密滚珠丝杆32上,所述第一滚轮33和所述第一气缸34均连接在所述连接架35上,且所述第一气缸34与所述第一滚轮33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伺服电机带动精密滚珠丝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架及连接在其上的第一滚轮在水平方向运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滚轮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由于待成圈的电缆最终通过滚轮位置进入到收圈装置中,所以通过伺服电机和第一气缸的运动调节可以精确地定位排线进入收圈装置的位置。而且伺服电机可以与PLC通信,实现对连接架位置和动作的精确控制;滚轮和气缸的组合设计保证了线缆进入收圈装置时运动稳定可靠。

如图5所示,所述电缆入线整直装置2包括第二滚轮21和第二气缸22,所述第二滚轮21与所述第二气缸22驱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滚轮21的形状为长圆柱状,其位置与所述第一滚轮31和所述线盘43的位置相配合,在工作时,线缆通过电缆入线整直装置,进行整直后,穿过第一滚轮,紧密排列地缠绕到线盘上。此处采用滚轮和气缸的组合设计,方便调整对线缆的整直力度,使线缆进行排线前具有良好的直线度。

如图3所示,所述收圈装置4包括电动机41和线盘连接轴42,所述电动机41与所述线盘连接轴42驱动连接,所述线盘连接轴的外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线盘43。优选的,所述电动机41与所述线盘连接轴42之间通过带传动连接。使用带传动有利于保证线盘转动的平稳性,可拆卸的线盘连接设计方便线盘的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孔11。散热孔的设计方便内部电机散热,避免工作环境过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电缆成圈机还包括操作电箱5,所述操作电箱5 与所述电缆入线整直装置2,电缆排线导线装置3和收圈装置4控制连接。操作电箱中具有触摸屏和开关按钮,内部可存储数据软件,可以控制电缆入线整直装置,电缆排线导线装置和收圈装置中动力机构的开关,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在以上装置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控制器使用可编程控制器,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反应速度快,安全可靠,易于今后的维护以及升级,同时方便为客户打造定制型机型。

2.设置数据以及调试操作使用人机界面触摸屏,界面友好,监控和设定的数据丰富,系统数据面向客户,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设定参数。

3.排线系统与主轴同步运算控制,使用高精度编码器识别定位,具有位置断电保存;转向辅助优化功能;渐变线径排线功能;初始启动优化功能,慢速慢绕功能等特点,数据灵活使用,使线材排列更加整齐,更加美观。使用渐变排线时可直接设置需要渐变的层数。

4.绕线资料配方化。绕线资料包含了线径,排线起点,排线终点,张力或速度数据,辅助优化数据等等,对每个不同的绕线资料进行单独的存储,下次使用时直接调用。

5.产量控制以及上传功能。用户可以对特定的线材成圈进行定数生产,设置产量到达,界面立即跳出提示窗口。系统还可以在首次上电后对上次的产量数据进行上传,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6.计长功能。计长功能以及系数修改功能。系统使用100K(每秒100000次触发的频率)高速的计数器进行计长测定,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同时具有计长系数修正功能,只需要填入实际和显示的长度值,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所需的系数。

7.故障检测。全方位的故障检测功能,包括断线检测,超速检测,失速检测,外部故障检测,火花机击穿检测和启停火花机功能,排线极限检测,变频器故障检测,伺服故障检测,放线状态检测等等,当触发故障时,系统立即停机并弹出提示窗口。同时当出现非法操作时,系统会提示操作员及时纠正非法操作的行为。

8.通讯技术。全套设备的变频器使用485通讯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变频器的状态和输出频率数据,并且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访问或修改变频器参数。

9.自动计算的减速曲线。系统会根据当前的速度自动计算出合适的减速曲线,减速过程中无顿挫感,使整套设备能够平滑平稳的减速,直至停机。

10.用户登录功能。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对设备进行用户管理,防止无关人员非法操作设备。

11.故障记录查询功能。系统会对发生的故障内容进行保存,用户可以直接查看记录。

12.中英双语言系统。

13.成圈效率高。线速度可达到每分钟200米。

14.高级的工作模式。系统一共有两类工作模式,速度模式与张力模式。速度模式:针对有摆杆式的主动放线架或和储线架联动成圈。该工作模式分为单动和联动两个类型。联动下,直接在触摸屏设置与储线架需要联动的位置数据。张力模式:针对无摆杆式的主动放线架。采用力矩控制技术和编码器力矩细分技术,使线缆不用通过摆杆或张力设备就能达到恒张力的效果,并且力矩的大小经过数字化进行调节,使用不同线径的线材,由于不用通过导轮的转角,对于大口径的线材能够很好的保护线材的绝缘层,并能保持线材的直线性。

15.使用动力放线系统,放线系统使用无摆杆控制技术和PID技术,系统对需要的速度数据进行演算并自动控制速度,达到平滑放线的效果。线盘最大直径3米。

16.数字化调速功能。使用数字电位器进行调速和调节张力大小,数字电位器具有手感精致,360°无死角,耐用等特点。

17.全方面的数据曲线监控。实时跟踪电机频率,主轴转速,排线速度,减速曲线,放线曲线等数据,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呈现,曲线的记录可回看,用户或维护人员可以根据曲线的特性调整工作数据。

18.输入输出点监控。实时监控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状态。

19.四色指示灯警示功能。不同的工作状态由不同灯色表示。指示灯就像机器语言一样,能实时的,直观的反应设备的状态。

20.具有保养提示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