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插框的转运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4029发布日期:2018-07-04 09:4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插框的转运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插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插框的转运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信插框空框装配完成后;需要装配电路板背板、电源插盘、风扇插盘及业务功能插盘等等,插框空框外形为长方体装配时转动以及短距离转运,装配人员没有地方下手搬运,操作搬运同时需要几个人员一起抬动;有时进行测试需要经常搬运。插框两边装配固定把手;隐蔽内凹把手影响内部插盘空间,显性外装把手影响外观尺寸且不利于通信插框向机柜内部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通信插框的转运把手,可拆卸式的把手方便通信插框的转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插框的转运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板、右支板和顶板,所述左、右支板对称设于所述顶板的两端头,左、右支板的顶部均设有两个挂钩,所述挂钩的内侧边与左、右支板顶部形成直角U型槽结构,挂钩的外侧边的折弯处为圆弧过渡的弧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顶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设有前折边和后折边,所述前、后折边为由顶板两侧边向上向内折弯形成的U形结构,前折边的高度低于后折边的高度。

按上述方案,所述前折边的高度为4~6mm,后折边的高度为11~13mm。

按上述方案,所述后折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支板焊接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左支板、右支板、顶板、挂钩、前折边和后折边的折弯或尖端均倒圆角处理。

按上述方案,所述左支板、右支板、顶板、挂钩、前折边和后折边均采用2~3mm厚的热镀锌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通信插框的转运把手,转运把手通过四个挂钩与通信插框两侧板的缺口受力相连,方便转运,此把手可随时拆下不影响通信插框内部及外部功能尺寸,一套转运把手可用于多套插框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左支板,2.右支板,3.顶板,4.挂钩,5.前折边,6.后折边,7.通信插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通信插框的转运把手,包括左支板1、右支板2和顶板3,左、右支板对称设于顶板的两端头,左、右支板的顶部均设有两个挂钩4,挂钩的内侧边与左、右支板顶部形成直角U型槽结构,挂钩的外侧边的折弯处为圆弧过渡的弧面。

顶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设有前折边5和后折边6,前、后折边为由顶板两侧边向上向内折弯形成的U形结构,前折边的高度低于后折边的高度,前折边的高度为4~6mm,后折边的高度为11~13mm,该尺寸符合成人手型,使用时更为舒适。左支板、右支板、顶板、挂钩、前折边和后折边的折弯或尖端均倒圆角处理,增加把手的使用安全性。

左支板、右支板、顶板、挂钩、前折边和后折边均采用2~3mm厚的热镀锌钢板制成,后折边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板焊接相连,后折边为整个把手的受力处,焊接后整体更加牢固。

如图2所示,使用时,转运把手通过四个挂钩伸入通信插框两侧板的缺口处,通过挂钩受力相连,方便转运,此把手可随时拆下不影响通信插框内部及外部功能尺寸,一套转运把手可用于多套插框转运。

本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